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学会保护自己,抑制行动。许多母亲都对宝宝拿到什么都放入嘴里的做法。感到无奈。其实可以从一个新玩具开始,如让宝宝闻到不好的气味,听大人说“臭”,就再也不会放到嘴里啃咬。趁宝宝正在学习咀嚼,逐渐学会把能吃和不能吃的东西分开,宝宝懂得臭的东西不能吃,逐渐减少用口去探索,并注意大人的语言和动作示范。
游戏的方法是:
喂辅食时如果碗有些烫,可以握着宝宝的手,让他轻摸一下碗的外面,告诉他“烫,不能动”。宝宝用手指感到什么是烫,烫的东西用手去摸会有热辣辣的感觉,于是懂得不能动手去摸烫的碗,以避免受伤。大人用蒜在积木上擦几下,积木有蒜的气味,宝宝动手去拿时,先让他闻一下,告诉他“臭,不能吃”。宝宝本想把积木拿来放到嘴边啃咬,听到“臭”的声音,也闻到气味,甚至舌头尝到了辣味,宝宝就不会再放到嘴里啃咬。以后凡是不该放入口的东西,听到“臭”就会拿开,不再啃咬。
姿势的含义
让宝宝学习用操作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7—6个月的宝宝发音能力有限,不可能用声音去表达,但可以用动作和表情表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要还是不要。让宝宝学会用姿势答话,引起宝宝同人交往的愿望。
游戏的方法是:
宝宝最先学会“抓挠”,即用手掌轻轻张合,表示同人玩耍;另一些宝宝最先学会“谢谢”,双手拱起上下活动表示谢谢或同人拜年。宝宝模仿用操作表示语言的方式各有不同,因为大人做的示范不同。只要开始练习就一定能学会。
跟着节拍跳舞
让宝宝的身体随节拍跳动,使宝宝欣赏节拍和喜欢节拍。经常听音乐按节拍做动作除了能使宝宝节奏感强、动作灵敏,还能培养宝宝活泼开朗的性格,感受音乐的陶冶。
游戏的方法是:
打开录音机,播放节拍鲜明的乐曲,大人拉着宝宝的小手让他在床上或地上蹦跳。大人的动作按节拍起落,宝宝的动作也逐渐跟上节拍。有时妈妈坐在床上抱着宝宝,让他看爸爸在随着节拍跳动,宝宝的身体会很快跟上节拍扭动。如果父母随着音乐连唱带跳效果更好。
动手将环拍倒
宝宝好奇地看着环在转动。当大人用手将环拍倒时,宝宝也跃跃欲试,环在转动时会离开原来位置,宝宝要用眼睛去估量准确的距离,然后动手将环拍倒。这是较容易的手眼协调动作,在宝宝学会够取远处玩具之后就能做到。
游戏的方法是:
用拇指和食指固定圆环或圆形扁盒子的两侧,快速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指,使圆环转动起来。宝宝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大人用手掌一拍,使环停止转动。再次转动圆环时,鼓励宝宝动手去拍,把环拍倒。
8—9个月
模仿游戏
有些孩子说话早些,另一些会晚些;男孩会比女孩说话晚,因为男孩的口和喉发音的肌肉发育晚一些。宝宝懂话在先。开口在后,只要宝宝会认人和认物,听懂大人的意思就行。让宝宝模仿大人发音,练习称呼大人。宝宝学会称呼父母是使大人十分欣慰的事,但是称呼父母的早和晚与智力并不相关。不过大人用夸张的口型鼓励宝宝模仿是很重要的。宝宝喜欢模仿,如同做口部的游戏那样,越练习咽喉肌肉协调越好,对发音和说话很有帮助。
游戏的方法是:
妈妈先做“再见”、“谢谢”、“好呀”等动作给宝宝看,然后,把着宝宝的手让他模仿;妈妈抱娃娃,亲娃娃,对宝宝说,“宝宝也抱抱娃娃!”“哦,娃娃喜欢宝宝抱!”妈妈把苹果递给爸爸,爸爸说“谢谢”;爸爸把饼干递给妈妈,妈妈说“谢谢你”;“宝宝把苹果给妈妈,好吗”,若宝宝不会,妈妈轻轻取过来,然后说,“谢谢,宝宝真乖!”
大人也可以用夸张的口型说“爸——爸”或“妈——妈”。宝宝在前两个月已能随意地发音叫唤,并未明确称呼某人。在本月或下个月宝宝有可能学会称呼大人。例如父亲下班回家时见到宝宝时说“叫爸爸”,宝宝会注意地学着说“爸”,爸爸要马上将宝宝举起来,以后宝宝会在父亲回家时叫“爸”。又如母亲准备喂奶时让宝宝叫“妈”,或者母亲拿着香蕉让宝宝叫“妈”,宝宝想吃香蕉就会叫“妈”。不过偶然学会叫一次有时下次就不再叫了,要过几天才能再叫。只要宝宝叫过一两次,以后就逐渐会见人称呼了。
需要注意的是:对婴儿来说,把东西交给别人,就像东西被抢一样。本游戏让宝宝知道“把东西交给别人,别人会很高兴;而交出去的东西又会回到自己手里”。如果宝宝不实在愿意交出东西,大人也不用勉强。
强化爬行训练
练习爬行顺序,爬行时先出右手和左膝,再出左手和右膝,有条不紊才能保证身体平衡。顺序特别重要,以后宝宝学背儿歌、学数数、讲故事都要养成有顺序的习惯。
锻炼平衡和耐力,宝宝学爬行时之所以手足左右轮换是要保证身体平衡,平衡由前庭和小脑来维持,所以学爬能促使前庭和小脑发育。在出右手时身体扭向左而出左膝,在出左手时身体扭向右而出右膝,左右扭动促使腰部的肌肉发育,也促使脊柱延长,促进身体长高。当出右手还未伸出左膝的瞬间,右手要支撑全身体重,当左膝落地还未伸出左手时体重落在左膝上。四肢轮流负重使骨肌强健,为以后锻炼耐力打基础。
宝宝常因看到玩具或听到声音或嗅到好吃的东西而爬行去够取,视、听、嗅等感官将信息汇合于前庭,前庭既要向上禀报给大脑,也要马上作出决策吩咐脊髓指挥四肢和躯干的运动。称为感觉统合。没有爬行训练的宝宝易于发生感觉统合失调。如视觉失调会跳行跳字,阅读困难。听觉和位置觉失调会方位不清把p看成b或把b看成d;或者远近不分,不能理解图中近物大远物小的立体形象,看到近处的老鼠和远处的大象,会误认为老鼠比大象大。感觉统合失调还会使宝宝集中注意力困难,不停地出现小动作,等到上学时再补学爬,就不如在适龄时练习更加方便而且省劲。
所以学爬可从出生后7个月学起,到会走后也要经常练习,学龄前期也要常常钻爬越过障碍,使爬的练习得到巩固。
游戏的方法是:
在卧室里腾出一块地方铺上毯子或泡沫塑料板让宝宝爬行。将床架、桌子腿及硬的能碰伤宝宝的地方用旧布缠裹;把床底下打扫干净,因为宝宝会爬进去够取东西。宝宝这时已经会翻滚或者匍行,但是腹部离开床铺或地面用手和膝去爬取东西会更加容易。宝宝经常是为够到玩具而移动身体,在较大的地方宝宝可以很容易练爬而且爬得较快。
也可以大人躺在地上,让宝宝从身上爬过去。宝宝艰难地爬到大人身上时会听到熟悉的心跳声和呼吸声,大人可以咳嗽一下、打个喷嚏或者叫宝宝的名字,宝宝听到较大的声音会很高兴。大人也可以趴过来跪起,让宝宝从腹部下面钻过去。大人也可以先趴着让宝宝爬到背上,再跪起来让宝宝骑在大人背上。如果宝宝害怕就让宝宝下来,多做几次宝宝就不再害怕了。
还可以用宝宝的澡盆和搓板做爬的游戏。先把搓板斜靠澡盆外,澡盆里面也斜放一块板,上面铺上小被子,帮助宝宝从搓板上爬进澡盆里:让宝宝在盆内玩一会儿,再让宝宝从澡盆里爬出来。宝宝玩过几次以后会动作敏捷地从外面爬入澡盆,又再从里面爬出来。从爬行的练习中宝宝渐渐学会用手和脚爬,比用手和膝爬得更快。
装进去倒出来
装进去又哗啦啦倒出来的游戏,可以练习坐和手的动作,了解“里面”和“外面”简单的空间概念。
游戏的方法是:
宝宝坐,纸盒或者塑料筐放在宝宝面前。确认宝宝正注意妈妈的动作,妈妈把玩具、积木等各种东西一一放入盒子里,“小汽车放在盒子里”。然后,把着宝宝的手,“哗啦啦”倒空盒子或塑料筐,诱导宝宝反复做填装倒空的动作。反复做放入、倒空的动作,直到宝宝也跃跃欲试。宝宝不会,别勉强,很快他就会热衷于玩“填装倒空”的游戏;“纸袋填满倒空”他也一样喜欢。
拿出来放进去
锻炼松开拿东西的手,是锻炼前臂背侧肌群的协调运动。宝宝先学会握物,握是前臂腕侧肌群的运动。宝宝已经学会抓挠的动作,会同时屈伸五个手指,但是还不能准确有目的地松手,即是眼与手还未协调。宝宝从出生后3个月练习够取,到第5个月才能学会,有准确目的地松手也要从出生后8个月练习,到第10个月才能学会。
游戏的方法是:
小筐里放上几块积木,大人同宝宝坐在地上玩,大人先从筐内取出积木,说“拿出来”,宝宝会跟着将积木一个个都拿出扔到地上。然后大人再将积木捡起,慢慢将手松开把积木放入筐内说“放进去”。宝宝也会将积木捡起,但不会把积木放入筐内,只是随意地把积木乱扔。大人以后慢慢告诉他要把积木放到筐内,在筐上面再松开手。这个游戏要用大口的筐和大一些的积木练习。待熟练之后,大概出生后第10个月就可以练习投小球入瓶了。
捏取细小之物
这个游戏的功能是练习食指和拇指捏取细小对象。
游戏的方法是:
把曲别针放在桌上,看看宝宝是否能拿起来,再换成细绳子结成的小环,看看宝宝是否很快就拿起来。用白色纸巾铺在床上,放上几粒蒸熟的葡萄干。大人先捡一粒放在嘴里咀嚼,说“真甜”,宝宝就会去捡,如果用手掌一粒也抓不着,宝宝会学大人那样用食指和拇指去捏取。
往手指上套环
练习把食指伸直,单独训练伸食指的肌肉,因为食指的自由屈伸能完成很多的动作。练习套环也是练习拇指、食指捏取小东西和有目的地把环套在食指上。
游戏的方法是:
大人先伸出左手食指,把彩环一个个套到食指上。告诉宝宝“伸食指”,宝宝会照着大人那样把食指伸直,大人帮他套上小环,也让宝宝自己练习把小环套在食指上。
自己盛到食物
游练习自己吃饭,宝宝从8个月起学会拿勺子,到1周岁时可以自己拿勺子吃几勺饭,在15—18个月时就能完全独立吃饭了。
戏的方法是:
平时喂辅食时让宝宝自己拿一个勺子,让他随便在碗中搅动。有时宝宝能将食物盛入勺中并送入口中。要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吃东西,自己拿东西吃能用手把食物拿稳,为拿勺子自己吃饭做准备。
自己寻找玩具
出生后8个月的宝宝已经知道藏起来的东西可以找出来。可用不同的方法同他做游戏,使他积累一些经验,如可以拿开盖布、盖盒、碗、枕头、被子等物将东西找出。被绳子系住的东西可以用拉绳办法找到,放入管子的东西可从另一头出来。这些经验会对他以后解决问题有帮助。
游戏的方法是:
在宝宝玩得高兴时用空纸盒或空碗把他的小玩具扣住,让他寻找。如果宝宝找不着,可摇晃盒内的玩具或摇碗发出声音,帮助宝宝发现他的玩具。或把宝宝的绒毛动物塞入纸袋内、枕头下或塞入被窝里。看看宝宝能否找到。
还可以在小东西上系根小绳放进纸盒内,盒盖上开个小洞,绳子从小洞中穿出,拉绳子时小东西露出来一点儿,松绳子小东西又不见了,看看宝宝是否能拉绳子找到小东西。把小球从管子一头放入,小球从另一头滚了出来,看看宝宝是否学会从管子的一头放入小球,从另一头去找小球。
小鸟倒着飞
摇晃感、速度感和倒立感都有助于训练孩子走路时所需要的平衡感。这个游戏可以练习宝宝的平衡力,使宝宝感受到速度,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胆量。
游戏的方法是:
爸爸或妈妈双臂凌空托起宝宝,仰面朝天,或俯身面下;前后、左右来回晃动宝宝,“小鸟飞得高高,小鸟飞得低低!”“小鸟倒栽喽!”双手抓住宝宝的脚踝,让宝宝倒栽;宝宝习惯后,大人还可以提着他慢慢地上下摆动,宝宝会觉得很刺激!
注意:做倒栽的动作,要循序渐进,确保安全。
捉迷藏
捉迷藏以下可以练习宝宝的站和蹲,以及训练下蹲时的平衡感。
游戏的方法是:
宝宝扶站桌子旁,妈妈站在桌子的对面或者侧面,“宝宝,看,妈妈在这里!”妈妈躲入桌子下,“宝宝,妈妈在哪里?”诱导宝宝下蹲;然后母子在桌下对视,“妈妈在这里!”妈妈站立,“宝宝,妈妈在哪里?”逗引宝宝站立。
注意:此游戏适合已经会扶站的宝宝。除了站立和下蹲,还应该逗引宝宝扶桌子做弯腰、伸腿等动作,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为独立站立和走路打好基础。
十让宝宝自己玩
让宝宝自己玩,把注意力转移到玩具上,学会用不同的摆法和摆弄的方式使手的技巧得到进步,同时使注意时间延长。学会独立玩的宝宝能通过自己的感官观察和感知外界事物,将兴趣从依恋母亲转移到外界,为将来离开母亲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游戏的方法是:
宝宝自己学抓东西或者玩一些捏响玩具时,母亲可在旁边打毛衣、看报,干点自己的事,但不陪他玩。以后,母亲有时在屋里转转,有时上厨房或别的房间,让宝宝一会儿看见一会儿又看不见母亲,宝宝仍能安心地玩,因为他知道母亲在家,只要有需要,随时可唤母亲回来。宝宝独自玩时,可以详细地观察玩具的外观,试着用不同的办法去摆弄它,或者将几种东西摆在一起。宝宝把注意力集中在玩具上,双手不停地活动,手眼的协调能力逐渐提高。母亲可以记录宝宝自己玩的时间,从两三分钟逐渐延长到20—30分钟。宝宝自己玩时母亲可以做一些家务,对大家都有好处。
“马术表演”
“马术表演”可以训练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和平衡力,练胆量,增进亲子感情。
游戏的方法是:
爸爸平躺在地毯或大床上,宝宝坐爸爸身上,大手握小手。骑马奔跑“得儿得儿”,爸爸忽而上下颠动身体,忽而左右摇晃身体,嘴里发“得儿”声,感受着颠簸和晃动,宝宝的感觉很刺激哦!站在马背上“得儿得儿”,爸爸先保持身体不动,让宝宝在爸爸的肚子上站一会儿;适应了再开始颠簸摇晃,由慢到快,由缓和到剧烈。
注意:爸爸要根据宝宝的情况掌握调整动作幅度,自由发挥;尽量鼓励宝宝主动做动作,如伸曲膝盖、摇晃身体、爬上坐下;保持欢快的气氛,让孩子玩得开心。
主动配合穿衣
宝宝学会主动地按次序做相应动作以配合大人穿衣服,为下一步更主动地自己穿衣做准备。
游戏的方法是:
替宝宝穿衣服时,母亲告诉宝宝“伸手”穿袖子,“抬头”把衣领套过头部,然后“伸腿”穿上裤子。经常给宝宝穿衣服,宝宝逐渐学会这种程序,大人不必开口宝宝就会伸手让大人穿上衣袖,伸头套上领口,伸腿以便穿上裤子。
小鼓铃鼓声声响
发展手的技巧,宝宝要用手或小棍敲中鼓面才能发出声音。宝宝通过听音可以纠正自己打鼓的技巧,使手、眼、耳互相协调而使技巧进步。每种乐器要求不同的敲击技巧,宝宝从玩具的玩法中练习手的技巧,并用跟和耳促进手技巧进步。
游戏的方法是:
大人用手指敲打手鼓或者用棍子敲打空罐头盒发出响亮的声音,会引起宝宝的兴趣,他学着用手或用棍子去敲打。铃鼓是用手摇,发出沙沙的声音;拨浪鼓用手腕前后转动发出声音。这些发声的玩具都是宝宝喜欢玩的,用不同的动作使不同的玩具发出声响。如果在玩小鼓时配上音乐,宝宝可以按节拍同大人一起敲打。
爬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