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10786800000046

第46章 帮男孩跨越青春期障碍(4)

再次,性成熟的心理需要。中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从10岁到18岁),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性器官明显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女子初潮和男子第一次遗精的出现,意味着中学生已进入性成熟期,他们的性意识迅猛觉醒,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有了接近异性、了解异性的愿望和需要,甚至对异性产生爱慕。他们开始探索和尝试相恋的奥秘和甜美。但由于学校对中学生恋爱的各种禁令及家长的约束,使他们在恋爱的问题上多了一些渴望,少了一些行动。而网络的虚拟性所提供的隐蔽而安全的环境,无疑为中学生驰骋自己的爱情幻想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最后,排遣孤独与寂寞的心理需要。现在的城市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有的往往只是父母的说教和无尽的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而许多父母为了生计,在激烈竞争的现实面前已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孩子难得与父母谈心,甚至见面也很困难;而学校对中学生的关心侧重于学业而非情感,这样伴随孩子的必然是内心的孤独、寂寞,上网聊天便成了他们解除寂寞和孤独的途径。网上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尽情倾诉,如果网友是异性,日久便会生情,发展为“网恋”。当然,也有些中学生为了摆脱孤独与寂寞,刻意到网上寻找“网恋情人”,甚至“网婚”。

在“网婚”中,青少年普遍认为“在虚拟社区里可以不必受任何社会道德的约束”,这种理想化的“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落差将造成人格分裂,这对人是一种潜在的伤害。

一是造成青少年责任感的缺失。“网络婚姻”与现实婚姻的模样似乎相差无几,可以说现实婚姻所需的要素几乎都可以在“网络婚姻”中找到,但唯独没有责任感。参加“网婚”的青少年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他们衡量能否“结婚”的标准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两人觉得合适就“结婚”,出现问题就“离婚”,丝毫不讲责任,这会使青少年对家庭、婚姻的理解产生扭曲。青少年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锻炼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为将来真正的婚恋做准备,而“网络婚姻”提供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标准,这会让青少年在今后真正选择伴侣时产生误解,对真正的婚恋失去责任感。

二是“网婚”易导致现实婚姻破裂。“网络婚姻”处于一种相对完美的状态。虽然也需要照顾家庭、料理家务等,但这仅仅需要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完成,与现实婚姻中所要遇到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问题完全不同。在“网络婚姻”中,少男少女们更多的是诗情画意,手拉手逛街、看电影,充满浪漫。这会使婚姻在青少年心中形成超现实的模式,造成今后在现实婚姻中产生巨大落差,从而导致婚姻破裂。

三是意志薄弱,更易沉迷。一些意志力薄弱的青少年,容易沉迷于这种虚幻的世界,尤其是家庭缺少温暖或学习压力较大的孩子,网络中的美好和虚幻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可能会同意与网友有进一步的接触,当一切回到现实中时,美好不再存在,就容易产生冲突,使孩子受到伤害。

四是受伤感强。由于网上谈恋爱看不到对方,往往无所不谈,赤裸裸地把心掏出,所以感情发展神速,而且也更深入。一旦他们失去网上情人或被遗弃,所承受的内心痛楚不是外人所能想象的,伤心失望的程度也许会比真正失恋还深。

孩子是不是陷入了迷途,父母应该做到心里明白:

(1)留心观察你的孩子。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当孩子提出一些与婚姻或性有关的问题时,这表示孩子有可能已经涉足“网婚”。此外,涉入“网婚”的孩子上网时间会比较固定,因为“网上家庭”也是需要经营的。

(2)注重交流和引导。发现孩子“网婚”不要震惊,更不要粗暴地阻止,交流和引导最重要。父母可根据孩子与自己的亲密程度,由一方或双方与孩子一起进入“网婚”,要以理解的心态和孩子共同探讨。例如,母亲可以向子女提出在网上见一见他们的小朋友;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以朋友的身份帮助他解决,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感觉。家长应该把这个问题看成是了解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一个契机,这样也有利于提前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婚姻教育。

(3)给孩子提个醒。要让你的孩子充分认识到网络世界存在着的虚拟性和险恶性,对“网络恋情”多一分清醒、少一分沉醉,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告诉孩子不要轻易和网友见面,不要泄露私人的秘密,比如,学校、家庭地址以及电话号码。

(4)摆正心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产生变化,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向家长提出些问题。例如,我是怎么来的?什么是爱?婚姻、性行为是怎么回事?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不要逃避,可以先自己模拟情景,然后再与孩子进行探讨。当婚姻对孩子不再神秘,当两性生活的面纱揭开后,他们会主动从其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天性。

(5)让孩子上网的时间没有规律。这是帮助孩子防人防己的一招。上网时间没有规律,就让人等不到,或者不会在固定时间碰到什么人。

(6)为孩子构筑起一道预防“网恋”陷阱的“防火墙”。家长不仅要注重孩子的成绩,还要与孩子交流。要经常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和判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不要让孩子把上网作为唯一乐趣。

教男孩正确面对开放的社会

现在的社会很精彩,但是也让人很无奈。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性观念也与时俱进地开放了。然而,最令人心痛的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也不幸卷入其中。

河北省一份针对青少年性行为的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性行为具有性活动频繁、性伴侣多以及不采取避孕措施等特征。在调查的115人中,19人曾有2个或2个以上的性伴侣。同时青少年性行为还存在性虐待等恶劣行为。

河北省这份调查报告令人痛心,却并不令人吃惊。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它: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所谓情理之外,乃是说本不该有这种情况;所谓意料之中,则是因为类似的调查结果,在其他地方屡有所见——覆巢之下无完卵。

在广州,20.2%的中学生曾经发生过性关系,大约12%参与调查的学生更是在初中阶段就发生过性关系。调查还显示,只有不到四成的中学生性行为时用安全套;在首都北京,《中国日报》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高中生认为“一夜情”没有什么不对,有6.2%的受访高中生称自己已经有过了“性经历”;另外,高中生“第一次性经历”发生的平均年龄是15岁左右。

而最近一份记者调查报告更是让很多父母难以置信,孩子的思想观念竟然是这样的。记者调查发现,个别学校的高中生50%有异性朋友,他们中40%发生过性关系。

刘迪,男,北京某高中学生。他的第一次恋爱是19岁,也就是上高中的最后一年。他说,上初中时班里就有谈恋爱的同学了。“当时谈恋爱的人不多,我们班38个人,我知道的有4个。现在(高中)我们班有45个人,20多人有朋友,朋友有同校的也有外校的,还有网友。大概50%有朋友,他们当中40%都把事(性生活)办了。”

杨宇,男,北京某职高学生。他的同学中发生性关系的人比较多,有20%~30%。杨宇说自己第一次性体验是在17岁。自那之后,性行为一直都没有断过。他说:“性行为就像能使人上瘾的毒品一样,一旦尝试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身心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还有孩子告诉记者:“有的同学还经常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性经历,有时候几个人相互比赛,看谁的‘成绩’好。”“如果20岁了还没有发生过性关系,别人反而会觉得不正常。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没有性经验就是‘熊猫’,觉得挺傻的。”

舆论总是将未成年人的性行为喻为“偷吃禁果”,但事实是所谓“禁果”,今天真的还能叫“禁果”吗?不少青少年根本不认为发生性行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相反,他们认为有异性朋友而发生性行为是很正常的,倒是不发生性行为那才是不正常了——“禁果”在他们眼中早已成了“开心果”。

当今社会,无论从传媒还是周围的环境来说,对于性的态度都较以前开放许多,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中学生提供性信息、性刺激的渠道大大增加。

电视里,男女主人公忘情长吻已经是小菜一碟,赤身裸体翻滚于床上的鱼水之欢,几乎到处可见;地铁里,类似“做女人挺好”的招贴不时撞人眼帘;互联网上,色情网站不惜工本,不择手段地提高访问量;走在街头,会有素不相识的人突然发问:要毛片吗?书籍报刊上,包小蜜、傍大款之类的词汇层出不穷,有关感情的描写让人想入非非;网络上的黄色网站、黄色论坛、聊天室无处不在;手机里的黄色短信息常常涌入。可以说“性”已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地冲击着青少年的视觉神经和感觉器官。

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一方面带给我们丰富的物质生活,一方面也把一些无法想象的东西带给了含苞欲放的少男少女:带有激素催人早熟的炸鸡、高热的巧克力,还有那些随手可以买到的避孕工具。乌烟瘴气的洗脚屋、发廊,也开到了学校的门口。在重庆,一位十几岁的中学生经不住卖淫女的诱惑,倾其囊中所有,有了与众不同的第一次……

谁能为孩子的将来负责?只有父母的正确引导才能避免孩子误入歧途。我们不妨把社会上的各种不良诱惑当成是具有传染性的病毒侵害,及早给孩子打预防针: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必要的性安全知识。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青少年在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时候,没有安全防范措施,这和父母对性教育采取回避的态度有关。与其因为期望100%的理想状态而导致非预期的结果,还不如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争取相对更好的结果。

其次,父母要消除孩子对“性”的神秘感。性知识的普及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虽然不刻意告诉孩子什么,但只要孩子发问,就不应该有保留,甚至包括交配这样的敏感问题。关键在于父母自己的思想意识要健康,这样就不怕对孩子讲解性知识了。如果实在不好意思,不妨找一些有关的书籍给孩子,建议孩子抽时间看一下。

再次,父母要教育孩子区分“爱”和“性”。应教育孩子区分“爱”和“性”,这是解决“早恋”带来的不良影响的根本手段。孩子往往不能区分“爱”和“性”,将两者混为一谈。父母应告诉孩子,“爱”是需要时间慢慢培养的,而“性”只是短时间的生理满足。如果父母能正确引导孩子区分两者,通过合适的途径告诉孩子正确排解“性饥渴”的方法,孩子就不会为了一时的生理满足而去耗费大量的时间,这才是让孩子能够不受“性”骚扰的最好办法。

最后,父母要关心孩子谋生能力的提高和责任意识的强化。有性意识,甚至有性行为并不会必然导致堕落。相反,如果父母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性成熟,反而可能把孩子推向坏的方面。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对自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孩子就不会为一时的痛快而耽误自己的前程。

当孩子的所有收入都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时,他就会对自己有特别的责任感,让孩子感觉到落后对自己的压力,这样,即使有性的诱惑,他也会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父母要培养孩子更多其他的兴趣爱好来吸引他的注意力。俗话说,邪不压正,父母要让孩子在正面的教育中获得成就感,而不是设法让孩子躲避黄色的诱惑。作为父母要设法让孩子觉得学习知识是更有意义的事情,孩子也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不要养个“电视孤独儿”

现代人的家里都会有一台以上的电视机,理由是让家中不同成员各取所需。但如果在孩子房里也放电视机,只会让孩子和家中其他成员更疏远,也会影响他们做功课和睡觉的时间,更糟的是父母看不到孩子是否看了不健康或不该看的节目。

别因为无暇陪伴,就把孩子丢给电视。相反,可请孩子来分担一部分家事。王晓清女士很早就注意到家里唯一的孩子一放学就趴在电视机前,叫也叫不动,而她又要忙着准备晚餐,没办法陪他。

后来她想出一个好方法,就是找儿子一起准备晚餐。所以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在一旁洗菜、整理菜叶,慢慢地还可以炒菜。她也利用这段时间和儿子聊天谈心,了解他一整天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