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让你的孩子更优秀
10703700000021

第21章 逆境篇(2)

其实,一个人在人生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孩子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故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但父母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教育,而专门让孩子参加一些以吃苦教育为主的夏令营,或者参加一些探险、到边远穷山村去体验的活动等,这是片面的挫折教育,或只能说是挫折教育的一个方面。

事实上,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一种耐挫折能力。它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挫折教育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而是要从各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启示二:给孩子创设受挫机会

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能独立面对挫折,较好地解决问题。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独立抗击生活暴风雨的能力,关键在于父母是否给他创造了合适的机会。德国著名教育专家舒马赫曾说:“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

给孩子创设“挫折教育”的机会,要注意在利用自然情境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以此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可以先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入手。从两三岁开始就应该让孩子独立睡眠,要求孩子自己吃饭、如厕、穿衣服、整理床铺、收拾玩具等;孩子稍微大一些,就可以让其打扫房间、替父母买东西等;再大一些,可以要求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自己挣钱来花等。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不要产生分歧,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培养。只有从小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他才可能在生活中成熟起来,提高抗挫折能力。

启示三:教导孩子端正面对挫折的态度

面对挫折的态度,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是坚持,还是退缩,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许多天资聪颖、颇具才能者之所以失败,就在于关键时刻他们放弃了,以致功亏一篑。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挫折并不可怕!遭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同样的挫折既可以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使其奋发向上。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还不是很稳定,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就会消极起来,而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就需要父母及时地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要勇敢”,“你一定会做得更好的”。

有意识地以孩子的失败为教育的契机,鼓励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去再次尝试,并且应让孩子明白所有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困难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树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与自信心,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

启示四:帮助孩子处理挫折

父母应妥善地处理孩子的挫折。当孩子受到挫折后,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分析造成挫折的主客观原因,还要教育孩子多从主观上想问题、找原因。孩子受到挫折,不管大小,都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挑战,我们都要妥善处理,不能忽视。

父母应指导孩子面对挫折的正确方法。例如,让孩子寻找出产生挫折的客观原因,如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教师对我关心不够。但是这种方法只是应付当时的挫折情境,事后,应该帮助孩子找出真正原因,否则会使孩子把责任全推卸到客观原因上,就容易逃避主观责任。如果在某个方面受到挫折,就在另一方面寻求补偿。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可在自己的特长方面来弥补,使心理得到平衡。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改变环境等,也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父母还应多鼓励安慰孩子。温情的鼓励和安慰能帮助孩子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孩子受挫后,要让孩子相信只要他努力就一定能克服挫折。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全面客观地分析挫折,不推诿自己的责任,担当一切可能发生的风险。让孩子在挫折经历中获得经验教训,学会克服挫折的方法,为自己成功的人生添加一块有分量的砝码。

第二、怎样防止孩子在失败面前低头

自卑--“倒数第一不要紧”

决不可自暴自弃。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发生力量。

--[法]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自卑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自卑的孩子往往低估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自卑的孩子,由于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都过低,很害怕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但又感到自己哪里都不如别人,致使自己丧失了实现自我的信心;自卑的孩子总是以别人为参照物,罗列很多理由来说明自己的无知和无能;自卑会使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丧失前进的动力,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由于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对自己的评价还不客观全面,当孩子在生活中遭遇失败和挫折之时,就很容易在困难面前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欢欢的父母都是大学里的教授,做父母的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欢欢的身上,希望他们的女儿能够出类拔萃非同凡响,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全才,所以对她在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起初,欢欢的表现很出色,不论在幼儿园里还是后来的学校里,她都很活跃。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她。但这样仍不能让她的父母满意,因为父母给欢欢定的标准就是“永争第一”。每当欢欢拿着自己认为不错的成绩单高高兴兴地回家时,得到的总是父母的训斥:“这道题怎么能错呢?都没能得第一名,瞎高兴什么!”欢欢不禁伤心地低下了头。

欢欢小学一年级时参加了全市的歌咏比赛,拿到了二等奖。下台之后,她高兴地向爸爸妈妈跑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父母的冷面孔:“你看人家获一等奖的那个小朋友,嗓子多甜美,表现得多好,可比你强多了,你呀,真让我们失望。”小欢欢当场就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周围的人们都很诧异。

渐渐地,小欢欢就变了。原先那个特别开朗、调皮、聪明可爱的孩子不见了,现在的她总是一个人独处,很害羞、胆怯,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上课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就是老师把她叫起来,回答也是含含糨糊,犹犹豫豫,总是说我不行,我不知道。和原来相比,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自卑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会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和夸奖的孩子大多非常乐于同父母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做事积极乐观,同大人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也因为他们的自信而更易获得成功。

启示一: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当一个孩子屡遭失败挫折,他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难以自拔,形成自卑感。想要让孩子克服自卑感,我们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心,并把自信传给孩子。应当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有人都有着自己的缺陷,都会产生自卑感,关键是要能够克服自卑感。

亚里士多德、达尔文、伊索、拿破仑都有口吃病,亚历山大、莫扎特、贝多芬、拜伦都因身体佝偻、口吃、身材矮小、耳聋等而产生过自卑感,但他们并未因而灰心,也没有因此而丧失生活的勇气。他们坚定成就事业的信心,最终都获得了成功。

我们应适当让孩子多了解一些名人的故事,教育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短处,慢慢树立孩子的信心,增强孩子进取的勇气。

启示二: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