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
10705800000009

第9章 这样说,孩子才能更爱听(2)

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正信息;否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负信息。家长的话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但很多家长都会不经意地用一系列的否定语言来评价和引导孩子。肯定的语言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否定的语言却往往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以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从而破罐子破摔。

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在写了一篇名叫《不许妈妈》的作文,其中详细地写道妈妈讲的很多很多“不许”的语言;“不许淘气”、“不许玩沙子”、“不许晚回来”、“不许去同学家”、“不许看电视”、“不许乱花钱”等等。在孩子的眼里,妈妈就是典型的“不许”代言人。很多家庭都是由一连串的“不”组成的,家长像警察似的,不断向孩子亮起红灯。

孩子们在家每天所听到的、妈妈常讲的词语中,由“不”组成的否定词为最多:“不许”、“不能”、“不要”、“不可以”、“不乖”、“不聪明”、“不行”。这样的言语无疑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专家支招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一定结出“爱”的果子;恶的语言多了,会结出“恶”的果实。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是快乐自由的,如果让他们每天生活在噪声中,听着家人不变的腔调、老掉牙的语言和一连串的否定词、限制词、挑剔词,孩子就会感到生活索然无味,对生活失去兴趣和激情。

对待孩子,爷爷奶奶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孩子像一棵树苗,需要合理的修剪和呵护,将来究竟会长成什么样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和行为。“你不行”、“你太笨了”这样的话语就像将小树苗腰斩的巨斧,千万不能随便使用。

孩子需要合理及时的肯定,而不是永无止境的否定和批判。爷爷奶奶肯定孩子,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对孩子多用赞美的语言。爱和赞美的语言更容易激起孩子的热情和自信,爷爷奶奶要多夸奖孩子。对孩子进行肯定式的评价和鼓励,让孩子在肯定和赞美的语言环境中得到自信和自我认知。

其次爷爷奶奶要多肯定孩子。很多家长相信“棒打出孝子”,动不动就对孩子非打即骂,抱怨孩子不成材,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社会上造成孩子承受不住打骂从而自杀身亡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爷爷奶奶要多肯定孩子,不粗暴地对待孩子。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在肯定他的努力的进步的前提下委婉地进行批评和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和爷爷奶奶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爷爷奶奶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少用限制词。爷爷奶奶要避免用“应该”、“必须”这样的限制性词语。这类词语强调的只是主观愿望,容易忽视了孩子的客观要求和期待。用强硬的态度让孩子按照规定办事,常常会让孩子陷入不知所措之中,不光影响了孩子思维的发展,还容易让孩子对家长形成依赖,缺乏自主观念。

另外要对孩子尽量少挑剔。许多家长都是“孩子看着别人家的好”,总不停地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拉出来施教,以为只有挑剔孩子才能使他得到帮助和改变。很多严厉的家长都把“太笨”、“不成”、“太差劲”等词语挂在嘴边。这些消极的词强化了孩子的弱点,会让孩子否定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这些词语爷爷奶奶千万不要随意说。

多用肯定式,避免否定式,孩子才能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自己,达到有效和明显的进步与提升。

给孩子小棉袄般的安慰

孩子也如成人一样,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如受委屈、生病、考试没考好等等。爷爷奶奶应及时给予孩子安慰,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玲玲下午放学回家,怒气冲冲地推开门,满脸不高兴,噘着嘴,把书包随手扔在了床上。细心的奶奶一眼看出孩子的心情不好,于是微笑着问:“玲玲,怎么啦,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玲玲继续嘟着嘴,不说话。“是不是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嗯。”玲玲用幽怨的眼神看了奶奶一眼,“奶奶,你怎么知道?”“怎么回事?说给奶奶听听。”奶奶轻轻坐在玲玲旁边,听玲玲解释。原来上课的时候玲玲没有答上老师的问题,老师竟让玲玲脸向后站着听了一堂课。说着说着,玲玲流下了眼泪。奶奶帮玲玲擦眼泪,还说“老师这是为你好啊!”“为我好?”玲玲疑惑不解。奶奶接着说:“老师知道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她让你脸向后,是为了让你冷静地思考问题。要是让你坐下去,你会动脑筋吗?现在玲玲会不会那个问题了?”

“会了。”

“我说嘛,玲玲这么聪明,老师是个会教玲玲思考问题的好老师。”玲玲破涕为笑。

不良的情绪状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往往会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失调,甚至大脑皮层细胞遭到破坏,使机体的正常功能发生紊乱,容易导致疾病,而且也能对机体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削弱孩子的活动兴趣和能力,使他们变得厌烦、消沉,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

孩子年龄小,受打击和抗压能力都比较差,常常会因达不到某种愿望、遇到无力摆脱的挫折或难以摆脱的困境而产生种种焦虑、忧愁、愤懑、羞耻和痛苦等情绪。在这个时候,家长要用正确的方式安慰孩子,消除他们的疑虑和伤心。

☆专家支招

孩子也如成人一样,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如受委屈、生病、考试没考好等等。爷爷奶奶应及时给予孩子安慰,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对孩子进行安慰,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奏效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否则安慰也难以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共鸣。

爷爷奶奶安慰孩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倾听孩子的心声

爷爷奶奶要耐心听取孩子的“诉说”,让孩子把心中的委屈和不满表达出来。在倾听的时候,爷爷奶奶要尽可能用各种方法安慰孩子,或者用手去抚慰,用胳膊去保护,必要时把孩子搂抱在怀里使他恢复平静。在孩子苦恼时爷爷奶奶一定要表现出同情,让孩子知道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苦恼,家长也是关心的。这样,孩子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就会主动向父母倾诉苦恼,使苦恼情绪得以宣泄和排解,得以缓和和消除。

爷爷奶奶对孩子表现出同情和理解,温柔地给孩子小棉袄般的安慰。这样孩子在倾诉中得到宣泄和理解,心中的委屈就会减少很多。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如伙伴,学习中产生困难而出现焦虑、急躁、自卑的情绪时,爷爷奶奶不要过高地要求孩子,要耐心地安慰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还可以指导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要帮助孩子

孩子受挫后,会产生不良的心理表现,爷爷奶奶要用宽容的态度去安慰和帮助孩子。爷爷奶奶要让孩子正确地对待痛苦,可以向孩子解释痛苦是暂时的,许多人也经历过类似的痛苦,叙述自己类似的经历以及是怎样克服痛苦的。在叙述的过程中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不会事事尽如人意。爷爷奶奶要教育孩子多检查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长处,在各种各样的考验面前从容应对。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苦恼情绪一般是由于当时特定的条件所引起的,如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及时满足、受到小伙伴的欺侮或别人的指责等,这种情绪比较短暂和不稳定,往往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和消失。安慰孩子之后,如果孩子仍然情绪低落,爷爷奶奶可以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给孩子玩具或其他物品补偿孩子的痛苦,还可以和他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游戏,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忘掉不愉快的事。

批评孩子也要讲技巧

孩子如果从来不挨批评,在一片赞扬中长大,很容易变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让孩子在幼儿时代就学会接受批评,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森林里,一头熊在搏斗中受了重伤,它一瘸一拐地来到守林人的小木屋外,希望守林人能够帮帮他。

守林人为熊开了门,并且耐心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伤口。等伤口收拾得差不多了,守林人还为熊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受伤的熊感到无比的温暖。

由于只有一张床,晚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睡在一起。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守林人闻到它身上有股很难闻的气味,非常刺鼻,他忍不住说:“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熊没有说话,默默地侧身睡了,第二天早早就告辞上路了,任守林人再怎么挽留也没用。

很多年之后守林人和熊再次相遇,守林人说:“你那次伤得好重,伤口完全好了吗?”

熊很幽怨地答道:“皮肉上的伤痛很容易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愈合!”守林人这才醒悟,原来自己当初无意的一句话深深地伤害了熊。

批评也需要讲技巧,案例中的熊就是被守林人一句没有经过推敲的批评深深地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