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3岁聪明宝宝左右脑大开发
10827600000017

第17章 宝宝25—27个月:带着想象看图画书(2)

教训娃娃。宝宝受到批评后,会把怒气向布娃娃发泄。例如宝宝对着别的孩子手扬沙土,受到妈妈的责备,被妈妈带回家,这时,宝宝会找到娃娃或狗熊,把他们教训一顿,然后把它们放回存放的地方,或用盒子吧它们装起来。宝宝教训它们的样子同妈妈教训宝宝一样。经过教训娃娃或狗熊,宝宝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把沙土扬到别人眼睛里会让人睁不开眼,甚至要到医院才能把沙土取出,如果伤了眼睛,就闯大祸了。

宝宝教训了娃娃出了气,慢慢理解了妈妈的话,下次玩沙时自己不扬沙土,也会主动制止别人扬沙土。这时的宝宝学会了检讨自己的过错,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不足。

训练宝宝的社交行为能力

联合游戏。l—3岁的宝宝基本上处于平衡游戏阶段,2—2.5岁的宝宝进入联合游戏阶段。平衡游戏是指宝宝各玩各的玩具,互不侵犯,但喜欢有同龄人在身边。联合游戏虽然也是宝宝各玩各的玩具,但是如果其中有一个宝宝喊叫一声,其他宝宝都会模仿着喊叫,出现联合的举动。又如,听到音乐时有一个宝宝拍手,其他宝宝也会跟着拍手。这种不约而同的举动是联合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点来组织集体活动,如按节拍敲击小鼓,按次序套上套碗,按红、黑、白次序穿珠,把形块放人形穴等。大家的玩具相同,宝宝们就会左右看看,模仿别人去做。但是若有一个宝宝的玩具与别人不同,大家就会过来抢夺,不容易维持次序。家里来了小客人时,也要考虑这个因素,如果两个同龄的宝宝在一起玩,一定要有两个一样的玩具才能避免两个宝宝打架。再者,两个宝宝之中有一个哭了,另一个也会跟着哭;一个笑了,另一个也会跟着笑。他们之间会互相感染,爸爸妈妈应想到这一点,从而往积极和快乐的方面诱导宝宝。

预防走失。从2岁起宝宝很容易走失,因为他有独立的主见,想自己去探索。当妈妈带着宝宝在菜场购物时,妈妈正在排队付钱,宝宝自己趴在剖鱼的柜台前看得津津有味。

妈妈付账后去找宝宝,而宝宝以为妈妈正在排队,走到队伍里又找不到妈妈。两个人在菜场里“捉迷藏”,彼此都十分着急。

要告诉宝宝,突然找不到妈妈时不能大哭大叫,要找当地的管理人员,如菜场经理或者值班的保安人员,告诉他们自己走失了,请他们用广播找妈妈。找不到菜场的负责人,可以找到附近一家大商店,或某单位门口的保卫人员,请他们帮忙用电话同妈妈联系。

平时带宝宝外出时,妈妈应该让宝宝知道哪里有警察、哪里有保安人员、哪里有街道办事处及其他能临时获得帮助的地方,也应该让宝宝知道,回不了家是十分危险的。宝宝随妈妈上街,妈妈总是要办一些事,宝宝自己不能离开妈妈。如果遇到排队,或有耽误时间的情况,宝宝也应当在妈妈身边,不能自己离开。如果宝宝想去看某些新鲜事,可以让妈妈陪同宝宝一起去,不可以自己跑开。妈妈要教会宝宝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向别人寻求帮助。

选择朋友。有些父母会替宝宝选择玩伴,但是宝宝自己很有主张,他会在亲子园里自己找玩伴,也会在街心公园里选择朋友。一般父母会给宝宝找一些爱干净的或穿得好的玩伴,但宝宝愿意找可以向他学习的玩伴。例如宝宝想学唱歌,就找会唱歌的朋友;宝宝想学翻跟斗,就找会翻跟斗的玩伴。宝宝的玩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他学会了翻跟斗,他就找会讲故事或会背儿歌、会画画的宝宝做玩伴,因为他想学另一种本领,所以爸爸妈妈没有必要替宝宝选择朋友或玩伴,只需要把他带到有许多小朋友的地方,让他自由选择。有些游戏对宝宝有害,例如宝宝们都去用嘴啃同一样东西,就会互相传染疾病,这时就应把宝宝拉开,并且对他讲明利害关系。

宝宝打人。有些宝宝打人是无意的,他伸手想同人打招呼,但出手太重了,把别的宝宝打到了。这种情况容易改正,告诉他要轻轻地伸手,不要把别人打痛了。另一种是攻击性地打人。有些宝宝从小就被父母冷落,得不到爱抚,尤其是受过父母体罚的宝宝,懂得了如何去伤害他人。

如果家庭中父母有互相攻击、打闹的情况,宝宝会进行模仿。另一些父母又过于放纵、迁就宝宝,宝宝打父母时,父母还笑嘻嘻地认为宝宝真可爱,使宝宝更加乐于打人。

研究证明,2—3岁时经常打人的宝宝,上学后也爱打架和戏弄别人。这时如果不改打人的毛病,长大后就会易发脾气,导致夫妻不和、与同事关系紧张,甚至犯罪,所以应及早纠正。

当宝宝打人时,父母应马上抓住他打人的手,用严肃的神态看他,使他知道错了,等他情绪平息后再给他讲道理。不能以体罚来对待宝宝。在他哭闹时,父母暂时离开他,给以“冷处理”。待他停止哭闹后,要指出他的错误,转移注意力。平时要特别表扬宝宝的好行为,坚定宝宝学好的信心,用爱来化解攻击。父母首先要相信宝宝是“好孩子”,使他向好的方面努力。

向宝宝讲解从电视里获得的知识。宝宝能接受部分从电视上得来的知识,但电视里的内容多数宝宝不明白,会经常提问,爸爸妈妈要耐心回答,因为这是难得的交流机会。最好让宝宝看儿童节目,但由于大多数儿童节目是为大孩子准备的,所以许多卡通片宝宝还是看不懂。如果父母能为宝宝准备一些适合的光盘,会使宝宝很高兴。父母同宝宝一起欣赏,为他讲解,使他明白其中的意义。不过不宜让宝宝长时间看电视,每次只能看10分钟左右。

训练宝宝的音乐能力

唱歌游戏。宝宝们都会唱《找朋友》,让宝宝们排成双行,二人相对。唱第一句时,先互相招手,唱“你是我的好朋友”时,可以互相碰碰头。

然后互相敬礼,互相握手,先指对方再指自己,握握手,招手说“再见”。第一排第一人跑到第一排的后面,第一排其他人向前迈一步,面向另一个小朋友,再开始唱歌。

如果小朋友是单数,由教师补上。

1岁时,宝宝在妈妈怀里做这个游戏。2岁后,宝宝们可以自己站起来与同龄儿童做游戏。个别不能离开妈妈的宝宝,可以让妈妈牵着手陪着他做游戏,待习惯以后自己就可以参与了。

一面游戏一面唱歌使宝宝们很快乐,用有意义的动作,随着节拍边做律动边唱歌,既是游戏,又是音乐的启蒙教育。

听有半音的音乐。给宝宝选择容易听懂的短小音乐,如《F调旋律》、《天鹅》或《梦幻曲》等。在宝宝听音乐时,爸爸妈妈可以选一些美的图画来作陪衬。在播放《F调旋律》时,可以让宝宝看优美的乡村风景;听《天鹅》时让宝宝看天鹅飞翔的画面;听《梦幻曲》时,让宝宝看睡着的布娃娃正在做美丽的天国之梦的画等。鼓励宝宝随着节拍晃动身体,或轻轻地跟着旋律哼唱。这些乐曲在主题调或伴奏里都有半音,感受半音会使宝宝感受乐曲的能力更强。

经常欣赏有半音的音乐,可以提高宝宝的欣赏能力。如果在3岁前宝宝从来没有听过带有半音的音乐,宝宝对半音的分辨率会下降,难以识别音乐何时变了调,何时又变回来了,以后学习乐器就会有困难。对半音的分辨最敏感的时期是2—3岁,如果到7岁都未听过半音,宝宝分辨半音的能力会基本消失,难以学习高难度的乐器演奏。

家庭齐唱。妈妈同宝宝齐声唱一首歌。先唱大家都熟悉的儿童歌曲,可以配合一些操作表演或用玩具敲击节拍,以活跃气氛。也可以利用全家在一起时,教宝宝唱新歌,爸爸妈妈先唱一遍,让宝宝听到完整的歌曲,找出歌的主题,让宝宝从有反复的主题学起。例如唱《春天来了》,主题就是相同的头两小节。

短短的一首歌,这两小节有一次重复,特别容易记忆。歌词的内容宝宝都能理解,整首歌都在5个音阶以内,适合2岁的宝宝学唱。如果家中有乐器,最好用D调来唱。

宝宝学唱歌大都从家庭里学起,爸爸妈妈要关心宝宝音乐智能的发展,尽量让宝宝唱适合他年龄的歌曲。

听一种乐器独奏。宝宝最容易听到的是钢琴独奏,因为走在楼群中散步时,可以听到邻居在练习钢琴。有时是孩子们弹的练习曲,有时是爸爸妈妈们弹的世界名曲。人们都定时练琴,如果喜欢听某一种乐曲,定时去某一个地方就能听到。另一个办法就是买某一种乐器的演奏录音带或者光盘,光盘更容易选择想听的乐曲。最好让宝宝欣赏小提琴的独奏乐曲,因为小提琴有较强的表现力。若宝宝喜欢其中的几首曲子,可以重复地听。

此外,也可让宝宝欣赏黑管独奏,黑管与小提琴的声音不同,但也很好听。宝宝记住它的特点后,以后听到时马上就能辨认出是什么乐器独奏的。

(第三节)为宝宝左右脑开发提供营养:根据体重调解宝宝的饮食

营养越好,宝宝越聪明

脂类在脑组织中含量最多,作用最大。磷脂、胆固醇、糖脂等是脑细胞构成成分,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并参与大脑思维与记忆等智力活动。脂肪中的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DHA、EPA等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必需脂肪酸,对脑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的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如缺乏这一类必需脂肪酸可引起智能缺陷,甚至持久性损害。碳水化合物虽不是脑组织的构成成分,却是大脑离不了的能源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虽说每日需要量不多,但对脑发育十分重要。维生素作为辅酶参与代谢,保证大脑的发育和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如缺乏时可引发神经及精神障碍,尤其是孕期体内缺少叶酸,易造成神经管畸形。矿物质、微量元素对正在发育的脑组织极为重要,如缺乏铁元素时,即使未出现贫血,但首先影响到脑功能,孩子注意力涣散,多动、烦躁,学习成绩下降。缺乏锌元素可引起发育迟缓或停滞,智力低下,食欲减退等症状。碘元素缺乏则造不出甲状腺素,不仅影响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智力低下,痴呆,而且生长停滞,身材矮小。

可见,要想让孩子有一个聪明的脑袋,应在孕期到孩子出生后3岁之内,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合理平衡膳食。

控制吃饭时间的有效办法

吃饭马拉松

从现在开始,宝宝几乎可以吃饭桌上大部分的饭菜。可以适当减少单独为宝宝做饭的时间了,尽量靠近宝宝对饭菜的要求做一日三餐,这样能够让宝宝和家里人吃一样的饭菜,减少宝宝挑食的可能。

有妈妈问,如果一天三餐,再加餐两次,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好像一天都在给孩子喂饭,没时间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有时还因为宝宝睡觉而无法完成“吃的任务”。

根据我的了解和实际观察,有这些问题的妈妈,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宝宝一顿饭要吃很长的时间,有时最长达2个小时!大多数吃饭时间长的宝宝,都不是自己完成吃饭的,而是妈妈追着喂。这就是马拉松式吃饭的成因。

一顿饭要吃2个小时,当然会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吃饭时间长被认为是宝宝的问题,其实绝大多数是父母喂养的问题。我常常告诉妈妈们:一顿饭要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可妈妈们说:那样的话宝宝就会饿着,因为半个小时,她的宝宝连两口饭也吃不进去。

我实在不忍心批评这样的妈妈了,她们已经够辛苦的了。但追着喂饭,真是宝宝的问题吗?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这样做,宝宝自己会发明“让妈妈追着喂和边跑边吃”的习惯吗?

妈妈不要认为已经晚了,没办法解决孩子吃饭时间长的问题了,就从现在开始着手给宝宝建立起良好的进餐习惯,协助宝宝自己吃饭,用不了很长时间,宝宝就会自然而然地缩短吃饭时间,逐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如何缩短吃饭时间

妈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有效控制宝宝的进餐时间:

1.吃饭时间不做其他事情

避免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边教育孩子、边吃饭边对孩子进行营养指导、边吃饭边游戏等等。

2.不让宝宝吃饭时离开饭桌

如果让宝宝坐在餐椅里可避免宝宝到处跑,那就毫不犹豫地让宝宝坐在餐椅里。宝宝还没吃完饭就离开饭桌,妈妈不要追着宝宝喂饭,也不要呵斥宝宝,只需把宝宝抱回饭桌,继续让宝宝吃饭。可以让宝宝围着饭桌转悠两圈,因为这么大的孩子不能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但不要让宝宝离开饭桌。

3.控制吃饭时间

最好在半小时内完成吃饭,如果宝宝没有在半小时内完成吃饭,就视为宝宝不饿,不要无限延长吃饭时间。妈妈可能要问了,宝宝没吃饱怎么办?妈妈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建立好习惯毕竟需要一定章法。虽然半个小时内宝宝没吃几口饭菜,也不要因为宝宝没吃几口,就一直把饭菜摆在饭桌上,等宝宝饿了随时吃。父母应增强宝宝对“一顿饭”与“下一顿饭”的时间概念。

4.父母的模范作用

不希望宝宝做的,父母首先不要做,如在饭桌上看书、看报、看电视;在饭桌上吵嘴或说饭菜不好吃。

为宝宝准备饭菜

有的妈妈给宝宝做饭时会很犯愁,每天都给宝宝做什么吃的好呢?尤其是面对“挑食”的宝宝,妈妈更是不知给宝宝准备些什么样的饭菜了。

其实一日三餐,无非就是粮食、肉蛋奶、蔬菜三大类食物相互搭配,争取做到膳食结构合理、营养全面、食物新鲜、味道鲜美、色泽好看、符合孩子个性口味。基本原则是:

1.少放盐

孩子不能吃过多的食盐,做菜时要少放盐。如果父母都比较口重,那正好借此机会减少食盐摄入。过多摄入食盐,对成人的身体健康同样不利。

2.少放油

摄入过多油脂会出现脂肪泻,也影响孩子食欲。过于油腻的菜肴,容易引起宝宝厌食。宝宝喜欢吃味道鲜美、清淡的饮食。

3.不要太硬

孩子咀嚼和吞咽功能还不是很好,如果菜过硬,宝宝会因为咀嚼困难而拒绝吃菜。

4.菜要碎些

宝宝咀嚼肌容易疲劳,如果菜肴切得过大,宝宝就需要多咀嚼,很容易疲劳;宝宝口腔容积有限,块大的菜进入口腔会影响口腔运动,不利于咀嚼,宝宝会因此把菜吐出来。

5.适当调味

宝宝有品尝美味佳肴的能力,但妈妈给孩子做饭多不放调料,我们成人吃起来难以下咽,孩子也同样会感到难以下咽。给宝宝的饭菜也要适当调味,孩子喜欢吃有滋有味的饭菜。

6.给宝宝自己吃饭的自由

这是避免孩子偏食厌食的重要方法,孩子已经有能力自己吃饭了,妈妈就不要代劳了;孩子已经有了选择饭菜的能力,妈妈不要总是干预孩子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准备孩子应该吃的食物,孩子有权利选择他喜爱吃的食物。“应该吃”与“喜爱吃”能做到基本一致,孩子饮食就没什么问题了。

怎样给孩子烹调胡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