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茶艺大观
11047900000015

第15章 择水有道(3)

由于这一泓清泉,水质甘甜,亦被陆羽评为“天下第四泉”。唐诗人盂郊在《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诗中有“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之句。陆羽泉开凿迄今已有1200多年,在古籍上多有记载。清代张有誉《重修茶山寺记》:“信州城北数(里)武岿然而峙者,茶山也,山下有泉,色白味甘。陆鸿渐先生隐于尝品斯泉为天下第四,因号陆羽泉。”至20世纪60年代初尚保存完好,可惜在后来“挖洞”时,将泉脉截断,如今在这眼古井泉边上尚保存清未知府段大诚所题:“源流清洁”四个篆字,作为后人凭吊古迹的惟一标志了。

陆羽当年在上饶隐居时开石引泉,种植茶园,在当地世代僧俗仕宦中间,产生了深远美好的影响。茶山寺、陆羽泉曾在历史上成为上饶著名胜迹,许多人为此写下了赞颂诗篇。刘景荣在《游茶山寺日有引》云:

信城北茶山寺有泉,陆羽遗迹在焉。金素阅《茶经》,知其旷世逸才,淹博经史,抱道潜身;邀游湖海,品天下之泉,揽山川之胜;逍遥一世,风流千古。景慕有年,今量信营,得游此地,爰赋一律,以志仰止。

鸿蒙初判此山开,

一掬甘泉地涌来。

满经茶香高士种,

几行翠竹老僧栽。

只今钟声敲禅院,

忆昔鼎裆沸曲台。

隐负经纶人不在,

流风常在白云隈。

在古人于上饶留下的诸多赞颂陆羽的翰墨中,莫过于一位佚名作者题《陆羽泉联》:“一卷经文,苕雷溪边证慧业;千秋祝典,旗枪风里弄神灵。”这副联语,不仅对仗工妙,则更高度集中地概括了茶神陆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茶学、茶文化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景仰和祀典。

天下第五泉 扬州大明寺泉水

大江南北,亦有湖山,来自衡阳洞庭,休道故乡无此好:

近水楼台,尽收烟雨,论到梅花明月,须知东阁占春多。

——方梦圆

大明寺,在江苏扬州市西北约4公里的蜀岗中峰上,东临观音山。因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而得名。隋代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曾在寺内建栖灵塔,又称栖灵寺。这里曾是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居住和讲学的地方。现寺为清同治年问重建。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皇帝巡幸扬州,担心人民因见“大明”二字而思念前朝(明朝),遂下令改名为“法净寺”,并亲笔题了寺名。1780年4月,鉴真大师座像从日本回国探亲前夕,复称大明寺。在大明寺山门两边的墙上对称地镶嵌着:“淮东第一观”和“天下第五泉”十个大字,每字约一米见方,笔力遒劲。

著名的“天下第五泉”即在寺内的西花园里。西花园原名“芳圃”。相传为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扬州欣赏风景的一个御花园,向以山林野趣著称。唐代茶人陆羽在沿长江南北访茶品泉期问,实地品鉴过大明寺泉,把它列为天下第十二佳水。唐代另一位品泉家刘伯刍却将扬州大明寺泉水评为“天下第五泉”。于是,扬州大明寺泉水,就以“天下第五泉”扬名于世。大明寺泉,水味醇厚,最宜烹茶,凡是品尝过的人都公认宋代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所说“此水为水之美者也”是深识水性之论。

20世纪80年代初,扬州园林部门又在西花园建了五泉茶社,这是一座仿古的柏木建筑,分上下两厅,两厅之间以假山连接,上厅好像置身于蜀岗之上,下厅背临湖水,犹似悬架在湖水之中。游人至此,在饱览蜀岗胜景之后,入座茶厅内小憩,细细地品饮着用五泉水冲泡的江南香茗,既可举目东望观音山色,又可俯视清雅秀丽的瘦西湖风光,那才真可谓是赏心悦目,烦襟顿开,不虚此行呢。

天下第七泉 怀远县白乳泉

庄汲乳泉烹香雪

合邀明月饮高楼

——佚名

白乳泉,在安徽省怀远县城南郊,背依荆山,面临淮河,东和禹王庙隔河相望,西与卞和洞为邻。因其泉水甘自如乳,故得名。泉左有“望淮楼”,登临闲叙,凭栏远眺,意趣盎然。这正如楼联所云:

片帆从天外飞来,甓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

泉右有双烈词,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祠上有亭,日半山亭,可俯瞰怀远全城。这里峰峦迭翠,芳草如茵,古树参天,柏林似海,景色迷离,清幽宜人,实为天然佳境。

白乳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烹茶煮茗,芬芳清冽,甘美可口。泉水表面张力强,水倾注杯中,能突出杯面一米粒厚而不外溢,且能浮起硬币,游人观之,无不称奇。宋苏轼曾来此游历,烹茗品泉,赋诗留念,并将此泉誉为“天下第七名泉”。

天下第九佳水 柏岩县淮水源

半山垂下水晶帘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佚名

淮水源头,在地处鄂豫交界桐柏山北麓,河南省桐柏县(唐代属山南东道唐州)境内。陆羽在唐玄宗天宝后期,在荆楚大地沿江淮、汉水流域进行访茶品泉期间,曾前往桐柏县品鉴过淮水源头之水,把它评为“天下第九佳水”。

陆羽在《水品》中说的“柏岩县”即今之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县是我国四大水系之一的淮水发源地。于东汉延熹六年(公元163年)于桐柏县城西南15公里处建“淮渎庙”。后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从原址迁至县城东关。明清以来皆有增补修葺。这是历代官府与民间祭祀淮水之神的庙宇。

桐柏山水帘洞水,清纯甘冽,胜过诸多名泉。水帘洞在桐柏县城西5公里,群山环抱,松柏苍翠,是桐柏山著名风景之一。水帘洞距地高约20多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淮水源头之水,亦从山岩缝隙间渗泄于洞内成泉。而洞口则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沿石壁前有阶梯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虽盛夏酷暑,仍凉气袭人,沁人心脾。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避暑消夏的理想胜地。在水帘洞溪旁建有山寺,寺内墙上有历代文人、游客书写的诗和题记,赞颂水帘洞的奇妙和优美。

天下第十四佳水 玉虚洞下香溪水

玉洞玲珑,诗圣频来扣紫府

香溪剔透,茶仙亦步汲泠泉

——舒玉杰

王虚洞,在湖北省秭归县溪镇2公里处的潭家山麓、香溪河畔。相传,在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发现。洞门呈半月形,洞口刻有“玉虚洞天”四字,进洞口右行,下台阶五十余级,即达洞之内厅,洞室开阔,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平面纵长约85米,宽约40米,高约50米,全洞共约3600余平方米。宏伟壮丽,浑如地下宫殿。钟乳石附于四壁者形龙虎、仙人、鸟兽;垂于洞顶者状如旗幡、宝盖、宫灯、千态万状,绚丽多姿。壁间垂一巨形钟乳石,似盘龙大柱,高十余米,尤为绝妙奇异。据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南宋诗人陆游等均曾游此。今洞口中有宋人谢崇初等留下的摩崖题刻和清人甘立朝撰写的《游玉虚记》碑刻。

玉虚洞下,一年四季,有清泉长流,称为香溪流泉,因泉水与香溪河相通,故名,泉水清碧甘冽,是烹茗佳水。唐代茶人陆羽约于天宝十二载至十四载(公元735~755年)在荆楚大地、巴山蜀水访茶品泉期间曾游历玉虚洞,品尝香溪甘泉,定其为天下第十四佳水。

天下第十五佳水 商州武关西洛水

泰关月夜迎逋客

洛水茶烟舞晚风

——舒玉杰

武关,在陕西省商州地区丹凤县城东40公里的峡谷之间。它自古以来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名关——潼关、萧关、大散关称为秦之四塞。关址建立在峡谷间一块较高的平地上。关周匝约1.5公里,板筑土城墙,成方形,东西各开以砖石包砌的券门洞,西门额刻“秦关要塞”,东门为“武关”二字,门内额有“古少习关”四宇。关东沿山盘曲,悬崖深壑,路狭难行,山环水绕,险隘天成。秦末汉高祖刘邦从河南人关灭秦,即取道于此关隘。

西洛水,即源出陕西省洛南(雒南)县冢岭山的伊洛之水(今天称之洛河)的一条支流。从洛南流过丹凤县的武关之西,至太古河汇入丹江。茶圣陆羽当年在沿汉水流域品泉较水期间,曾西行进入陕西商州武关,品鉴过武关西洛水,并将其评为天下第十五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