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美术史求索录
10773900000024

第24章 古代名家名作研究(10)

融诸家之长 另辟蹊径——试谈高克恭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元代山水画,继承唐宋传统而加以变通,形成了特殊的时代风格。名家辈出,面貌丰富多彩。高克恭是其中的佼佼者。

高克恭(1218—1310年),字彦敬,号房山,大都(今北京)房山人。祖籍西域,属色目人。祖父时已与汉族通婚,其父高嘉甫偕家来燕,遂为房山人。嘉甫对儒家经典及宋代程朱理学颇有研究,曾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高克恭从小得父亲指教,“于经典奥义,靡不口诵心研,务极原委,识语弘深”【97】。所以高克恭从小便打下了牢固的汉学基础。27岁(1274年)步入仕途,当时元尚未统一中国,他“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户部主事。”至元二十二年(1288年)除河南道提刑按察司判官,至元二十四年为监察御史、二十五年任右司都事,后任兵部郎中,最后官至刑部尚书兼大名路总管(正三品)。

高克恭是元代初期著名的山水画家,兼长墨竹,诗文亦佳。与赵孟齐名,“近代丹青谁最豪?南有赵魏北有高”【98】。高克恭的山水画师法米芾、米友仁父子及董源、巨然,加以融汇变通,别开生面。米氏云山以水墨晕染为主,几不见笔痕,造成空濛迷离之境,为表现江南烟雨之景提供了典范,当时堪称一绝。高克恭虽学二米,但其所作山水,笔墨并重,显得有骨力;其用笔不同于董、巨的皴擦,有时糅和一些李成的技法,形成虚实相间,刚柔相济的新画风。时人张伯雨有云:“规模北苑出新章,却顾巨然蟆母丑。此图乃是江南笔,米氏父子应钳口。”【99】张羽有云:“房山尚乃师小米,画得云山称独步。笔精墨妙心更苦,世间画史空无数。”【100】二人的诗大致道出了高克恭山水画的师承关系及基本特征。朱德润总结说:“高侯画学,简淡处似米元晖,丛密处似僧巨然,天真烂漫处似董北苑。后人鲜能备其法者。”【101】

今存高画《雨山图》,烟雨空濛,笔痕模糊,近似米氏云山,赵孟形容道:“疏疏密密竹林间,烟雨冥濛见远山。”《云横秀岭图》轴、《春山晴雨图》轴,则是融和董、巨和二米后的新格局,自成体系了。《云横秀岭图》轴(182.3cm×106.7cm),绢本,设色,无款印,画面上方有邓文原、李衎二人题识,李题识云:

予谓彦敬画山水,秀润有余而颇乏笔力,常欲以此告之,宦游南北,不得会面者今十余年矣。此轴树老石苍,明丽洒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议者。其当宝之。至大己酉夏六月蓟丘李衎题。

按己酉为元武宗至大二年,即公元1309年。邓文原题识云:

往年彦敬与仆交极厚善,尝见作画时,真如蒙庄所谓佝偻承蜩者,盖心手两得,物我俱忘者也。此卷拟董元,尤得意笔。足见此作是高克恭山水画中成熟的代表,其成熟表现在师法董源和二米,而又不死守成规,具有个人的独特风貌。似董而去其繁,简练概括,似米而树其骨,有笔有墨。此画构图饱满,气势雄浑。白云在山间迴旋流动,秀岭突兀,主峰特立,群峰环绕俯仰,有如众将簇拥主帅。山顶青绿点苔,以显树本蓊郁苍茫之势。近景取山坡两角,分坐左右,两坡间为小溪缓缓流出。远处小桥、水口,明晰可见。坡脚山石用粗笔勾皴,方硬有力。坡头杂木茂密,枝叶穿插,安排有序。枝叶以粗笔点染,近浓远淡,层次分明。小亭掩映林间,增添了生活情趣,或供渔父垂钓,或为骚人墨客息憩。古人有云:“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云烟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云烟而秀媚。”【102】高氏山水画中,烟云、流水、草木应有尽有,而且处理巧妙,故显得秀媚多姿。《云横秀岭图》在云气运用方面独具匠心。浓云似楔形由画外左方冲入画面,卷云层叠沿山腰迴旋飘动,丛林掩映云底,远树以细笔横点树叶,笔路清晰,毫不含糊,克服了早年笔墨柔弱的缺点。松柏与阔叶杂木之别,了了分明。正面画水口,两旁又画出不同的水源,显得境界开阔。

《春山晴雨图》轴(125.1cm×99.7cm)绢本,无款印,淡设色。画面左上角有李衎题识:“彦敬侍御,为予画此幅。又作诗云:‘春山半晴雨,色现行云底。佛髻欲争艳,政公勤梳洗。’大德己亥夏四月,息斋道人书。”按大德己亥为公元1299年,高克恭五十二岁。此图描写春山雨过之后的景象。烟云流润,在山间缭绕飞腾,缥缥渺渺,气象万千。山峦树木洁净清爽,如冲洗过一般,枝叶舒展,湿漉欲滴,境界开阔,布局疏密得体,前景繁而后景简,前景形象刻画深入,后景形象简练概括,空间层次分明。前景笔墨浓重,后景笔墨轻淡。画面右下部取山之一角,松柏与杂木相间。松柏高大挺拔比肩而立,杂木倚侧倾斜,树干扭曲,二者形成对比。坡石皴染结合,用笔较方硬。其树叶画法,松针簇簇,以浓墨顺其长势勾皴,不根根见笔,取其势而已。杂木树叶,靠近松柏者以中锋圆笔竖点,略施晕染,旁边两棵树干交错,以侧锋横点树叶,兼施晕染。这样处理,一方面使树种明显有别,另一方面技法也有所变化,丰富了画面。画面左半部,前为坡陀丛林,坡前为溪水,流出画外,顿使画面境界扩展开来。树叶皆以水墨点染而成,树冠连为一片。稍远的树本淹没于云烟之中。远山层峦叠嶂,烟霭蒸腾。坳间杂木茂密,以横点苔点组合而成,密而不乱,井然有序。色与墨、皴与染浑然一体,最远之山,仅用淡墨画出山巅,山体淹没于云海之中,给人以江山无尽,意境深邃之感。

《春山晴雨图》,其技法是糅合董、巨和二米后形成的变局,山石脉络用披麻皴,但将皴擦与点染紧密结合起来,不特别突出笔痕。董、巨的山水画,皴染繁复,高克恭的山水画删繁就简。米氏云山,皆以水墨点染而成,混沌一片,几不见笔痕,略失柔弱。高克恭的山水面,水墨晕染之外,加以勾、皴、点,笔墨并重,显得有骨力。总之,高克恭的山水画似董而趋于简,似米又非一味水墨晕章,而是笔墨并重,互不相掩,各显风韵。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天地。

高克恭的山水画,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作了大胆革新,他融汇董、巨的皴法和二米的晕染,同时又吸收马远、夏珪山水构图及用笔的某些长处,加以变化,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皴染结合但不含混,笔墨并重各不相掩。构图方面,将全景式的大山大川与边角之景巧妙地结合起来。又善于用云烟渲染气氛,春云轻而薄,不见云朵痕迹,夏云厚而重,云朵层次分明,且作滚滚卷动之势。在元代画家中,象高克恭这样对云烟在不同季节条件下的种种变化,观察如此之细、运用如此巧妙,是绝无仅有的。从后人记载他的作品目录,也可看出他对画云烟的浓厚兴趣。如《春山晓霭图》、《青山白云图》、《青山暮霭图》、《云山图》,等等。以《青山暮霭图》为例,绢本,淡设色,山色空濛,得烟雨初晴积霭欲开之状。画后有赵孟题识:“芦汀动江色,山峰护云衣,如何千载后,再有米元晖。”【103】赵孟作为开一代新风的艺术天才,他对高克恭的称赞,绝非虚誉。柳贯也称赞高克恭的山水画为“一代奇作”。

高克恭除善山水,兼工诗,墨竹亦佳。画竹取法文同苏轼及金王庭筠父子,但变繁为简,有自己的特色。文、苏画竹,以浓墨为叶面,以浓墨为叶背,肖似真竹。高画竹时不分向背,前后层次以墨之浓淡推拉距离,自我评价道:“子昂写竹神而不似,仲宾(李衎)写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两此君也。”【104】以此可以看出,在艺术创作上,他不肯苟同于人的特点。据说,“公卒后,购公遗墨者一纸率百千缗”。说明他的作品影响之大。

元代画家多善诗书,大多数画家每画必题诗书款,诗书画印结合已成为元代绘画的时代标志。高克恭却悋于款题,画完直书姓名及年月而已,很少大段题跋,在这方面,还较多地保留着唐宋绘画的特点。【105】

原载《中国画》198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