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是这几年企业中最流行的一句话。原因很简单,因为对今天的企业来说,大笔的奖金投入进去,往往只为了赚取百分之几的利润,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可能将这些利润完全吞噬。换句话说,任何的一个细节执行不到位,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都可能让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
管理从制度化提升到细节化
制度执行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瑕疵和纰漏,都有可能带来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制度体系的混乱,引发严重的矛盾和问题。要使制度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就要关注每一个执行细节,实行细节化管理。
什么是细节化管理?细节化管理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政策,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细节化管理的具体设计是:一要创新管理机制,推进节约集约、合理保障的细节化;二要创新管理方式,推进依法监管、严格执法的细节化;三要创新管理理念,推进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细节化;四要创新管理手段,推进基层建设、基础管理的细节化。
从细节上强化管理。以“干好每一件小事,注重每一个细节”为主题,组织员工对日常工作行为进行自查、梳理,找出工作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内部环境、办事流程等各方面查漏补缺,提出改进措施。在创新方面,推行创新工作项目细节化管理,细化每个工作步骤,分解各个环节任务,责任落实到科室和个人。
从细节上优化管理。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健全责任制、过错及投诉追究制、评价制等制度。
通过建立细节化管理的运行体系,制定全覆盖、多层级、高标准的目标体系,细化各项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以细节的精细化实现整体细节化管理,通过严格执行、监督、考核、奖惩,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工作效率和工作实绩的最大化。
细节执行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据说海尔集团出名后,每天都要接待众多参观学习者。大家认为海尔的管理制度相当出色,既细致又有创意,很多人边参观边写笔记,把所见到的各种制度宣传牌拼命摘抄。张瑞敏知道后,叫人给每位参观者一本海尔制度手册。
张瑞敏是明智的。成文和制度本来就必须公开,想防抄袭太难了,不如大度些,反而更有利于企业美誉度的提升。有完善制度的企业屡见不鲜。日益精密的制度体系,意味着企业管理层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但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就能使企业兴旺发达了吗?张瑞敏说,制度可以抄袭,但执行力不可以抄袭。所以很多人拿了这套制度回去,成功运用的却没有几个。
注意到细节后,还要有坚定的执行力。不可抄袭的细节执行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它使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并不缺乏雄心的年代,但缺乏对细节的注重,更缺乏对细节的执行。
利澳·克鲁尼橱柜作为一个源自意大利的知名品牌,拥有悠久而光荣的历史。这段历史就是一个细节执行的历史。借用中国一句老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利澳·克鲁尼之路,就是坚实地踏出每一小步积累出来的。
利澳·克鲁尼认为,细节执行力的决定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细节执行的意愿。利澳·克鲁尼橱柜有一位烤漆大师傅,技术很好,但却有个不良习惯——爱穿拖鞋进烤漆房。主管知晓此事后,虽然珍视人才,却也在原则上毫不退让,最终彻底地改正了他的坏毛病。诸如此类的小细节,在利澳·克鲁尼的管理实践中从不妥协地执行着。细节执行的时候会有个得失问题,敢不敢于失去是一个问题。意愿越强烈,决心越大,越敢于失去旧的、错的、次要的,才能拥有新的、对的,收获主要的。
二是细节执行的能力。这是一个人才和方法的问题。利澳·克鲁尼橱柜始终重视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选拔有细节执行力的人才,并不断培养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同时制定适应的制度,提炼可行的方法,交给有细节执行能力的人。比如利澳·克鲁尼的业务精英队伍,经常进行体验式学习,老业务员也不例外。通过角色转换扮演,发现细节上的成功和失误,锻炼驾驭细节的能力。
三是细节执行的环境。天大的意愿和能力,在一个不正确的环境中运用,都将促成可怕的错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中,对什么样的人执行哪些细节?这就是管理的艺术。当然改造和创造某些必要的细节执行的良好环境,本身就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
锤炼企业的细节执行力,应该成为每个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细节执行力。
重视班组制度建设的细节
如今精细化管理时代,企业班组管理的细节尤其重要,这是搞好班组制度建设的基础。班组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影响品质、细节决定着班组成败。
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加强班组细节管理是强化企业管理的关键。在这个精细化管理至上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反映你的专业水准,突出你的品位,显现你内在的素质。
作为班组长,生产第一线的指挥官,要在日常的班组管理工作中,重视并优化班组制度建设的细节,做到重视身边的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地执行每一项规定,一丝不苟地把好每一关。
如何重视班组制度建设的细节,优化制度建设?要让班组成员认识制度规范的“火炉原则”。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这个道理显而易见。班组管理也同样需要秉承此原则。制度规范确定办事规则,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以及办法,是班组管理过程中全体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只有严格执行,实施制度化管理,才能使班组建设步入规范、科学、系统的轨道,形成良性循环。
反之,任何行为或个人与制度规范背道而驰,都将不同程度地使组织的发展受到阻碍和损失。
企业要怎样才能拥有强大坚毅的执行力?
“在引进新管理体系时,要将其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这是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提出的一条非常著名的理论。他在一次公司干部会上的演讲中对其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在5年之内,我不允许你们进行幼稚创新,顾问们说什么,就用什么方法,即使认为他不合理,你们也不要想妄动。5年以后,等你们把人家的系统用好了,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最局部的改动。进行结构性改动是10年之后的事。”可以说,华为正是因为有着这种严谨的制度,有着这种对制度的尊重和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华为神话。
如何保证人人依据制度规范执行?
我们知道,在严寒的冬天,烧得发红的火炉会使人感到非常温暖,然而,取暖是有原则的:碰着炉子就会挨烫,绝不讲人情,不分官职大小、主人客人,只要碰着它,谁都要挨烫。
宋山木将企业的制度规范比作“火炉”,员工碰到了它就要被烫手和受罚,但“火炉”的存在是要使员工聚集取暖,感受温暖,目的并不是要使员工被烫。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经济组织,以赢利为目标。企业内部的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也是建立在经济之上。
把握制度执行的关键环节
第一,要把握制度的技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比如,制度要富有效率,必须易于理解。制度规则要简单而确定,杜绝各种如果和但是,对违规的惩罚必须得到清晰的传达和理解。任何制度都不应当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不应当在不同集团之间亲此疏彼。规则应当稳定,总是在变化的规则难以被了解,在规范人们行为上效率也较低。制度是对人类行为的人为约束,而不是自然约束。指令性的规则,必须由有形之手和领导者的计划来实施;禁令性的规则,则要靠人们自愿和自发的行动,是一种典型的自发性秩序。
第二,要建立制度的实施细则。没有强制性惩罚措施的规则是无用的。当惩罚不再适用时,制度也就失效了。任何一项制度,如果要有效地得到贯彻执行,必须具备保障制度得以贯彻的实施机制。制度的实施机制,就是保证制度得以执行和发挥的手段、工具、政策或措施,包括相应的机构、人员、惩罚措施等。但是,制度的执行动力,关键看制度的“违约成本”,即违反制度而受到惩罚和付出代价的大小,包括两重意思:一是违反制度的行为被发现和追究的可能性(概率)的大小;二是对违反制度行为惩罚措施的严厉程度。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我们必须在制度实施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
第三,要把握制度体系的整体协调。制度规则是有层级的,高级规则决定低级规则。如果规则制定者热衷于不断出台琐碎的具体法规,而忽视一般规则的制定,靠直接干预来解决问题,则不仅大量的具体低级规则得不到执行,而且整个制度规则系统也会发生功能性障碍。单项制度规则要想有效,必须得到协调引导,只有当各种各样的规则形成一个恰当的和谐整体时,它们才能有效地形成秩序。在制度体系建设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结构中从不同角度规范社会、经济行为的规则形式,其协调程度直接影响着制度结构的效能。当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互补性关系较弱时,两者在保障社会经济运行方面就会出现功能障碍。因为,正式制度只有最终得到参与社会行动的个人或组织的认可,并与非正式制度在结构和功能上形成较强的互补机制时,才可能以较低的实施成本实现高效率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