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10707900000039

第39章 名人奇事(3)

同时,新的证据表明,希特勒开枪自尽时在沙发上留下的血迹经过鉴定证明并不是血,只是色泽相像的液体。就连被认为是希特勒的那具焦尸上的血型也和希特勒本人的血型不符。

种种迹象表明,希特勒根本不是自杀死在地下室,那具烧焦的尸体根本就是替身。

既然希特勒没有自杀,而且4月30日的午夜,4万多人逃出帝国总理府防空洞,夹在人群中希特勒很容易就能混出去。那混出去的希特勒又去了哪儿呢?

希特勒警卫队成员凯尔瑙在事后供称,5月1日他见到过希特勒。此外,外国报刊战后也立即出现了有关希特勒撤到阿根廷(或巴拉圭、西班牙、爱尔兰)的报道,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后来,在丹麦的北海海滨发现了一只密封的玻璃瓶,里面装着一名德国潜艇水兵的信,信中说潜艇撞上了沉船,破了个大洞,部分艇员逃生,希特勒就在这艘潜艇上,但他在艇尾紧闭的舱内,无法脱身。

如今,希特勒死在地下室还是潜水艇?是和情人一起自杀还是逃亡途中遇难?也许谁都没有百分之百的证据,这位历史中独裁者的结局也许永远都会是个谜。

15、风流女谍的悲剧人生

玛塔·哈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女间谍。她原名是玛格丽特·格特鲁德·泽勒,出生于默默无闻的荷兰北部吕伐登小城。她的父亲是一家帽子店老板。直到15岁之前,她一直生活在吕伐登。15岁时,玛格丽特被送入师范寄宿学校,道貌岸然的校长强暴了她。急于摆脱困境的她与荷兰皇家东印度军的鲁道夫·里奥德上尉结婚。当时的她不知道的是。1902年8月,她与堪称赌棍、酒鬼和好色之徒的丈夫正式离婚。1903年,玛塔·哈里只身来到法国,开始了她的间谍生涯。

1896年,她曾随丈夫来到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后,曾经私下秘密学习印度神婆舞蹈。到了巴黎,玛塔·哈里神秘的东方舞蹈使她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开始到各国巡演。借演出的机会,她结识了许多高级德国军官,于是她总是不断地能够得知一些国家机密。

1915年,玛塔·哈里正式成为德国情报机关的间谍,并以巡演为掩护,被派遣到西班牙搜集情报。可是不久,英国情报部门的密探开始跟踪玛塔·哈里,她与德国间谍机构的联系被英国情报部门通报给法国反间谍机构。

发觉被跟踪后,玛塔·哈里回到法国并设法与法国间谍头目拉杜见了面。她说自己可以为法国搞到德国的机密情报。但是,拉杜只是表面上同意了她的提议,仍然把她送到了中立国西班牙。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拉杜的目的是通过玛塔·哈里将假情报输送给德国。

由此,她被法国利用,成了一名双料间谍。但是,后来法国因为一封莫名其妙的电报认定玛塔·哈里极有可能为德国方面提供了大量情报。1917年2月13日,玛塔·哈里刚刚抵达法国边境,就被以间谍罪逮捕,同年7月判处被死刑。8月15日,玛塔·哈里被执行枪决。

然而,就在1999年英国情报部门公开的20世纪初的情报档案显示,当年英国情报机构并没有掌握玛塔·哈里犯有间谍罪的真凭实据。这使玛塔·哈里的死蒙上了讽刺的面目。

而关于那封莫名其妙的电报,有人猜测说,是她的情人、西班牙作家恩里克·戈麦斯发给当局的。也有人认为是戈麦斯的妻子因为妒忌玛塔·哈里勾引了自己的丈夫,而设局陷害了她。然而,至今毫无定论。留给人们的是,玛塔·哈里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中无尽的传说。

16、孔子真的是私生子吗

对于孔子的身世,现在的在范文澜先生所编的《中国通史》第一册中有这样的记载:“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人。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父逃难到鲁国。父叔梁纥,曾做鲁陬邑宰……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卒于公元前479年,终年73岁。”正是史书多的这种含糊不清,使得孔子的身世引起了学界的争议。

目前学术界有很多的学者认为,孔子是私生子。这种观点是蔡尚思等在其著作《孔子思想体系》一书中提出的。在对作者历年积累的资料进行了详尽的考证之后,此书根据孔子的母亲颜氏长期不告诉孔子其父情况的事实,推断颜、孔两家必定关系疏淡,这在孔子曾自称“吾少也贱”的话中可以得到进一步印证。该书认为,是叔梁纥强暴颜氏即所谓“野合”后生下孔子。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也认同孔子是私生子这一观点。

另外一种观点类似于神话传说的观点,显然是儒家弟子为了神化孔子而有意创造的。这种观点认为孔子是其母亲和父亲在尼丘山一起祈祷,感受黑龙的精灵后所生。《论语撰考谶》和《春秋演孔图》均表述了这一观点。

至今,关于孔子的身世仍无定论,许多历史学家也因此对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提出了质疑。

事实上,早在两汉时期,根据《论语》、《墨子》、《周礼》等书,以司马谈父子、刘向父子、班固为代表的汉儒经师们,就已经推测并判断出儒起源于周代的“王宫”。而胡适在列举大量材料、反复论证之后,他认为儒的起源时代为殷商。由此认为,孔子并不是儒教的创始者,他只不过是殷亡五六百年以后中兴儒的领袖。郭沫若则认为儒是“春秋时代的产物”。

虽然,历史学家对孔子的身世和儒家是否为孔子所创仍处在争论中,但我们无法否认,孔子的思想对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后世深远的影响。

17、唐代诗人李白死亡之谜

李白是唐代诗人李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又有诗仙、酒仙之称。而他的死,后人更是说法不一。

其中,最主要的一种观点认为李白是病死的。李阳冰为李白诗集写的《草堂集序》说李白是病死的。范传正的《墓铭》中即有“至今尚疑其醉在千日,宁审乎寿终百年”的文字。李白嗜酒成性,特别到了晚年,“狂饮”更是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醉而致疾极有可能。晚唐诗人皮日休作《李翰林诗》中有“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的说法,明白地指出李白因醉得疾。郭沫若考证说,李白62岁在当涂养病,脓胸症慢性化,胸壁开始穿孔,成为“腐胁疾”,十一月卒于当涂。

《旧唐书》上则说,李白因为饮酒过度,引发疾病,而死于宣城。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首先李白由酒仙之称,自是好酒之人;其次,纵观李白一生,坎坷流离,才气冲天,却命运多舛。晚年穷极悲苦却又不甘寂寞,这种情况下,只得呼酒买醉。本来大量的酒精已经使他的肌体受到侵蚀损害,但他仍贪杯,直至病人膏盲而不可救药。由此推断,人们认为他族叔李阳冰的话应该是可信的。

还有人认为李白是溺水而死的。这种说法也有其依据: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说:“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记载类似,不过在前面加了“世俗言”三字。“世俗言”的意思是这是民间的一种出于美好的想象而产生的传说。元代,王伯成编《李太白流夜郎》杂剧,其中有李白落水的说法。

纵观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也都有一定的缺陷。再没有更多史料的情况下,李白究竟是因“揽月落水”而死,还是发病而死,人们无从定论,也许只有诗人自己知道了。

18、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争议,人们既感慨这位女皇的英明才干和敢作敢为,又为她争夺皇位时的残忍和血腥感到不满。就是这样一位曾经在历史上叱咤风云、魄力十足的女丈夫,在她死后,留下的仅仅是一块无字的石碑,让人们诧异不已。

武则天陵就在今天陕西乾县西北的梁山上,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乾陵,里面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及皇后武则天。在乾陵的东西两侧矗立着的是2块高 6米左右的墓碑,西面是“述圣碑”,歌颂着唐高宗的生前业绩,而东面那块属于武则天墓碑却没有任何文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无字碑。

武则天为什么没有依照惯例在自己的陵墓前树碑立传、以表彰自己生前的功绩?史学家们更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不可评说,所以碑上“一字不铭”。

武则天作为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半个世纪的时期里,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防和外交上更是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出于对自己功劳的考虑,自小就智慧过人的她取《论语》中“民无德而名焉”之意,立一块无字碑,表明自己功德无量,是非常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