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健、性、伦”四字,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称之为“茶道四义”。
美——“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气度。所谓物,是茶之所属,诸如品茶的环境,品茶的器具,都必须美观、调和。从洁身、,正心,至于环境、器具,务必须知品茗有层次,从层次而见其升华,否则茶功败矣,逞信茶德。”
健——“‘健康,一项,是治茶的大本。茶叶必精选,劣茶不宜用,变质不可饮;不洁的水不可用,水温要讲究,冲和注均须把握时并间。治茶当事人,本身必须健康,轻如风邪感冒,不可泡茶待客,权宜之法,只好由第三者代劳。茶为健康饮料,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无疑问的。推广饮茶,应该从家庭式开始,拜茶之赐,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一国健康,见到全体人类健康;茶,就有‘修、齐、治、平’的同等奥义。”
性——“‘养性,是茶的妙用,人之性与茶之性相近,却因为人类受生活环境所污染,于是人性积垢与日俱加,而失去其本善;好在茶树生于灵山,得雨露日月光华的灌养,清和之气代代相传,誉为尘外仙芽;所以茶人必须顺茶性,从清趣中培养灵气,涤除积垢,还其本来性善,发挥茶功,葆命延所,持之有恒,可以参悟禅理,得天地清和之气为己用,释氏所称彼岸,可求于明窗净几之一壶中。’”
伦——“‘明伦,是儒家至宝,系中国五千年文化于不坠。茶之功用,是敦睦关系的津梁:古有贡茶以事君,君有赐茶以敬臣;居家,子媳奉茶汤以事父母;夫唱妇随,时为伉俪饮;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恭兄;朋友往来,以茶联欢。今举茶为饮,合乎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友信、朋谊、君敬、臣忠),则茶有全天下义的功用,不是任何事物可以替代的。’”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笑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和”的内涵非常丰富,作为中国文化意识集中体现的“和”,主要包括着:和敬、和清、和寂、和廉、和静、和俭、和美、和爱、和气、中和、和谐、宽和、和顺、和勉、和合(和睦同心、调和、顺利)、和光(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和衷(恭敬、和善)、和平、和易、和乐(和睦安乐、协和乐音)、和缓、和谨、和煦、和霁、和售(公开买卖)、和羹(水火相反而成羹,可否相成而为和)、和戌(古代谓汉族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交和(两军相对)、和胜(病愈)、和成(饮食适中)等意义。
“一个‘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请相信: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
有人曾把茶道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雅素的陶瓷茶具,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
茶道主旨应当是:和(人和,和气、和谐、和悦);清(清淡、清寂、清苦、清爽、清谈、清馨、清正);净(境净、器清);真(真茶、真香、真味、真心、真情、真陶、真瓷)。
总之,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儒家思想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亦反映在茶道之中。“和”亦是儒教的主要思想与精髓所在。在茶道中,“和”的思想贯彻始终。
在茶道中和主要表现在中和,人和、和气、和谐、和悦等几个方面。
在茶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和则是表现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和物之间的和谐和悦。这一点在古往今来有关茶道的著述中提得也是最多。如明朝许次纾在他所著的《茶疏》中对人的要求是“夜深共语,洞房阿阁,宾主款狎”,明朝冯可宾在他的《芥茶笺》中也有“茶宜:佳客会心文童”的要求。在不宜中许次纾认为:人事忙迫和相宜之事相违背的都不可;冯可宾在茶忌中则认为:主客不韵忙冗。此皆有背和的宗旨。人和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而饮茶则使这种美益甚。人和则生和悦之情。心清和悦则人世间是万事万物都会因此而彰显和美之意。这就是和的最终作用,亦是最主要的作用之一。
清
清,也就是无杂。古人认为,喝茶本是雅事,因而与俗人饮茶是有违茶的清的精神的。因此而引伸出来了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之说。我们在从古往今来的众多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相关的内容和叙述。
中国最早提出茶道而无固定仪式应该亦是源于此。世间的万事万物,如果从一开始就限定一个范围,那么就是非自然的,而饮茶活动本身就是力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茶道本就不应该有固定仪式,否则就和茶道精神相违背,此乃茶事大忌。就茶道来说,在历来的文章中讲静多于讲清。为何?因静是清的结果,静比清来得更为直接,更为表面化。静是很容易体会到的。诚如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事和物,我们往往可以一眼看见结果,却往往忽略它是如何而来,从何而来。我们只看见了结果,最终就认为结果就是本源。而我们在探讨茶道的精神的时候就不可忽略这一错误了。
宋徽宗赵佶:“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韦应物所写的“性洁不可无,为饮涤烦尘”皆是写茶之性本洁,而饮茶之人必须性清才能相得益彰。试想本是雅事,品茶之时却仍想着蝇营狗苟之事,岂不败兴。所以说茶道的精神之一应当是——清。
净
茶道之净的境界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说,一就是饮茶环境的净,另一个就是饮茶茶具的净,只有这两条做到了才能真正的做到茶道的境界,才能真正的享受品茗带来的乐趣。我们再来看前人对于饮时“净”的高论。
茶宜 “明窗净几轻阴微雨, 小桥画舫茂林修竹小院焚香。”
茶忌 “恶具主客不韵, 冠裳苛, 礼荤肴杂陈, 案头多恶趣。”
从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人对饮茶的环境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所以在此我们把净作为茶道的主旨之一,这并非是空穴来风。
真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必执着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本、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境要真闲。茶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爱护生命,珍惜生命,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最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