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赚钱要学温州人
10706100000016

第16章 学行动(7)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鞋业中,王振滔领导的奥康集团无疑是一匹惊世的黑马。奥康是从1988年以3万元资金、10多个工人的小作坊开始起家的。十几年来,奥康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到了2005年。企业净资产6亿多元、员工5000多人,年产量1000万双、年产值超10亿元。目前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浙江省第一位。这个开始名不经传的小厂,让很多鞋业老前辈刮目相看。

且不说其它的资产价值,单就“奥康”这两个字就越来越值钱。1994年冬,董事长王振滔与合作股东协议“分家”时,双方将奥康商标作价45.1万元。到了2004年5月,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发布评估结论:奥康品牌价值16.98亿元。从45.1万元到16.98亿元,10年时间,“奥康”品牌平均每天增值50多万元。

奥康如此快速发展的秘诀是什么?经过深入研究,仔细分析,专家们将奥康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为同行总结出了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第一阶段是批发阶段:王振滔随着温州的10万推销员大军一起,走南闯北推销自己的产品。经销商带着钱,到奥康的销售点进货,进货后再拿到市场、商场上进行销售。这个时候的营销模式,还是最,最低层次的销售方式,厂家获取的也只是极低的生产利润,没有任何增值。

第二阶段是厂商联营阶段:1986年,王振滔提前先交承租费,在武汉一家大商场承租了几个柜台,自产自销。由此打破了原来的营销体制,实施“厂商联营”,打响了“引厂进店”的第一炮。后来,王振滔陆续在全国各地商场设立了800多处专柜,开始扩大为奥康的原始积累、快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奥康的品牌知名度,这是及其关键一步,也是奥康发展承上启下的决定性一步。

第三阶段是特许经营阶段:1997年,王振滔审时度势,决定开国内鞋类同行之先河,像卖麦当劳那样来卖皮鞋,大胆导入连锁专卖,这个先进的营销模式。1998年1月,中国皮鞋业的第一家连锁专卖店——奥康连锁专卖店正式亮相浙江永嘉县,开业当天就引起了轰动效应,销售火爆。从此,奥康的营销工作走上了新的连锁经营之路,企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进入快速发展期。

第四阶段是多品牌经营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皮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细分化趋势日益明显。企业在营销上的优势正逐步弱化,资本雄厚的奥康也不例外,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方式。因此面对新形势,奥康及时调整了营销策略。2001年,奥康集团开始了多品牌经营之路,先后推出康龙休闲鞋和美丽佳人高级时尚女鞋系列,由此取得极大成功,为奥康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可怕的温州人

300年前,温州不过只是东海旁的一个小县,这里的居民除了务农就是打鱼。据说那时就有一些温州人,为了摆脱贫穷铤而走险去当海盗。20多年前,温州有2/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人均耕地仅0.41亩。“平阳讨饭,文成人贩,洞头靠贷款吃饭”,几乎温州各地的生活状况都能用歌谣的形式概括出来,这些都是温州人一穷二白的真是生存状态的写照。

20多年后的今天,温州拥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88个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15个,浙江名牌产品87个,全国免检产品42个。另外,从2001年“中国鞋都”落户温州起,温州已经拥有多达28个国字号的“城”、“都”、“乡”与“基地”:

中国不锈钢无缝管生产基地——龙湾

中国制笔之都——鹿城

中国五金洁具之都——龙湾

中国锁都——鹿城

中国拉链之乡——永嘉

中国鞋都——温州

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苍南

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瑞安

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之都——瑞安

中国塑料薄膜产业基地——瑞安

中国服装名城——温州

印刷包装及医药机械全国产销基地——瑞安

中国眼镜生产基地——鹿城

国家火炬计划智能电器产业基地——乐清

中国塑编之乡——平阳

中华全国钻头生产基地——乐清

中国合成革之都——龙湾

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乐清

中国泵阀之乡——永嘉、瓯海

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乐清

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鹿城

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乐清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鹿城

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乐清

中国电器之都——一乐清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乐清

中国印刷城——苍南

中国皮都——平阳

……

温州盛产的这些服装、家具、眼镜、打火机、剃须刀、低压电器、阀门、皮革、不锈钢管等等产品,都以质量高价格低响誉全国与全球。温州眼镜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90%,国际市场占有率70%;打火机国内市场占有率为90%,国际市场占有率为80%;人造革国内市场占有率为80%,国际市场占有率为60%;不锈钢管国内市场占有率为90%,国际市场占有率为40%……

这一串数字代表着温州人无尽的财富。

为什么温州能够骄傲地从一个资源稀缺、交通闭塞的弹丸之地成为民营经济圣地?成为全中国最富有的小城市?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富裕之路的呢?

回头看看20多年前的中国,中国的任何一条小巷,都能听到“铮一铮一铮”的弹棉花的声音,常常能看见温州鞋匠们正丁丁当当地敲打着手中的鞋,各式发廊里,几乎清一色是略带浙江口音的普通话。甚至在偏远的新疆阿尔泰地区,温州人跟在四处放牧的牧民后面,就是为了给牧民们修鞋、擦鞋。当时,不少人在心里说“可怜的温州人”,而有识之士人却惊叹:可怕的温州人!殊不知,当年的这些“可怜人”,有多少成为了今天拥有亿万资产的富豪。

温州经济的奇迹

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温州已骄傲地成为全中国最富有的小城市,它的民营企业已经在影响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市场行情。

温州人的经商因行为不同而在不同时期被冠以不同的称谓,除了从“可怜的温州人”到“可怕的温州人”之外,还有“可恶的温州人”与“可敬的温州人”之说,而这四个称谓,基本上概括了温州人经商的四个阶段,从这四个阶段,我们就能看出温州人是如何迅速扩张,将面包做大的。

第一阶段是“游商”阶段,即可怜的温州人阶段。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时间。温州人靠着“五把刀子”走遍全国,这五把刀就是饮食业的菜刀、缝纫业的剪刀、皮革业的劈刀、理发业的剃头刀与修理业的螺丝刀。他们从别人看不起的小事做起,游走在全国各地,哪里有生意哪里就有温州人的身影,拖家带口,风餐露宿,被管理部门撵的满街跑,而时不时的还要被当地流氓小混混欺打一顿,人们称这个阶段的温州人为“可怜的温州人”。但就是这个阶段,温州人赚到了事业起步的第一桶金,游走全国,同时,对各地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为以后的温州人的商品“行销中国”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冷商”阶段。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这三五年的时间里,人们称温州人为“可恶的温州人”。起因就是源于温州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一时间温州就成为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一提起温州人们马上就想到“假冒伪劣”,全国人民都深受其害,一些地方甚至禁止销售使用温州产的低压电器,有的商场里公开写上“本店没有假冒货,本店没有温州货”等告示。温州货一夜之间在全国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时候温州人改变策略,他们把产品改名、改地址、借外地牌子,甚至把自己的身份证都改了,更聪明的人则一边卖温州货一边代理其他地方的货,哪个地方产品有市场、有利润就到哪里经营,哪个产品好就卖哪个牌子的产品,很多人离开温州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落脚生根。表面上看温州被全国人喊“可恶”而趋赶回老家,实际上温州人又走出去,经商思维又进一步拓宽。

第三阶段是“热商”阶段。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这七八年的时间里,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投资办公司、盖市场、开商场、建工厂,早期市场调研,艰难资金累积,为现在打下基础,他们从几十万到几百万逐渐增加到几千万投资,不仅获利丰厚,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了就业、丰富了地方经济文化生活,而且他们以一股势不可挡之势在全国迅速发展,遍地开花,这个阶段人们称温州人为“可怕的温州人”。

第四阶段是“贵商”阶段。时间是最近几年。由于全国各地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特别重视,因为拥有大量资金,温州人成了全国欢迎的对象,称为“可敬的温州人”。温州人开始了团体资本投资和招商投资,而且投资项目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辅相成,成了振兴当地经济的一支主要力量。如今几千万投资已成小儿科,一亿、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的投资随处可见,从开办公司到组建跨地域集团,从兴办市场发展到打造工业园区,从一般房地产开发到建设大型城市小区,遍布全国160万的温州人以商当笔,发挥创意,描绘出千百幅美妙的商业图景,让人在欣赏温州人一个个经典“商品”之时,不得不佩服温州人。

(十)在失败中寻找商机

失败本来就是为锻炼商人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而存在的,没有失败的经历是很可怕的,因为失败能让商人迅速成长起来。

失败中也有机会

人无完人,没有人的一生都是平坦而没有失败过。是人就会犯错误,就会有迷失方向,认错形势的时候。特别是经商,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自己只赚不赔。失败了怎么办?正确的办法是正视失败,然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再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因为失败往往比成功更珍惜,它是人生前进的助推器。也许正是因为摔倒了,才看到眼前那块正在发光的金子。

中央电视台七套《金土地》栏目曾经播过一个农民靠养殖野兔致富的故事。

这位北方的农民最先是种果树,可种果树的人太多,导致果子价贱,挂在树上也没有人愿意去摘,因为摘果卖的钱还不够付摘果人的工资。

果子不能赚钱,不但一家人几年的心血就白费了,而且买树苗、买化肥、买农药和搞修建垒的贷款与借款,也都无法归还。每天都有来讨债的,这个农民几乎走投无路了,陷入生活的困境。

有一天,绝望的农民看见在自己的果园里,几只野兔跳来跳去,悠然自得地吃着主人种在果园中的小麦苗。

农民气极了,迅速关上门,开始在院子里打兔子。可能是野兔太多了,一会儿就打了一大筐。打下的兔子实在吃不完,便拿到集市上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