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不过,擂茶有几种,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芝麻置于特制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擂成粉未后,加上捣碎的熟花主、芝麻后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若能再放点芝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茶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龙虎斗茶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竹筒茶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边烤边捣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有清花的竹香。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
锅帽茶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缕缕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盖碗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等,然后冲入沸水盖好盖子。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手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婆婆茶新婚苗族妇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婆婆茶的做法是:平时将去壳的南瓜籽和葵花籽、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容器内备用。要喝茶时,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边饮边用茶匙舀食,这种茶就叫做婆婆茶。
蒙古族的饮茶风俗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风俗习惯各有特色。蒙古族与新疆、西藏的牧民一样,蒙古族人民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
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加工砖茶不同于散茶,质地紧实,用开水冲泡,是很难将茶汁浸出来的缘故。
煮咸奶茶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千克。至水沸腾时,放上捣碎的砖茶约25克。再沸腾3~5分钟后,掺入牛奶,用量为水的1/5左右;少顷,按需加适量盐巴。等整锅里茶水开始沸腾时,就算把咸奶茶煮好了。
煮咸奶茶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煮茶时用的锅,放的茶,加的水,掺的奶,烧的时间,以及先后次序都有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将加入茶与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烧煮时间过长,又会使咸奶茶的香味逸尽。蒙古族人民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互协调,才能煮出咸甜相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
北京的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风尚,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大道两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直至车间工地、田间劳作,都屡见不鲜。这种饮茶习俗在我国北方最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是闻名遐迩,如今中外闻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场,就是由此沿习命名的。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这种清茶较粗犷,颇有“野味”,但它随意,不用楼、堂、馆、所,摆设也很简便,一张桌子,几张条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以茶摊或茶亭的形式出现,主要为过往客人解渴小憩。
大碗茶由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自然受到人们的称道。即便是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饮茶方式。
瑶乡油茶喝醉人
“恭城油茶香喷喷,又有茶叶又有江。女人喝了满姑娘(更年轻),男人喝了更健康。”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城吃早茶,常可听到热情的主人唱起这首山歌。
恭城地处山区,多雾瘴,寒热无常,一是为防疾病,二是为醒脑提神,当地群众养成了饮用油茶的习惯。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打油茶,而且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口味。《恭城县志》中就又“恭城风俗,油茶泡粥,除瘴防病,浑身舒服”的记载。
传统的油茶制作工艺是,先烧开水,加上茶锅,放上少许炒焦的生米,加些许油盐;同时将茶叶、蒜米、花生米、生姜捣碎放入锅内,一边用文火烘烤,一边用木锤锤打,待到茶味与蒜米、花生米混为一体之时,便倒入开水,半分钟后,滤渣取汁,即可饮用。余液可以再入锅中,加入油盐捣打,反复3次。油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茶味不是依靠开水冲泡而出的,而是通过木锤敲打成汁而出的,“打油茶”一词也就由此而出。
一是在采购的时候就要选取上等好料,二是一定要用文火,火太猛,容易将茶味变焦,三是锤打适可而止,太久则茶色混浊,太早则茶味不纯。锤打的时候手劲、方位都有讲究。”因又有“一杯苦,二杯甲(涩),三杯才是好油茶”的说法。油茶味道可口,还有攻寒提神的作用。
汉族的清饮
汉民族的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和喝茶之分。大抵说来,重在意境,以鉴别香气、滋味,欣赏茶姿、茶汤,观察茶色、茶形为目的,自娱自乐,谓之品茶。凡品茶者,得以细啜缓咽,注重精神享受。倘在劳动之际,汗流夹背,或炎夏暑热,以清凉、消暑、解渴为目的,手捧大碗急饮者;或不断冲泡,连饮带咽者,谓之喝茶。
不过,汉族饮茶,虽然方式有别,目的不同,但大多推崇清饮,其方法就是将茶直接用滚开水冲泡,无须在茶汤中加入姜、椒、盐、糖之类佐料,属纯茶原汁本味饮法,认为清饮能保持茶的“纯粹”,体现茶的“本色”。而最有汉族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啜乌龙、吃盖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杭州的品龙井
龙井,既是茶的名称,又是种名、地名、寺名、井名,可谓“五名合一”。杭州西湖龙井茶,色绿、形美、香郁、味醇,用虎跑泉水泡龙井茶,更是“杭州一绝”。品饮龙井茶,首先要选择一个幽雅的环境,其次,要学会龙井茶的品饮技艺。沏龙井茶的水以80℃左右为宜,泡茶用的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为上,泡茶用的水以山泉水为最。每杯撮上3~4克茶,加水7~8分满即可。品饮时,先应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细看杯中翠叶碧水,观察多变的叶姿。尔后,将杯送入鼻端,深深地嗅一下龙井茶的嫩香,使人舒心清神。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
成都盖碗茶
在汉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喝盖碗茶的习俗,而以我国的西南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成都最为流行。盖碗茶盛于清代,如今,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已成为当地茶楼、茶馆等饮茶场所的一种传统饮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饮茶。
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
一是净具:用温水将茶碗、碗盖、碗托清洗干净。
二是置茶:用盖碗茶饮茶,摄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见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红、绿茶等,用量通常为3~5克。
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冲水至茶碗口沿时,盖好碗盖,以待品饮。
四是闻香:待冲泡5分钟左右,茶汁浸润茶汤时,则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盖,随即闻香舒腑。
五是品饮: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盖,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潮汕啜乌龙
在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钟情于用小杯细啜乌龙。乌龙茶既是茶类的品名,又是茶树的种名。啜茶用的小杯,称之若琛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用如此小杯啜茶,实是汉民族品茶艺术的展现。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谓之“烹茶四宝”。泡茶用水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两腋生风”,回味无穷。这种饮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解渴,主要是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所以,凡“有朋自远方来”,对啜乌龙茶,都“不亦乐乎”!
维吾尔族的香茶
主要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主食面粉,最常见的是用小麦面烤制的馕,色黄,又香又脆,形若圆饼,进食时,总喜与香茶伴食,平日也爱喝香茶。他们认为,香茶有养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饮料。
南疆维吾尔族煮香茶时,使用的是铜制的长颈茶壶,也有用陶质、搪瓷或铝制长颈壶的,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这与北疆维吾尔族煮奶茶使用的茶具是不一样的。通常制作香茶时,应先将茯砖茶敲碎成小块状。同时,在长颈壶内加水7、8分满加热,当水刚沸腾时,抓一把碎块砖茶放入壶中,当水再次沸腾约5分钟时,则将预先准备好的适量姜、桂皮、胡椒、芘等细末香料,放进煮沸的茶水中,经轻轻搅拌,经3~5分钟即成。为防止倒茶时茶渣、香料混入茶汤,在煮茶的长颈壶上往往套有一个过滤网,以免茶汤中带渣。
南疆维吾尔族老乡喝香茶,习惯于1日3次,与早、中、晚3餐同时进行,通常是一边吃馕,一边喝茶,这种饮茶方式,与其说把它看成是一种解渴的饮料,还不如把它说成是一种佐食的汤料,实是一种以茶代汤,用茶作菜之举。
昆明九道茶
昆明九道茶也称迎客茶,是云南书香门第佳宾的一种饮茶方式。
第一道为择茶,就是将准备的各种名茶让客人选用。
第二道为温杯(净具),以开水冲洗紫砂茶壶、茶杯等,以达到清洁消毒的目的。
第三道为投茶,将客人选好的茶适量投入紫砂壶内。
第四道为冲泡,就是将初沸的开水冲入壶中,如条件允许,用初沸的泉水冲泡味道更佳,一般开水冲到壶的2/3处为宜。
第五道瀹茶,将茶壶加盖5分钟,使水浸出物充分溶于水中。
第六道匀茶,即再次向壶内冲入开水,使茶水浓淡适宜。
第七道斟茶,将壶中茶水从左至右分两倒入杯中。
第八道敬茶,由小辈双手敬上,按长幼有序依次敬茶。
第九道为喝茶,九道茶一般是先闻茶香以舒脑增加精神享受,再将茶水徐徐喝入口中细细品味,享受饮茶之乐。
佤族的烧茶和擂茶
佤族的烧茶和擂茶:居住在云南省沧源、西盟、澜沧的佤族,饮用的是独具一格的烧茶。烧茶佤族语“枉腊”,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饮茶方法。首先用壶将泉水煮沸,另用一块薄铁板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致茶色焦黄闻到茶香味后,将茶倒入开水壶内煮。这种茶水苦中有甜,焦中有香,正是东汉华陀《食论》中写的“苦茶久食益思意”的感觉。这种饮茶方法流传已久,现在佤族中仍保留这种饮茶习惯。擂茶也是佤族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 唐樊绰《蛮书》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些记载实际上就是佤族饮用的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