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性更年期保健
10715200000009

第9章 女性更年期相关的生理和心理(6)

(2)心理学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性格特征与更年期症状有密切关系。van Keep把人们应付各种事件的方式分为4种模式:适当的行为应付模式、A型人格行为应付模式、神经质性格应付模式和高反应性应付模式。神经质性格的妇女对自己的月经、生育能力、性功能等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这些功能减退或丧失她们就会产生严重的不安,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精神症状。我们曾对一组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作过研究,发现症状重者神经质性格的比例较大。

(3)社会、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对月经、生育、性、绝育、绝经及年老等的意义看法各异。有的民族如拉普特妇女渴望绝经、年老、生育功能终止,她们认为这些标志着自己社会地位的提高;又如伊斯兰教的某些民族的妇女只有绝经、生育终止和年老后才能与男子一样饮酒、谈天说地及参加其他社交活动,因此,她们更愿意早日绝经。具有这种文化背景的妇女在更年期几乎无明显不适的感觉,精神上反而感到轻松愉快。不良生活事件是引起更年期精神症状的另一因素。更年期常面临精力减退、反应慢、退休、子女离家、丈夫或亲人生病或去世等。此外,体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社会支持系统的好坏和心境等对疾病的发生以及症状的缓解都有一定影响。

更年期精神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更年期精神障碍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焦虑、抑郁为特征的更年期抑郁症和以偏执妄想为主的更年期偏执状态。此外,更年期综合征的病人还常见性格改变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头昏、头痛、心悸、耳鸣、目眩、失眠等。

更年期抑郁症:是更年期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患者常表现孤独、忧伤、对周围事物或环境的变化反应较迟钝,有时暗自哭泣、流泪、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严重时常感绝望,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此外,还常伴记忆力下降、失眠、早醒、思想不集中、胸闷、气短、食欲不好。

这类病人平时性格多内向,对疾病往往十分关注。夫妻关系一般较好、文化程度较高,多数从事脑力劳动。经适当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更年期偏执状态:其表现以嫉妒、被害、自罪、疑病等妄想为主,妄想的系统性不强,但较固定,结构简单,内容不荒诞,比较接近现实。妄想的对象多为周围人,一般不泛化。除妄想外,常伴抑郁、激动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有时尚可出现幻觉,以幻听为主。病人人格一般保持完整,尽管病程长久,但不发生衰退。除妄想外,其他思维障碍不明显。

该病病程较长,预后相对较差,病情往往受环境影响而波动。

人格障碍:通俗地讲是指患者的个性及行为与从前的“她”判若两人,一改过去的温柔、贤惠、开朗大方、善解人意等而变得多疑、自私、爱唠叨、易烦躁、不近人情、无端心烦意乱、好斗等。

人格障碍可以是长期偏执状态继发的结果,也可是疾病本身的主要表现或症状特征。更年期人格障碍与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的性格变化尽管在临床表现上有某些共同点,但疾病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属重型精神病的范畴,病程长,预后差;后者是一过性的情绪反应,病程短,预后好。

更年期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原发疾病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相结合,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为更年期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和雌激素治疗:对睡眠障碍则可辅以利眠宁、舒乐安定、安定等。剂量不宜过大,要注意成瘾性或依赖性。大剂量维生素联合使用有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雌激素治疗可调整机体的内分泌状态,减轻有关症状。

(2)精神障碍的治疗:对精神障碍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以抑郁为主的患者可给予抗抑郁制剂,如丙米嗪、阿米替林等。剂量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有效后维持7~14天。以偏执或人格障碍为主者可考虑使用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等。用药时,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弱者,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加减药量须缓慢,以防药物的副作用,特别要注意锥体外系统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及心血管系统反应的发生。此外,还必须注意抗精神障碍药物与维生素、性激素联合使用。上述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任意乱用或不遵医嘱。

心境与衰老有关吗

妇女绝经后随着生殖器官和内分泌腺体功能的逐渐减退,机体其他器官和大脑的功能亦开始退化,表现在性欲减退,生殖能力丧失,体力和脑力活动下降,基础代谢等亦开始减退,逐渐开始衰老。

衰老是怎样发生的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提示,可能与大脑及下丘脑内神经介质,尤其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有关。人类目前尚无法控制或阻止衰老的发生,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延缓大脑的衰老过程。

心理活动是大脑的功能的反映,大脑衰老必然会影响到心理,但这两者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很大,积极的心理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推迟或延缓衰老的过程。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了愉快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有助于青春常在,而整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往往会加速衰老。有的人“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表现为未老先衰;有的人“心理年龄”却小于生理年龄,表现为老当益壮就是这个道理。

绝经后,由于身体一系列变化,使人容易产生衰老的感觉。这种心理状态可促进她们对环境的适应性降低,工作、生活能力等减退,加速衰老。反之,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注意陶冶性情,加强修养,适当运动,增强营养,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延缓衰老。因此,更年期妇女尤其要注意心情愉快,性格开朗,培养多方面的业余爱好,平顺地渡过更年期,减缓衰老的发生。什么是早老性痴呆?

它与老年性痴呆是一回事吗

早老性痴呆指的是起病于中年或老年前期的一组原因未明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痴呆为最突出,病理改变以大脑的萎缩和变性为主,早老性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Algheimer)病和匹克(Pick)病。

需特别指出的是,早老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尽管两者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都是以痴呆为主要症状,但前者起病早,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发病;后者起病较晚,主要在老年期发病。

早老性痴呆有哪些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病一向被认为是早老性痴呆的代表性疾病,多数起病于40~60岁,女性多于男性。该病初起不易察觉,早期表现为日益加重的记忆障碍。起病初只有近记忆障碍,定向力不佳,在此基础上痴呆日益加重,计算力减退,判断力低下,以后出现言语障碍和失语、失用、失认等,病人逐渐不能胜任工作,继而不能适应环境,不认识熟人,不能理解周围事物,甚至其言语令人不能理解。情感障碍,在起病初期表现为情绪不稳,以后出现焦虑、不安,偶有抑郁、幻觉及妄想。随着病情加重,神经系统症状亦逐渐明显,如颅神经麻痹、锥体束征、震颤、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约1/3病人可出现癫痫。病情严重时病人情感淡漠,完全丧失了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对外界事物没有反应,生活无法自理,进入极度痴呆。一般在起病5年内死于继发性躯体疾病。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匹克病:多起病于40~60岁,女性发病为男性的2倍,起病慢,早期即可出现个性改变,也可有记忆障碍。工作能力下降、粗心大意、行动幼稚、生活散漫、不修边幅、乱购物品、说谎、偷窃等。随着病情发展,病人丧失主动性,对周围环境失去兴趣,情感迟钝、冷淡。该病的特点之一是持续言语,即病人刻板地重复地使用同一个词或同一个句子。神经系统症状较少,可出现失用、失调、失写、失认、失语等。在一定时间内记忆力保持良好,疾病晚期病人活动丧失,不与外界接触,生活不能自理。本病极少出现幻觉和妄想。一般而言,单凭临床症状难以区别匹克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但在病理改变上两者各有特点。

如何防治早老性痴呆

由于早老性痴呆的病因未明,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由于早老性痴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所以除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外,必须加强护理。首先应保证病人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和足够的营养;其次要注意防止便秘,鼓励病人适当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此外还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病人受伤、自杀及毁物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