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诸葛亮兵书
10670200000011

第11章 将苑(10)

要想制定必胜的战略方针,掌握瞬息万变的战争情势,关键在于把握战机。如果不是有智谋的人,谁又能发现战机而立刻采取行动呢?发现战机,最重要的是出乎敌人的意料。所以当野兽陷入危险境地时,连小孩都可以手持着戟去追逐它,而黄蜂蝎子用毒刺螫人时,壮汉却都徘徊不前、惊慌失色,这是因为人们无法预料它们的灾害,一切变化太快,来不及考虑。

【心得】

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将领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况灵活地指挥作战。诸葛亮认为一个善于作战的将帅不仅能发现战机,更能把握战机,懂得随着敌情的变化选择作战重点,制定作战方案,实施作战计划,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以迅雷之势给予敌人致命打击。

1944年6月6日凌晨,英吉利海峡狂风怒号、波涛汹涌。英、美、加三国军队乘着数百艘舰船,乘风破浪地朝着诺曼底疾驶而去。盟军的飞机也低空掠过诺曼底海滩,向德军阵地倾投下无数炸弹。整个诺曼底顿时陷入一片火海。

被打昏了头的德军突然意识到:盟军开始在这里强行登陆了!德军统帅部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盟军会在加来登陆。加来有优良的港口,距离德国经济中心比较近,是理想的战略攻击目标。况且盟军曾在距离加来很近的地区进行过军事演习,美国著名将领巴顿又惹人注目地拋头露面,而且盟军飞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停止了其他地区的轰炸,集中主力轰炸加来。于是德军将主要兵力部署在加来,在那里修建坚固的防线。而自然条件较差的诺曼底则受到忽视,75公里的绵长战线上,只有孤零零的20门大炮。盟军声东击西的战果显著,仅仅用了7天的时间,就开辟了一个正面80公里宽、纵深17公里的登陆场,登陆部队多达32万余人,5.4万辆汽车、10万吨军用物资也上了岸,并开始向德军腹地挺进。

事后,史达林对《真理报》的记者说:“不能不承认,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巧妙来说,在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类似的先例。”在德军统帅总部看来,加来地区有优良的港口,有可以迅速占领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经济中心的捷径,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盟军登陆的最佳选择,所以把这里作为防御重点。谁知盟军偏偏攻击敌人不注意防御的地方,选择了地形条件恶劣的诺曼底。可以说,早在盟军决定在诺曼底登陆,而德军决定重点设防加来地区时,这场登陆战役的结局就已经决定了。这场战役是盟军出奇制胜的一个最好例证。

大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10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举兵反唐,边境狼烟四起。11月,唐高宗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兵讨伐突厥。裴行俭到任后,挑选1500名壮士,每5人一组,分别藏在300辆粮车里面,各带大刀、弓箭,并派一批老弱士兵护送。同时,又选出几千精锐,远远地跟在粮车后面。“粮车”队伍行至半途中,果然遇到突厥兵来劫。押粮的老弱士兵一见突厥兵到,便弃下粮车,四散而走。突厥兵高高兴兴地赶起粮车,来到一处水草肥美的地方,便下马解鞍,来取粮草。不料车中埋伏的唐军突然跳了出来,向毫无防备的突厥兵杀去,突厥兵顿时阵脚大乱,抱头鼠窜。与此同时,埋伏在后面的精锐唐军听到喊杀声,也一拥而上。两支唐军联合在一起,风卷残云般地收拾了这批突厥兵。从此,突厥兵再也不敢靠近唐军的粮车了。

《荷马史诗》中曾描述过古希腊时攻打特洛伊的“木马计”故事。无独有偶,中国唐代也出现了一个“粮车计”。在敌军最意想不到的地方设下了埋伏,无论是在木马里还是粮车中,最终都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十四揣能

【原文】

古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也?士卒孰练也?军容孰整也?戎马孰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注释】

逸:安闲,意谓得到休整。

【译文】

古时善于用兵的将领,会揣度敌我双方各方面的优劣势来判断胜负。哪位君主圣明?哪位将领贤德?哪些官吏有能力?哪方粮草供应充足?哪方士兵训练有素?哪边军队军容整齐?哪方兵马充分得到休整?哪边的地理形势险峻?哪方的幕僚足智多谋?哪方对邻国更具威慑力?哪方的财物储备多?哪方的百姓安定?透过对这些条件的考察,强弱的形势就能断定了。

【心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在此论述开战之前预测战争胜利的各个要素。透过这些因素,往往可以探究战争胜负。例如,哪一国的君主更贤能、将帅素质更高、粮草更充足、士兵更勇敢善战,还有哪一方占据了更有利的天时地利、军队的纪律更严明、武器的装备更精良、部队更训练有素、更具有战斗力等等,综合分析研究所有因素,我们就能判断谁更具备胜利的条件。

从古至今,我国军事上所有正史、野史上的人物,“揣能”达到最高境界者非诸葛孔明莫属。刘皇叔三顾茅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得以聆听卧龙先生的教诲:“曹操的势力不及袁绍,然而却能够克制他,并非只因为天时,也是因为曹操的谋略。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能和他争锋。孙权三代人都占据江东,国险而民附,可以求援但不要企图去征服他。”除此之外,诸葛亮还详尽而准确地分析了荊州、益州等军事要地的形势和如何去夺取的办法,并说:“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也。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接着,诸葛亮又拿出了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荊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最后,诸葛亮明确地告诉刘备,荊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都不是明主,这两个地方日后肯定会归刘备所有。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能够如此精确地揣度天下形势,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

然后,魏将邓艾灭蜀之前也是经过一番认真分析的。据《资治通鉴》和《三国志》记载:公元263年(魏景元四年、蜀炎兴元年),魏将邓艾与钟会分别率兵伐蜀,蜀将姜维与钟会相持于剑阁地区。邓艾向司马昭上书建议说:“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现在我率兵从朋平道(甘肃文县至四川平武间的小道)直取绵阳,姜维必然退守,我夺取绵阳以后,可以出敌不意,奔袭成都,平定蜀国。”冬10月,邓艾派他的儿子邓志率5千精兵,各带斧凿等开山修路工具,修筑栈道,架设桥梁。自己率兵随后跟进。一路上过高山,越深谷,行走非常艰险,沿途又没有人烟,粮秣补给不上。经过20多天,走了700余里,几次陷入绝境。走到江油北面的摩天龄时,碰到悬崖绝壁,不能前进。邓艾对将士们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千辛万苦才来到这里。现在只有前进,经不能后退。”他下令将武器装备先丢下山崖。然后自己用毯子裹着身体带头滚下山去。诸将也用同样的办法滚下山去。没有毯子的士兵、便用绳索拴在腰间。抓着树藤,一个接一个地前进。越过摩天岭后,邓艾又对将士们说;“我们有了来路却没有归路,江油城中的粮食物资都是我们的,前进就是生存,后退就是死路,大家努力攻取江油城!”于是直奔江油城。蜀将马邈非常惊异,以为神兵来了。不战而出降。邓艾乘胜前进,大破蜀军于绵竹关,杀死诸葛瞻等。蜀后主刘禅随即投降,蜀国灭亡。

鸦片战争时期,拥有庞大的八旗兵制和绿营兵制的清王朝,在军事训练方面却是一塌糊涂。当时的清军已经是操练废止,虽然偶有训练,但都是只为整齐好看而进行的阵势训练、队形变化等,目的在于应付上级检阅,对于提高军事技术、战术根本毫无帮助。其时世界上已经进入了火器时代,而清军依然沿用古代体力角逐的密集队形,不谙构筑战壕工事。如果仅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正因如此,当训练有素的英军挟着洋枪洋炮来袭时,这些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战斗力低下的清军完全无法抵挡,英军因此如入无人之地。后来25万清军惨败于2万英军手下,清朝的闽浙总督左宗棠说:“有兵不练与无兵同”,此时他也认识到了军事形势的优劣可以从各方面来推测,比如说士卒训练的好坏程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只可惜他不过是做了一次事后诸葛而已。

三十五轻战

【原文】

螫虫之触,负其毒也;战士能勇,恃其备也。所以锋锐甲坚,则人轻战。故甲不坚密,与肉袒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探候不谨,与无目同;将帅不勇,与无将同。

【注释】

轻战:不畏惧作战。

镞:箭头。

探候不谨:侦察不够仔细周详。

【译文】

蝎虫蜇人,全凭着它的毒刺;而士兵之所以勇于作战,是倚仗于充分、精良的装备。所以凭借着锐利的兵器、坚固的铠甲,士兵就不怕作战。铠甲不坚固,就如同裸露着身体;射击敌人却屡射不中,就如同没有射箭一样;射中了却无法使敌人受伤,就如同没有箭头一样;刺探敌情不够仔细周详,就如同没有眼睛一样;将领不英勇作战,就如同没有将领一样。

【心得】

优秀的将领从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诸葛亮在此强调备战的问题。备战得越充分,战士作战也就越勇敢,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有备无患。因此,要想在战争中保证武器的锋利、护甲的坚固、消息的准确、将帅的勇猛,在战争之前就必须切实考虑好所有的因素。否则,敌人来犯时,将因准备不足而遭致失败。用兵者莫不知“无恃其下来,恃吾有以待也”的道理,战场上因防备不周而惨遭失败的例子俯拾皆是。

1941年11月,日本内海突然热闹起来,无数只“舰艇”在内海露面,电波“嘀嘀嗒嗒”响个不停,甚至东京街头也出现了成群结队的水兵。“日本舰队主力仍在日本内海!”美国情报员向国内报告。然而,这一切都不过是假象而已。11月26日,一支由30艘战舰组成的特遣舰队,从千岛群岛鲜有人迹的单冠湾出发,正神不知鬼不觉地驶向美国在太平洋最重要的海军基地——珍珠港。12月8日上午7时,这天是星期日,珍珠港的大部分美国官兵都还没有从周末狂欢中清醒过来。突然,两个值班美国兵从雷达上看到大批飞机正往基地飞来的信号,他们惊慌起来,急忙向值班军官报告。“见鬼了!”值班军官根本不相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认为他们一定是看走眼了。30分钟后,日军第一批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呼啸而来,低掠过毫无戒备的机场和港湾,将炸弹倾泻下来。美军终于清醒过来,发出了第一次警报:“珍珠港空袭!这不是演习!”但为时已晚。日本飞机一批一批飞来,在珍珠港上空横冲直撞,美国的飞机根本还来不及起飞,便被炸毁。停泊在岸边的战舰燃起熊熊大火,其中“奥克拉荷马号”已经完全翻覆。轰炸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日军共击沉美军战舰4艘、重创1艘、炸伤3艘、炸沉炸伤其他舰艇10余艘、击毁美国飞机260余架,毙伤美国官兵4500多人。7个小时以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收到总参谋部的紧急戒严令,内容警告:“日军可能发动偷袭。”金梅尔愤怒地将电报揉成一团,扔在地上。他一言不发地把目光移向窗口。窗外,美国舰艇残骸还在冒着烟。美军总参谋部直到日军发起攻击时才判断出其战略意图,戒严电令直到空袭后7个小时才送达珍珠港;而负责雷达监视的美国军官竟对大批飞机来偷袭的信号不以为然,可见美军上下皆对战争的威胁掉以轻心。军心如此,在日军偷袭时,手足无措、惨遭失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代战争中,突发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高度发达的军事科学和先进的现代武器技术,为战争的发动者或战役、战斗的发起者进行闪电般偷袭提供了条件。因此,平时必须居安思危,严阵以待,提高警惕,加强战备。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中,应用运动和发展、全面和联系的观点去详察敌情、我情,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敌人的意向,善于从假象和现象里揭示真象和本质,以“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之策破敌“乘其不意,攻其不备”之计。

三十六地势

【原文】

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山林土陵,丘阜大川,此步兵之地;土高山狭,蔓衍相属,此车骑之地;依山附涧,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草浅土平,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芦苇相参,竹树交映,此枪矛之地也。

【注释】

大川:指平原。

蔓衍相属:属,连缀。蔓衍,指互相交错相连。比喻广延伸展,相连不断。

【译文】

地形与地势,是行军作战时的辅助条件。不能准确把握战场的地形、地势就能取得胜利,是从来没有过的。山地、丛林与平原、丘陵,是适合于步兵作战的地理条件。山高路狭、广延相连,是适合于战车骑兵作战的地形、地势;靠着山并挨着河流,树木高大、山谷深幽,是适合弓箭手作战的地形、地势;草浅地平,可以自由进退的地方,是适合长戟军作战的地形、地势;芦苇丛生,竹林树木交错的地方,是适合长枪长矛军作战的地形、地势。

【心得】

诸葛亮在此提出将领应利用地理优势,为我所用。山地、丛林、平原、丘陵等不同的地势,各有不同的优势,必须制定不同的作战方案和作战计划。孙子也曾说过“地形者,兵之助也”,行军打仗如果能“知天知地”,则“胜乃可全”。

他还把地形分为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六种。这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是将领的重大责任,不能不认真考查。

善于运用地形,往往对军队作战有莫大帮助。东汉末年,羌人经常骚扰边境,陇西太守马援受命平定塞外诸羌。各部落羌人间知马援到来,便用辎重、树木堵塞通道,企图据险顽抗到底。马援对陇西的地形了如指掌,如今羌人占据有利地形,人数又多,如果硬攻,绝对会吃大亏。于是,他一面命令少部分兵力在正面进行佯攻,以吸引羌人的注意力;一面亲率主力部队在当地汉人向导的指引下,巧妙地利用山谷中的小道作掩护,悄悄地迂回到羌人的大本营后面,然后突然发起进攻。羌人慌忙应战,狼狈逃窜。但羌人对地形更加熟悉,他们迅速重新集结,利用地险山高的有利条件,与马援形成了僵持的局面。马援也并不急于进攻,便在山下扎营驻寨。到了夜晚,马援利用夜幕作掩护,亲率领数百名精锐骑兵,从山后绕到羌人的营地放火,山下的部队又趁机擂鼓呐喊。羌人不知虚实,乱作一团,马援立刻挥军冲杀,大获全胜。此后不久,马援又在氐道县彻底击退羌人,从此陇西就安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