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不包括市面上那些或滑稽可笑,或不令人不知所措的简单错误。瞥一眼就意识到这样错误的人,也许多是母语就是英语的人,或是我们中国人里英语非常不错或是可称为学成了英语的人;当然太简单明显的错误很多学习英语的人也都看得出。你教室或家中费力不讨好的错误的汉语译英文的练习他们管不着,但如你把错误放到人家的眼皮底下,可就是另回事了。中国公开场合错误的英语翻译比比皆是,我们随便找几个吧,但我们此刻的用意不是批评他人,而是作为现实的例子讲翻译的道理,也告诉你如你还羽毛未丰不到火候,接手汉译英的“活”要小心:
(1)long forest fire situation Cun Cun Xin
在定为国家顶级也就是5A级风景区的新疆天山天池,景区小径旁有块用五六种语言写的小牌子,这是上面的英文。只懂英文的人是没人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七个词汇的头四个给他们的感觉是“长森林火情势”,后三个词不是英文,根本不知。
牌子上的中文是:
“悠悠森林情
寸寸防火心”
哇,原来如此!
每个意思通常都很可能有多于一种表达法,那因此牌子是块警示板,可以考虑翻译成:No setting fire in the forest.
翻译是映像对映像,意思对意思,不是字词对字词,“悠悠”和“寸寸心”等在译文中可以省略,翻译不出来也不好用拼音代。虽说中国话中的“饺子”和“功夫”等,经历了若干年,已某种程度上被英语当做外来语用汉语拼音的"jiaozi"和"gongfu"来说了,这样的翻译法能否被长期接受还有待用时间来检验;但把人们不知道的词汇以拼音说出去等于没翻译。
(2)A Brief Introduction of Longmen Grottoes
在中国洛阳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正门入口处,有用英文写的龙门石窟简介,这是那简介的标题。可句中的of当然应当是to,这是个简单而完全的错误。但这可是在中国数量极其有限的、中外游客人潮如海的世界文化遗产门前啊。你看到这个错误会想些什么呢?
(3)WALK AFTER GETTING OFF和GO UNDER THE PASSENGER
大连是中国的大城市,也是着名的旅游城市,飞机场相当繁忙。飞机场候机楼二楼门外是汽车可开到的地方,但当车里的人下来后,车当马上开走而不可占道久留,这限制我们当然人人都理解和愿意遵守。在驶入车道从地面爬上二楼的地方,有块用中文写着“下客即走”的牌子竖立在道中央提醒此规定,牌子上有拖车吊拖一小汽车的画面。问题是这块牌子上还用英文写着“WALK AFTER GETTING OFF”,它给人的指令是当你下车后要走开,不是车走开,而是人不许比如跑开或蹦跳着离开或让别人把你抬走等。更有趣的是你的车再向前行驶几十米到达二楼平台时,几乎在每扇候机楼门处也都贴有用中文写的“下客即走”的牌子,牌子上也有拖车吊拖小汽车的画面,只是这回这些牌子上的英文变成了"GO UNDER THE PASSENGER"。这回的英文规定是:“在乘客的下面走”。
我们首先要尊重这两种牌子英文翻译者的工作付出和个人人格,但毫无疑问该人或有关人员还完全没有具备翻译所需的最基本水准;当然上面例1的翻译者也是如此。我说过也许我们都不该责怪这些翻译者,因为他们肯定不知道他们在出错。学习不够时碰汉语翻译成英语这个“禁果”没必要,也得不偿失和几乎必然是错误百出。作为英语学习者可少做或不做这样的练习而继续多学学到相当高的程度再“大展宏图”不晚。当然如碰到了,适度请好的“英语人”相帮或校对实际翻译事项不是不可。
问题是有关管理或决定这些涉及翻译事项的负责人呢?他们是不是用个随意的决定就把个错误抛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呢?把这种事情办好当说不是很难,但为什么就是没办好呢?或者我们至少可以想象一场对话:
“你能翻译吗?”
“没问题,这事就交给我了。”
“好。”
本例这个场合正确的翻译当然也不只一种,比如可以考虑:
Drop Off Place Only 或 No Parking Drop Off Only等。
(4)Cash Recycling Machine
大连一繁华路段某24小时服务的自助银行厅内有几台机器,其中一台上用英文写着这三个英文词。“老外”们非常可能不太把握这台机器是做什么的,因为英文字意是说好象现金能在它里面转圈或再生或重利用等。“我的十块钱放进去是出来一张再生纸吗,那俺可不干,十块进去还是出来个十块吗,那俺可没那个工夫站这玩这个游戏,要是十块人民币进去了出来的是一百或一百欧元么,还有点意思,那我是上前试一试呢还是不试?”
那么中文是如何标注这台机器的呢,是“存取一体机”。
如果翻译者刻意要把那家银行的这种机器起成这样的英文名字,别人自然没什么权利干涉,只是你要想法先让他人明白,再让他人长期持续认可你的说法。以中文逻辑发明一个“英语人”不懂的英文名字给“英语人”看,恐怕有问题,至少当代英语中recycling没有“又能存又能取”的意思。
这样的机器或许可以考虑翻译成:
Cash Depositing and Withdrawing Machine。
7.描述法之选择
我们已经知道在英语翻译成汉语时,对于一个英文作品所给出的映像,可能的中文描述法不只一种。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我们曾举过如下几个例子,它们都至少有那么多的描述法:
大圆圈,小句号,下面有条线。
墙边有个人站在磨盘旁。
海滩上有一个人,望着一轮硕大落日感慨万千。
你当然可以发挥想象,继续以其它各种各样的说法,对它进行描述。
That"s wonderful.
真好。很好。很棒。(两个字)
真好啊。太精妙。很好嘛。太镇了。(三个字)
太美丽了。太好了啊。那太好了。真了不得。令人高兴。令人惊叹,没说地了。简直绝了。盖了帽了。(四个字)
太令人振奋了。那简直太棒了啊。(更多字)
I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我)不懂他们想干啥。
(我)不知他们想要啥。
(我)不知道他们想怎么着。
(我)不明白他们要怎么的。
(我)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我)弄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
(我)真不知道他们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When I was young,I went there with my father.
小时和爹去过。
小时和我爸爸去过。
小时候去过,是和我爸爸。
我小的时候,我爸爸领我去过。
我小的时候跟我爸爸去过那里。
我去过,和我父亲,那时我还小。
我爹领我去过,那时候我还挺小呢。(句中“父亲”,“爸爸”,“爹”等都可以互换。)
我这里举例都是较为简单的单独句子,对其给出的映像就可有多种描述法,可以想象如果是一个复杂些的句段或篇章,可以选择的描述法会有多少。从这里是否你已经悟出,从翻译的角度讲语言就是图画,就是场景,就是映象;翻译者做的事只是换一种语言如何真实漂亮地把这些图画、场景和映象还原。
而在翻译者原文水平高,可以极好地认知原文映像的前提下,他/她的译文水平越高,就意味着越能得心应手地驾御译文,那些不同的描述法才能越多地出现在其脑海里。而只有所有可能中的充分多产生于翻译者的头脑,才谈得上对它们有所挑选。
我们不妨可把这些描述分为简明性的,罗嗦性的,直白性的,婉转性的,中庸性的,偏激性的,解释或描述性的,模糊性的,模棱两可性的,口语性的,文言性的等等。这些自然进入翻译者脑海中的各种说法,是未加工的“原始”但却不错的描述,否则它们也不会进入翻译者的脑海;下一步翻译者需要做的,当然是对它们进一步地推敲;而这一必须步骤,实际上是翻译者用“忠于”和“漂亮”这把尺子把它们进行筛选从而找出“最忠于最漂亮”的一个的过程。这时“最合适”,“最一致”,“最符合”,便成为翻译者应当考虑的因素。
最合适。指描述法与内容的协调。比如一个小孩子,他/她说及父母的时候,不怎么会说“我父亲”“我母亲”,而是会说“我爸,我爸爸,我妈,我妈妈”,或者有的地方说“我爹,我爹爹,我娘”等。再比如长辈在亲昵孩子的时候话会温情冗长,而教训孩子的时候话会严厉而短练。再比如所谓“书生”也许说话会文绉绉;而所谓“大老粗”说话也许要直白简单,比如张飞等人说话,会有那种“勇、烈、暴”味道。还有人生气的时候也许语言就脏,就骂人。还有憧憬美好的时候词话语自然温情温柔美丽;而在某种非正常状态下说话会颠三倒四。还有如商人可能要有商味,女人当然有女人味等。
有的时候用什么表述法还受到某些其它因素的限制。比如外文电影的中文配音,翻译出来的话的长短,要考虑到配音演员以合适的语速与原文演员同开口同闭嘴。我们见过这方面有毛病的翻译,不是电影里的外国演员嘴都闭上了这边还出音,就是配音的中国话都说完了银幕里的人还嘎巴嘴。
最一致。是指语言风格在没有理由变动的前提下要一致。比如翻译原文作品是小说,其中涉及到的各个人物的语言风格前后当然要一致,除非他们被作品描写得改变了性格等。还有在一个特定范围内译文文风要一致。比如一篇总统的讲话稿,不好前半部语言风格是政要律师味,翻译翻译累了,休息后再翻译成了幼儿园阿姨味。
最符合。原作的内容自不必说,原作的语言风格也是最当考虑的因素之一。翻译的“忠于”和“漂亮”都意味着你要尊重和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风格。除了在相当特殊的场合,因某种至高的利益或要求以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翻译者的任务并不包括改动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如果原作是讲演和谈话等也即口译时候,这个问题也许会相对突出些。所以口译时候只要有可能,一定要事先尽可能多地熟悉其人其风其事。而笔译时,你要好好理解原文,将其吃透;当然有可能也应当多了解作者本人。对原文内容的正确和深刻理解必然使你就沐浴在作品的文风之中,也自然有助于你较为完美地忠于它和再现它。
8.段落实例
现在作为对本章的结束,我们举几个段落实例,有血有肉地看看应当怎么翻译,也看看本章所讲到的翻译的道理是如何具体得从中体现。就拿第三章后面请读者翻译的几段英文作为例子。因第四段是首完整的诗歌,具有完整文章的特点,我们的解释会更加细腻,也会更清楚地说明如何学习词汇。请注意例句中的中文译文当说很不错,但不等于没有推敲的余地,仅供参考。中文翻译成英文的例子就不举了。
(1)Approaching it from the Uganda side you emerge quite suddenly on to the crest of a mountain pass,and there,,all at once,the scene breaks out before you with the theatricality of a curtain lifted from a stage.
从乌干达一侧上去,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一山路高处,眼前豁然开朗,风光无限,象一道舞台幕布,一下子被拉开。
Approaching 意思为“过去”,“接近”等,因为上下文告诉有人来到了山上,所以这个词根据这个很明显的“内在逻辑”可以翻译成“上去”。Pass有“路”,“通道”,“山路”等的意思,还可以指山脊较低的地方;而crest有“最突出处”,“冠”,“脊”等意思。想象山脊有路可走,但它当然也可以是有高有低,有较窄和较宽的地方。而用中文说“山脊高处”有重复不妥之嫌,所以crest of a mountain pass翻译成“山路高处”较好。将all at once 和 breaks out 结合起来翻译成“豁然开朗”很贴切和漂亮,而“风光无限”也非常好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Theatricality有"of theater" 和"marked by extravagant display"的意思,既“有关戏剧的”和“戏剧般富丽堂皇漂亮展现”的意思。而山上演剧搭舞台等在这显然不合我们所说的“内在逻辑”,那这个词只能是形容用法。
原文向我们展现了一道风景,一幅画卷,一个映像,你如何能清晰地认知它,并且如何用中文准确和漂亮地再现它,是很有讲究的。
(2)She had seen the stark backbone of Mulraugh's Hill become folded in thin evening blankets with a lavender mist sprayed by sunset lights,and for her there were the tongues of promises over it all.
她看过雄伟的毛拉夫山,那动人的轮廓在夕阳照裹的淡紫色雾霭中,逐渐消逝在一抹淡淡的夜色中。对她而言,这一切都蕴涵着希望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