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档案管理,是现代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管好用好家庭档案,会使家庭生活在更文明、更科学、更有序的状态中,大幅提升家庭生活的内在质量。
由于每个家庭所处的条件、家庭成员的职业、工作性质、社会地位、兴趣爱好、富裕程度、追求目标等不同,家庭档案的种类也有较大差异。
一般家庭档案可分为九类
(1)家庭成员活动经历材料,比如,干部履历表、职工登记表、职称申报材料、招聘登记表、自传,回忆录等。
(2)证件材料;比如,学历证书、任命书、职称证书、获奖证书、进修证明、技术等级证书等,要保存好。当然,户口本、房证,临时居住证明、身份证等,更要保存好。
(3)有价证券及凭据材料。比如,存折,债券,股票,买大件物品的凭证,有线电视、因特网上网卡,购买住房的审购表,保险单据,租赁合同,各种契约及合同,交费收据等。
(4)购置家具带来的材料。比如汽车、电脑、摩托车、电视机、影碟机、电冰箱等的说明书、保修卡、付款票据。
(5)影集、录音带,录像带等。如家庭成员合影、影集,夫妻新婚录像带,与同事、朋友的照片,有关学习、工作、娱乐方面的留影、留言、录像。
(6)学习、炒股、写作及从事第二职业或健体强身、娱乐活动的材料。比如,日记、读书笔记、资料剪贴等。
(7)创作、革新和科研材料。比如,创作手稿、发明创造的草图、科学实验的记录、科学种田、科研成果、做买卖时的收支记录等。
(8)书信材料。如家庭成员与亲朋故友、同学、战友及公事往来信函等。
(9)实用卡的材料。如电话磁卡、取款磁卡、信用卡、优惠卡、炒作股票专用卡等。
家庭档案的三个特点
(1)家庭档案与国家、团体及单位档案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国家、团体及单位档案的补充、延伸,不少材料是国家、团体及单位档案所没有的孤本、独份。因此,它也是重要的社会财富。
(2)家庭档案不同于一般家庭藏书、资料,它是家庭最重要的经济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家庭生括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是家庭成员进行某些工作、应聘、报考的依据,同时,也是在必要时维护家庭或成员个人权益不受侵害的武器。家庭档案的建立,是现代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3)家庭档案是多种材料的综合体,既有文书性的,也有科技性的;既有凭证性的,也有参考性的;既有通用性的,也有专业性的。应由家庭成员亲自管理,分门别类,登记注册,科学存放,特别重要的材料,要单独存放,妥善保管,必要时,可以买一保险箱存放。
存放时的注意事项
(1)经常使用的与不经常使用的分开。如身份证、电话磁卡、股票卡、信用卡等这些常用的,就应与保险单、住房证等分存。
(2)重要的凭据证件,使用时一般不应交出原件,只交复印件,以免丢失。必须用原件时,也应用完后迅速拿回放入原处。
家务劳动规律化
家务劳动虽然重复、烦琐、多样,但是只要用心计划,科学安排,对大量可以重复的家务活,仍然可以摸索出一套规律,按规律办事,既省时,又省力,还减少劳动强度。
(1)对每天重复的家务,如起床后收拾房间、洗漱、帮助孩子穿衣服、做早饭、吃饭、送孩子去幼儿园等,按照规律,合理组合,以一定程序,并有意识地遵守,就会养成习惯。这样会省时顺手,早晨短暂时间就会变得从容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2)对周、旬、月重复的家务,如油、盐、醋、粮食、煤气等的采购,可以尽量让它们同时用完,以便集中采购,确定日期(月初、月中或者月末),做好计划,尽量在同一条街上能买到,一同解决;应把这些家务写在台历上,到时候就办,逐渐形成规律。
(3)对季度重复的家务,如时令衣物的更换,要根据不同质地衣物的不同洗涤方法,分类进行存放和收藏,收藏日期等都要有个规定,并建立一个备忘录,以防止穿用时为找一件衣裤而搬动所有的箱子,翻遍所有的柜子。
(4)对年度重复或稳定不变的家务,如大扫除、家具位置的调整、图书资料的整理等,可在年末或年中集中处理。对大扫除、家具调整这类复杂家务,要详细制定计划,最好把日期定在家庭成员相对集中的一天,规定程序,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谁来干,几点开始。几点休息等。人口多的家庭,要针对个人特长,分工合作。
家务劳动,一旦形成规律,就会觉得事事如意,把干家务当成一种乐趣,干起来得心应手,有活抓紧时间干完,然后好好休息、娱乐、学习,有张有弛,有劳有逸,有不干有干,会使家庭在干家务中充满欢乐、情趣和和谐。
怎样协调家务活
协调,是任何一种组织都需要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只要不是单身,总是由若干人组成,这就需要相互配合,也就是协调。
(1)协调,不可忽视。家庭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都是自家人,办什么事情总是好说好商量,因此,协调常常被忽视。也有人认为,在家里协调是可以自然实现的,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好多兄弟打架、婆媳矛盾、夫妻闹离婚等,绝大多数都是由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始,因没有注意主动协调,才逐渐闹大的。
(2)协调,需要分工。远古年代,男耕女织,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劳动分工;当代,虽说讲男女平等,但家务劳动也要根据家庭成员的身体、特长、能力、忙闲等条件合理分工。大男子主义不对,女权主义也不对。自私、懒惰、攀比要不得,最好是夫妻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当然,分工要从夫妻各自特点出发,不能搞平均主义。
(3)协调,需要权威。在一个大家庭里,若有一位有尊严、明智,说话有号召力的家长,当然很好;若长者年老不能理事,或不愿理事,晚辈中就要推荐一个有权威的“明白人”来主管家务。小家庭,夫妻也可以谁有能力谁当家。一般地说,应该让妻子当,丈夫尽管在外面有能力,家务事未必能力强,再说,在家听妻子安排,不仅能促进夫妻和谐,也能使身心得到休息。糟糕的是,一家人谁也不能作主,一盘散沙;俗话说,家有百口,一人主事。同样糟糕的是谁都想要作主,政出多头,不知听谁的好。
(4)协调,在于沟通。我以为你没买菜,你以为我没买菜,结果买了双份,吃不完烂掉;我以为你打了水,你以为我打了水,结果暖瓶空空。心照不宣往往误事。办一件事前应相互沟通,一件事情该谁办谁办,免得互相依赖而出差错。
家庭物品ABC管理法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在工作之余还要处理各种事情,如教育子女、参加学习、第二职业、旅游探亲、做饭洗衣等,在对管理家庭物品上不可能花太多精力。因此,ABC管理法正是提高家务劳动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适用于每个家庭。
(1)所谓ABC管理法,即是“重点管理”少数关键的A类物资;“粗放管理”大量廉价、普通的C类物资;“一般管理”介于A类、C类之间的B类物资。
(2)A类物资,一般包括家用电器,如电脑、电话、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饭锅、吸尘器、电风扇、空调机、净水器、高档沙发、高级衣料等;还有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职称、技能证件证书、房产证、保险凭证、有价证券、存折、现金、金银珠宝、字画文物等重要物品。这些东西分类存放,精心保管,安全使用,寻找时不会费劲而其效果则极为显著,会使日常生活顺顺当当,心境平和。如果丢失或损坏,就会对家庭生活、工作和学习,立即产生重要影响,破坏心境。所以,要格外注意,不可掉以轻心。
(3)C类物资包括油盐酱醋茶等,虽然不值钱,但使用效率高,每天离不开,因而也应放置得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如果随便乱扔,早晨上班时,发现皮鞋脏了,要擦点鞋油,东找西找,却找不到,必然导致生活秩序的混乱,给生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日常用品管理好,放在固定地方,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4)B类物资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物品,如一般衣物、家什、被褥等,只进行一般管理就行了。
(5)所谓“贵重”、“重要”、“普通”,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在不同的家庭里,就可能有不同的标准。拿黑白电视机来说,在温饱型的家庭看得很贵重,可在豪富型的家庭里,冰箱、彩电、录像机都不重要了。
怎样运用“价值工程”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做某一件事。完成某一项任务,总是要安排有序,争分夺秒,追求更好的效益。这种效益,在“价值工程”中叫做“功能”。为了得到“功能”,就得付出劳动时间,花费钱,这在“价值工程”中叫“成本”。如果通过某物或某事得到的效益,超过了需求,那就是“功能过剩”。
人们在处理家务时,往往有两种倾向,其结果常导致功能过剩:
(1)认为凡事干得越彻底、越干净、越完美越好。一味追求锦上添花,好上加好。家什,洗了一遍又一遍,本来可以了,可还是一洗再洗。擦自行车也要像洗碗那样,擦得一尘不染,犯得着吗?
(2)不分场合,不顾对象,按习惯行事。例如炒菜,不管是宴请客人还是家常便饭,一律精工细做,条、块、丝、切得整齐划一,色香味俱全等,是没有必要的。
“价值工程”要求清除多余功能,即避免过剩功能出现。这就要求:
(1)适可而止。看一看,有无必要弄到“好得无以复加”的地步。有些事,办到“60”分即可。该将就时应将就,差不多就行了。不加分析,一味追求完美,就是对自己精力和体力的无端浪费,无效劳动大增。要知道,超过一定限度,不但功能过剩,而且会使成本倍增,造成浪费。
(2)明确目的。自己要达到什么功能,就用什么方法、手段,越省越好。比如,喜庆节日或宴请宾朋或婚庆寿宴,菜肴应精工细做。色味俱佳,即使成本高些,也是值得的。如果平时每餐都力求达到这一水平,就无必要,如果这样,还干不干其他事情?家庭经济要开源节流
“唉,这个家难当!”有的当家人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而发出这种感叹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经济收入比较少,家庭开支太紧了。
对于家庭管理来说,经济收入的多少具有支配性的、决定性的意义。对一个正常的家庭来说,不能不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如果不是这样,家庭消费不以收入多少为依据,那么就会债台高筑,这个家庭将维持不下去。所以,要搞好家庭管理,首先要对经济收入有个大致的了解与安排。
家庭的经济收入包括哪些方面呢?
从收入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固定收入和非固定收入两种。固定收入如工资、岗位津贴等;非固定收入指不是经常获得或来源缺乏足够保障的那些收入,如专项奖金、稿费、讲课费、继承遗产、困难补助、接受亲友馈赠、做来源不很稳定的买卖得到的利润等。对一般的家庭来说,固定收入总是最可靠的、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同时,也总或多或少地有一些非固定收入。有些人只重视对固定收入的安排和管理,对非固定收入的安排、管理则不够重视,认为这反正是“外快”,随便地花掉了,这是不好的。应该把它存起来,积少成多,买一些价格较高、平时难得挤出钱来购买的东西。
也有少数家庭只有非固定收入而没有固定收入,如搞长途贩运或做小买卖的个体户,他们有时赚钱很多,但一旦发生什么情况变化,收入就减少了,甚至中断了。但是,非固定收入也可以向固定收入转化,例如一些个体户摸清了所从事活动的规律,采取了些保险措施,那么收入还是有保障的。
从收入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四种:一是货币收入,如工资;二是实物收入,如农民的粮食;三是生活照顾,如某些人因特殊原因在生活的某些方面享受的优惠待遇;四是劳务折算,即通过劳动节省了家庭开支,这也等于增加了收入。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是收入的主要表现形式。
既然经济收入的多少对于家庭管理来说具有支配性的、决定性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呢?
家庭的经济收入决定于以下五个因素:家庭的就业人数
家庭的就业人数越多,家庭的总经济收入就越高。我国的许多家庭,一方面个人工资收入有增加,另一方面就业人数增加,过去一两个人养一家人,现在全家有四五口人有经济收入,这样,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就大大提高了。
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强弱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按劳”,不仅要看劳动的数量,更要看劳动的质量。文化水平高、技术水平高、能力强,有助于增加劳动贡献,得到较多报酬。
是否具有开拓性的头脑
在改革过程中,只有敢想、敢干、敢于创新的人,才能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在为社会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使自己的家庭也富起来。
劳动的勤奋程度
在一定的文化、技术等条件下,劳动越是勤奋,劳动贡献越大,所得的报酬也应该越多。 是否能进行合理消费
有些家庭很重视消费效益,使一元钱办两元钱的事,这等于增加了一元钱收入,反之,有些家庭不重视消费效益,两元钱当一元钱花,就等于减少了一元钱收入。
家庭要增加经济收入,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有些家庭十分注意节约,注意提高消费效益,这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节流”只有和“开源”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怎样进行合理消费
一家人过日子,天天要消费,那么怎样做到消费合理呢?虽然情况各有所不同,但是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是必须掌握的:确定需求层次
家庭生活中的各项开支大致可分为六类:一是生存费用,即用于维持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的吃、穿、用、住、行的费用;二是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费用;三是发展费用,即为了使孩子智力和体力获得全面发展,在教育、体育等方面所花的费用;四是享受费用;五是交际费用;六是其他费用,如应付意外事故等等。其中,生存费用、抚养和赡养费用是属于第一层次的,必须首先考虑,首先满足;发展费用属于第二层次;享受费用和交际费用属于第三层次。家庭开支一般应按这三个层次的顺序进行,如果顺序颠倒了,例如基本生活开支还紧紧巴巴,却到饭馆去大吃大喝、享受一番,那就不对了。
量力而行
花钱要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且要稍有节余。如果为了摆阔,打肿脸充胖子;这就没有必要,而且是很不合理的。
花钱要有计划、有步骤
花钱要算了再花,而不要花了再算。经济收入不宽裕时,花钱要有计划;经济收入增加,生活宽裕时,花钱同样要有计划。在经济收入增加的情况下,提高生活水平,第一步要提高基本层次的消费水平,例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吃得好一些。第二步应该在扩大消费范围方面多用些钱,例如添置各种家用电器。第三步是提高消费档次,即将低、中档的消费品换成高档消费品,还可以学会消费“余暇”,即多花钱以节省烧饭,洗衣服所花的时间,把这些时间更多地用在学习、娱乐和休息上。
精打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