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清长芦盐场沿革表【1】
二、明清驻津盐业官员表【2】
三、明代芦盐开中表【3】
四、嘉庆时期津盐运销路程及盐价表【4】
五、天津盐商之唱和诗文举例
六、明清天津盐业诗歌辑录(一)《芦台玉砂》
《芦台玉砂》【5】(明·范兆祥)
海涯炊子几家存,盐法年来亦病民;作俑人归何处去,玉砂独自荡江滨。
《芦台玉砂》【6】(清·徐堂)
何须勾漏觅丹砂,府海由来利自奢;调鼎味堪资黍稷,持筹用不减桑麻;风裁璚岛三山叶,日缀瑶京万树花;富国济民皆本计,宁将珠玉斗纷华。
《芦台玉砂》【7】(清·余炳)
芦台饶海错,天产一何赊;日晒银为屑,风吹玉作砂;用堪调鼎鼐,利可敌桑麻。
《芦台玉砂》【8】(清·关上谋)
盐产芦台盛,持筹佐度支;法原前汉备,利自后唐贻;零落德钧庙(在巡检司内,久废),馨香圣姥祠;玉砂今尚在,足国总堪师。
《芦台玉砂》【9】(清·关廷牧)
斥卤晴堆也自妍,牢盆璀璨雪花湔;移来烈日咸潮处,积向荒原古垒前;谁道海滨开美利,翻同景物斗澄鲜;银鱼莫更矜奇馔,暑雨风霜并可怜。
《芦台玉砂》【10】(单炜骧)
榷院持筹岂等闲,平台指点旧鹾关;芦花岸吐村村月,玉屑坨堆面面山;野浦鸿惊炊火去,晚凉人带橹声还;由来筦算推刘晏,抚字频怜漉晒艰。
《芦台玉砂》【11】(清·宝坻人·郑位中)
一自青齐开煮海,汉家官器置牢盆;三春化日清霜坠,六月空塘瑞雪翻;砌玉玲珑星气耀,积山大小虎形蹲;足边储国民生计,滚滚泉刀广利源。
《芦台玉砂》【12】(清·宁河人·刘人睿)
一片光凝斥卤田,依稀玉暖欲生烟;每从画地量沙后,更憶熬波出素前;晴日千家连井灶,长途百里杂车船;转输岁算司农筴,财赋江淮孰后先。
《芦台玉砂》【13】(崔正音)
燕角沧波斥岸斜,引流漉晒日华赊;含光入夏凝霜霰,结素经秋映荻花;利佐农丞饶并铁,品兼海错用如砂;为资民食筹商贩,肯入新仓吏作牙。
《芦台玉砂》【14】(清·宁河人·刘潜)
咸鹾积素胜丹砂,煮海成盐利更奢;纪物自宜先蜃蛤,为生原可继桑麻;晶莹野岸添霜气,皎洁荒原满雪花;淘汰不知凡几许,滓泥去尽见光华。
《芦台玉砂》【15】(清·宁河人·邵兰谱)
玉屑霏霏斥地盐,汗可累积削山尖;雪分皓洁光同燦,梅与调和味可兼;不借煎熬功倍减,但余漉晒利均添;年来物产应饶贮,蔀屋丰盈共养恬。
《芦台玉砂》【16】(清·宁河人·崔鹤仪)
平原井井满朝曦,玉粒如砂雪映陂;欲识富饶归斥卤,但看莹澈遍方池;能作贡功同著,梅可调羹味更宜;记取当年传晒漉,德钧遗意最堪师。
《芦台玉砂》【17】(廉永年)
由来煮海利无涯,滩晒谁知用更赊;共向方池堆玉垒,谁资仙灶炼丹砂;映流恍涌千层浪,化雪平添六出花;若作和羹梅并用,功成鼎鼐味堪夸。
《芦台玉砂》【18】(清·宁河人·郑国栋)
新仓旧自后唐来,煮海熬波也筑台;匝岸浑成如雪积,方池击破讶水开;储时人似披云立,运处帆疑带月回;一望梁河饶美丽,江干长自拥晴堆。
《芦台玉砂》【19】(马仪卿)
应知斥卤利无涯,沿岸稜稜起玉砂;累积有山皆碧岫,平铺无地不琼花;熬波宁记方流水,晋宝偏宜井灶家;煮海由来推庙算,长芦风景尚堪夸。
《芦台玉砂》【20】(冯肇培)
傍海盐为业,霜华积小山;晶莹涵月魄,重叠亸瑶环;地擅生成德,人同稼穑艰;秋场劳抚戢,利薮恐藏奸。
《芦台玉砂》【21】(董桂林)
王政富编氓,盐泽乃国宝;芦台积卤煎,千里流膏浩;地产贵虎形,嘉实同登稻;素色映朝曦,皎洁明如缟;千畦若雪积,万灶成砂埽;仿佛玉山行,晶光纷杲杲;信是府海珍,不羡京坻好;沃饶近帝畿,斯民自熙皡。
《芦台玉砂》【22】(李念祖)
美利行知有自然,海滨斥卤胜桑田;芦台一片丰年玉,贪得天工日万钱。
《芦台玉沙》【23】(明·宝坻职官·庄)
芦台极目际平沙,利博谁怜害亦赊;土面刮来淋玉液,鏊头沸尽结银花;十年预借偿逋负,尺地堪耕属势家;安得调羹知此味,免教流莩到天涯。
《芦台玉砂》【24】(未著姓名)
汉沽原上灶烟吹,漉水霜华遍野篱;一曲神经降灵姥,江村齐唱瑞盐词。
《芦台玉砂》【25】(未著姓名)
神母传灵术,盐如散玉砂;飞霜凝作粒,积雪燦堆花;色异空青产,形堪皎白夸;烧成砖入式,依例贡天家。
(二)《堆盐坨》
《堆盐坨》(戒游惰也)【26】
堆盐坨,堆盐坨,护坨堤岸风生波,草荡百里膏且腴,鱼盐美利芦商多,芦商公子多豪富,双臂缠金腰束绣,醽醁当筵斗碧鸡,琵琶一曲抛红豆,朝骑款段马,暮坐雕轮车,笋舆飞去人喧哗,紫云乱拥樱桃花。堆盐坨,晒盐滩,海风猎猎海日干,朱楼高耸嵌琼栏,呼卢夜照烛华残,或驱鹰犬逐狐兔,弯弓觑雀弹金丸。堆盐坨,筑盐场,昔昔五色光生芒,举头不见蓬莱岛,但见奔腾海水随波扬,海水桑田终不改,古商豪富今安在?大儿奢侈小儿骄,十年积聚一年销,君不见盐堆百丈秋风高。
《堆盐坨》(戒游惰也)【27】
堆盐坨,高几版露积莹莹,明照眼,灶户直以海作田,商人竟以盐为产;盐作产,非稻梁,胡为十家九家逞富强?东家爱歌舞,西家起楼房,东家西家俱不久,转眼豪华化乌有,吁嗟乎!卖盐之人不力田,盐中之利难久全,君不见,堆盐坨,冰山十丈高峨峨。
《堆盐坨》(戒游惰也)【28】(李云楣)
津门之地本斥卤,第一生涯惟鹾贾。盐坨堆积崇如山,遂使后人不知艰。只道盐坨终可恃,双瞳何必识丁字。学人衣食竞豪华,精英弃掷等泥沙。一朝化去成乌有,公私交迫真债薮。夙不优人人孰忧?亲朋避之胥吏守。吁嗟乎!自古有余则为患,安用盐坨堆如山?君不见东家散财济贫穷,至今人称李善人;又不见西家居奇矜独智,子孙曾无立锥地。吁嗟乎!堆盐坨,堆几多,终不可恃奈若何!
《堆盐坨》【29】
堆盐坨,河流东去无停波,地无青草,不种麻与禾,家家厌粱肉,奴子曳绮罗,笑指玉山高峨峨,道旁一叟泪盈把,曾是当年鬻盐者。
(三)天津风物诗类
《津门竹枝歌十首》【30】(沈涛)
望海楼头捲画帘,东风吹皱两眉间;芦台万顷堆如雪,尽是相思刮骨盐。
《津门杂咏》【31】(王韫徽)
闻说长芦财赋丰,江南风景略相同。谁知眺览全无所,只有行宫倚碧空。
千艘转粟正回空,此际销盐获利丰。官令森严勤访缉,独教老少得通融。(小民贩卖私盐,官法所禁,惟老弱残疾之人,许负贩数十斤。)
《津门杂诗事》【32】(汪沆)
边布京山握算忙,如椽蜡炬照堂堂。绣衣自徙当城驻,冠盖通衢遍五纲。(《长芦盐法志》:“边布之名,昉于宋雍熙间。其法募商输刍粟塞下,而官给之盐。明代循之,是曰边盐。成化六年,御史林成以深州等十三场陆路窎远,商人不支盐课,遂致盐斤堆积,请自本年为始,每盐三大引,合为四小引,共重八百斤,折阔白布一疋,议价三钱,是曰布盐。此边布之所由名也。”京山者,前明京山等十四藩府,每年各给盐若干,每折银若干。国朝厘定课额,因其旧例数目征收,因名京山。长芦巡盐御史署向在京师宣武门外,康熙二年,御史张冲翼始移驻天津之河北。《万历盐法志》:明初分商之纲领者五:曰浙直之纲,曰宣大之纲,曰泽潞之纲,曰平阳之纲,曰蒲州之纲。《方舆纪要》:当时在杨柳青北,即宋当城寨。)
中春积雪一滩明,好趁东风荡桨行;试问熬波人在否?暝禽啼上角飞城。(《水经注》赵记:“石勒使王述煮盐于角飞城。”角飞城即漂榆故地,在天津府东。)
《沽河杂咏》【33】(蒋诗)
石勒称雄仅一隅,煮盐遣使到丁沽。角飞城外煎如昔,灶户犹知王述无?(《水经注》赵记:石勒遣使王述煮盐于角飞城。)
无论边盐与布盐,十三场总路途淹。但将宣武门边署,移到沽河法已严。(《长芦盐法志》:边布之名,昉于宋雍熙间。其法募商输粟塞下,而官给之盐。是曰边盐。成化中,每盐三大引,折阔白布一匹,是曰布盐。成化六年,御史林成云:深州等十三场,陆路窎远。长芦巡盐御史署,明时在京师宣武门外,康熙二年,御史张冲翼建造公署于天津河北。)
潞河澄澈卫河浑,二水交流下海门。磅礴扶舆三叉口,瑞盐毕竟冠牢盆。(明邱浚诗:潞河澄澈卫河浑,二水交流下海门。《畿辅通志》:卫河其流浊,白河其流清,各流至东北二百步许而合流,谓之三岔河。王鹗《三叉沽盐场碑》:三叉沽无盐,一日盐卤涌出,或经日自生,时以为瑞,遂置场。)
《津门小令》【34】(樊彬)
津门好,祀典纪辉煌。万灶盆牢传圣姥,百年俎豆报贤王,风日祭河旁。(圣姥不知姓名,始教津人晒盐之神,海滨有庙。怡贤亲王兴畿辅水利,有祠在河北。又有熏风烈日祠。)
津门好,欢乐问闾阎。路出西关花塞巷,滩临东海水成盐,贾客任迟淹。(西关外横街多倚门者。大沽、葛沽等处晒盐为业。)
津门好,公事拣殷商。年贡早收南办局,剥船备运北仓粮,花进四时香。(盐政各贡,有南办等商承管。北仓剥船数千只,芦商捐造。)
津门好,纲总势扬扬。额引畅销输国课,头衔新议学官场,公所日奔忙。(商人会议之处,名“公所”。)
津门好,纲总例称台。手板日忙三署递,肉屏时唤一声来,伙友荐条开。(总商曰总台,事称纲例;盐政、运司、分司名三道衙门,仆从不名,呼来则同声诺焉。荐人必先具写名姓居址。)
津门好,伙友带财来。内事辛金多厚馈,外村子店贺新开,贆望菜秋回。(盐店总管曰内事。村中分铺曰子店。秋日民间腌菜,买盐最多,曰秋菜。)
津门好,善事出芦纲。千领共捐施袄厂,百间新建育婴堂,丸药舍端阳。(芦商于冬月舍棉衣数千件。育婴堂在东门外。端阳,运司署舍药。)
津门好,盐晒灶丁勤。卤放一滩明积雪,坨堆十里接晴云,香讶桂花熏。(引海水为卤,入池为滩,堆积为坨;间有桂花香者,是盐瑞也。)
津门好,物产水成田。虾味生香真类米,盐形中矩合名砖,丰歉课年年。(虾米有金钩、淡干等名。形盐方一二尺,名盐砖。产盐多少,亦曰丰歉;鱼虾若少,谓之“水荒”。)
《津门百咏》【35】(崔旭)
地到东沽近海边。人家庐舍海相连。雪霜弥望无青草,岁晒滩盐当种田。(东沽)
盐策长芦此要津,风天气色属商人(刘梦得句)。铜山金穴须臾事,大宅连云递旧新。(鹾商)
老大蛾眉傍镜台,嫁衣不惜为人裁。谋生总比舌耕好,莫说清寒咏絮才。(盐馆)
堆积如山傍海河,河东数里尽盐坨。民间珍视同珠玉,不道此间如许多。(盐坨)
《津门》【36】(崔旭)
满眼繁华看逝波,户舆塞路走如梭。沈檀珠翠来闽海,花鸟楼台绕卫河。商贾竟趋盐筴利,优伶分逐酒筵歌。笙箫聒得游人醉,未省津门暮气多。
《津门征迹诗》【37】(华鼎元)
纲情关税费平章,三口纷繁及外洋。官舍依然官职改,巡盐今号作通商。(盐政署)
(四)其他
《角飞城怀古》【38】(李庆辰)
驱车东去直沽路,碧海滔滔隔云树;荒郊曾有角飞城,云是后赵煮盐处;憶昔石勒据一方,磊磊落落比高光;渤海鱼盐甲天下,能令燕赵称富强;漂榆故地寻遗址,峨峨不见城百雉;晶盐堆积如雪霜,英雄割据今已矣;风云过眼年复年,沧海未变为桑田;登高眺望一长啸,依然万灶飞浓烟。
《瀛裔一首(在丰财场)》【39】(乾隆)
巡方到处廑黎黔,瀛裔民风策马觇。力穑仍艰登稷黍,资生惟是借鱼盐。芦田概与均蠲负,沙户因之期引恬。斥卤安能变膏壤,汉时早说海波渐。
《前题》【40】(苑时葵)
茫茫巨壑荡平沙,飞挽谁经帑计赊;破叠烧残炊灶火,荒池漉尽水晶花;敢辞土赋供军国,无奈商鹾散户家;怅望明光谁草奏,长安咫尺即天涯。
《芦台圣母庙神弦辞》【41】(高承埏)
我击鼓兮,潭如神之来兮,七十二沽我牲牢兮,既荐神之去兮,九十九
淀煮水兮,海堧纷万灶兮,青烟鱼龙安兮,风雾□作招我民兮。报祀有恪。
《转运长芦恭纪圣恩敬成二律》【42】(叶绍本)
频年持斧愧迂疎,忽奉丹纶下玉除;渠展地连钟釡盛,长安天近宝华储;愿将饮水明臣节,欣见熬波遍海畬;中议阶高兼宪职,醲恩真焕旧门闾。波环渤碣信名邦,千里纲船达楚江(芦商引盐直抵楚境);俗靡惟期形表正,政繁先戒众言哤;算缗漫仰持筹屋,索句凭安点笔窗;尘露莫酬宸眷渥,微臣家已两油幢(谓先光禄曁琴柯兄)。
《意园杂兴用东坡和子由记园中草木韵》【43】(叶绍本)
熬波缅置司,从政半英彦,吁嗟数百年,烟云历千变;传舍等寓公,题名听已倦,毕竟治绩昭,何人耀陈卷;独爱荒园存,风物殊清婉,扰扰尘坋中,邱壑亦足遣;绿筱挺劲竿,青藤引长蔓,傍砌植疏花,芬芳傲九畹;滋培当及时,勿到岁华晩……盐官颇多暇,退食便莎厅,愿持冰蘖怀,那慕带万钉;清晨判牍罢,步屦周户庭,爱彼竹篱间,瘦石立竛竮;杂树三五株,相映苍苔青,南窗一梦觉,时听风泠泠……
《私盐叹》【44】(不著姓名)
天地不爱宝,原以鞠斯人;独慨产盐地,若天苦厥民;如我宁河县,建依渤海滨;淀有九十九,潦岁无涯津;灵雨稍愆期,勺水等八珍;泽薮丰苇草,颇足供柴薪;或织为篥席,亦可佐蒲茵;厥土惟赤堿,早寒裂成皴;广种力穑事,薄收虚其春;莱芜虽闲垦,庄农最艰辛;只赖古潮河,盐卤生相因;隶籍咸灶户,玉砂白於银;摊晒废煎熬,妙术悉由神;奈自管敬仲,府海忘黎黔;肩挑与背负,圣主怜孤贫;贱商恣垄断,会计极纎尘;老少给几何,生齿日纷纭;境罕良田畴,俯仰怀莫申;挹取遘易易,阜通殊踆踆;徇窖设要路,昏夜严查巡;遂使终窶子,纲密恒逮身;送官求惩创,抵法难施仁;岂不悯饥寒,毋乃干□□;且恐失宽纵,俗浇未复湻;姑息釀奸宄,小惠余弗循;每治私盐贩,拊案增颦;案得使盐沟,悉化苗怀新;即为黄须草,犹或给饔飨;荑稗三稜野,果腹亦足扪;淡泊明吾志,焉用盐陈陈。
《柬慰农》【45】(沈兆)
近得都转书,披读如觌面;鬻盐商易民,济时穷宜变;法仿淮北行,推广及梁汴;本以恤商艰,实则於民便;啸聚枭化良,价值贵可贱;但使课不亏,奚必利独擅;五榖任懋迁,公私浑无闲;足用重善筹,君其希刘晏。
《贾客行》【46】(沈兆)
建标陈肆贾客多,贾客近海熬素波,牢盆坐收三倍利,四民之末势巍峨,不耕饫膏粱,不织衣绮罗,入重出轻和沙土,朘膏饱橐惟咸鹾,责人越境已登垄,析及秋毫厚赀拥,章服闾里肆矜夸,牧羊卜式新承宠,奢侈僭越逾通侯,高车驷马傔从稠,大妇骈珠翠,小妇弹箜篌,服饰不衷狎倡优,呼卢浮白市井俦,俾昼作夜无时休,子弟淫泆不知愁,挥霍空虚亏官赋,补苴促襟肘又露,乐极悲来迫岁暮,逋逃杳杳不知处。
《悯盐丁》【47】(郭五常)
煎盐苦,煎盐苦,濒海风霾恒弗雨,赤卤茫茫草尽枯,灶底无柴空积卤,借贷无从生计疏,十家村落逃亡五。晒盐苦,晒盐苦,水涨潮翻滩没股,雪花点散不成珠,池面平铺尽泥土,商执支牒吏敲门,私负公输竟何补。儿女呜咽夜不炊,翁妪憔悴衣蓝缕,古来水旱伤三农,谁知盐丁同此楚,我欲挽回淳古风,深惭调燮无丝补,且以仁煦摩,且以义鼓舞,勿使心如墨,勿使政如虎,中和一致雨旸时,煎晒应无当日苦。
注释:
【1】资料来源于:《万历疏钞》、(嘉庆)《长芦盐法志》、周庆云:《盐法通志》、《清实录》等。
【2】本附录资料来源于:(乾隆)《天津县志》卷14,职官;(乾隆)《天津府志》卷21—24,职官;(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4,职官下;(同知)《续天津县志》卷9、10,职官;(民国)《天津县新志》卷17,职官三。
【3】资料来源于《明实录》。
【4】资料来源于:(嘉庆)《长芦盐法志》卷10,转运下。
【5】(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6】(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7】(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8】(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9】(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10】(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11】(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12】(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13】(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14】(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15】(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16】(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17】(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18】(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19】(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20】(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21】(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22】(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23】(嘉庆)《长芦盐法志》附编,援证9,历代文艺。
【24】(光绪)《宁河县志》卷1,图形。
【25】(光绪)《宁河县志》卷14,题咏。
【26】华长卿:《梅庄诗抄》卷1,《先庚集》。
【27】姚承丰:《稔斋诗草》津门新乐府。
【28】(同治)《续天津县志》卷19,艺文四。
【29】杨光仪:《碧琅玕馆诗钞》。
【30】沈涛:《柴辟亭诗集》卷3。
【31】(同治)《续天津县志》卷19,艺文四。
【32】华鼎元:《津门征迹诗》。
【33】华鼎元:《津门征迹诗》。
【34】华鼎元:《津门征迹诗》。
【35】华鼎元:《津门征迹诗》。
【36】(同治)《续天津县志》卷19,艺文四。
【37】华鼎元:《津门征迹诗》。
【38】李庆辰:《醉茶饮草》卷1,天津诗人小集十二种本。
【39】(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卷4,皇言(四),圣志。
【40】(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41】(乾隆)《宁河县志》卷14,题咏。
【42】叶绍本:《白鹤山房诗钞》卷13。
【43】叶绍本:《白鹤山房诗钞》卷16。
【44】(光绪)《宁河县志》卷14,题咏。
【45】沈兆沄:《织帘书屋诗抄》卷10。
【46】沈兆沄:《织帘书屋诗抄》卷8。
【47】(嘉庆)《长芦盐法志》附编,援证9,历代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