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曾国藩兵书
10670900000020

第20章 曾国藩治兵语录(6)

还有,作为领导,一定要自谦照人。抗日战争时期,一天,饲养战马的一名战士把陈毅的战马气呼呼地打了一顿。陈毅一见马被打成这样,立即发了火,对打马的战士大声喊道:“你简直是乱弹琴!这是革命的马,你怎么能这样打呢?”打马的战士从来没见过陈总发这么大的火,心里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陈总见状,立即感到自己的话说重了,就对那个战士说:“是我不好,是我不好,你打马不对,我也不该发火,向你道歉!”那个战士听了很受感动,也立即承认了自己打马的错误。

1954年2月,陈毅在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谈到饶漱石事件时说,“为什么有的多年在一起工作的老同志,受饶漱石的利用来反对我呢?因为我对这些同志平时帮助有缺点,过分严厉批评人,搞得人家难受。这一点也被饶漱石利用了,这都是我要引以为戒的。”陈毅同志就是这样严以律己。彭德怀同志也是如此。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彭德怀同志火急地到阵地前沿看地形,见有个战士拦路,彭总火了,便对他大声喝了几句,这个战士不认识彭总,朝着彭总就打了两拳。彭总让过了他,又匆匆往前赶路,这件事让秦参谋看见了,走过来说:“这还了得,打起总指挥来了!传令排,追他捆起来!”传令排捆着这个战士,追上了彭总说:“这是刚才打骂你的那个战士。”彭总笑着说:“谁叫你们捆来的,小事情,快放回去!”又说:“这也怪我当时对战士的态度不好!”这个战士开始怕得不行,没想到彭总毫不在意,非常感动,以后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

曾国藩说得好:“人我之际,须看得平。”人与人相处固然比不得君臣之间的关系,但豁达的胸怀也是不可少的。否则,你不仅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尊重和帮助,而且自己也会经常陷入焦躁和郁闷之中,因心情不佳而损害了身体健康。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脾气性格,做事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旁人引起你的不悦、不快乃至反感,是常有的事情。对此,你是针锋相对、毫不避让?还是善解人意,一笑置之呢?这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和处事态度。

有的人不管到哪里总是无法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这种人不善于融入群体,也许是说话处事的方式不对,或者是性格使然,以自我为中心,“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个性所致。

其实人与人之间相处所引发的不愉快,往往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得理不让人,有时是无理争三分。你无意中招惹别人,别人表示不满,稍作一番解释,表示歉意,事情也就过去了。如果你过分强调自己是无意的,对别人的不满以牙还牙,仇怨不是越结越深吗?

有些人把事情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起因往往是为了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情。比如,街头上两个人打得不可开交,一个鼻青脸肿,一个血流满面,双双闹进了派出所,一询问,原来是互相看不顺眼。再如,两个人冷战,相互见面都不说话,背后相互指责,必欲将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其实起因只是少了一句客气话。又如,夫妻二人从家里告到法庭上,非离婚不可,寻根究源,并无根本利害冲突,只因生活习惯不同。类似这样的事情,只要有一方“看得平”、不计较,具备那么一点豁达大度的胸怀,事情就绝不会弄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有些人心胸狭窄、气量狭小,动不动就闹别扭、吵架斗嘴,像吃了火药一样,碰上一点火星子就燃起来。即使你不想求官、不想发财,也得具备豁达的胸怀。现代人生活忙碌,步调紧张,精神压力大,实在应该修养自己具有豁达开朗的胸襟,一是为健康着想,二是日子会过得较为顺心。

曾国藩强调的“功名之际,须看得淡”,的确是至理名言。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用以自勉的一幅堂联。后半联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不为任何私欲所蛊惑,才能刚强坚定,像悬崖峭壁那样峻峭高洁,为人们所景仰。在这方面,《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事迹是值得称道的。

关羽一生似乎和“关”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民间传说他原本并不姓关,因为年轻时打抱下平,杀了恶霸和赃官逃至潼关时,被守关将士盘问,随口指关为姓,才改姓关。在《三国演义》里,他为了脱离曹营,追随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可谓彪炳千秋的壮举。但是,这些都是有形的“关”;实际上他在曹营,还过了五道无形的“关”,其意义甚至超过了过关斩将。

这五道无形之关,第一关是金钱关。曹操受降关羽后,即在许昌拨一宅第与他居住,又备了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此后赐锦袍、赠玉马,礼物源源不断,至丰至厚。第二关是地位关。关羽初时受封为偏将军,后因立功又封汉寿亭侯。曹操以客礼待之,可谓尊崇之极。第三关是美女关。曹操先让关羽与年轻貌美的两位嫂子共居一室,诱使他乱伦。后见他秉烛立于户外,通宵达旦,知不得逞,又拨美女十人给他,但关羽皆令其去服侍两位嫂子。第四关是生活关。曹操待关羽极为厚礼、热情,自他到曹营后,总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款待他,但终究只得到关羽感念之情而留不住其义重之心。第五关是人情关。除了曹操如此用情,还使张辽用情,想尽心机要以人情打动关羽,让他留下。但是机关算尽,关羽到底还是挂印封金,决然离去。

关羽过这五关真是了不起,如果和刘备当时“孤穷”的处境相比、依附别人到处流亡的情景相较,那就更可贵了。岂仅如此,关羽早就表示,如果刘备真死了,他也要“从之于地下”。所以,他这种“义薄云天”的精神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誉及尊敬。民间故事里有一篇《画竹明志》,指关羽身在曹营,心怀刘备,于是画一幅竹子赠给曹操。那画面上利箭般的墨叶,正构成一首狂草字迹的无言诗:“不谢东君意,丹意犹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既表现关羽的忠诚,又显出他的儒将风度。

后人以自己的智慧赋予他们崇拜的“武圣”无限高尚的道德光彩。直到今天,关羽在民间仍受到万般崇敬,海外华侨更把他视为守护神。在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等汉字文化圈以及分散于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举凡华人所到之处,关羽莫不受到颂扬。即使是当年被他背弃的曹操,也告诫部下要学习他“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的高尚品德。

十一以勤为先

【原文】

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伏卵,如鉴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百种弊端,皆由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弛则百处懒矣。

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身勤则强,逸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胜,惰则败。惰者暮气也,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治军以勤字为先,由阅历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临敌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饥耐寒者。吾辈当共习勤劳,始之以愧厉,继之以痛惩。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下滩,早作夜思,以术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假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用兵最戒骄气惰气。作人之道,亦惟骄惰二字误之最甚。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带兵之道,廉、明、勤三个字,缺一不可。廉则银钱为苟,自有以服兵勇之心;明则是非清,赏罚公道;勤则营务整顿,在下之人自不懒惰弛怠。此三者,明字不可强而至,廉字、勤字则勉强做得到。

【注释】

暮气:本指日暮之气,引申为精力衰退、疲惫不堪,振作不起来。

阅历:亲身经历。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或亲自做过,由此而积累的知识。

愧厉:惭愧、惕厉、警惕、戒惧。

痛惩:严加惩戒。

穑:收获谷物,这里指农活。

贾:商人。

篙工:船工。

【译文】

训练军队的方法,必须是官兵昼夜苦练,战术才能越来越熟练,就像母鸡孵小鸡,炉火炼金丹一样,一刻也不能停歇。

天下的事情,没有不经过艰难困苦,就能壮大长久的。

所有的弊端,都是从懒惰产生的。懒惰,就会迟缓;迟缓,治人就不严,处事就不迅速。一个地方迟缓,就会处处懒惰。

治理军队的原则,首先是要勤劳。身体勤劳,就会强健,贪图安逸则会生病;全家勤劳则家业兴盛,懒惰则衰败;全国勤劳则天下大治,懈怠便会大乱;全军勤劳则能打败敌人获取胜利,懒惰便会失败。懒惰,会让士兵变得暮气沉沉,应当常常以鼓舞军队的朝气为重要任务。

治军以“勤”字为先,从我的经历中就可以证明这个真理。没有平时不早起而临敌时忽然能早起的人;没有平时不习惯劳苦而临敌时忽然能习惯劳苦的人;没有平时不能忍饥耐寒,而临敌时忽然能够忍饥耐寒的人。我们都应当习惯勤劳,开始时要使不勤劳的人惭愧并惕厉之,继而对这种人要痛加惩戒。

圣贤豪杰、文人才士,他们的志向不同,但豁达光明的心胸却相同。我们既然办理军务,就是处在功利场中,应当时时勤劳,就如农民忙于收割庄稼,商人忙于买卖赚钱,船工忙于撑船下河滩。白天做事,晚上反省,以追求事业成功。在处理具体军事事务以外,更应在其中辅以谦冲自牧的气象,如果治事与谦冲两者同时并进,那么勤劳中透着恬淡,这是最具意味的。

用兵最忌讳的是骄气和懒惰,“骄惰”这两个字所造成的危害也最大。作为挽救危局的英雄,应该把习于劳苦视为首要任务。

带兵之道,廉、明、勤这三个字,缺一不可。廉洁,就不会贪图银钱,士兵们自然心服;见识高明,就不会混淆是非,实施赏罚也会正直公道;勤劳则军务整肃,士兵自然不敢懒惰误事。这三个字中,明不能强求,廉和勤则是可以靠个人努力而达到的。

【心得】

在这几段语录中,曾国藩强调只有严格治军,使士兵能吃苦耐劳,并且具有强壮的体魄,才能临敌不乱,克敌制胜。同时,作为将领,也应以身作则,不辞勤苦辛劳,廉洁奉公,处事明察秋毫,严正公平。

只有不辞辛劳、以勤为先、以身作则,才有良好的示范,这点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当今企业管理,都应如此。

此外,要有危机感,危机意识是推动企业生产发展的动力。不论是个人或是企业,遭遇困境的时刻,也正是发挥最大潜能的时刻。因此,即使遭遇到了最艰苦的处境,也不要沮丧,应拿出超乎平常的斗志,勤劳努力,冲破难关。日本著名的三多利酒厂,在威士忌酒非常畅销的时候,另外推出了啤酒。该公司的佐治董事长,在公司运作非常顺利、员工意气勃发时,感受到了危机,为了突破危机以促使自己更加勤奋而推出新产品。

公司营运一兴盛,员工就容易得意忘形,把创业时的辛劳忘得一干二净。佐治董事长看见了当时的情况,产生危机意识。他觉得,如果员工误认为这种骄蛮的态度,能够使生意继续维持盛况,公司将来一定会遭遇严重的危机。

当时刚就任董事长不久的佐治,表现不甘于成为平凡企业家第二代的态势。为了要让已习惯安逸的员工重新振奋起精神,他决心要以严谨的态度来经营事业。佐治的父亲乌井信治郎也是推出赤红葡萄酒而取得成功的人,在企业逐渐步入好景时,又开始从事极具冒险性的威士忌生产。乌井信治郎之所以会如此,可说是因为他勤奋及不安于现状的个性使然,且随时保持不断向前的上进心。他相信要开拓事业的新天地,必须公司上下一致保持紧凑的步伐,勤奋努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士作,也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公司永续的经营。

人究竟是喜欢劳动还是爱好享乐?这个问题经常被讨论。就像“人究竟是性善或性恶”的问题一样,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就现实的心理学来说,发现这二者都存在。在人的潜意识深处,不但具有爱好劳动的本性,同时也具有爱好享乐的欲求。此外,人的心中有善的本性,也同时会有恶的倾向。

人的内心深处共同存在着既想要劳动(自我实现),又想要享乐(生理欲求),即善良与邪恶并存的本性,所以会表现出时而劳动时而享乐,时好时坏的行为举止。当企业经营顺利时,员工就会以比较轻松的态度来工作,久而久之便沉湎于安乐而开始松懈。

当日本因高度经济成长而沾沾自喜时,年轻人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变得好逸恶劳,只知一味地追求享乐。三多利以威士忌称霸市场的时代,也正是这样的时代。员工习惯了公司的营运顺利而变得安逸怠惰,工作态度也变得异常傲慢。像这样贪图逸乐的心情逐渐升高,最后就会让员工变得颓废。

勤劳奋发,与逆境奋斗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在追逐享乐的行动中,并无法探得真正的快乐与生命的意义;真正的快乐是在和逆境奋斗之中获得的。能够深刻体会这种人类所具有的矛盾,才能了解克服逆境的精神。泰亚公司的中内董事长,能在竞争极为激烈的零售业中拔得头筹,正是他曾对这种人性中的矛盾深感苦恼,以及经历并克服这个矛盾的实际体验。

中内曾在菲律宾亲身经历过战争,当他奉命进攻澳军阵地时,不慎被手榴弹击中,全身负伤濒临死亡。他虽然奇迹似地捡回一条命,并被送往野战医院,但由于战时物资缺乏,既没有医药品,也没有任何粮食,只能找寻长满了蛆的水牛尸体,燃烧轮胎煮野草,就连军靴也被拿来吃,凡是能糊口的东西全都往嘴里塞。同伴间为了抢夺一点食物甚至互相残杀,肚子饿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自己只要一打瞌睡就可能被他人宰了当食物,但不睡觉又无异于自杀。究竟会不会被杀?要不要自杀?这些想法时时萦绕在他的心中,使得同伴之间除了自己,无法再相信别人。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求生存的唯一方法就是相信别人。置身绝对不能相信别人的局势之中,却被迫非得依靠、信任别人不可,中内就在同伴之中睡着了。

中内体验到了从对人性的不信任到恢复对人性的信任;就是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了解生命的真理。生性乐观的中内,在这时深刻地体会出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本能反应。也正因为这种认知,中内开创出一条人生大道。

中内认为隐藏在人心中的矛盾可获得解脱,并领悟人若不肯定这个矛盾就无法生存。追逐享乐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唯有从克服逆境的辛劳奋斗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这种肯定矛盾的想法,能让人原有的斗志更加深固。

危机感会激发勤劳与奋斗精神。信奉这种“思想”的中内,对于“战争的决定要素在于人”的观点非常赞同。因此,他认为要突破充满危机的零售市场,必须重视人性。由于泰亚公司发展的基础是“需要的创造与人力的开发”,所以它投注很大的精力在人员培育上。泰亚所培育的人才,是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即使遭遇困境,也能勤奋不已,奋斗不懈。能向时间挑战的人,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人,因此要在充满挑战性的战场上加以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