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美国人,直到20岁了还没学会读书写字,他靠着观察广告牌一点点学会认字。后来,他参了军,在船上当起了服务生,他选择一个在船长桌边服务的差使。因为他渴望学习,就在上衣口袋放了个小纸本,一听到什么新词,他就记下。一天,一个军官发现他在写字,立刻就怀疑他是间谍。当他和其他军官了解了事情的真正原因以后,便给了这个年轻人更多的学习机会,这些机会不断使他得到提拔,最终使他在海军中赢得了显赫的地位。作为海军军官的成功者为他在其他领域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令人遗憾的是,许许多多天赋很高的人却时常忽视了完善自我的机会,以至于后来处境还不如那些智力不及他们的人。
有这么一个可悲的例子:有一个天才的博物学家,年轻时由于他的志向受到压抑,教育也被忽视了,但后来他逐渐懂得了比同时代几乎任何人都多的自然知识,然而他却写不出一个语法通顺的句子来,更没法使他的思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它们在书籍中流传下去,原因就是他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接受过。他的词汇贫乏得可怜,语言知识也捉襟见肘,所以他在努力寻找适当的词语表达思想时,显得非常吃力。这位天才的博物学家意识到自己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然而对于表达自己思想却束手无策,这种境况是多么悲哀和痛苦呀!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的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们随处可见各行各业的职员、技工、雇员,他们难以晋升到与他们的天赋相配的位置上去,因为他们没受过足够的教育。他们无知无识,不会正确书写,无法正确运用母语,因此,他们的卓越才能就显露不出来,就会被埋没。
自我完善的工具就掌握在自己手里,要不停地使用它们。如果斧子钝了而不磨,砍伐时就需要使更大的力气;如果机会少了,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艰辛。开始进展可能会很慢,但持之以恒就能保证成功。“循序渐进”是进行思想修炼的法则,相信有朝一日,必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克服优柔寡断的习性
如果留心观察一下那些优秀的男人,你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性格果断,多谋善决,从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这样的男人令阻碍他成功的一切障碍为之开路。
房玄龄、杜如晦历来被称为臣者的典范,房玄龄以多谋著称,杜如晦以善断闻名,可以说大唐的开国盛世,与这两位贤臣是分不开的。
决策果断是人的优良品质,它影响到人的行为的成败。
缺乏果断品质的人,遇事优柔寡断,在做决定时,往往犹豫不决,而在做出决定之后,又不能坚决执行。缺乏迅速果敢和机动灵活应变能力的人,只能坐失良机,远离成功。
成功男人养成果断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大体归为如下四种:
【1】知识广博,经验丰富。谋略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知识面广才能足智多谋,孤陋寡闻的人,只能导致智力枯竭。偶尔一两次的成功,无异于瞎猫碰上死耗子。诸葛亮在未出茅庐之时,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预料到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天下必然三分,后来他能果断地运用“空城计”退兵,也就不足为怪了。
【2】对客观情况了如指掌。果断不是武断,它是通过对主客观的分析,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曹操率领百万大军进犯江东孙权疆界,东吴朝野上下,主战主降者各执一半,孙权也犹豫不决。出使东吴的诸葛亮,详细分析了曹操的各种情况。诸葛亮认为,曹操号称百万之师,实际上只有四五十万,而且降兵较多,军心不稳,没有战斗力,曹兵皆北方人,不服南方的气候、水土,不习水战,难以致胜。面对这样有理有据的分析,孙权终于接受了诸葛亮的东吴与西蜀联手抗曹的谋略。这从降到战的转变,正是由分析和掌握作战对象的情况而制定的。
诸葛亮设计的“空城计”,也正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司马懿心理状态的正确判断。正如诸葛亮后来所说:“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非吾行险,概因不得已而用之。”
【3】前期准备要充分。准备充分,针对不同的情况,拿出不同的方案去应对,当然,事先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
【4】要把握时机,适时地做决定。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决定制定某个谋略时,一定要有合适的时机,因为一定的谋略总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功,谋略也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叙述了这样一段故事:保尔·柯察金在途中见到自己的战友朱赫来被敌人的一个士兵关押时,保尔的心狂跳起来,猛然想起自己衣袋里的手枪。于是决定等他们从身边走过时,开枪射死敌兵,但是一个念头又冲击着他:“要是枪法不准,子弹万一射中朱赫来……”就在这一刹那之间,敌兵已走近面前,在这关键时刻,保尔出其不意地一头扑向那个士兵,抓住了他的枪,死命地往下按……朱赫来终于得救了。
总之,果断,不能冒险,不能草率行事,要根据情况和时机制定策略,根据事情的变化做决定。
靠读书积累成功的资本
读书是知识积累的最好方法,书是人的精神食粮。
“天下才子必读书”这似乎已是一条定律,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下面这些情况,它们或许会让你对这一定律理解得更为深刻。
当我们研究成功男人的事迹时,常常发现:他们的成功一直可以追溯到他们拿起书籍的那一天。在我们接触过的事业成功人士之中,大多数人都酷爱读书。
区别成功人士和普通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欢读书。据调查,大约有3/4的成功人士在小学和中学时读过的书,是其他人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60%左右的成功人士在大学时的阅读量远远超过他们同班同学。
成功人士一年要阅读的书,平均起来每人大概有20本左右,算起来每三周至少看一本书,他们阅读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等各个方面。这足以说明:大多数成功人士的阅读量是非常大的,而且他们的成功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
事实上,有19%的成功人士说他们一年至少要阅读126本书,这些书中小说类与传记文学类各占一半。
虽然有很多成功人士都列出了不同的爱好及家庭的活动作为他们最喜爱的休闲娱乐,但是直到今天,阅读仍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消遣方式。这并没有什么可让人惊讶的,因为成功与阅读之间具有互补的作用,但是成功人士是怎样从阅读中获得成功的方法,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呢?
一家百货公司的前任董事长赛伯特在《道德的经理人》一书中曾说:“我无法告诉你,若想事业成功,需要阅读些什么书的准则,但我可以提供一些指南,或许有助于你对成功的想像。首先,让我们考虑你每天须花多少时间阅读。在工作中不得不去阅读的,无非是商业书信或工作所须阅读的报纸、杂志、书等。”
“我每天花数小时在‘课外’读物上。假如我搭乘火车或飞机旅行的话,通常会阅读时刻表及各个站名之类的资料;当我出门度假时,每天也会花二至三小时在一般性的阅读上……看书的重点是看阅读的东西是否有意义,如果是,千万不要舍不得在这上面花时间。我们绝不能低估书籍的价值。”
书籍虽然是一种无声的东西,但是它对人类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如果你经常阅读各行业成功人士的传记或者是自传并通过静心的思索,你就有可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来。
俄国著名的学者赫尔岑说过:“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生活中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了被称为世界史的宏伟自传。”
书籍不仅蕴涵着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与理性。它还是一种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里鼓励你,使你大胆地走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使你适应这种境界的需要。所以古人云:“天下才子必读书。”
读书,是你事业的必由之路,是你走向成功的钥匙。
众所周知,古今中外有很大一部分成功人士并不一定能受到十分良好的教育,因为他们都生于贫苦家庭。他们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坚强的性格和家庭的影响外,往往得益于某种启迪。这种启迪就是书。
大家都知道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仅上了三个月的学便被退学,爱迪生没能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他的母亲是他真正的启蒙老师。母亲教他算术、历史、地理、英文、文学等多门课程,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扩大爱迪生的知识面,启发爱迪生的智力,同时母亲还经常鼓励他,希望他能好好读书,以便日后成就一番事业。
母亲还经常为爱迪生购买一些科普读物,在这些读物中有一本名为《派克科学读本》的书把爱迪生深深地吸引住了,并为爱迪生丰富的想像力插上了科学的翅膀。
如果你认为爱迪生的成功除了受到母亲的教育启蒙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外,还与偶得《派克科学读本》而获得了开启人生成功的这把钥匙有关,那么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富兰克林,要知道,他的成功绝不仅仅源于某一本书。
读过《富兰克林自传》的人可能都会感受到这一点:书对于富兰克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富兰克林在家里排行最小,他身体健康、一张圆脸、一双灵活而又机智的眼睛。他与别的孩子一样调皮淘气,惟一不同的是,他喜爱读书。
富兰克林7岁时就开始读书,用不了多长时间便把他爸爸书架上的书看完了,另外他还能写出一些短小的诗歌,而且曾经把他写的诗附在父亲写的信里,寄给了家住伦敦的伯父,并且受到了伯父的称赞。不幸的是,由于家境贫寒,富兰克林中途辍学到詹姆士的印刷厂当了一名学徒,当时他年仅12岁。
在此期间,富兰克林结识了一名书店的学徒,他利用和书店学徒的关系,将他所喜爱的书在晚上借出,第二天早上归还。从此以后,他就开始夜夜苦读。
富兰克林爱读书的习惯远近闻名。由于晚上读书非常费蜡烛,他就悄悄地请求伙伴们为他收集剩蜡烛,好方便他晚上读书。后来伙伴们的家长知道了这件事,就主动为他积攒一些,有时还送给他一支。
俗话说得好,学然后知不足。富兰克林的求知欲,就像一块永远不会吸饱的海绵。他读的书越多,越觉得自己知识上的贫乏,就越想到群书之中博览一番。
富兰克林为了满足读到更多书的愿望,召集了几个爱好读书的朋友共同组织了一个读书俱乐部,取名为“共同社”。其成员都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建立了一个小型图书馆,使每个成员都能读到更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