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胜在制度赢在执行
10628800000010

第10章 打出好牌:不合理的制度对执行毫无意义(2)

企业每制定一个制度就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了一个紧箍,也进一步增加了执行者内心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员工敷衍了事,使企业的规定流于形式。说不定连有些本来很好的规定也受到了牵连。所以企业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的,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制定制度时一定要实用,有针对性。比如公司要建立正规的咨询业务的工作流程。我们在家里能想出一套方案来,如果通过请教其他正规的咨询公司的人员,可能会做出比我们自己设想的要更合理的工做流程。再通俗一点,要想练好健美,必须请专业的健美教练才行。

文学大师郭沫若曾说过:“吃狗肉是为了长人肉,而不是为了长狗肉”。拿到制度建设中来也很有讽刺意味。经常看到有些企业把西方的所谓先进管理制度全盘照搬,生搬硬套,结果导致了水土不服。什么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是制定制度时必须要考虑的两个原则。

国内的企业中,许多制度之所以得不到执行,是因为制度本身缺乏人情味或不够合理,导致无法执行。比如,国内企业规定8∶00上班,管理严格的企业规定,迟到一次就重罚或者迟到三次就开除,这看似管理严格,但不适应中国的国情。一方面中国的职员职业心态还不到位,别的企业管理得不那么严,自己的企业管理得太严,对员工这本身就是一种付出,需要相应的成本回报;另一方面,中国的交通不确定因素太多,谁知道今天会不会交通堵塞,不可能每天都提前一个小时动身去公司。最后变成制度刚开始严格执行几天,以后就是总经理想起来就抓一下,想不起来就放任自流了,久而久之公司的制度都变成了纸上谈兵。而在真正管理得好的公司,管理制度就人性化一些,但执行相当严格。还是以作息管理为例,有的公司就规定,如果9∶00上班,9∶15分以前到公司的,一个月三次以内不算迟到,第四次就重罚,员工对此也很拥护,执行得也很好。

因此,在中国的企业内,制度的执行不是关键,关键是制度的制定要考虑周全。

制定合理制度的规则

要使得公司的规章制度制定的合理,一定要遵循以下的规则。

1.制度与实施过程的区别

出于保护雇员和雇主利益的制度需要包括两个方面:行为准则和实施这些准则的规则。对于各个部门而言,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条款,这也就是所说的实施过程。制度和实施过程的区别在于制度列出各种条条框框的行为准则,而实施程序则是说明实施这些行为准则的流程。

比如,你期望所有的程序员在每天下班之前都必须检查自己的代码,就应该把这一规定明确写入你的部门程序文档。如果哪位程序员不遵守这一规定,你的部门制度文档也应有相应惩罚后果的详细规定。

如果你的部门没有这些条款,而你在工作中凭自己意愿行事,这是不合理的。

2.做好计划并得到批准

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使制度简单、清晰、全面。当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时,你首先得把各个部门的要求和建议文档化。这也许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你必须知道公司所有员工的期望,这是最基本的;你必须文档化所有的工作规程、部门之间的联系等。

一旦这些任务完成,就可以正式地制定公司的制度了。在这一过程中,建议一定要和人力资源部、建议者、员工、用户保持密切联系。为了避免员工日后产生不必要的意见,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到员工的利益。

制度制定者也可以查看一下以前的制度,并看一看这些制度在那个时期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有个别条款很有效,并可以在当前行之有效,不妨把它列入公司当前的规章制度。

3.正式地制定制度和实施的程序

假设你是一个软件开发咨询组的管理者,在公司里,你觉得程序员John Doe工作效率实在太慢,那么你怎么去处理这一问题呢?首先,你制定一套工作制度,规定完成哪些工作,如何完成,达到什么效果。应该注意这一制度必须包括所有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如果超过最终期限,必须提前和项目领导说明不能按期完成的原因,哪些部分不能完成,什么时候可以完成。这样所有的计划才能够很好的协调。其次,你可以制定出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应受到惩罚的条款:如果不能按期完成的员工必须被记入员工档案并取消远程工作的权利。最后,一些制度也可以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比如,你可以为员工获得在家工作的权利而制定相应的制度。例如,果请求在家工作,必须提前三天用E-mail通知项目经理;如果每个月都有四天或以上的时间在家工作,必须得到上一级领导的同意。

4.不要反复制定制度

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必须力求于完整全面。如果在员工做出不合理的行为后再做出规定,那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是很没有效率的管理方式。制度应该包含公司所有的团队、部门。

5.制度的制定和更新必须遵循相应程序

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走向极端,但是你应该清楚如果不实施这些制度时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只有掌握所有员工的详细信息,你才能有效地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管理制度就是要严格

制度是人在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为了高速、规范自身的行为和关系而约定或制定的规则体系,是浓缩的、固化的社会关系。任何一种制度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制度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

同时,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组织效率提升的意义不言而喻。诺思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宣扬的最主要的观点就是西方经济的发展最主要得益于制度的变迁。他这里讲的“制度”,不仅包括国体、政体在内的“大制度”,也包括了商业机制、企业制度、信用制度在内的“小制度”;不仅包括了各种由长期习惯而形成的明文规则等正式制度,也包括了社会风俗、文化等隐性的非正式制度。

舒尔茨认为,制度的功能就是为经济提供服务。每一种制度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经济价值。比如,货币制度的特性之一是提供便利;期货制度可以提供一种降低交易费用的合约;市场制度可以提供信息;保险制度可以共担风险;教育制度可以提供公共服务等。制度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居功至伟,而对于个体组织,企业的执行力、严谨制度的创立等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首先,我们要理解管理制度究竟是什么。

一般地说,管理制度是企业一系列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或说它是企业贴上个性标签的关于经营管理的不同“打法”。

制度不仅规范企业中人的行为,为人的行为画出一个合理的、受约束的圈,同时,也保障和鼓励人在这个圈子里自由地活动;或更通俗地说,制度是一种标签或符号,它将企业中人的行为区分为“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和“不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据此采取奖勤罚懒的措施,褒奖“符乎企业利益的行为”,惩罚“不符乎企业利益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刺激企业中的人约束自己,提高组织执行的效率。在这样的奖罚中,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得以推行和巩固。

企业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诱因在于企业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而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创立、创新的一种制度是企业自身组织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协调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协作效果和企业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用新制度学派的观点来看,就是为了追求“收益递增”和解决交易费用过高等市场不完备的问题。

其次,我们要明白制度对执行的重要意义。

企业家的执行能力与企业的执行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企业家的执行能力是个人能力,而企业执行能力是组织能力或制度性能力。 企业家的执行能力是人治,而企业的执行能力是“法治”。人治的企业家能力通常是用“能人”,背后的哲学思想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企业执行能力背后的哲学思想是:人是一定要犯错的,所以用人就一定要疑,要建立一套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基业长青》一书的作者詹姆斯·柯林斯从400多位声名显赫的美国企业巨头中评选出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10 位 CEO。令人意外的是,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并未入选,如曾是世界首富的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前 CEO 杰克·韦尔奇等。

相反,上榜的 10 位企业家中有人当初根本就没想到自己是当 CEO 的料,如波音公司总裁比尔·艾伦。柯林斯指出,这十大 CEO 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建立了在自己卸任之后,公司依然能够长久兴旺发达的企业机制;他们专心致志地构建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并不刻意成为伟大的领袖;他们奠定了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础,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所以,中国企业界谈执行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为了速效而牺牲对企业基业长青的“基因”(制度与文化)的建设。管理者应当懂得企业持续增长的源泉,在于制度与文化对“人性中善的弘扬与恶的抑制”,只有在这样一个“道”的前提下,对执行“术”的追求才有意义。

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领导人再用类似车间主任管理车间的那种方式来管理企业已经彻底行不通了,要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上下工夫,要夯实制度管理的基础。

企业领导人做企业,信誉是第一位的,但只有信誉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才行。因为员工需要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个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更重要的是形成规范的、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管理制度,增加内部管理的公平性。在企业持续发展阶段缺少“人本管理”并不可怕,而缺少行之有效、人人平等、贯彻始终的制度管理是可怕的,它会导致管理流程混乱。

因此,企业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才能将管理职能化、制度化,明确管理者的责、权、利,从而避免“多头领导”,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