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工作经费投入与管理5年来,筹措康复资金47.9万元其中,上级经费8.9万元,地方经费37万元,社会各界捐助2万元。为了管好用好残疾人康复经费,市残联设专人、专户进行管理。经费主要用于完成各项康复的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各项康复、手术的适当补贴,贫困患者医疗救助、慰问;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工作人员的培训、各项工作的协调;康复组织实施及任务的检查;宣传报道、广告发布;康复知识材料印发及综合费用的开支。并对贫困残疾人实施人道主义救助,为丁宁宁等一大批需轮椅或需装配假肢人员免费配发轮椅或安装假肢,为陈丽、焦龙、杨娟等一批看不起病又无钱手术的重度患者呼吁社会各界予以捐赠,募集资金帮助治病。为郭春杰、杨富贵、张雷等精神病患者给予救助,让他们得到免费治疗。2005年年底,媒体报道田明市长关心回族贫困残疾女青年杨娟的情况,在全市引起很大反响,社会各界为杨娟捐款17.5万元,市残联多方联系医院和专家进行会诊和救治,杨娟终于站了起来。
结合实际,建立康复工作机构为了确保每个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经考察,先后确定了石嘴山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平罗县人民医院为全市白内障复明、低视力配镜康复中心;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为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定点医院;宁夏煤炭职工总院为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中心;大武口康乐精神病院为市精神病防治康复指导中心;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为社区康复指导中心;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为聋儿康复指导中心;石嘴山市早期智慧开发学校为弱智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康复机构,这些中心积极发挥作用,使白内障复明手术、低视配镜、聋儿语训、助听器的配发、聋儿家长培训、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和国家福利彩票公益金免费送药、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等各项康复任务都较好地得到落实。
——加大扶贫解困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
石嘴山市贫困残疾人在城市区和农村残疾人中占有较大比例,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脱贫问题,市委、市政府把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列入“民心工程”,出台了《石嘴山市“十五”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
走社会化扶贫路子,下大气力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
为了做好扶贫工作,先后于2002年和2005年两次开展了贫困残疾人摸底调查,建立贫困残疾人家庭档案,制定帮扶计划,分步骤、分区域开展帮扶工作。开展了以科技扶贫、项目扶贫、机关部门包村扶贫、企业对口帮扶等形式,建立机关帮扶,定点帮扶的扶贫机制。200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解困工作实施意见,市直机关各部门“划片包扶、定点包扶”,一个部门包扶一个居委会(村),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根据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容易办得到、能直接脱贫的养殖业、或种植业、加工业项目,达到投入资金少、风险小、1年内见效的快速脱贫的效果。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残疾人创办农村种植业或养殖业、生产加工业基地,以基地产业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对城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通过协调把他们安置到福利企业上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环境,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实行就业扶贫,对有些困难大的残疾人开展社区帮扶活动,由社区干部发动居民开展“五帮一”活动,捐资捐物为贫困残疾人家庭解决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困难,并通过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救助、小额贷款等措施,帮助扶持贫困残疾人。城镇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城镇贫困残疾人生活有了依靠,全市5407名残疾人享受了低保。
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先后争取到国家扶贫资金和地方扶贫配套资金360多万元。加强国家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在农村贫困残疾人中开展小额信贷入户,由残联、乡、村组成扶贫工作组,根据残疾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选好项、选准项、立好项,并帮他们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和中期的管理工作。县(区)残联组织相应的残疾人服务机构或残疾人服务中心,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由残疾人服务机构承贷承还。2005年,筹资10万元,设立了“石嘴山市残疾人创业致富基金”,启动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创业活动。通过摸底调查,全市确定了15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为首批创业基金使用户,党员与贫困残疾人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使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有效帮扶。2006年,会同市委组织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共产党员发挥先进性的新路子,在全市农村开展了党员为贫困残疾人担保,利用残疾人创业基金致富活动。组织共产党员与残疾人结成对子,帮助贫困残疾人出主意、想办法,尽快致富。106名优秀农村党员与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筹资20万元残疾人创业致富基金,适时发放到10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手中,用以安排生产。5年来共帮扶各类贫困残疾人9306人,脱贫3500多人。目前,全市农村享受低保、救济、救助、五保供养的残疾人有3687人。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能力
在市、县(区)农业部门的配合下,依托农村农机推广中心、农经站技术力量,在残疾人比较集中的乡、村建立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点,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定期举办培训班。以示范户的形式,带领广大残疾人提高科技致富的能力。结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组织对农村残疾人进行以大棚种植和庭院养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掌握1~2门实用技术、技能,充分发挥科技扶贫、科技致富的有效途径。共举办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培训班384期,培训农村各类残疾人3160人,为农村科技扶贫、科技创业打下了基础。
大力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工程
从2004年开始,对农村无房和极度危房的贫困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市残联系统共筹集151万元为全市农村171户无房和极度危房的贫困残疾人住房进行了改造。2006年,市残联、县(区)残联、乡镇(街道)筹资100多万元,对16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改造,这项工作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整乡推进”措施,集中资金,突出重点,上下联动。入冬前,全市16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并搬入居住。与此同时,投资30多万元实施城市区500户特困残疾人住房补助项目,全市500户特困残疾人每户领到600元住房补贴。
——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提高就业率
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3]第30号》政府令,出台了《石嘴山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实施方案》《石嘴山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规定》《石嘴山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性文件每年3月在《石嘴山日报》刊登年审公告,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保障金征收的相关政策法规。印制和发放宣传手册及相关文件、资料1万余份。成立了石嘴山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选派人员参加了自治区组织举办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人员培训班、行政执法上岗培训班,通过考试,获得行政执法证。
不断完善按比例就业政策和保障金代征代扣办法,实现辖区由市级统一征收。提高年审工作效率,与税务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充分调动税务代征人员的缴费积极性,在财政、地税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保证了保障金的征收工作正常运行。坚持“五个统一”,依法行政,规范操作,提高残疾人就业率和保障金征收率。2001年~2003年度征收保障金78万;2004年保障金由财政代扣、税务代征,市本级征收保障金102万;2005年财政代扣45万元税务代征265万元安置残疾人204人;2006年,对残疾人个体工商户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全市近80户残疾人个体工商户进行养老保险补助;在市地税、国税、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对138家市直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1518家各类企业进行按比例就业年审工作,全年征收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保障金318.9万元。
管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5年来,建立健全保障金征收的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石嘴山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管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05年重新修订了《石嘴山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范围和审批程序》,残疾人保障金使用预算通过市残联主席办公会和报请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实行财政统管,按预算项目分批拨付实施。5年先后投入150多万元,为残疾人赠送自行车修理工具、修鞋机、电动配钥匙机、三轮车等就业工具200套,购买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免费进行就业技术培训,免费赠送轮椅,给农村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受到全市残疾人欢迎,做到政府放心、社会满意,充分体现保障金取之于社会,用之于残疾人的原则。
创造条件,多渠道培训,多途径就业
依托市职业培训中心开展残疾人用工定向培训,开办多种类型的残疾人培训班为企业输送残疾人技术人才,结合残疾人工作岗位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受到各方面一致好评。“十五”期间,城镇残疾人中有1569人得到各种技能培训。把残疾人职业培训纳入政府培训技能鉴定的整体规划,先后与劳动就业局联合办班召开残疾人就业洽谈会招聘残疾人就业。抓好农村外出残疾人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达到资格等级,取得资格证书,给残疾人外出就业提供方便,“十五”期间农村各类残疾人3160人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全市安置各类城镇残疾人1693人就业,残疾人累计就业4861人,就业率89%。2006年,举办了全市第二届残疾人就业洽谈会。有就业能力的近200名残疾人与市劳动就业局和各企业代表进行就业洽谈和培训登记。安排20万元在全市100个社区聘用了100名残疾人担任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既解决了残疾人就业,又为残疾人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先后对200名残疾人进行按摩、电脑、焊接等全免费培训。举办了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74名残疾人参加了计算机、服装裁剪、工艺美术、手工制作、盲人保健按摩等15个项目的比赛,对获得前3名的17名选手进行表彰奖励并授予初、中级职称。随后,组织42名优秀残疾人职业技能选手参加自治区第三届残疾人技能竞赛,取得了计算机、网页设计、服装剪裁、电子仪表装配、电焊、摄影等5个项目的第一名,6个项目的第二名,7个项目的第三名。石嘴山市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和优秀组织奖。有5名选手获“全区技术能手”称号。
——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教育全面发展
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
制订了《石嘴山市“扶残助学项目”实施方案》《石嘴山市“盲童入学项目”实施方案》《发展残疾儿童特殊教育计划》,将残疾儿童逐步纳入教育体系,以特殊学校为主,在条件好的小学、中学设特教班,开办职业培训,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残疾人特殊教育体系。认真实施“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项目”,先后4次对残疾少年儿童进行了调查,7~15岁盲童44人,已入学32名,入学率达68%,随班就读贫困残疾儿童235人,经各级残联、教育部门审定的107名残疾儿童、32名盲童得到国家扶残助学项目的资助,扶持资金3.06万元,使贫困残疾少年儿童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贫困残疾儿童的关怀。
结对帮扶,做好扶残助学工作
2005年,先后筹资6万多元对30多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和残疾人大学生给予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会同团市委开展团干部和残疾儿童“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了“青春·奉献·手拉手”助残仪式,34名团干部和38名残疾同学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帮扶活动。做好资助款的发放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建档造册登记,及时将资金的使用范围、管理办法等通报学校把资金真正用在残疾儿童身上。
2006年,对全市393名在校残疾少年儿童进行了调查;对146名各类残疾少年儿童进行扶助;30名残疾儿童享受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救助;对全市参加高考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学生摸底调查,市、县区慈善会、教育、民政、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共同努力,筹资42.8万元,对142名考上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和父母残疾的学生给予扶助,让每一个贫困残疾大学生和父母残疾的贫困大学生如愿以偿地走进中、高等学府。
——促进宣传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以“助残日”活动为契机,营造爱心助残良好社会氛围
在每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都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全国助残日”当天,市、县区残联均组织大型捐赠活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和残工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5年来,共举办大型捐赠活动5场,发放宣传资料8万多份,张贴标语条幅2000条接待咨询2000多人次,为肢残人捐赠轮椅1485辆。
2005年,在第15个全国助残日期间,市委书记杨春光与四套班子的领导看望了残疾人自强模范,对贫困残疾人进行了慰问,到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医院和市特殊教育学校看望了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和师生员工。在近千名残疾人参加的大型爱心助残仪式上,由11个爱心志愿者分队的120名志愿者推着受助残疾人行进在朝阳大街上,充分体现爱心助残的人道主义精神;市领导向市爱心助残志愿者总队及11个分队授旗,向180名残疾人捐赠轮椅、腋杖、盲杖,并向残疾人捐赠就业工具30套市政府副市长、残工委主任、残联主席团主席程锐娟与县区领导签订了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选和公开招聘联络员协议书;31家单位、企业和个人向石嘴山市残疾人事业捐赠了价值30.18万元的现金和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