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滏阳河史料集
10770500000010

第10章 滏阳河流域的水系及生态环境(9)

第六节 民生

磁县民生【32】

普通民食均以小米为大宗,而佐以高粱、玉蜀、黍、菽等粮,至种稻各村则间以大米。种麦各村则间以小麦。盖滨河村庄多属水田,工作忙碌,饭食较优,若旱地各乡民多贫苦,雨多愆期,工作较减而饭食亦稍劣,此其大较也。本县所用蔬菜有白菜、菠菜、韮菜、萝菔、甘薯、豆荚、葱、蒜等类,经人工制成者有豆腐、豆芽、粉条、粉皮等。至于烹饪作料,贫者只取油、盐,富者则又有酱、醋、青酱、麻酱等。

磁县交通颇称便利,平汉铁路纵贯南北,有马头、光禄、磁县、双庙四处车站,复有煤矿小铁路横亘东西,水道则循浑河而下,东至大名,沿滏水而下可达津沽。他若大道康庄,柳荫夹道,故居民远行或乘车或坐船,近则坐马车或骑畜,今复多骑自行车者故行路无大困难,惟水田区域路多失修,每值灌溉时期渠水四溢,以致道多泥泞,行人裹足,兼以桥梁窄狭或将倾圮,虎尾春水,危险万分,又西部山地路多羊肠艰险崎岖,车辆虽通,公恃步行间骑牲畜至县境。东部则中亘沙漠,阻碍交通行者苦焉。

邯郸桥梁【33】

学步桥 在县北关,跨沁河上,明万历中知县王曰善建,取名学步者(《庄子》寿陵余子学步于邯郸,未得其能又失其故步,匍匐而归)盖用邯郸故事,借题于此明张尚书,我续有记。

张庄桥 在城南十里,石筑

罗城头桥 在城东南五里,架木

柳林桥 在城东五里,石筑

南苏里桥 在城东五里,创建年月未详,清咸丰二年,村人郭太和重修,架木

北苏里桥 在城东北五里,相传明万历间,大千僧建,清道光二十九年,村人武举郭汝为重修,石筑

刘庄桥 在城东北十里,民国十四年重修,石筑

冯村桥 在城东北十五里,架木

苏里桥 在城东北二十里,民国十四年重修,石筑

鸭池桥 在城东北二十五里,架木

贾葛口桥 在城东北三十里,石筑(以上石桥皆跨滏阳河上)

庞村桥 在城西南五里,清光绪十八年,知县李兆梅建,石筑

干河沟桥 在城南五里,石筑

渚河桥 在城南五里许,清光绪十八年,知县李兆梅建,石筑(即《旧志·渚河渡》,以上三桥皆跨渚河上)

大河坡桥 在城西三十五里,石筑

牛照河桥 在城西三十里,民国十年以工代赈建,石筑(以上二桥皆跨沁河上)

广济桥 城南五里

宏济桥 城东五里

韩家屯桥 城南五里

太辛庄桥 城西北二十里

大宫城桥 城北三里

安惠桥城 南十里阎村

田家堡桥 城南五里

小宫头桥 城东北二十五里

贾葛桥 城西二十五里

辛庄堡桥 城东北十八里

窦家庄桥 城十五里

张西堡桥 城东北十五里

西阎村桥 城西南二十五里

沙河渡 城北四十里

柳村渡 城西北四十里

永年桥梁【34】

普济桥 城西十五里大慈村

闸子桥 城东南五里

洺河桥 城西北五十里高寨

洺河渡 城北二十里

任县桥梁【35】

其跨滏阳河者

普济桥 城东四十里辛店村东,康熙、嘉庆年间迭次重修,同治七年贾万春、张汝筠等捐募重修

通利桥 城东三十五里,王家庄村西

人和桥 城东北三十五里,北定桥村北

天口桥 城东北三十五里天口村东北

甄庄桥 城东北四十里甄庄村中

永济桥 城东北四十里边家庄村西北

通顺桥 城东北五十里邢家湾村中

便集桥 邢穆寨东门张汝筠等捐募重修

以上各桥俱架木,永济、便集二桥略小余,俱上可行车,下可通船。

衡水桥梁【36】

衡水桥在县城西门外,为齐晋及畿南诸郡四达要道。天顺元年,邑令杨俨奏请深冀二州、枣强武邑二县协济创建木桥。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间屡圮屡修。嘉靖三十二年,县民徐廷等募建石桥,用银七万余两。隆庆三年大水,桥复圮。邑令孙梦麟率乡民贾从仁、赵儒筹费重修。阅数年工始竣而壮丽,为一邑水陆之望。迄今又二百余年日就倾颓,其在明以前桥惟跨滏。自顺治五年,滹沱入滏会为一河,势倍盛于前,而临以将圮之桥,非亟筹大修不可,城方公制府为请于朝,发帑四万七千六百八十余两,委清河道周元理、通永道玉神保往来董理,知县陶淑亲承指画,选料鸠役,择吉肇工,于乾隆三十年八月阅十月竣事,土无颠溃,水不横溢,大府临视告厥成功。蒙奏准钦赐名安济,为文以纪,具载艺文志。

《视察冀县建设情形报告书》【37】

王朝凤

河工查该县河流仅滏阳河与泄湭河二道,滏阳河自新河县入境,横穿县境东北部,而入衡水,长约六十里,南岸地势较低,筑有堤埝。随河蜿蜒长约六十里,高约八尺,顶宽一丈。每年春季例由建设局派员督催沿河村民培修。近年来上游各县农民建闸筑坝,引水灌田,河水常涸,几不为害,需要减少,故未能认真办理。

拟办建设事项:整理堤埝。查滏阳河经过县境约六十里,在昔水势浩大,南岸低洼,筑有堤埝一道,每年由沿河附近村民分担修补,尚称坚固。近年来上游各县建闸筑坝,引水灌田,以致水源枯竭,河道常涸。除雨量过大之年,如民六、民十三外,殆无汜滥之事。一般民众对于堤埝,遂形漠视。每年岁修未能认真办理。该县为防患,将来计拟通盘整理,以重河防,而免水害。

经济状况:查该县幅员广大,地约七千余顷,谷类出产足供本地之用,棉及麦之出产颇丰,行销天津及济南各地,而该县人民俭朴,长于营商。华北各省市及东省一带无不有该县人之踪迹,每年得利归家者不胜枚举。据闻男子出外营商者约占全县十分之四。本县且有银号二十余家,主要营业专为该县人之旅外者办理汇兑,故金融活动一般民众经济状况可称充裕。

视察意见:查滏阳河为济南大川,发源磁县,流经邯郸、曲周、任县、南和、隆平等县,入冀,横穿西北部,长约六十里,东流入衡,以天津为尾闾。在昔水量充足,舟楫往还,冀南各县农业,临、磁二县煤炭,彭城缸瓦等物之输出,以及津埠杂货,舶来品之输入,端赖此河流运输,调剂有无。所经集镇如县属之码头、李镇、衡水之巨鹿、武邑之圈头、武强之小范,无不商贾云集,号称繁盛,诚河北省平汉津浦间交通之要津也。据闻近年来源泉减少,上游各县民众复修闸筑坝,纷争水利,把持垄断,该河水势因之微弱。除伏秋雨汛,雨量充足。各闸开放,水流如柱,可资舟楫,运输往返一、二次外,几乎终年枯竭,且闻船户为运输计,有向上游各县沿河村民买水之事。(即开闸放水以通舟楫)故下流沿岸各地素称繁盛者,无不商贾,星散日见。衰落挽救之计,非冀一县所可能。首须平均水利,打破上游各县雍水之风。惟兹事体大自应通盘计划。由河源各地调查已竭各泉,设法开凿河运,恢复繁荣,可期冀南建设莫大于此,一俟滏阳工竣,再将冀境之泄、湭河凿通,宣泄盐域斥卤变为沃壤,此又冀、衡二县附带之利也。

《视察衡水县建设情形报告书》【38】

王朝凤

经济状况:查该县幅员不广,地亩仅四千余顷,东南一带地多,土质不宜耕种,出产以小麦为最,谷及高粱次之,绿豆又次之,麦之输出,年约四百三十余万斤,豆约百万斤,其余谷类足供全县民众之用,酿酒及制笔之业为全省之冠,故该县金融较为活动,经济状况尚属充裕。

视察意见:查该县建设事项无若何成绩,滏阳河工有埝工委员会之设,分段负责管理补修。近年来水势微弱,除雨量过大之年,几不为害。该会每年春间开会一次,由县政府论饬沿河村民修补损坏段落,实际未能认真办理,形式而已。县路一项仅南通冀县,北通武邑,两路于去岁军事时期,就原有道路稍加平填。宽度平均约三公尺,未能与规定相符,毫无管理培养之法,刻已恢复旧观,与未修治相等。县区电话稍有计划并无切实办法,着手架设尚不知实现于何日。考其原因,虽云环境困难亦县局办理之不力,似应令饬该县局对于保护堤埝,修治县路,架设电话各项详加筹划,限期举办庶几,该县建设或可稍在起色。

《视察新河县建设情形报告书》【39】

王朝凤

已建设事项:河工查该县仅有滏阳河一道,自宁晋来至县属之荆家庄入境,斜穿县北部而入冀县,长约三十五里。在昔水势浩大,南溢为患,筑有刘公大堤一道,分划段落,每年春夏由沿河村氏分担修补。此项办法由来已久。近年来该河上游各县农民开渠筑坝、把持水利,以致河流枯竭,除雨量过大之年几不为害,普通之年堤工等于虚设,该县尚依照旧例办理,培修尚属坚固。

拟建设事项:分配河工以昭公允该县滏阳河南岸有刘公堤一道,每年春夏二季由县令沿河村民分担修补,由建设局派员验收例有年矣,惟各村负担丈数均系旧定,年代久远,河道不无变迁,而各村分担仍照旧例,未免失平。拟详细计划按现在河道状况,另分配以昭公允。

经济状况:查该县幅员不广,地多瘠硗,西南沿河一带尤为不毛。多数农民无地可耕,遂以制造硝盐藉维生活,虽干禁令,然生活攸关,即严刑峻法亦虽遏止。主要农产为美棉、花生、小麦、五谷。次之男子出外营商者约十分之三,故该县虽号称瘠贫,实则不过因交通关系,金融不甚活动。乡村农民经济而可自给也。

《千余船只运销土产 衡水河运空前发展》【40】

【本报冀南十四日电】民主政府帮助下,衡水河运空前发展。衡水是滏阳河下游一个码头,是外业物品与内地土产集散地。战前国民党统治时代,商船经常遭土匪抢劫,官兵抓差,加上政府横征暴敛,河运萧条。抗战期间,因日寇破坏船只,河道淤塞,河运更完全停顿,船民脚行全部失业。前年衡水解放后,民主政府一面组织脚行,一面帮助群众修船浚河,明令保护船只、严禁各渡口勒索。至去年三月,即有三百只小摆渡和渔船来往天津运输粮盐。每斤货四元脚力,载重八万斤就能得卅二万元。很多停留天津等地的船便纷纷驶来。截至目前已有载重八万斤的大船四十只,载重四万斤的二十五只,载重一、二万斤的十五只,渔船三十五只。船民四百八十七人。为便利生意成交,政府又组织交易所,负责成交手续。据某日一天统计,仅大盐成交四十万斤。内战爆发后,河运遭蒋军封锁,大感困难。政府为照顾船家生活,乃组织冀中与冀南的土布粮食盐炭缸碗等调济。××货栈两个月即由码头运炭十七万四千斤,缸碗六万二千斤,输往冀中炭碗约五万斤。张曹中等四人合伙运货,三月内每人赚洋八万多元。崔玉家七口人,只有一只七丈长的小船,一年挣二十多万元。他高兴的说:“我也像庄户人有了好地一样,翻了身了。”由于河运发展,衡水货栈业(运输棉粮)也由六家增到二十四家,缸碗业由五家增到十六家,煤炭业由八家增到十六家,铺商由二百八十余家增到四百九十一家。

《河北通志稿》所载各县民生状况【41】

宁晋县

农业

农户:

自耕农三万一千六百户,占地五十六万八千八百亩

半自耕农四千一百二十户,占地六万六千零六十亩

佃农一千二百七十户,占地二万二千八百二十亩。

佃户纳租:

佃户纳租或以现金,或分粮食,均在秋后交纳。

农产:

主产物:大豆,年产三千五百石,约值三万六千元;小麦,年产二十四万零—百石,约值三百六十万零一千五百元;谷子,年产四十七万六千石,约值四百七十六万元;棉花,年产九万六千六百二十担,约值一百四十四万九千三百元;高粱,年产二十三万六千石,约值一百八十八万八千元;玉米,年产十一万二千六百八十石,约值一百零一万四千一百二十元。

副产物无统计

农具:旧式犁、耙、锄、镰、耧等件。

肥料:厩肥、绿肥。

工艺

工厂:第一工厂、天福义面粉厂、利华工厂。

工人:工人工资年约四十元。其日工者,每日工资二角。

手工业及家庭工艺:

本县工艺不甚发达。所有小工艺均悉家庭副业,无法统计。

工艺产品:印刷品、毛巾、面粉。

输入:

国货:布三千匹,线二百五十捆,呢绒一百匹。

洋货:洋布八千匹,线三百捆,呢绒二百匹。

输出:

高粱一千七百石,大豆一千零四十石,小麦一千石,谷子二千五百石,玉米一千零五十石,棉花四万八千担。

商人:粗通文字。学徒须经人介绍,以三年为满期。

商入团体:粮业、杂货业、钱业、油业等同业公会及商会。

南和县

农户:

(甲)全县自耕农共一万一千一百九十六户,耕地共二十六万零八百六十六亩。

(乙)全县半自耕农共三千一百户,耕地共七万二千二百三十亩。

(丙)全县佃农共七千二百四十四户,耕地共十六万八千八百零四亩。

合计全县农户共二万一千五百四十户,耕地共五十万零一千九百亩。

佃户纳租:

(甲)纳租方法,向多批立字据,每亩按秋三斗、麦二斗定为租价。

(乙)纳租时期,多分秋、麦二季,麦不过五月,秋不过十月(均以旧历计算)

农产:

(甲)主要产物,以麦为大宗,年产约十二万三千一百余石,每石以十八元计算,约值价二百二十一万五千八百余元。其次为谷、豆等,年产约一万八千余石,每石以十三元计算,约值价二十三万四千七百余元。合计共洋二百四十五万零五百余元。

(乙)副产物以枣为大宗,年产约六千五百石,每石以三元计算,约值洋一万九千五百余元。

(丙)农产收获季节,麦在六月初,谷、豆、枣等约在九十月间,即可收获完竣。

农具:均旧式,有犁、锄、耙、耧等。

肥料:人畜粪及棉籽饼。

农人:

(甲)农人生活费,每日约需洋一角五分。

(乙)雇农工资。平日与人佣工,每日工资洋二角,尚敷生活之用。

其他:

农忙时有雇短工者,每日工资洋二角上下。

工艺

以地方僻陋,经济困难,向无公立、私立工厂。

工人:平日与人佣工者,每日工资洋二角,尚敷生活之用。

手工业及家庭工艺:

家庭手工业仅有制造麻头纸、草纸及妇女所织之土布。

工艺产品:

床头纸、草纸,年约三千七百余刀,土布,年约六千余匹,运销山西及附近各县。

商业

输入:

里货入品,以棉织品为大宗,年约二千匹。其次为食糖,年约二千三百余斤

洋货以煤油及棉织品为大宗。煤油年约七千余桶,棉织品年约八百余匹。

输出:

土产输出,以麦为大宗,每年约一万二千石。其次为大枣,每岁输出,年约六十五万石以上。

工艺品以土布为大宗,年约输出六千余匹。其次为麻石纸、草纸,年约输出一千七百余刀。

商人:

习商之人,大多数均初级小学或高级小学毕业。

商人收入,每人每年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固视个人之才力,亦必循序渐进,不能骤行增加。惟习商之初,须学徒三年,在学徒期内,不支工薪,仅年终由经理酌增若干。

商人团体:仅有一商务会,并无同业公会及其他团体。

隆平县

农业

农户:

(甲)自耕农一万五千八百三十一户,四十三万二千七百八十三亩。

(乙)半自耕农四千零一十一户,十万零九千六百三十九亩。

(丙)佃户一千二百六十六户,三万四千六百二十二亩。

佃户纳租:

(甲)纳租方法,由佃户送交。

(乙)纳租季节,分夏、秋二季。

农产:

(甲)主产物:

小麦二十万市石,每石九元;小米四万四千市石,每石十二元;高粱四万二千市石,每石七元;大豆四万市石,每石八元;棉十五万市担,每担十四元;秋麻八千四百市担,每担八元;白菜十二万五千三百二十市担,每担五元。

(乙)副产物:

麦秸十万八千八百市担,每担五元;谷草二十二万市担,每担一元四角;秫秸四百二十万束,每百束二元;豆萁十六万市担,每担六元;棉柴三十四万市担,每担五元;麻秸二万四千市担,每担四元。

(丙)小麦在芒种收获,谷、高粱、豆类在白露收获,麻在立秋收获,棉在霜降收获。

农具:耧、犁、耠、锄、耙、水车、辘轳、镰,皆为旧式。

肥料:麻糁、花生粕、人粪、厩肥、堆肥。

农人:

(甲)农人生活费,每人年需四十元。

(乙)雇农工资,每人年约四十元至五十元。

工艺

工厂:无。

手工业及家庭工艺:织土布业、纺绳业、织手巾业。

工艺产品:土布一万五千匹,麻绳五万斤,手巾三千条。

商业

输入:

(甲)国货种类、名称及每年总额

高阳布三千匹,碱一百担,糖一万担,棉纱二百包,高粱十五万市石,菽一万五千市石,纸烟五百箱。

(乙)洋货种类、名称及每年总额

洋布匹四千匹,棉纱八百包,石油一万八千桶,纸烟一百三十箱。

输出:

(甲)土产种类及每年总额

小麦七万市石,棉十三万市担。

(乙)工艺品 无。

商人:

(甲)商人之知识:粗通文字。

(乙)商人之收入:每人每年所得最多者一百元至二百元,次者四五十元

(丙)商业学徒者:共约百人。

(丁)商人团体:县商会一处。

《畿辅安澜志》所载滏阳河流域民生状况【42】

桥渡

滏阳桥一名偃月桥,在磁州南一里,跨滏阳河上,甃石,长十丈,泰和四年建,元至正中重修。

《元王恽秋涧集·磁山石桥计略》:滏水西来,距城四十里,而近又五里,东合于漳。方夏秋霖,潦水循崖而下,漳水汹怒则激流而上,汇于观鱼亭下者三丈有奇。吞长堤、灭雨涘、岁刓时复波荡水潏,我惟识党公和尚戚之,乃代木以石,易脆以坚,临终以命。其徒善仙俾鸠工,垂四十年仅克有成,广容两轨,袤以十丈,旁凿二空以泄水怒。盖经始于世宗龙飞辽东之初,而断手于圣上凤集鼓山之年。

利济桥在州西五里通武安县。

东石桥在州城东,明万历中建。

艮方桥在州东北,长二丈,顺治十五年建。

《张溍艮方桥记略》:磁为后魏临水地,太行诸山峙其背,滏水出鸳鹫、神麇两山,麓下潺潺西折而南,又折而东,盖环城三面焉。城百雉崔巍池,广十丈,深二丈。长堤周属,高广各丈有奇,其水则西引滏河,自五爪渠注之。城东隅池岸去滏河三百武许,地势洼薄,土入决堤泄水,遂不可塞。久之冲啮近堤六、七丈皆圮,巡宪杨公莪蒿来治邺都,乃建桥,水口上亘二丈,阔丈有二尺,高二丈,公名春芳,北直兴济人,是役也捐金襄之者州牧张公,端午辽东人。

纸坊桥亦名利济桥,在磁州西纸坊村,跨广盛泉上,甃石,长十八丈,康熙三十六年建。

永固桥在州北二十里高庾镇,康熙三十八年知州蒋擢建。

琉璃桥在州东北二十里下琉璃村。

东城桥在州北东城营。

以上俱石桥,跨滏阳河上。

永济桥在州城北门外,明万历十三知县张梦麟建。

广济桥在永济桥北,康熙三十八年知州蒋擢建。

以上二桥皆石桥,跨五爪渠上。

梁王桥在州北二十里铺,甃石,跨北大渠上,明正德中建。

濯缨桥在州北三十五里,跨牤牛河上,康熙三十八年知州蒋擢重建,甃石,长五丈,广一丈五尺。

张庄桥在邯郸县南张家庄,甃石,跨滏阳河上,明建。又北为罗城头桥,又北为柳林桥,又北为南苏桥,又北苏桥,又北为冯村桥,又东北为贾葛口桥,又东北为唐家屯桥,皆木桥,惟北苏为石桥,俱跨滏阳河上。

学步桥在邯郸县北关外,甃石,桥跨沁河上,明万历中县王曰善建。

市桥在邯郸县西门外,相传战国时赵王建,下有铁牛、铁柱,今废。

渚河渡在邯郸县南五里。

安慧桥在永年县东南十里南阎村。

广济桥在郡县南五里,明嘉靖二十三年建。

闸子桥在郡城东南隅。

安济桥亦名马头桥,在郡城东五里。

以上皆石桥,跨滏阳河上。

滏阳桥在曲周县西南十二里滏阳集,桥南即漳河支流入滏处也。又城南三里为南新桥,东北三里为济川桥(顺治中知县李时茂重建,雍正九年知县张若严重修)。北五里为七岔路桥,又北十里为马疃桥,皆木桥,跨滏阳河上。

旧城桥在鸡泽县东南十里旧城村,又北为邢家桥,又北为东于口桥,皆跨滏阳河上。

堤西桥在平乡县东南镇西堤所起之处,又北六里为郭家桥,又北三里为徐家桥,又北五里为夏庄桥,又北四里为马庄桥,又北五里为田庄桥,又东北五里为游召桥,又东北六里为尹村桥,又北五里为窦庄桥,即窦二疃桥,又西北五里为重疃桥,皆木桥,跨滏阳河上。

小石桥一名落漠口桥,在平乡县西七里,甃石,跨落漠河上,乾隆十二年重修。

普济桥在任县东南三十里辛店村,长六丈五尺,又北五里为南新庄桥,又北二里为北定桥,又北六里为天口桥,又北四里为甄庄桥,又北八里为邢家湾桥,又北二里为边家桥,皆石柱木梁,跨滏阳河上。多建自前明惟天口边家,雍正间修,余皆乾隆间重修。莲子坑桥在隆平县东南,又北八里为白家寨桥,又北十里为马拦桥,又北五里为任村桥,又北七里为牛家桥,又为九里为苏家桥,又北四里为千户桥,又北二里为狮子圪塔桥,又北六里为枣陀桥,又北四里为马台桥,皆木桥,跨滏阳河上,皆明建,惟苏家桥康熙五十九年建。

耿家庄桥即普济桥,在宁晋县东南三十里耿家庄,甃石,长八丈,广一丈八尺,高三丈,乾隆五年建。又北四里为孟家庄桥,即小河口桥。又北五里为小河桥,甃石,长二丈,广一丈八尺,乾隆二十二年重修。又北三里为铺头村桥,甃石,长四丈,广二丈,高一丈八尺,乾隆九年重修。又北五里为洨口桥,又北六里为营上桥。

新挑河石桥一名永济桥,在宁晋县东二十五里东汪村,洨河尾新挑河之首,甃石,长三丈五尺,广一丈六尺,高一丈二尺,乾隆十一年建。

(谨案)《一统志》:冀州清河县北三十里有滏阳桥,接束鹿县界,今滏为滹沱所夺,自入冀州境,已不得专以滏名,故不载。

祠庙

黑龙洞龙神祠在磁州西四十里神麋山,山半有明月闪闪,内有龙神像,盖祠滏水之神。

(谨案)《太平御览》引《水经注》:滏水发源石鼓山南崖下,水上有祠能兴云雨,盖逸文也。今鼓山有庙名晋祠,所祠非水神。

分水龙王庙在磁州西十二里槐树村,明万历十五年州牧孙健建。西闸分五爪渠,磁人立庙以配祀滏河神,后增祀州牧刘安仁、愿颐季为珩、赵缵、蒋擢岁以二月致祭。

水神祠在永年县西南十里阎村惠民闸上,明嘉靖九年广平府知府高汝行建。

(谨案)《名胜志》:永年县有滏口祠,佛图澄传曰:石虎时,自正月至六月不雨,澄诣祠稽首暴露即有二龙降雨。祠下考澄隆龙之处,据《太平御览》所引《水经注·佛图澄别传》当在鼓山。鼓山一名滏口山,即滏水发源处,永年县不应有滏口祠。《畿辅通志》亦谓滏口在府城南,岂后人讹滏口于此,故为立祠欤。

河神祠在曲周县东三里,以祀滏阳河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