书城文学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10618600000029

第29章 青纱帐

◆文/王统照

稍稍熟悉北方情形的人,当然知道这三个字——青纱帐,帐子上加青纱二字,很容易令人想到那幽幽的、沉沉的、如烟如雾的趣味。其中大约是小簟轻衾吧?有个诗人在帐中低吟着“手倦抛书午梦凉”的句子,或者更宜于有个雪肤花貌的“玉人”,从淡淡的灯光下透露出横陈的丰腴的肉体美来。可是煞风景得很!现在在北方一提起青纱帐这个暗喻格的字眼,汗喘气力,光着身子的农夫,横飞的子弹,枪,杀,劫掳,火光,这一大串的人物与光景,便即刻联想得出来。

北方有的是遍野的高梁,亦即所谓秫秸,每到夏季,正是它们茂生的时季。身个儿高,叶子长大,不到晒米的日子,早已在其中可以藏住人,不比麦子豆类隐蔽不住东西。这些年来北方,凡是有乡村的地方,这个严重的青纱帐季,便是一年中顶难过而要戒严的时候。

当初给遍野的高梁赠予这个美妙的别号的,够得上是位“幽雅”的诗人吧?本来如刀的长叶,连接起来恰像一个大的帐幔,微风过处,秆、叶摇拂,用青纱的色彩作比,谁能说是不对?然而高梁在北方的农产植物中是具有雄伟壮丽的姿态的。它不像黄云般的麦穗那么轻袅,也不是谷子穗垂头委琐的神气,高高独立,昂首在毒日的灼热之下,周身碧绿,满布着新鲜的生机。高梁米在东北几省中是一般家庭的普通食物,东北人在别的地方住久了,仍然还很欢喜吃高梁米煮饭。除那几省之外,在北方也是农民的主要食物,可以糊成饼子,摊作煎饼,而最大的用处是制造白干酒的原料,所以白干酒也叫做高梁酒。中国的酒类性烈易醉的莫过于高梁酒。可见这类农产物中所含精液之纯,与北方的土壤气候都有关系。但高梁的特性也由此可以看出。

为什么北方农家有地不全种能产小米的谷类,非种高梁不可?据农人讲起来自有他们的理由。不错,高梁的价值不要说不及麦、豆,连小米也不如。然而每亩的产量多,而尤其需要的是燃料。我们的都会地方现在是用煤,也有用电与瓦斯的,可是在北方的乡间因为交通不便与价值高贵的关系,主要的燃料是高梁秸。如果一年地里不种高梁,那么农民的燃料便自然发生恐慌。除去为作粗糙的食品外,这便是在北方夏季到处能看见一片片高秆红穗的高梁地的缘故。

高梁的收获期约在夏末秋初。从前有我的一位族侄——他死去十几年了,一位旧典型的诗人——他曾有过一首旧诗,是极好的一段高梁赞:

“高粱高似竹,遍野参差绿。粒粒珊瑚珠,节节琅玉。”

作者不惜重墨描述了中国北方农村夏季田野上的青纱帐——高粱地,并在生花妙笔中透出对于它的喜爱与赞叹,随后却笔锋一转将青纱帐引入现实背景之下,用“这若干年来”为乡间所恐怖的“魔帐”置换了原本美好的“令人想到那幽幽的、沉沉的、如烟如雾的趣味”的青纱帐,从而实现了作者以青纱帐作为抒情参照,表达对不安定社会的深深忧虑的情感。

农人对于高梁的红米与长秆子的爱惜,的确也与珊瑚琅F相等。或者因为这等农产物品格过于低下的缘故,自来少见诸诗人的歌咏,不如稻、麦、豆类常在中国的田园诗人的句子中读得到。

但这若干年来,高梁地是特别的为人所憎恶畏惧!常常可以听见说:“青纱帐起来,如何,如何……”“今年的青纱帐季怎么过法?”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季,乡村中到处遍布着恐怖,隐藏着杀机。通常在黄河以北的土匪头目,叫做“秆子头”,望文思义,便可知道与青纱帐是有关系的。高梁秆子在热天中既遍地皆是,容易藏身,比起“占山为王”还要便利。

青纱帐,现今不复是诗人、色情狂者所想象的清幽与挑拨肉感的所在,而变成乡村间所恐怖的“魔帐”了!

多少年来帝国主义的压迫,与连年内战,捐税重重,官吏、地主的剥削,现在的农村已经成了一个待爆发的空壳。许多人想着回到纯洁的乡村,以及想尽方法要改造乡村,不能不说他们的“用心良苦”,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枝枝节节、一手一足的办法,何时才有成效!

青纱帐季的恐怖不过是一点表面上的情形,其所以有散布恐惶的原因多得很呢。

“青纱帐”这三个字徒然留下了极淡漠的、如烟如雾的一个表象在人人的心中,而内里面却藏有炸药的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