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寒冷又迫使大家再次围拢,疼痛又迫使大家再次分离。如此反复多次,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较佳的位置--保持一个忍受最轻微疼痛又能最大限度取暖御寒的距离。其实,人与人之间亦如此,良好交际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你要坐公交车出去玩,上车后你发现只有最后一排还有五个座位,走在你前面的两个人,一个选了正中间的座位,一个选了最右侧靠窗子的座位。剩下的三个座位中,一个在前两个人之间,两个在中间人与最左侧的窗户之间,这时你会坐在哪里呢?
想必,你多半会选择最左侧窗户的座位,而不是紧挨着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位坐下。这很正常,因为人与人之间也像前面讲的刺猬那样,彼此需要一定的距离。
这种距离,有时是环绕在人体四周的一个抽象范围,用眼睛没法看清它的界限,但它确确实实存在,而且不容他人侵犯。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乘电梯的时候,你和其他所有人一样都会仰着头往上看着显示的楼层数,难道显示的楼层数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吗?还是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心理效应在背后起作用呢?
我们知道,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里,每个人都会在意他人与自己的距离。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会感到很不舒服,想尽早离开,于是你选择了往上看,这种向上看的行为就是你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表现。看着不停变换的数字能使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认识到心理学上的“私人空间”的存在,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就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行为了,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要想让一个人喜欢自己,就要学会与他亲密无间,包括身体上的接触,搭搭肩,勾勾背,胳膊挽着胳膊,只要不是异性之间,都可以尝试更近距离的接触。
这种认识极其错误!
人都渴望亲密,但人又都是需要距离的动物,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不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可以融为一体的。
新加坡女作家尤今说:“真正的友谊,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的。有距离,才会有尊重;有尊重,友谊才会天长地久。”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特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是友谊的连接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好朋友之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中国古老的箴言:君子之交淡如水,便饱含这一道理。
其实,私人空间的大小并非一成不变,我们也会根据所处的场合或者面对的对象做出心理调整,选择更适当的私人空间。按照这种划分,私人空间大致有这样几种:
1私密型
这种私人空间的“气泡”半径最小,只有15~45厘米。人们对于这个空间有着格外强烈的防护心理,就像对待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只有在感情上与我们特别亲近的人或者动物才会被允许进入这个空间,比如恋人、父母、配偶、孩子、密友、亲戚和宠物等。
而与我们的身体间距小于15厘米的区域是绝对的私密空间,通常只有在进行极为亲密的身体接触时才会允许别人靠近。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拥挤的地铁中人们的表情都很凝重,因为被剥夺了私密空间。
2交往型
我们在一些友好场合,比如朋友的宴会上,通常只要求半径大小为05~1米的私人空间。但是在跟不太熟悉的人打交道时,我们会跟他们保持更远一些的距离,这时的“气泡”半径大小为1~3米。
3公共型
如果场合中人数众多,比如我们需要当着很多人的面发言,这时会要求更大的“气泡”半径,比如3米以上,因为这样的距离会让我们不那么紧张。
54十全十美的人并不惹人爱,反倒是有点
缺点的人更受人欢迎
“这是最新款的保湿霜,能让你的每个毛孔都会感到水汪汪的滋润”
“这是新出的曲奇饼,味道好而健康”
“这是新型的电冰箱,内部空间大还省电”
……
你发现没有:这些推销,全部都是“优点式”推销。
这时候肯定就会有人说了:“推销,不就是要尽力把自己的优点传达给对方吗?”
是这样的,但又不完全是。
优点式的推销,早已跟不上现在社会的发展了。
要不然,我问你:我要把一个商品说得只有优点而没有任何缺点,就这么一个完美的商品,你会相信吗?
当然不信。
但凡商场里面,被促销人员说得天花乱坠完美无缺的商品,销量都不是最好的,真正销量好的东西,都是被人拿出缺点来谈事儿的:“这洗衣机省水,但价格高了点;这台电脑挺好看的,就是配置低了点”等等。
在被告知缺点的同时,顾客脑袋里其实在做选择:是向购买价格妥协,还是向每月的水费妥协?这就是缺点式销售的优点:在告知缺点的同时,其实就是启动了他心中的电子秤, 反复比较优缺点,这种比较,就很容易让他把这件商品当成了自己的购买对象,毕竟,一个人对某样商品投入心思更多,选择的几率也就更大。
而全优点式销售的缺点则是:只把全部优点告诉对方,这样购买对象只能做出买或不买的选择,相信你的完美推销便买,不相信的,便不买。
做人也是一样,聪明做人的方式是,不让自己显得过于完美,让自己有点小毛病的人更具有吸引力。
确实,这是事实,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发现,与十全十美的人相比,能力出众但有一些小缺点的人最有吸引力,是人们最喜欢交往的对象,这种现象就是“犯错误效应”。
阿伦森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他请人观看四个候选人的演讲录像,这四个人是:【1】几乎是一个完人;【2】一个犯过错误的完人;【3】一个平庸的人;【4】一个犯过错误的平庸人。
看完录像后,让人们评价哪一种人最具有吸引力。
结果表明,犯过错误、能力超众的人被认为最有吸引力。几乎是完人的人居于第二位,其次是平庸的人和犯过错误的平庸人。
阿伦森的实验很好地证明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有一些看起来各方面都比较完美的人,却往往不太讨人喜欢;而讨人喜欢的,却往往是那些虽然有优点,但也有一些明显缺点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一般人与完美无缺的人交往时,总难免因为自己不如对方而有点自卑。如果发现精明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缺点,就会减轻自己的自卑,感到安全,也就更愿意与之交往。你想,谁会愿意和那些容易让自己感到自卑的人交往呢?所以,不太完美的人,更容易让人觉得可亲、可爱。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真正完美、没有缺点的人。如果一个人总是表现得很完美,倒让人感觉他做作。所以,故意把自己表现得很完美,这本身恐怕就是一个缺点。
不仅如此,那些追求完美的人,一定活得比一般人更累,而且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或合作的人,也容易因为被他们要求,而活得比较累。
有一位80后的“剩女”,人漂亮,学历高,事业也有所成就,在很多人眼里,可以说是一位相当完美的人。但就是这么个优秀的女孩,身边却总是少了一个护花使者,身边的朋友觉得不可思议,就算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她身边的男士也不少,而且自己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有眼缘就可以,可还是没能找到自己心仪的白马王子。眼看着自己都三十出头了,还没有真正喜欢自己的男人出现,真是着急,但这又不是着急的事,只能耐心等待了。
其实她不知道,也许正是她的“完美”把许多男士吓着了。每个人固然希望自己的对象能具有较多的优点,可是如果这个人真的十全十美,却也让人受不了。首先,会怕自己配不上对方;其次,因为对方要求高,你稍有缺点,他(她)就要求你改正,你肯定会活得很紧张、很累。
在人际交往中,要做个聪明的人,聪明的人大多懂得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缺点,你可以事先把自己的缺点告知对方:“我这人记性不好”“我脾气不太好,有时会对人大吼大叫”。也许你的身上的毛病不止这些,但是当听你亲口说出自己的缺点后,他会更加相信你,至于你身上的其他毛病,就因此被他忽视掉了。
所以,为人处世,要懂得有效地引导他人关注自己所指出的自身缺点,因为这些缺点是你早有准备的,能应付得来的,说到底,这些东西不会对你产生太大负面影响,先把它指出来,在别人的心理上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以后,他们再给你挑错的心理,就会少很多。毕竟,人无完人,如果你给人一种十全十美的感觉,别人就会觉得你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给人一种距离感,别人不会靠近你,信任你,因为人们宁愿选择活得轻松而有缺陷,也不会选择活得累而完美。
所以,试着把自己的一点点缺点暴露出来吧,这样会让你赢得更多的信任、支持和喜欢。
55该自抬身价的时候就自抬身价,这样才
能被人更尊重
现如今,人人都想出人头地,而善于玩“心计”的人就会在必要的时候“自抬身价”,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因为他们认为过度的谦虚只会让别人看不起。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如果王婆只是谦虚地说自己的瓜不太好,那谁会买呢?抬高你的身价,别人就会对你另眼相看,甚至暗暗佩服你,也就愿意与你来往。
在《战国策·魏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周躁出访齐国,目的是想在那里谋得个一官半职,但是他深知自己的名声还不至于让齐王对自己封官加爵,于是他对在齐国做官的朋友宫他说:“我想作为齐国的特使访问魏国,如果齐王能给我支持,我会出使魏国,并试着让魏国与齐国亲近。”
宫他听了忙回答说:“你可不能这么说,你这样说的话就等于贬低了自己,承认自己在魏国不吃香,这样的人,齐王又怎么会重用呢?”
周躁听后觉得也是这么回事,于是继续问道:“那你说我该怎么说呢?”
宫他想了想说:“你不如自信满满地问齐王对魏国有什么期望,然后告诉他你可以倾魏国之力满足齐王要求。这样说齐王必定以为你在魏国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自然会厚待你。然后你再去魏国,对魏王说自己能够倾自己全力,满足大王对齐国的要求。这样魏王也必定不会小觑你,会重用你。你看,这样做你既可以打动齐王,又能打动魏王。”
于是周躁按照宫他的说法去做了,果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周躁原本既没有名声也没地位,但他在朋友宫他的建议下,得到了齐、魏两国的重用,这全靠他假借魏国之名抬高了自己,进而达到了在齐国谋职的目的,然后又假借齐国之名让魏国也重用了自己,真是一举两得的事。
其实,在现代的商品社会中,人也是一种“商品”,各有各的价值,所以,你应该懂得如何富有心计地自抬身份,让别人认同和肯定你的价值。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就是更愿意相信那些价格昂贵的商品,认为“一分钱一分货”,而对于那些价格低廉的商品却心存质疑,总认为“便宜没好货”。所以,要想别人认同和信任你的价值,要想别人尊重和重视你,你就得把自己的身价定位得高一些,因为把自己的身价定位太低,只会让人看不起。
因此,做个聪明人,试着抬高自己的身价,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自抬身价不能随意而为,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适度
也就是不要抬得过高,脱离现实的过高,只会让你摔得更惨,所以抬高后的身价要与你的才能等值,比如你有7分的才能,可以抬出9分的身价;如果你一个月只能赚三千多,那么你可以对外宣称赚四千多,这样别人才会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有的时候,你的半斤八两别人还是了解的,再说你本来只是个小公司的小文员,非要说自己每月赚八千,谁会相信呢?
2参考行情
在抬高自己身价的时候,要明白当时的行情,如果你能力足够,可以适当地把身份抬得比行情高一点,一定不要低于行情,因为低于行情的身价,就会给人“低价倾销”的感觉,别人会把你当成“廉价品”看,不会珍惜。当然,也不要高出行情太多,除非你是天才,要么就有成绩做后盾,否则会被人当成疯子看待。
3看准时机抬身价
平时不要有事没事就跟人谈你的“身价”,这只会被人看成在吹嘘,反而没有人再相信你。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恰当的时机呢?比如有人问的时候,大家议论到你的时候,或是有人准备“买”的时候,都是自抬身价的时机。
在这个时候,不管你从事的是什么行业,担任的是什么职位,都不用谦虚客气,适度地自抬身价吧,就算是被人笑话,也好过自贬身价,而且一旦成功了,还会让你的身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