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陌上花开
10769900000016

第16章 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胡灵太后《杨白花》

作为一个千年后的女人,我想我是能够明悉她的内心的。再读《杨白花》,我有感于她的勇敢深情。

杨花飘落下来,无休无止,纷纷扰扰如同她的心绪,杨花从眼前飘过,随风飘到了南朝。她希望杨花可以捎去对他的思念。

天涯路远,君夜奔南朝而去,决意将我遗忘。我叫你痛恨,是势必要洗清的羞耻吗?巴不得我不曾存在过。

你一定不相信我对你的感情,你不相信,你是我真正喜欢的男人。那好!我叫人唱出来,我不怕人知道,尽管唱得尽人皆知,我要你知道我对你是真心。

即使你再不回到我身边,终有一日,这热烈缠绵的歌声会连同我的思念传到南朝去。

每每想起一国太后,命宫人踏着杨花彻夜唱着她写给情人的歌,就觉得很热烈。这样做,胆识倒在其次,关键是那份勇于表达的热情让人叹服。

北魏的胡太后,她率性地让人激赏,写出如此灼烫的文字,后人诟病的淫乱可以不理。人到中年,谁没有点正常的生理需要。她所吟唱的“杨花”实有其人,就是北魏着名猛将、仇池公爵杨大眼之子——杨白花,他武艺出众,身材魁梧,应该属于型男酷男一类。

前情不必多叙,胡太后看上杨白花,召他入宫做了入幕之宾,杨白花肯定是不太情愿的,但也只好顺从。史书上用了“逼幸”两字,惹人发嚎。想象那些男人们被逼无奈委屈献身的样子,暗爽,你们也有今天啊!除了杨白花,胡太后还逼幸了不少人,真替咱们女同胞长志气。

杨花漫天,胡太后久旱逢甘霖,恨不得就此和杨白花长相厮守,再不分开。

杨树是北方常见的树,细瘦单薄,简单到连个鸟巢也隐匿不了,是那种一望见底的树,杨白花却不是那种令人乏味一眼可以看穿的人。

他无时无刻不在思量脱身之计。他是名将之子,碍于太后的威势,床第之间应酬个两次也就罢了,让他做个男宠佞臣却是万万不能的,加上小皇帝日渐长大,胡太后又是个不安分的。杨白花一寻思把前程身家性命绾在一个女人的裙带上那是相当不明智的。只要胡太后失势,不管是谁掌权,秋后算账第一个跑不了的就是他。

到时候不单坏了名声,还坏了性命。

对于你这样危险的女人,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决心一下,不久他就找机会率部投奔南边的梁朝去了。

杨白花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为了逃避做面首命运的将军逃到了别的国家,他惧怕人们对此有联想,为了避免议论起那段不光彩的旧事,他干脆改名杨华。

事实证明他是明智的。胡太后后来被权臣朱尔荣所杀,连同新立的小皇帝一起丢进黄河溺毙。杨白花如果跟在胡太后身边的话,死是肯定免不了的。

男人还是要沉着有思想的好。我很庆幸杨花及时飘落南朝,保住清名。何况,没有杨华的果断离去,也就没有这首传世的乐府,这段历史亦会少了许多可供玩味的余地。

一国太后毫无预兆的失恋了!为此她写下了这首凄婉的情诗。后人讶异于这诗中炽热的感情,严谨道学家被一个失爱的女人的疼痛感击中了,惊讶使他们缄口,忘却亵秽。

在处理失恋问题上,她是深情而有气度的。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她无意掩饰自己的悲伤,思念地正大光明。也许这个男人给她带来生命最深处的悸动,纯粹的感情,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因为我们可以感觉到在文字里涌动的纯真。一国太后像少女一样热烈的倾诉着,虽然她知道他不会再回来。她对他依然怀着难泯的热情。

她对他有这么激烈的感情,像滔天巨浪一样扑向他,他被吓退了,逃开。感情落空,她不可能一点都不失意怨恨的,可她没有像一个毒妇那样宣诸于口,这正是见出她气量的地方,她是磊落的,换作一个气量狭窄的女人,派兵千里追杀也有可能,我一定要把你抓回来,你死也要死在我手里。

这样的报复,会玷污你自己的感情,我始终觉得,一个人在感情对待应该自持自重,不应该过度纠缠。懂得放生,是对自己的尊重。一个人的磊落只和心性相关,和地位,权势无涉。

胡太后是个勇敢不凡的女人,除了在情感上习惯主动出击。她一直以来做事的风格都很果敢。

仿佛成功的女人都有这个特质,吕后,武则天,慈禧,不管她们后世的名声如何,至少她们在处事的风格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这是一个当权者应有的素质。

少女时期的胡太后,和武媚娘,兰儿一样是生有殊色的少女。她的艳名经过当尼姑却经常出入宫廷的姑姑宣传引荐而广为人知。魏宣武帝元恪将她召进宫,册封为承华世妇。

对于一个普通的女人来说,嫁人往往是一生的归宿,而对于那些注定要走进宫闱的女人来说,嫁人(嫁给皇帝)仅仅是一生的开始。当时的北魏后宫暗潮汹涌,宣武帝先皇后于氏出身高贵,性格柔顺,她和小皇子先后被宠妃高氏设计害死。高氏随后被立为皇后,宠擅后宫,她也没有生育。

对于胡氏入宫,高皇后没有太放在心上,一是胡氏的品级不高,很难对地位稳固的皇后产生威胁,恰如当年的武媚娘——多了一个胡充华和多一个宫女没太大区别;还有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北魏当时实行“留犊去母”的政策,一旦儿子被封为太子,不管是皇后还是妃嫔,一律处死。这项残酷的规定源于我们英明而残忍的大汉天子刘彻,当年刘彻年老,欲立幼子刘弗陵,而担忧皇帝幼小皇母擅政,于是下令处死正在芳龄的钩弋夫人。这项野蛮的政策在汉朝不过是偶尔施行,在北魏却被作为一项祖制去执行,在胡氏之前已有八位帝母为此丧生。

皇帝是没有机会和生母在一起生活的,当他们被立为太子之时,母亲同时也要踏上黄泉之路。儿子登上皇位的第一个代价,就是和母亲死别。皇帝长大之后,只能靠尊谥号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北魏赫赫有名的孝文帝,即是被自己的祖母抚养大的,至死都不清楚生母的情况。他在冯太后的教导下终成一代明君,北魏得以强盛。在他之后,这项祖制并没有改变。高皇后自有盘算,胡充华不能生育那是最好,一旦产下麟儿即会被处死,不消她动手,她作为皇帝的嫡母具有抚养权,照样可以把持这个小孩。先朝的冯太后和孝文帝就是例证,

高皇后为此内心笃定,一方面是因为胡氏工巧善媚,很得她欢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祖制在,所以对于胡氏怀孕,她是乐见其成的,多一个人来帮她分担风险为何要拒绝?

在后宫嫔妃俱不愿怀孕生子,皇嗣将绝的困境中,胡氏的怀孕无疑相当引人注目。她此时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勇气,当身边的人都劝她打掉孩子保全性命时,她向上天焚香祷告:上苍,请让我生个儿子吧,只要皇嗣不绝,我死又何妨?

在没有沾染到权力时,她是机敏练达的纯真少女,是个性情中人,当她握住权力的魔杖不能放下的时候,她的刚毅果敢机敏练达,统统变成了要人命的东西。

历史总会出现难以解释的惊人重复,因为生下了唯一的的皇子,她和慈禧一样,母以子贵被封为贵嫔。不久皇帝病死,各怀异志的权臣们清算了高皇后的家族,胡氏微妙的保全了性命,进而在政治斗争中获益。她将高皇后害死先皇后和皇子的事揭出来,使得高皇后被发落去尼庵,削发为尼。

至此,实行了一百多年的残忍制度终于告一段落。但胡氏后来的作为却喜剧地证明,先人的制度确实有其存在的理由。垂暮的君王有洞烛先机的眼睛。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可以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太子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胡氏由贵嫔掖升为皇太后。皇帝幼小,胡太后理所当然垂帘听政,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她连垂帘都省了,直接掌管朝政,自称朕称自己的旨令为诏。北魏是鲜卑族国,虽然经过汉化,却不像汉人吹毛求疵般讲究。大臣们虽有不满,却也未对此多做纠缠。

胡太后当政之初,还是颇有政治家风范和头脑的,她曾饬令制造一辆“申讼车”,设座车内,外垂帘幕,定期出巡云龙门及千秋门等繁华地区,接受吏民诉讼并伸冤案件,当即裁判或交有司妥为处理,获得朝野的好评。凡州郡荐举的孝廉秀才,由她自考察人品学识,而后量才任用,人们都认为十分公平。

北魏在此时达到极盛。可惜后来她却越来越不像话,用柏杨先生的话说 “胡太后自从当权,除了大肆营建佛寺和佛像外,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伤害帝国上。(六世纪)二十年代如火如荼的遍地抗暴,大多数由她激起,或由她触发。”

曾经一度,她因政治斗争失利被幽禁在宫中。她的情人清河王元怿被人暗算。她也随之被幽禁于北宫宣光殿,殿门日夜紧闭,大太监刘腾亲自掌管钥匙,不准见外人。 胡太后与世隔绝,衣食俱废,挨饿受冻,这是她最艰难的时期。

过了好几年,她终于等到绝处逢生的机会。刘腾病死,皇帝执政几年之后,终于和她相见。她把握住了这次机会,用为数不多的亲情反败为胜。

费尽心机重回朝堂。她的心态必然不同了,数年的屈辱、凄凉,势必要补偿。她变得骄奢淫逸,也更崇信佛法,无望地相信着命运。

——愈加迷乱,放肆地放纵起来,失去元怿杨白花之前,她还没有这么放纵,元怿死了,杨白花拔脚去了梁朝。她真正爱的人都离她而去。

夜晚,宫殿显得庞大而空旷,空旷到凄凉。她像要被一座坟墓吞噬了,她愈来愈空虚,没有爱,寂寞浓烈地弥漫开来,心里狠狠作痛。

她蓄养了新的面首,沉迷淫乐。朝纲进一步败坏,盗贼风行。民乱四起,同时,她和皇帝的矛盾也激化了。皇帝日渐成年,有了自己的主张,母子间嫌隙日深。

皇帝密召朱尔荣来京,意欲兵谏使太后归政。急于归政掌权的孝明帝和光绪皇帝一样走了昏招。他们都信任了不该信任的人,将帝国推到万劫不复的绝境。

朱尔荣在平乱中日益坐大,他野心勃勃,觊觎江山已久,只恨没有借口,有了皇帝的诏令正好师出有名了。一时间人喧马沸,旌旗蔽日,直指京师。

等皇帝后悔时已晚。太后更在情夫的撺掇之下,下手毒死了自己的儿子,另立三岁的幼子为帝,意欲长久地把持国政,此时,欲令智昏,已不是她控制权力而是权力控制她了。

——一切都似曾相识。我恍惚又觉得北魏的历史在晚清时重演了。

历史与历史彼此延伸,重叠,像现实和梦境的混淆。历史的重复源于人心在权欲面前的不思进取。权欲吞噬,诱惑的能力是强大的,人们总是臣服于它,继而不可自控地退化,露出凶恶残忍的本性。那温文尔雅的面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约束自己的道德,都溃散。根本阻挡不了泛滥的欲望。

她的情人们都纷纷离她而去。当她被沉入黄河时,死亡是唯一忠贞的情人,拥抱了她,与她做最后的缠绵。

(注:传《杨白花》是胡太后存世的唯一之作,(《梁书·王神会传》)记其事,但《乐府诗集》归入无名氏作,抑或胡原作已佚,此篇系后人托拟。)

参考书目、篇目:

《乐府诗集》

《南史》

《中国后妃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