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茶艺大观
11047900000007

第7章 茶的制造(2)

若茶叶过于粗老,为使条型美观,可采用二次干燥法,即先将茶叶初干(以干燥机烘焙6~10分钟),然后再取出摊凉回润,再以揉捻机复揉整型,增进条索美观,然后行第二次干燥,此时热风温度以80℃~90℃为宜。

(2)焙笼干燥法:

将揉捻后之茶叶摊于焙笼中(每笼约摊2公斤)置焙炕上烘焙之,以焙火温度105℃~110℃进行初焙,初焙应不时翻动茶叶,以使茶叶平均干燥,翻茶时应将焙笼移出焙炕,以免茶末掉落火中燃烧生烟,致使茶叶带烟味影响品质,初焙时间为3~8分钟,茶叶初焙完成,自焙笼中取出摊凉30~60分钟使叶中水分渗散均匀。再进行复焙,茶叶放入量可较初焙时增加一倍,焙火温度85℃~95℃,所需时间40~60分钟,喜较高“火路”者可延长至90~120分钟。

四、乌龙茶的制造

乌龙茶制造法与包种茶制造法大致相同,仅选用茶菁原料之标准,萎凋程度,搅拌用力轻重及时间长短不同外,其他制造程序与包种茶大同小异,故仅就与包种茶制造上不同之处加以说明,读者可参考前述包种茶制造法,了解各制造过程之目的及要领而应用于乌龙茶之制造。

1.茶菁原料

制造乌龙茶,茶菁原料以选用心芽肥大,白毫多,叶质柔软之“一心二叶”为宜,高级乌龙茶(膨风茶)采一心二叶,至于入厂后茶菁之处理及其他注意要点同包种茶制造法。

2.日光萎凋(或热风萎凋)

制造乌龙茶其日光萎凋法与包种茶的制造相同,惟乌龙茶日光萎凋时间较长,萎凋程度较重,萎凋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呈波浪状起伏,嫩梗部因消水表皮呈现皱纹,心芽及第一叶柔软下垂。萎凋完成时,茶菁重量减少率为25%~35%(即100公斤生叶,萎凋后剩下65~75公斤)。

3.室内萎凋及搅拌

制造乌龙茶,室内萎凋及搅拌方法同包种茶制造法,惟乌龙茶搅拌次数及搅拌力量较包种茶为多且重,乌龙茶第一次,第二次搅拌用力宜轻,切忌用力过重致茶叶受伤,走水不良,而呈“包水”现象,使茶叶发酵不正常致叶面呈黑褐色,外观欠艳丽,汤色不明亮。乌龙茶室内萎凋及搅拌得当,则茶叶走水正常,叶缘逐渐呈红褐色,心芽呈银白色,等到叶面1/3~2/3呈红色褐色且闲之有熟果香即可炒青。

4.炒青

乌龙茶炒青法同包种茶之炒青;只是乌龙茶萎凋较重,炒青前茶叶水分含量较少;故炒青温度宜较包种茶为低,其火力约为炒包种茶之八分火力,炒至菁味消失,发出熟果香,心芽呈银白色,以手握之叶缘微干脆有刺手感即可。

5.静置回润

此回润过程为制造高级乌龙茶特有之步骤,茶叶炒青后即用浸过清洁水之湿布包闷静置10~20分钟,使茶叶回软无干脆刺手感,揉捻时易于成型且避免碎叶及茶芽被揉损。

6.揉捻

乌龙茶(尤其是膨风茶)之外观不重条索之紧结,而重视揉捻度平均,芽叶完好无破损,更重白毫之有无,故揉捻时用力不可太重,揉捻时间宜短。

7.干燥

乌龙茶干燥法同包种茶干燥法,但热风温度宜较包种茶低(约低10℃),且焙火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行一次干燥即可。

五、红茶的制造

红茶在制造过程中与乌龙茶、包种茶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经过日光萎凋这个过程,而直接放在温室槽架上静置,让茶叶产生氧化作用,有苦涩味的儿茶素被氧化掉约87%左右,所以它的滋味柔润而带焦糖香,制成品因化学变化的稳定而不排斥其他摄加料,所以广受饮食偏向习惯性的欧美人所欢迎。以英国为例,其本身并不产茶,对红茶的调味加工技术却有百年以上历史,而其复制品行销全世界,并包括了原产红茶的国家。

高级红茶的采摘,以人工居多,标准采法是一心两叶,采摘季节与制成品品质的关系,恰好与包种茶相反,以春季所采制最差,夏、秋品质较优,优良的红茶,茶干乌黑油亮,带白毫,茶汤红艳剔透,香味成熟饱满。

制造过程

采摘→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干燥→切断→筛分→风选→混合→装箱

六、绿茶的制造

绿茶的外观,随制茶种类不同而成:

针形(玉露)

扁形(龙井大方)

扁圆(煎茶)

圆珠形(珠茶)

卷曲(眉茶)

绿茶的色泽:

蒸青:碧绿带油光。

炒青:翠绿带白毫(高级龙井、碧螺春、毛峰),或墨绿带灰光(眉茶)。

绿茶开汤后的水色,蒸青者较翠绿,炒青较黄绿,无论是蒸青或是炒青,其香气给人的感觉是清新而有新鲜感,如果打一个比方,它类似蔬菜烫煮后那种鲜香。茶汤滋味有活性、有鲜味、有甘味为佳,若有苦涩味及菁味则表示在制造上有失败之处,绿茶制造过程最重要为杀青。

茶叶制造过程中,因叶片细胞与空气所产生的氧化作用程度不同,所以分类也不同,不发酵茶,即是未经氧化生成作用的茶通称之为绿茶。绿茶的茶菁,在采摘后,不经日晒或静置或搅拌:直接以高温抑制其氧化作用,用蒸氧为之称蒸青,用釜锅炒之谓炒青,一般言之蒸青制造,数量较多较大,炒青较少较积品质之优劣高下,极易判断。

(一)蒸青绿茶:覆下茶、煎茶、碾茶、抹茶、玉绿茶、番茶(茎茶、棒茶、粉茶、川柳茶)、珠茶(明前暇目等)。

(二)炒青绿茶:龙井、珠茶、眉茶、碧螺春、瓜片、毛峰、雀舌、云雾茶、蒙顶茶、松针、青花茶、信阳毛尖、泉岩辉白、涌溪火青,敬亭绿雪、六安瓜片等。

绿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维生素C最多,是可以取代蔬菜的一种饮料。

制造过程:

采摘→杀青→揉捻→解块→干燥→再揉→燥整型→切断→筛分→除茎→风选→混合→装箱

七、黑茶制法

黑茶初制

初制分为杀青、初揉飞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制成的黑毛茶为紧压茶的原料。

湿热作用

茶叶加工过程中利用湿度和温度使叶子产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茶叶中茶多酚、色素物质等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等变化,能促进茶叶色香味的形成。利用湿热作用的加工工艺主要有黑茶渥堆、黄茶闷黄。此外,在杀青、干燥工序中亦有湿热作用的影响。调控方法是控制茶坯温度、含水率、作用时间以及外界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

后发酵作用

亦称“渥堆变色”。黑茶制造中,在水分、温度、氧气和微生物代谢活动的综合作用下,引起几茶素氧化、缩合、多糖类水解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黑茶特有的色香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叶温升高,含水率下降,过氧化氢酶活化能增加(鲜叶为100%,杀青叶为0,后发酵叶为24.8%~36%),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减少,使黑茶粗老味和苦涩味降低,叶色由绿色变为黄褐色。影响后发酵作用的技术条件是水分、温度、氧气。控制后发酵作用的传统生产方法是靠筑堆大小、厚薄松紧及门窗的启闭来调控保温。使用人工加温保湿设备,可使生产周期缩短到传统生产的1/3~1/4,堆内各处温、湿、氧相对均匀一致,品质得到很大的改善。当茶堆表面出现热气而凝结有水珠、叶色变褐、青气消除、发出有刺鼻的酒糟味和酸辣味时,为后发酵适度。

渥堆

亦称“沤堆”。黑茶初制工序。利用微生物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下的热物理化学变化,使茶叶内含物发生复杂变化,塑造黑茶品质特征的技术。方法是将一定含水率的茶坯适当压紧堆积。如湖南黑茶渥堆,要求茶坯含水率为60%左右;湖北老青茶则以30%左右为宜。一般堆高40~100厘米,室温25℃以上,相对湿度85%左右。技术要素是控制适当的含水率、堆温、堆的大小、松紧和渥堆时间等。在原料粗老、含水率低、气温较低时,需堆大、压紧;反之,宜堆小较松。渥堆时间视叶色和香气的变化而定。如湖南黑茶叶色转为黄褐色,湖北老青茶和四川黑茶分别为红褐色、棕褐色时,均为适度。六堡茶成品蒸制过程中的渥堆时间需10余天,当叶色转为红褐色,发出醇香为适度。

八、黄茶制法

黄茶初制

分为湿坯闷黄(以君山银针为代表)和干坯闷黄(见“霍山黄大茶”)两种。前者主要工序是杀青、摊放、初烘、摊放、初包(闷黄)、复烘、摊放、复包(闷黄)、干燥、熏烟分级。后者主要工序是杀青、揉捻、初烘、堆积(闷黄)、烘焙、熏烟。

闷黄

亦称“闷堆”。黄茶初制工序。以湿热作用使茶叶内含成分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形成黄茶品质特征的技术措施。分湿坯闷黄(杀青后或揉捻后堆积)和干坯闷黄(毛火后堆积)。堆的大小、茶坯温度、含水率和闷黄时间是影响闷黄质量的主要技术因素。湿坯闷黄的茶坯含水率为25%~30%,时间6~8小时;干坯闷黄,茶坯含水率在15%左右。需时3~7天。当叶色变黄,香气显露时为适度。

拍汗

黄茶闷黄的措施。茶坯紧装在竹制容器内盖紧半小时色变黄。

初包

黄茶初制中第一次闷黄措施。用纸将茶坯包紧,在湿热下促其叶色变黄。

九、酸柑茶

酸柑是芸香科植物,又称为“番柑”,原产生亚洲南部,在我国广东省梅县一带所盛产的酸柑,外形较一般柑橘大,直径约有10~15厘米,造型颇为美观,但是果肉很酸,不适合食用,所以才叫“酸柑”。

因酸柑不适合食用,亦由于广东梅县一带产茶,于是有人把酸柑和茶叶掺混一起加工,制成“酸柑茶”,冲泡之后,做为降火气,治疗中暑、食欲不振、咳嗽或扁桃腺发炎等家庭必备药品。

酸柑约在七、八分熟时就要摘下,先贮存十来天,酸柑皮就会软化,捏压时,觉得干硬,柔韧的比较利于制作,否则若因果实水分太多,则容易破裂。选舀酸柑,用圆柱形空罐头的口部将酸柑上端蒂头附近,挖转出圆洞,然后将挖出的皮置放一旁,可做为盖子用。挖出内部的柑肉,掺和你所爱好的茶叶充分搅拌成团状,或者再加上几片柠檬和“佛手”之类的中药材,再塞压入空的酸柑壳内,将刚刚挖下的圆形柑皮盖上,用绳线把酸柑上下环绕交叉绑紧,可圈绑成八条纹路或五条纹路状,使柑皮呈现出花瓣式凹纹,一可固定,亦可增加美观。绑牢后,用木板将果粒压挤成扁圆形放入蒸笼里,蒸到熟透为止。最后,将之置于阳光下曝晒;若阴雨天时,则用绳子串挂在炉灶上烟囱管旁边,利用热气将酸柑茶熏烤烘干。当酸柑皮由金黄色,转变为黄褐色,直到变成又硬又粗糙的黑褐色固体时,就成了。

制成的酸柑茶,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和稍微甜腻的陈皮香。饮用时,将酸柑茶连皮切成小片,用开水冲泡,浓度多少随意,可斟酌加入些许冰糖,喝起来,嗯!酸、甘、香、苦、涩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