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要勇敢
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锻炼,才会使孩子变得勇敢和坚强,从而成为一个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妞妞5岁了,身体已经长得壮壮的了。一天,妞妞和小伙伴做游戏时不小心摔倒了,她刚揉揉小腿,准备自己站起来。不远处的妈妈马上大叫着满脸惊慌地跑过来,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大喊着:“我的宝贝啊,摔疼了没有啊?快,妈妈看看哪儿破了?”妞妞一下吓坏了,哇哇大哭起来。
还有一次妞妞不好好吃饭,妈妈哄了半天也不起作用。爸爸忍不住发火了,冲着妞妞大声喊:“再闹别扭就把你送给别人,扔外边不要你了!”妞妞吓得乖乖端起碗来继续吃饭。以后每当她不听话,爸爸便常用这一招来吓唬妞妞。
渐渐地,妞妞胆子越来越小了。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机智勇敢、聪明能干,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面对陌生的人或环境时局促不安,因此爷爷奶奶必须对孩子加以引导,让孩子勇敢起来。究其原因,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家长保护的惯性照样继续,而不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胆子越来越小,离开大人就害怕。
☆专家支招
勇敢和富有冒险精神的孩子更容易在学习、工作中获得成功,但生活中却有不少孩子胆小懦弱,遇到困难畏缩不前。怎样让孩子勇敢起来,成了一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最为关心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爷爷奶奶只要遵守几个原则,培养一个勇敢的孩子并不是一件难事。
●不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可能会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怯懦、不愿主动尝试,爷爷奶奶不必不知所措,更不要给孩子贴上胆怯的“标签”。爷爷奶奶不要为孩子一时的胆怯大声指责或嘲笑他,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勇敢起来。胆怯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自卑,爷爷奶奶可以耐心地告诉孩子自己可以帮他,给他鼓励、关爱和信任,在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感受之后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让孩子多交际
有些孩子平时一直与父母和长辈在一起,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从小很少与人交往,也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的交往能力会退化,会怕见生人和在众人面前讲话。对此,爷爷奶奶可以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与其他人接触,以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胆量,如请邻居或同班较熟悉的小朋友到家里玩,带领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或让孩子和同伴一同走进大自然等等,积极创造轻松、欢快的氛围。这种氛围可以锻炼孩子,让高声讲话、笑闹、蹦跳等等。家庭、学校、孩子的伙伴、亲朋好友等等,都是孩子良好的社交平台。
●不吓唬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或者听话,常常用不恰当的语言或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使孩子形成了自卑胆小的性格。比如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什么的吓唬孩子,或者总说“不要你了”、“送给别人”等等,孩子容易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变成内向胆小的“惊弓之鸟”;或者讲一些鬼故事来吓唬孩子。这些都有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可怕的阴影,造成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
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不要依靠威胁和恐吓获得孩子暂时的乖巧,应该善于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同时善于理解和赏识孩子,不要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发现他的长处和进步。
●引导孩子亲身体验
很多孩子会因为对事物缺乏了解而产生恐惧,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色彩鲜艳的东西,有的害怕小动物等,如果家长让孩子远离害怕的事物,不给他观察和接触的机会,孩子对这些事物就会更恐惧。针对这种情况,爷爷奶奶应先教给孩子相关知识,让他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明白这个东西并不可怕,然后再鼓励孩子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克服恐惧。如果孩子怕小动物,爷爷奶奶可以给孩子讲小动物的故事,然后告诉孩子怎样和这些小动物相处,鼓励孩子自己去接触。另外,要想让孩子勇敢,爷爷奶奶应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鼓励孩子去冒险
爷爷奶奶不要总担心孩子,要鼓励孩子去探索和尝试。如果孩子一不留神摔一下或者碰伤,爷爷奶奶不要过于紧张。其实孩子从与他们身高相当的地方滑落下来一般都不会受到伤害,偶尔摔一跤不但不会受伤,相反还能加强孩子对危险的感知与预期。孩子爱爬高的天性是不容易遏制的,爷爷奶奶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爱护孩子,让孩子去自由探索未知的世界。
总之,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锻炼,才会使孩子变得勇敢和坚强,从而成为一个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学会感恩,从点滴做起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才能使孩子发自内心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也更加尊重自己。
暑假里,莉莉的小表妹来家里玩。莉莉的妈妈每天煮饭、洗衣、扫地,所有的家务活都承包了。两个孩子每天玩这玩那,还不时地制造点小麻烦,不是饭撒一地就是忘了冲马桶,起床之后也不叠被子,莉莉的妈妈每天都很无奈。
直到后来有一天,妈妈在整理两个孩子的小房间时,发现一张莉莉执笔的共室公约,其中一条写着:我的爸爸妈妈对你像亲生女儿一样,你不能认为他们为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应该学会感恩。后来,莉莉的妈妈发现两个孩子都懂事了许多,什么活都抢着干,自己的卫生也做得很好,孩子真的长大了,懂得了什么是感恩。
中华民族具有感恩的优良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等诗句都是古人对感恩的诠释和认同。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每个人都应该满怀感激之情,为祖国的培育,为母爱的无言,为朋友的支持,为自然界所恩赐的一切而感恩。孩子更是应该从小树立感恩意识。
☆专家支招
爷爷奶奶除在教孩子勤读书、有礼貌、守秩序外,也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在教育孩子感恩父母、亲友、老师、同学的时候,还要教育他们对国家、政府、社会感恩。可以这样说,让孩子知道感恩,是每一个家长的重要责任。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呢?
让孩子学会感恩应该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入手。爷爷奶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如教育孩子主动帮助别人、孝敬父母、对长辈有礼貌等等。爷爷奶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吃水不忘掘井人”,记住别人和社会的恩情。
爷爷奶奶可以引导孩子感谢关心自己的亲人、长辈和帮助他的每个人,比如:告诉他这件衣服是爸爸给买的,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送的,你要谢谢哥哥;楼梯是邻居赵叔叔打扫的,你要谢谢赵叔叔;自己能在学校学到知识,要感谢老师的教导等等。让孩子时时感谢,事事感恩。爷爷奶奶还要让孩子知道,老师和所有的家长一样,也都要一边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一边进行繁忙的工作,暗示孩子要像体谅父母一样体谅老师,并用优异的成绩来感谢和回报老师,让孩子懂得好好学习也是对老师的感恩和回报。
爷爷奶奶要明白自己不是保姆、书童、随从,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随着年岁逐渐增高,理应安享晚年。要让孩子知道爷爷奶奶为孩子做的很多事情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要让孩子懂得感谢,并且付诸行动,比如让孩子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揉揉肩等等,让孩子常对长辈说“对不起”、“谢谢”、“我爱你们”等等。这样,孩子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才会从内心深处感谢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其他的人。
爷爷奶奶还可以找机会和孩子一起献爱心,例如给灾区的孩子或者残疾儿童捐款、赠书等。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小积蓄拿出来,奉献给社会和他人,并从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在很多孩子眼里,接受父母给他们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不应该,孩子从小到大,习惯了接受和索取,习惯了受宠和只顾自己。而她们对父母的孝心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很容易被大人忽视。爷爷奶奶要把帮孩子树立感恩意识提上日程,让孩子在点点滴滴中懂得感恩。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每一步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和大自然慷慨的赐予。让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就应该让他心中装着他人、社会、国家和整个地球,而不是一切以我为中心。
当孩子想要帮忙做事情的时候,爷爷奶奶一定不要说“不用,把书读好就行了”这样的话。其实,这样未必妥当。在平时教育孩子过程中要教导孩子懂得去回报,去感激,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孩子只有懂得付出和回报,才会懂得珍惜和体谅他人。
爷爷奶奶不但要让孩子独立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让他帮助做家里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客人来时让他帮忙倒水;吃完饭后,让他帮忙洗碗收拾桌子等等。在这些简单的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分担责任,懂得劳动也是自己的义务,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这样会使他在体验父母辛劳的过程中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才能使孩子发自内心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也更加尊重自己。让孩子学会感恩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从小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让孩子们树立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孩子懂得了感恩,内心会更充实,头脑会更理智,才会更幸福。
面对挫折不退缩
挫折是人生成长所必需的,要让孩子知道挫折是人生漫长道路上的一个个小山包,只有跨越无数个小山包才能到达人生的最高峰,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春天来了,很多孩子都开始滑旱冰,小亮也开始蠢蠢欲动。星期天,妈妈陪小亮去买了旱冰鞋,他到楼下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练习,结果因为重心不稳接连摔了两跤。疼痛让他胆怯了,但看到小朋友们来去自如的身影,小亮很羡慕。最后,小亮把视线投向妈妈,妈妈赶紧说:“我还有事,没时间扶你。你自己扶着栏杆慢慢练习吧,妈妈相信你会成功的。”见妈妈不扶他,想滑又不敢滑,小亮生气了:“不练了,不练了!”边说边脱鞋。妈妈在一边说:“就这点本事呀!其他小朋友都不用妈妈扶,不是也滑得挺好?”听到妈妈这样说,小亮重新把鞋穿上,扶着栏杆站了起来,一脸的悲壮感。这时妈妈趁机鼓励说:“我的儿子真坚强,你一定行。别着急,找好规律,肯定能成功。”整个下午小亮都在楼下练习滑旱冰,到中午该吃饭的时候他已经在滑旱冰的队伍里了,脸上满是喜悦的微笑。
很多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对孩子过度保护和照料:吃饭怕烫着、穿衣怕冻着,走路怕摔着,恨不得将孩子放进“保险柜”锁起来,生怕孩子受半点委屈。其实这样是在软化孩子的能力,剥夺孩子活动的权利。孩子总要长大,总要进入社会独立生活,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地经受磨难和风浪,爷爷奶奶必须让孩子从小体验困难和挫折,学会用平静的心情和合理的方式对待困难和挫折。
案例中的妈妈就是放手让孩子去经历挫折和困难,小亮最终自己战胜了困难,获得了成功。
☆专家支招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致使很多孩子不敢正视挫折,如难以适应新环境,对困难消极回避等,从而形成怯懦无助的性格。爷爷奶奶要着重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心理,努力塑造孩子面对挫折勇于排除困难的性格。
现在的家庭基本是很多人围绕一个孩子,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到别人,当遇到挫折时,情绪就会投射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身上,所以爷爷奶奶一定不要围着孩子团团转,从而避免孩子在受挫时转嫁情绪。
如果孩子听好话听多了,就会受不了反面的东西,因此爷爷奶奶表扬孩子一定不要过,要相对收敛些,没必要总是把“你真棒”挂在嘴头上。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爷爷奶奶要收敛地表扬,给孩子肯定的同时对孩子提出新的希望,把思想不自觉的传递给孩子。有所收敛地表扬孩子,其实也是帮助孩子应对挫折的好方法。
当孩子受到委屈或者挫折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习惯于陪孩子一起落泪,结果往往根本起不到好的作用,甚至反而会事与愿违。家长应该首先作为倾听者了解事情的经过,分析事情的缘由,然后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每一次孩子遇到挫折时都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期,因为孩子只有犯错误才能更好地成长。因此当孩子受挫时,家长千万别难过,一定要控制好自己情绪,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爷爷奶奶要引导孩子发现人生不总是美好,同时也会有挫折,让孩子明白挫折既是一种前进的障碍,又是一次磨练的好机会。另外,爷爷奶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摆在孩子面前,比如受伤了怎么办,考试没考好怎么办等等,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增强应对挫折的勇气,从而提高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爷爷奶奶要帮助孩子,让孩子懂得怎样去排除学习和生活中的障碍。例如,考试失败了,要找出失败原因,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努力战胜挫折。也可以让孩子亲自去战胜挫折,不要对家长或老师产生依赖心理。另外,爷爷奶奶还可以为孩子设置一些适当的障碍,让他们在克服障碍的过程中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挫折是人生成长所必需的,要让孩子知道挫折是人生漫长道路上的一个个小山包,只有跨越无数个小山包才能到达人生的最高峰,看到最美丽的风景。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爷爷奶奶要和孩子一起勇敢面对,让孩子知道,挫折只会让我们更加坚强。
爷爷奶奶还要教会年幼的孩子懂得忍耐和等待,例如准备让孩子们参加饶有兴趣的活动时有意地延迟一些时间,让孩子学会以平和的心情去等待,这也是让孩子学会善待挫折克服挫折的好方法。
总之,爷爷奶奶要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孩子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使孩子逐步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和机会
其实犯错误是上天给孩子们的权利。正像曾经迷过路的孩子再也不敢忘记回家的路一样,往往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消灭错误,走向成熟,迈向成功。因此要正确对待孩子犯错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