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经商的奥秘
10716700000021

第21章 借力用力,从小事中出发(5)

●三个苹果60元,女人们大多知道一个苹果20元;三个苹果50元,大多数女人为知道一个苹果的价格,往往会掏笔演算一番。

●女人比男人喜欢触摸。女人的触摸往往表现为一种自发行为或暗自揣测。若没有摸一摸、揉一揉衣物,女人是绝对不会下决心购买的。其他商品也是一样。不可品尝的食品,女人也要用手捏捏,以鉴定其品质。精美的商品被不透明的纸袋精美地包装着,女人们往往不敢做购买的尝试。

●与其大费口舌地向女人推销,不如让女人摸一下,看一下,因为女人都喜欢自己的亲身体验。

佐藤在摆放商品时,为吸引女人,还总结了下面9大规律:

●大的东西比小的东西醒目。

●动态的物体比静态的物体醒目。

●色彩鲜明的比色彩晦暗的醒目。

●背景色协调的比背景色杂乱的醒目。

●圆形的比方形的醒目。

●人比物醒目。

●外国的比本国的醒目。

●与顾客有关联的比与顾客无关联的醒目。

●女人美丽的容颜男人爱看,女人也爱看,是最醒目的。

这同样适用于女性商品广告。

盯住女人的结果使佐藤成了日本最著名的富商之一。

如今,“女性用品商店”、“女人街”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繁华街道和市井胡同,犹太商人盯紧女人需求的细节处做生意的秘诀已被千千万万的商人破译,为他们带来了高额的利润和丰厚的回报。在吃上下功夫能赚大钱

犹太人认为嘴巴的功能有二:一为说,一为吃。经过几千年的反复实验,犹太商人总结出“嘴巴”也是最能赚钱的地方之一。每个精于赚钱的人,都必须掌握这样一条赢钱术——善于在“嘴巴”里挖钱!可以说,嘴巴是消耗的无底洞,地球上当今有60多亿个“无底洞”,其市场潜力非常非常的大。为此,犹太商人都设法经营任何与嘴巴有关的商品。如食品店、粮店、水果店、鱼店、肉店、蔬菜店、餐厅、咖啡馆、酒吧等等,不胜枚举。

犹太人认为,面包也好,冰淇淋也好,入口的东西必然要经过消化和排泄这一自然生理过程,进入人的嘴巴几小时后,都会化作废物排泄掉。如此不断地循环消耗,新的需求不断产生,商人就可以尽量地去满足这种需求,从经营中不断赚到钱。当然,经营食品不如经营钻石、珠宝、时装等女性用品见利快,但需求量之大足以让商人获取丰厚的利润。为此,犹太生意经中把食品经营列为仅次于女性商品经营的“第二商品”。

被列为“第一商品”的妇女用品虽然容易赚钱,但它需要一定的运作条件,由商品的选择到推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经商条件和才能。然而犹太人经商法的第二商品“嘴巴”生意,是庸俗的凡人,甚至比凡人更低才能的人也可以做的生意。

日本汉堡包店的创始人是一位精明的犹太人,他发现,日本人体质孱弱、身材矮小,这很可能与偏吃大米,饮食单一有关。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汉堡包店的效应正席卷全球,这位犹太商人又敏锐地感觉到食品未来将是快餐时代。他便与美国麦当劳快餐公司合作,引进了物美价廉的汉堡包生产技术。当时,许多日本商人都认为,在习惯于吃大米的日本推销汉堡包,不可能有市场。但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些都是主观臆断。根据犹太人“嘴巴”生意经的观点来看,做“嘴巴”生意很少有不赚钱的。另外,同样是用于“嘴巴”的商品,在美国能畅销,在经济发达的日本为什么不能走红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家汉堡包后在东京开业了。不出犹太人所料,汉堡包后顾客盈门,利润甚至大大超过这个犹太商人事先想像的程度。而且供求严重失衡,工人们昼夜加班都满足不了需要,一连用坏了几台世界最先进的面包机器,还是无法满足东京的市场。这个犹太商人利用“嘴巴”生意发了大财!

还有一位犹太企业家辛普洛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发迹靠的是土豆。如今,辛普洛特是世界最有钱的百位富豪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作战部队需要大量的蔬菜补给。为了方便运输和保存,他们选择了脱水蔬菜,辛普洛特买下美国最大的一家蔬菜加工厂以后,专门加工脱水土豆供应前线,由于需求量大,辛普洛特的工厂规模迅速扩大。

“二战”后脱水蔬菜的需求量大量减少,土豆明显的供大于求,于是,冻炸土豆条被某家公司研制出来。土豆中水分与其他干物质的比例高达78:22,由于含水量高,冷冻会让土豆的味道变糟,因此人们根本不看好这一新技术,又因为投资过大,还没有人去实验。辛普洛特却认为“嘴巴”生意瞄准的是新鲜的味道。于是,他冒险上马了这条“冻炸土豆条”生产线,这样,冷冻炸干的土豆就解决了土豆变质的问题。

对瞄准“嘴巴”的深入理解和长期坚持瞄准“嘴巴”,使辛普洛特很快跻身于富豪行列。

与众不同的是辛普洛特的“嘴巴”生意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而且非常注意节约每一份资源。针对每个土豆只有一半得到利用,另一半被当做垃圾扔掉的情况,已是富豪的辛普洛特并没有放弃对它们进行再利用的想法,他又瞄准了牲口的嘴巴。他把土豆中人不可食用的部分掺人谷物制成牲口饲料,结果仅人不可食用的土豆条就饲养了15万头牛。

与此同时,辛普洛特还经营“嘴巴”生意带来的副产品:用土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富含糖分的废水灌溉农田,提高了土地的肥沃度;用土豆来制造燃料添加剂,缓和了石油危机中油品的短缺;把牛粪导入沼气池,既节约了能源又符合环保标准。

一个庞大的土豆帝国就这样被构建起来。自此,辛普洛特每年销售大约15亿磅加工过后的土豆,获得的利润在12亿美元以上。而其他从事“嘴巴”生意的犹太人赚了多少钱实在是难以统计。

在以色列,在欧洲,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饭店、酒吧和夜总会比比皆是。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要吃饭,就会有饮食业的市场,饮食业是永远不会衰落的黄金产业,是永不枯竭的财富源泉。正是因为犹太人对此早有发现,而且笃信不疑,他们甚至可以满怀希望地经营着小小的蔬菜店、面包房、点心铺以及水果摊,因为这些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犹太人善于做的“嘴巴”生意,是最务实的赚钱方式。数不清的钞票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挤进了他们的口袋。施展“多做一点”的魅力

某著名犹太人投资专家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多一盎司。”但其结果,在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他把这一定律也运用于他在耶鲁的经历。约翰·坦普尔顿决心使自己的作业不是95%而是99%的正确。结果呢?他在大学三年级就进入了美国大学生联谊会,并被选为耶鲁分会的主席,得到了罗兹奖学金。

在商业领域,约翰·尔顿把多一盎司定律进一步引申。他逐渐认识到只多那么一点儿就会得到更好的结果。那些更加努力的人就会得到更好的成绩,那些在一品脱基础上多加了17盎司而不是16盎司的人,得到的份额远大于一盎司应得的份额。

“多一盎司定律”可以运用到所有的领域。实际上,它是使你走向成功的普遍规律。

例如,把它运用到高中足球队,你就会发现,那些多做了一点努力,多练习了一点的小伙子成了球星,他们在赢得比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得到了球迷的支持和教练的青睐。而所有这些是因为他们比队友多做了那么一点。

在商业界,在艺术界,在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类拔萃的犹太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回答是就多那么一点儿。“多加一盎司”——谁能使自己多加一盎司,谁就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在工作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多加一盎司”。多加一盎司,工作就可能大不一样。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

“多加一盎司”在所有的工作中都会产生好的效果。如果你多加一盎司,你的士气就会高涨,而你与同伴的合作就会取得非凡成绩。要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须比那些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多努一把力,学会再加一盎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难,我们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已经完或了绝大部分工作,再多增加“一盎司”又有什么困难呢?但是,我们往往缺少的却是“多加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多加一盎司”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秘密。在工作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需要增加的那“一盎司”。大到对工作、公司的态度,小到你正在完成的工作。甚至是接听一个电话、整理一份报表,只要能“多加一盎司”,把它们做得更完美,你将会得到数倍于一盎司的回报。

犹太人获得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不遗余力——加上那一盎司。多一盎司的结果会使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天赋。约翰·坦普尔顿发现了这个秘密,并把它运用到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现在起,你也掌握了这个秘密,好好运用它吧!

“我已经竭尽全力了吗?或许我还有一盎司可加?”经常这样提问自己,将让你受益匪浅。切莫轻视日常的小节和小事

成功的犹太人认为,好的习惯,好的品质,要靠日积月累。成功的辉煌,来自平常的学习和训练。切莫轻视小节和小事,因为什么东西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善于从小事做起,把它们一件件做好,这才能做成大事。

犹太人同时也特别相信伏尔泰的这句话:使人疲惫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很有必要随时倒出鞋子里的那粒沙子。生活、中,将你击垮的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战,而是一些非常琐碎的小事。不少人都有着这样的体验:当灾难突然降临时,人们常会因为恐惧、紧张,本能地产生一种巨大的抗争力量。然而,当困扰你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时,你可能就会束手无策,因为它们是生活的细梢末节,很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

成功的犹太人认为,一个人要建功立业,也需要从一件件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种视善小而不为,认为做善小之事属于“表面化”与“低层次”的人无疑是眼高手低的人。犹太人经常教育他们的孩子,要想做一个有志有为的年轻人,必须自觉地从身边的“举手之劳”做起,即使做一件很微小的好事也比视善小而不为的人强,因为“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犹太人小职员叫布朗。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称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竞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布朗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布朗成了第二任董事长。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算不算小事?严格说来,这件小事还不在布朗的工作范围之内。但布朗做了,并坚持把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还有一些人因为事小而不愿去做,或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有这么一个故事,据说,在开学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

“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全班却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下来了。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哲学家柏拉图。

“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这正是许多人的心态。但是,请看看吧,那些成功的犹太人,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惟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纯属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呢?

皮亚是犹太银行大王,每当他向年轻人回忆过去时,他的经历常会令闻者沉思起敬。人们在羡慕他的机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个银行家身上散发出来的特有精神。

还在读书期间,皮亚就有志于在银行界谋事。一开始,他就去一家最好的银行求职。一个毛头小子的到来,对这家银行的官员来说并不起眼,皮亚的求职接二连三地碰壁。后来,他去了其他银行,结果也是令人沮丧。但皮亚要在银行里谋职的决心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他一如既往地向银行求职。有一天,皮亚再一次来到那家最好的银行,“胆大妄为”地直接找到了董事长,希望董事长能雇用他。然而,他与董事长一见面,就被拒绝了。对皮亚来说,这已是第52次遭到拒绝了。当皮亚失魂落魄的走出银行时,看见银行大门前的地面有一根大头针,他弯腰把它捡了起来,以免伤到他人。

回到家里,皮亚仰卧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愣,怨恨命运对自己如此不公平,连让他试一试的机会都不给。在伤心中,他睡着了。第二天,皮亚又准备出门求职,在关门的一霎那,他看见信箱里有一封信,拆开一看,皮亚欣喜若狂,甚至有些怀疑是否在做梦——他手里的那张纸是录用通知单。

原来,昨天就在皮亚蹲下身子去拾大头针时,被董事长看见了。董事长认为如此精明细心的人,很适合当银行职员,所以,改变主意决定录取他。皮亚在银行界平步青云,后来功成名就。

于细处可见不凡,于瞬间可见永恒,于滴水可见太阳,于小草可见春天,上面说的都是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但不一定所有人都愿“举手”,或者有人偶尔为之却不能持之以恒,可见,“举手之劳”中足以折射出人的崇高与尊贵。难怪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

成功的犹太人常常说,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