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舒化鲁说:管理学十大公理: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图解
10675400000013

第13章 管理学第二公理:意志行为公理(1)

一、意志行为公理的内涵

意志行为,不等于主体我的行为活动,意志行为是由主体我的意识支配的行为,超越于自我意识的行为活动,就不是意志行为,而是动物本能的反射冲动行为。人作为动物性存在,其动物痕迹是不可能完全抹掉的,无意识的反射冲动行为总会存在,尽管所占比重不大。这里仅仅讨论意志行为。但自我意识也不等于意志行为,无论圣人如何称道知行合一,但知作为主体我的意识,往往不一定能转化为行为。但意志行为却一定是由自我意识选择的行为。这是上章已经讨论过的。人作为主体性存在,具有记忆、预期、反思三大能力,也正是人具有这三种能力使其意志行为形成过程变得复杂和细腻,其内容可概括为五个环节构成的循环:

(1)我行我所是。

这是主体我反思确认其行为选择恰当性的过程。任何一个成熟健康人,在其一定行为活动之后,都会反思其行为活动的恰当性。并且只有当他对其行为活动的恰当性进行了确认,认定了其行为的应该与否和必须与否,才会决定是否继续其行为。意志行为作为经过主体我权衡分析后选择的行为,是主体我认定应该选择且必须选择的行为。其本质是由主体我通过现境信息、前景信息、观念信息的综合分析做出的判断。其方向和方式不仅不能与其价值观念相违背,而且还必须是当下在大脑所及的信息范围内,认定的最应该,最合目的性的选择。在这里主体我会不自主地完成三个比较分析:一是把行为方向与价值需求比较,目的是反思确定其行为活动的必要性,以判定其行为活动是否有继续的意义。如果认定没有继续的意义,也就会中止其原有的行为。二是把预期结果与行为目标比较,目的是反思确定其行为活动的有效性,以判定是否还有坚持的信心。如果认定失去了坚持的信心,也就会中止其原有的行为。三是把行为进程与结果预期比较,目的地是反思确定其行为活动的适当性,以判定是否有必要调整改进其行为方式。如果认定有必要调整改进其行为方式,也就会中止其原有的行为方式而在保持意志指向不变的情况下选择新的行为方式。

(2)我是我所需。

这一环节是主体我反思明确价值需求内容的过程。任何一个成熟健康人,能在反思过程中确认其行为活动的恰当性并坚持继续的,不仅一定是主体我认定应该而必须的行为,而且也一定是能为之带来价值需求满足的行为。如果不能为之带来价值需求满足,所是的行为活动根据也就丧失了。主体我认定应该必须的标准是什么,不是圣人言,也不是先知语,而是他主体性实现和发展的需要。能充分实现和发展其主体性的行为活动,就是应该选择而必须选择的行为活动,与实现和发展其主体性存在冲突矛盾的行为活动就是必须避免和中止的行为活动。在这里主体我会把已有行为活动所能实现的生命价值——健康长寿、社会价值——个性彰显、意识价值——众人信从三者与主体我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判断,目的是分析确定已有行为活动所寻求的价值需求与现有的实际是否吻合以判断已有行为活动的恰当性。

(3)我需我所知。

这是主体我获取其主体性实现状况的信息的过程,目的在于对主体我所寻求的价值需求满足的合理性进行确认。主体我所寻求的价值需求满足一定是其所认知了解的内容,是在其自我意识中清晰而完整的价值需求信息。主体我认定是否是实现和发展其主体性所需的行为活动,其依据不是睡梦中的遐想,而是他大脑中所存储的现境信息、前景信息、观念信息。任何一个人所需的内容都不可能突破大脑中所存储信息的限制。这就像对世界上并不存在的鬼进行描述一样,只不过是一些大脑里已有的令人恐怖的形象的拼凑。在这里主体我会通过把周围世界中的他人它物的特性和状态与自己生命价值、社会价值和意识价值的实现状况进行比较,并在比较的过程中丰富生命价值、社会价值和意识价值的内容,拓展生命价值、社会价值和意识价值实现的范围,进而反思确定其已有行为活动目标选择的合理性。

(4)我知我所急。

这是主体我探索明确价值需求内容的过程。主体我的价值需求是由其所知决定的,而其所知又仅仅是在主体我的大脑中所存储的信息。这些信息又仅仅是与主体我的主体性实现和发展紧密关联的事件、事实信息或判断的存储和沉淀。这种与主体我的主体性实现和发展紧密关联的事件、事实,相对于主体我就体现为一种必须立刻应对的紧急状态。它们或者有可能有损于主体我的价值需求满足,或者有可能有助于实现主体我的价值需求满足。有助于其价值需求满足的信息,他会关注,因为不把握住就失去了机会;有损于其价值需求的满足的信息,他也会关注,因为不事先预防,可能的风险就会变成现实的损失和灾难。在这里主体我必须通过对与主体我关联而又不确定的关系进行确证,探索其可能的发展机会和价值损失的内涵是什么,以及这种发展机会和价值损失相对于主体我的存在和发展究竟意味什么,其目的是把模糊的隐约不确定的可能转化为确定的明确的行为预期。

(5)我急我努力。

这是主体我行为反应的心理驱动压力释放的过程。当主体我感到急,即有损于其价值需求满足的事件将降临,他必须通过逃避应对,有助于其价值需求的满足的事件将降临,他必须通过预备应对,以抓住机会。前者是避害,后者是趋利。害之将近,主体我会急,利之将失,主体我也会急。相对于危害将至的急,是主体我通过对应其所急进行反应,以使危害将至的心理压力得以释放,或者消除危机,或者努力无功而认命;相对于机会将失的急,是主体我通过对应其所急进行反应,以使机会将失的心理压力得以释放,或者抓住了机会,或者努力无功而认命。

在人的意志行为形成过程中,这五个环节是一个紧密相连,前后相继、往返循环的完整过程。它们直接是人的记忆、预期和反思能力的具体实现。在这一循环中,我行我所是,是对已有行为选择做出认定。如果对已有行为选择没有做出认定,这也就是截阻人的动物性本质中非意识化的冲动,把人的行为选择重新导入主体性实现的轨道上来。我是我所需,是对主体我的价值需求内容进行确认,这也就是对其行为的合目的性进行判断,截阻人的意识中有违于合目的性的内容;我需我所知,是对主体我对其价值判断的依据——知识信息进行确认,这也就是对其价值判断过程中是否存在断裂点进行分析,截阻人的价值判断过程中思维跳跃所导致的断裂造成的失误;我知我所急,是主体我通过把大脑里所有信息全部激活,并补充关联事物发展变化的信息以截阻不必要的情绪冲动,进而保证行为选择的合理性;我急我努力,是主体我通过对机遇流逝和风险降临的紧迫性判断,启动行为活动以应对,把所思所想付诸行动。

在主体我的意志行为形成的整个循环过程中,在示意图上是顺时针方向递进循环的。如果发生逆向反复,即逆时针方向循环,在递进到下一个环节后反思发现前一环节上存在有不合目的性的漏洞,不得不返回到前一环节上来,这也就是意志行为错误的发生。而这种错误的意志行为仍然要花费主体我的时间和精力,包括外部资源的投入浪费。因为失误之后必须有对应的行为活动以对失误进行纠偏。这既是精力、资源投入的浪费,也是时间机会的丧失。所以,逆向反复的过程越少,其意志行为就越稳定,其行为效率就越高,其主体性就展现得越充分。

二、意志行为的形成过程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意志行为是受自我意识控制的行为,否则就成了自我意识之外的非意志行为。而自我意识的所有内容又都是存储于主体我大脑里的信息,或者说构成自我意识的都是信息,意识是以信息的形式存在的。由这一关系也就可以界定意志行为与大脑信息的关系了。

意志行为形成过程的五个环节,也都是围绕着信息的获取、确认和运用进行的。大脑中的三类信息,上章名之为现境信息、前景信息和观念信息,在此要把第三类信息——观念信息易名为规律信息。上章强调的是其判断,本章强调的是其必然性。超越必然性的必须和应该不是自我决定,而是自我不决定,失误碰壁就是其主体性的受损,这也就没有所设定的必须和应该。并且在意志行为形成过程的不同环节上,调入主体我意识内存的现境信息、前景信息和规律信息的内容和多少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大脑是一台计算机,意识就是其硬盘中存储的数据。人的意识活动和计算机工作一样,并不是硬盘里的数据都时时处在运行过程中,而仅仅只有调入内存进行操作的数据才处于运行过程中。人的意识所包含的信息也只有当它被激活调入主体我意识内存,受到关注而处于被思考过程之中时,才能对人的行为选择能起作用。

(1)当主体我处于行为活动过程之中时,即处于我急我努力向我行我所是的过渡阶段,主体我的意识主要是由现境信息主导的,其意识聚焦点是对现实的反应,所以是固着于现境信息的阶段。此时调入主体我意识内存的信息减少,因为行为关注点聚焦于行为活动及其目标的达成上,大量信息被主体我自主屏蔽掉。在这一阶段,主体我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仅仅关注如何行动,以及行为的结果是否能按预期得到的问题。

(2)当主体我进入行为活动的反思阶段时,即处于我行我所是向我是我所需的过渡阶段,主体我的意识就主要是前景信息主导,其意识聚焦点是对预期的检验确认,所以是固着于前景信息的阶段。此时调入主体我意识内存的信息,主要是有关行为活动的可能结果信息,即前景信息,目的在于达成对已有行为的认同和肯定。这时调入主体我意识内存的信息量会大幅度增加,主体我要回答行为活动的结果为什么与原来的预期不一致,及主体我的行为活动是否与其价值观念相违背、为何相违背的问题。

(3)当主体我进入远离行为的静心思维阶段时,即处于我是我所需向我需我所知的过渡阶段,主体我的意识就主要是规律信息主导,其意识聚焦点是对主体我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事物、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检验和确认,所以是固着于规律信息的阶段。此时调入主体我意识内存的信息进一步增加,因为要论证其行为的合理性,把关注面拓宽了,是在排除情感情绪干扰的情况下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静心地分析判断主体我真实的价值需求。此时不再受情感情绪的驱动,而仅仅从自我的实际出发,分析回答主体我究竟要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什么对我最重要及为什么重要,什么是必须避免的及为什么要避免,什么是必须获得的及为什么要获得等问题。

(4)当主体我进入信息的扩充阶段时,即处于我需我所知向我知我所急的过渡阶段,调入主体我意识内存的信息,主要是有关事物发展规律的信息,即必然性信息以及主体我的价值观念信息,以及有关主体我的现实状况的现境信息。此时调入主体我意识内存的信息量因为刻意收集扩充而进入最大状态,主体我大脑里所存储的信息会最大限度地调入,发现缺少的关联信息还会通过寻求以补充,目的是回答我原来认定的世界发展变化规律是否有误差,其所判断的稳定联系是否持续存在,其价值观念设定的稳定联系是否与现实相违,甚至存在冲突等问题。

(5)当主体我接近和进入行为活动阶段时,即处于我知我所急向我急我努力的过渡阶段,调入主体我意识内存的信息,主要是有关现实情境的信息,即现境信息,是现境信息与主体我大脑中的原有信息共鸣激活行为指令信息以行动。这时置入主体我的意识内存的信息量会逐渐减少,活跃于主体我大脑内存中的信息主要是如何应对与行为作用对象相关联的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以对怎样才能尽快达成预期效果的问题做出判断。

三、意志行为的人格差异

因为意志行为与大脑中不同信息的作用存在着稳定的联系,所以对意志行为的形成过程才能做出分析。人的意志行为形成过程的五个环节也就是由此分解形成的。但不同的人在其意志行为形成过程中往往却因为偏重的信息有所不同,因而使不同的人在行为选择方式上形成了不同的模式。这不同的模式也就直接体现为不同的人格特征。

假设在三类不同的信息之间有一条分隔线,尽管这一分隔线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仅仅是一种抽象,这就可以通过建模分析确定不同类型的人格特征。如果用一个模型分析,把三类不同信息的分隔线的连接点,沿着所对应的意志行为形成过程的五个环节点移动,每移动到一个意志行为形成过程递进点,也就可以显示出三类信息在意志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力度大小的差异,这也就可揭示出不同的人格特征。以这种方式,通常可把人格分为六种:

(1)理性的圣人人格——唯道是循的老子人格。

具有这种人格的人行为选择特别理性,规律信息在他的大脑中占居绝对地位,一切按规律行事。他的价值需求是清晰的,行为与行为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而直接的,其行为选择主要,甚至完全只是由其大脑里所存储的规律信息支配的。所以,他不会屈从于现实,也不会由顺应现实的预期进行行为选择。具有这种人格的人,思维严密,处事冷静,内心冰冷,没有激情,没有情感。能打动他的仅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他思考的是最大限度地达成其终极价值的满足。这种人格老子最为典型。老子发现朝纲不在,正义无存,战争频乃,百姓流离,人心诡诈,在作过一番改变的努力而无果后,遵道法自然,为溶入自然而归隐。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就是规律,老子也认定道不可违,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具有这种人格的行为表现就像老子一样,处事冷静,宠辱不惊,不会刻意讨好谁,也不会刻意回避什么,一切按规律行事,心中只有不可改变的必然规律。

(2)执着的圣人人格——力尽人事的孔子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