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阴历十月初一的凌晨,浙江南北湖畔的高阳山上,总是蜂拥着数千人,等着观赏“日月同升”的奇景。
凌晨5时,人们聚集在187米高的峰顶上,面对茫茫东海,焦急地等待着奇景的出现。半小时后,奇景终于出现了,只见一轮红日从水天相连处喷薄而出,稍后,与红日日轮一般大小的淡黄色“月球”,在红日旁边冉冉升起,红黄两轮同时缓缓跳动着,持续约5分钟。此时此刻,东方的天空披上了一片绚丽的彩霞,道道金光射向浩瀚【浩瀚(hàn):广阔】的东海,如镜的海面经晨风轻拂,犹如铺上了无数锦缎的彩带,向远处伸张,蔚为壮观。
每年出现“日月同升”奇景的时间最短的只有5分钟,最长的达31分钟,一般的为15分钟左右。出现的景象每年也不尽相同。有时,一轮红日先从地平线上升起,而后一个黑影跃出,并且在红日左右,上下跳动,不久,红日光芒四射,黑影随之消失;有时,太阳与“月球”合为一体,重叠同时升起,太阳圆面稍大于“月球”圆面,因而便在太阳面周围露出一个明亮的光环,像是日环食;有时,“月球”抢先升起,太阳随后露出脸,形成太阳托着“月球”一起跃动的景象。
对于这种“日月同升”奇景,目前,人们还没有一个完满的科学解释,有的天文学家这样解释:这里背山面海,没有任何物体遮挡,而且鹰窠【窠(kē):鸟窝】顶山峰与水天相接处,基本上保持平射线角度。由于天文因素,太阳到了阴历十月初一便会浮到东南方向,而这天正好月球移到太阳旁边,因而形成“日月同升”的现象。
有的气象学家则认为:“日月同升”是一种“地面闪烁”现象,是由于当时近地面大气密度的急剧变化引起的。由于南北湖的自然条件比较特殊,冷暖气流对流频繁,使空气的密度不停地变化着。太阳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传播,会产生各种异常的折射现象。这时候看上去太阳仿佛像小松鼠蹦跳不息似的,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在天边跳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