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不懂幽默害了你
10784900000010

第10章 幽默的力量(2)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被一些框框所束缚,就能借幽默的力量,给生活注入兴奋剂。

幽默揭示丑恶现象

幽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讽刺丑恶现象,这就是“匡正时弊”法。

古往今来,封建迷信坑了不少人。有一些对联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讽喻、劝诫,读后令人捧腹!下面试举几联。

某座财神庙里有这样一副对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使人为难!”联语以财神的口吻嘲笑了那些坐等钱财的懒汉。

杭州万松岭下也有一座财神殿,庙宇破败,财神菩萨泥土剥落,但香客依然络绎不绝。于是有人在财神殿两侧撰写了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即使在今天,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下,由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尚未根除,也产生了一些丑恶现象。因此,运用“匡正时弊”法的幽默技巧来揭露、鞭笞这些丑恶现象,仍显得十分必要。

如石河先生把某些名片称之为“明骗”:

无声唱片,特种炮弹——谁想成名,它能包办:要挂多高的衔,就挂多高的衔;要当多大的官,就当多大的官;要发多肥的财,就发多肥的财;要露多红的脸,就露多红的脸。名片——明骗,小纸一张,威力无限。

杨翰端先生的“贬值谣”把大锅饭中的怪现象讽刺了个够:

年过四十算“青年”,短训三月算“大专”,工龄熬满算“教授”,照书抄录算“考卷”。领导拒贿算“新闻”,退出占户算“模范”。质量低劣算“名优”,不骂顾客算“笑脸”。唱个歌儿算“歌星”,拉笔赞助算“导演”,乱凑词语算“诗人”,挂个虚名算“主编”。两篇短文算“作家”,别人配音算“演员”,戴顶帽子算“著名”,出本庸书算“经典”。

……休道贬值处处有,难得糊涂闭只眼,你好我好他也好,最香还是大锅饭……

人们对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为什么要用幽默的“匡正时弊”法加以讽刺鞭笞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此恨之已极,深恶痛绝,直接抨击或咒骂已难解心头之恨,于是“悲极生乐”,产生了通过嬉笑怒骂、讽刺打油诗等形式来宣泄情绪的方式。

幽默寓教于笑声之中

无数的实践证明,风趣幽默的批评教育,在笑声之中容易被人接受,效果也就比较明显了。说起教育,人们习惯地容易联想到那一副副正儿八经、毫无笑容的面孔,一套套令人不着要领的抽象理论,一群昏昏欲睡的听众。其实,造成人们的这种理解和印象,完全是由于教育工作的方法失当造成的。教育,当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这并不排斥应该让受教育者发出欢快的笑声。寓教于笑声之中,是教育的有效方法。

有一个“懒师拜懒徒”的幽默,是用来教育那些游手好闲的浪子的。

一个游手好闲的浪子,只恨自己懒得不到家,颇想找一个懒店进修一番。于是,他就到处打听哪里有懒店。

一天,他打听到确有一个学懒店,便欣然前往。到了懒店门口,他屁股充作脸,退着进门去。学懒店的师傅大喝一声:“呔,怎么不懂规矩,何事不把脸对着我!”浪子仍然背对师傅答道:“尊师在上,容愚徒一禀:来时背对师傅,辞别时可不转身也。”师傅一听,瞠目结舌。少顷如梦初醒。拒浪子于门外曰:“我可尊你为师也。”

再举“重建阿房宫”一例,它是用来批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教育水平之低下的。

督学到一所中学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学生满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盛怒之下,督学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的复函说:“烧了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批评,是教育工作中对各种不良现象进行斗争的武器。批评要想达到效果,就必须与人为善,就必然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语言艺术。有时候,一句巧妙的幽默言辞的确能胜过许多句平淡乏味的说教。

那么,为什么幽默风趣的话语能起到教育作用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的,实践证明直截了当地当众批评某个人,绝不是好办法,它或者会引起对方的强烈反驳,找到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或者会以沉默相对抗,口服心不服,并从此积怨于心。这样,批评的目的自然没有达到。所以心理学家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不要当众斥责人。”这是很有道理的。而采用幽默式的批评方式却给了对方脸面,不会使对方产生对抗情绪。另外,由于采取的是影射而不是直说的方式,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回旋的余地,就更能深刻地领会批评者的良苦用心。

一位年轻画家就近找到一处住房,在搬家之前,他对他的好友说:

“我想把房间的墙壁很好地粉刷一下,然后在墙上画一些画。”

你最好是先在墙壁上画画,然后再粉刷墙壁。”深知这位年轻画家水平的好友劝他说。

这位好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年轻的画家自然会体会、深思,该如何把自己的画画好。

其次,幽默能把原来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出人意料地联系在一起,使人们产生惊奇,产生笑。人们在联想中,会意识到说话人的真正目的,从而愉悦地接受说话人的意见。

笑死人不偿命

◎猪

每天早晨起来,猪妈妈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化妆打扮自己,将葱插进鼻孔里装大象。猪宝宝在一边说:不如干脆制造个长鼻子得了,人老了,一点创意都没有!

生活是需要创意的,但是,创造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

◎持家有道

一天晚上我到美术馆去看画展,当我正在欣赏一幅由一些绳子、火车票、铁丝滤网、快相和一个破车轮拼贴而成的抽象画时,我听见旁边一个妇女低声对另一个妇女说:“这足以证明——永远不要扔掉任何东西。”

生活其实是很紧凑和精致的,没有什么是无用之物,只要我们也精心地发掘和细致地安排,垃圾其实就是宝物!

◎淡而无味

有个老书生,每次听人家谈话,总是摇摇头说:“淡而无味。”

有一天,这位老书生跟一位客人谈话,问道:“最近有啥新闻?”

客人回答道:“昨天傍晚,一条盐船被撞破了,所载的盐都倒进河中去了。”

老先生摇摇头说:“淡而无味。”

如果我们对待生活就这么冷淡无心,不着意,不努力,则一切都会如白开水般淡然无味!

◎观画

一位画家举办个人画展。一位贵妇人来到展室,站在一幅画前面端详了许久,她说:“我要是能认识这幅画的作者,那有多好啊!”站在一旁的画家走过来说:“夫人,我就是作者。”贵妇人说:“这幅画太妙了!你能否告诉我,给画里这位小姐做裙子的裁缝是谁?”

我们常说艺术是与平民无缘的,因为普通人很难欣赏艺术本身。其实,艺术的目的是给人带来享受。我认为,不一定是理解了艺术本身才有享受,享受本身是没有区别的。

◎金眼睛

宋朝忠武军节度使党进让画工为自己画像。画完后,他看了大怒,斥责画工说:“前几天见你画老虎,还用金箔贴眼睛,难道我还消受不起一副金眼睛吗?”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在旁人眼里再好的人或物,如果不适合你,又有什么意义呢?

◎穿错大衣

饭厅内,一个异常谦恭的人胆怯地碰了碰另一个顾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气,“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要做到理直气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直的人,往往低声下气;而理歪的人,却是气壮如牛。

◎歪打正着

汤姆在小学任教,长得人高马大,威风凛凛,只是讲话一紧张就口吃。一次监考时,他发现有一个学生作弊,于是就气急败坏地指着那名学生吼道:“你……你……你……你……你竟敢作弊,给我站起来!”语毕,有5名学生同时站了起来……

常说“破布还有塞鼻子的作用”。可不是吗?这样看来我们确实应该注意生活中一些小细节,也许就是你的贵人和转机。

◎结婚证

小蔡:您好,我想预约明天去办结婚证。

刘仪伟:好的,婚前检查你们做过了吗?

小蔡:查过了,她爸是开公司的,家里有房有车。

刘仪伟:嗨,我是说去医院检查!

小蔡:哦……(犹豫,不好意思)也查过了,是男孩。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现在这个多元社会中,也许我们应该更加宽容地看待身边的事情。

◎针

老祖母叹息着说:“唉,如今这些姑娘差不多没有一个会用针的……”

“奶奶,我会!”孙女喊道,“我知道一根针用上一些时候就得换,要不然会损坏唱片。”

对于所谓的代沟,没有比时过境迁更合适的解释了。

◎出风头

“昨天在剧场里我看见了您的夫人。她咳嗽得可真厉害,以致大家都在看她。她是感冒了吧?”

“没有,你没看见她穿了一件漂亮的绣花连衣裙吗?”

当人以夸张的方式试图引人注意的时候,反而让人看不到其所想展现的方面。

◎猫的自由

由于猫一贯出入他人房屋及花园而不断引起诸多邻里纠纷,达姆斯达特法庭作出这样一项判决“猫可以不经允许而自由进入邻居的房屋与花园”,因为根据土地法、宠物管理条例及私人住宅管理条例,实在找不出要对猫的自由加以限制的法律根据。法官还解释说,猫是一种猎食动物,它可能追捕一只邻居的老鼠而理直气壮地进入邻居家,也可能追戏一只蝴蝶而误入他人花园作乐。

其实看似严谨的法律也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可能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关心法律是不行的。

◎青蛙见证人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谢切诺夫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于1863年发表了关于“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论文,同时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物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沙俄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谢切诺夫逮捕。

审讯时,法官问:“被告,您可以为自己找个辩护人。”

伊凡·谢切诺夫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

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幽默美国人

律师的太太对丈夫说:“咱们的房子和家具的样式太陈旧了,该重新装修一下了。”

律师“你别急,我刚好接手了一件离婚案,男方是个有钱的大亨。等我拆散了他们家,就来装修咱们家。”

如果法律成为某些人用以获取利益的工具的时候,它的危害性就会超过普通的一般犯罪了。

◎应变

舞台上。在击毙敌人的一刹那,手枪竟没有响。再次射击时,仍无声音。台下的观众哗然。演员一时不知所措,他慌乱地抬起脚,朝敌人狠狠踢去。扮演敌人的演员却很老练,只见他慢慢地倒在了地上,然后吃力地抬起了头,用微弱的声音说道:

“他的靴子上……原来有毒,我……真的不行了……”

戏剧的舞台何尝不是人生的舞台?意外的一刻考验的是人应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人生经验的积淀。

◎计算机

学者对他的同事说:

“我发明的这台计算机拥有真正人的特点。”

“您是想说,它会思想?”

“那倒不是。但是如果它犯了错误,它会嫁祸于人。”

对于有些人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很难说究竟是成就了人还是败坏了人。

◎诺贝尔奖金

教练员在拳击比赛暂停时对自己的拳击手轻声说:

“如果你不能豁出去制服对手,那么诺贝尔奖金就只好由别人领走了。”

不择手段的鼓舞算得上是一种欺骗了。

◎三个女儿之谜

“你知道吗?亲爱的,我一直认为我们的邻居有三个女儿,现在才算搞清楚,事实上只不过是他们的那个女孩子有三个假发套罢了。”

经过乔装,同一人在他者眼里成为了不同的很多人。

◎精神病

病人:大夫,我的邻居们都认为我有精神病。因为我特别喜欢火腿肠。

医生:别胡闹啦?我也喜欢火腿肠。

病人:是吗?那您什么时候有空请来我家,我让您看看我的收藏。

喜欢一样东西没有错,错的是喜欢的方式和程度是否符合人所能接受的限度。

◎退席

“昨天的午餐,您为什么中途离去了呢?”

“那是因为汤像酒一样凉,酒同鱼一样淡而无味,而鱼同午宴的主人一样瘦小。”

人生的味道何尝不是如此,该甜的时候便像蜜,而该苦的时候就得如黄连,丝毫不能混淆。

◎会讲英语

一个德国抢劫犯被带到法庭,法官问他是否会讲英语,年轻人答道:“会一点。”“你会讲什么?”“把所有的钱都给我。”

学习任何本领的动力都来源于我们的需要。那些迫在眉睫的需要,往往最能让我们牢固地掌握本领。

◎囚犯的工作

纽约的一座监狱里,最近又来了几个囚犯。一天,监狱长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这儿是座模范监狱,我们是很民主的,每一个囚犯来到这里都可以继续做他们原来的工作。”囚犯们听了很高兴,其中一个囚犯顿时手舞足蹈起来。监狱长连忙问他:“你以前是干什么的?”囚犯大声回答道:“监狱长先生,我以前是看大门的!”

当人们在为一种公平而合理的制度欢呼雀跃的时候,可能想要表达的并不是对这种制度产生的崇敬,更多的时候,人们都是在谋求一种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