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养心教育
11123200000024

第24章 养心教育(21)

其子嚎啕大恸,痛悔平日未能学有一技,深感平凡小事学之不易,遗恨没能满足父亲于临终。其子亲手为父亲更衣,见枕下留有纸条,上有字迹:“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祖宗靠自己。”

郑板桥在临终之时,也不忘告诉孩子要懂得自立、自强,并且通过让孩子做馍这件小事让孩子明白,自立、自强就体现在日常的小事当中。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应该明白孩子的自立恰好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只有把生活中的小事都做好了,孩子才能够真正做到自立。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懂得抓住生活中的小事来进行,这样,孩子才能形成自立意识。

2.给孩子灌输“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

一位教子成功的家长说到:“我们从小就会给孩子灌输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并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慢慢地,孩子的自立意识就培养出来了,孩子反而会觉得该自己做的事不做是件丢脸的事情。”

从思想上进行长期的灌输会使得孩子在行动上愿意去接受,这样,就会变孩子的被动为主动。

3.“不管”是最好的管

一位教子成功的家长说到:“孩子上学放学我们都不会去接送,孩子做作业我们也不会像看管罪犯一样盯着。”

我们很多时候对孩子都不放心,实际上这是另外一种对孩子的不信任。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孩子亦然。当你每天接送孩子和盯着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累个半死,但你问过孩子他愿意你接送吗?愿意你盯着他吗?事实上,孩子对你的行为是抵触的,所以,你会发现,并没有因为你盯得紧,孩子就进步了,孩子反而一方面越来越抵触你,另一方面,也渐渐丧失了自立的能力。

所以,在对孩子的管理上要懂得给孩子自己的成长空间,这本身也是对孩子的尊重的体现。父母要做的不是一天到晚死缠着孩子,而应该是懂得跟孩子达成协议,给孩子定好条件。你怕孩子放学以后会到外面去溜达,那你就定个时间让孩子几点到家不就行了。你怕孩子作业做不完,你不会根据作业量定好几点必须完成?

我们对孩子要做的是观察和调控,而并非严防死守。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而不是抵触你。

4.“脑袋长在孩子头上”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父母,应该多给孩子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孩子也许不能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是这种过程却是很重要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的这种行为,引导孩子更好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关心孩子答案的对错,更不是去替孩子得出答案。

5.“摔跤”别怪“地板”

孩子不懂自立与中国家长的“特色教育”也是分不开的,比如:

孩子不小心被绊倒在地,然后大哭起来。这时候,大多数父母的做法就是赶忙跑过去,一把把孩子抱起来,说:“地板不好,都怪地板,弄跌我的宝贝!别哭,妈妈打地板。”

这是典型的教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明明是孩子自己走路不小心造成的,偏偏说是不会动的地板的不对。这样一来,孩子也觉得自己没有错,是地板的错。久而久之,孩子便认为,自己的失败和挫折都是别人的责任。一个推卸责任的人会是自立的人吗?

因此,作为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明白要对自己负责,是自己的不对,就得去勇敢地承认和积极面对。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真正做到自立。

6.允许孩子失败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况且孩子由于没有经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每个人都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没有失败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功。关键是要让孩子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要让孩子学会自立,如果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勇敢地去尝试,不可能真正形成自立的品质。

7.无论你有多富有,对孩子也要“狠”些、“小气”些

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们从来不会把财富变成孩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催化剂,他们不会给孩子配保姆、配司机,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都会让孩子自己做。同时,也从来不会给孩子超出必要限度的钱。富豪李嘉诚用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1)李嘉诚的两个儿子在香港圣保罗男女小学上学时,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他们却经常和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以致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地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每次听到兄弟俩的质疑,李嘉诚都会笑着解释:“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于是,两个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拥挤的电车里一天天长大。那些神色匆忙、满身疲倦的成年人,那些和他们一样挤电车的孩子,让他们懂得,真实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和劳累,安逸和奢侈并不是生活的常态。

(2)让孩子们告别无忧无虑的家庭生活,独自到万里之外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去求学,李嘉诚的确下了狠心,望子成龙的他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早一点独立生活,胜过给他们金窝银窝。

到美国的第一夜,李家兄弟俩就被完全的陌生和寂寞弄得手足无措。以前大事小情都依赖父母惯了,现在,父母远在万里之外,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解决,小哥俩无所适从,更糟糕的是因为语言不通,他们感到举步维艰。这一次,他们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独自面对生活。

李嘉诚的妻子对于远方的儿子自然格外牵挂,特别是接到儿子们声泪俱下的电话时,更是心如刀绞,可是她明白李嘉诚这样做的良苦用心——父母不可能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只有让他们早一些经受暴风雨的洗礼,才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才能让他们在未来之路上经受住风吹雨打。所以,每次儿子们打回来电话哭诉委屈的时候,她都坚定地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她和李嘉诚一样,希望儿子们的翅膀能够尽快硬起来,学会自己飞翔。

于是,小哥俩在美国开始了独立生活的第一个篇章。除了学习,他们要面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饭,虽说李嘉诚教子甚严,可小哥俩却从没有下过厨房。为了解决一日三餐的问题,小哥俩开始跟电视上一个专门教做菜的节目学习,每天跟着主持人学烧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学会了几道风味菜的做法,然后开始生活得像模像样了。

在照顾好自已的生活后,小哥俩利用学习之余积极寻找打工的机会。交通工具就是一人一辆单车。有些熟悉他们的朋友知道他们在打工,还不开跑车骑单车,不免感到诧异:“你们的父亲是亚洲的大富豪,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哥俩相视而笑,耸耸肩回答:“那又怎样!”

(3)李泽钜和李泽锴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然而当他们想进入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时,父亲却对儿子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愣住了,说:“爸爸,别开玩笑了,您有那么多公司,就不能安排我们工作?”李嘉诚斩钉截铁地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二十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希望你们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有资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再次离开了香港,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做起。磕磕绊绊之后,终于有所成就,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锴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他们创业过程中,李嘉诚冷酷得不近人情,什么都不管不问,任凭哥儿俩在商海里挣扎拼搏。

在李嘉诚的培养下,两个儿子在独立处理加拿大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庞大发展规划,以及策划收购美国哥顿公司“垃圾债券”

等一系列大动作中,都表现出惊人的胆识和灵敏的商业头脑,李嘉诚曾自豪地说:“即使我不在,凭着他们个人的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独立生活,并且养家糊口,撑起家业。”

正是李嘉诚的不管不问成就了儿子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品格。如今,李泽钜和李泽锴皆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商界大腕,李泽钜加入父亲的公司,父子合力打造李家更辉煌的未来,而李泽锴则以九十亿的身价成为世人瞩目的商界明星。“狠心的小气爸爸”李嘉诚终于为亚洲商界培养出了两条巨龙。

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无疑是成功的;而作为一个父亲,李嘉诚依然是成功的。在李泽钜、李泽锴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李嘉诚大量的心血。李嘉诚在让父爱的光辉时时刻刻抚照着他们的同时,也严格要求他们知书达理、谦虚做人,并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且绝对不允许他们像其他嘴里含着金汤匙出世的“公子哥”

那样目空一切。

不仅如此,在李泽钜、李泽锴的成长过程中,李嘉诚亦注重培养他们的志向,李嘉诚认为:“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去独闯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孙没有出息,享乐,好逸恶劳,存在着依赖心理,动辄搬出家父是某某,子凭父贵,那么留给他们万贯家财只会助长他们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恶习,最后不但一无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甚至还会变成危害社会的蛀虫。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害了他们吗?”

“对于泽钜和泽锴,我没有一般中国人一定要子孙继承事业的想法。但是,我也会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创造继续发展的良好条件,如果最后他们的能力确实无法胜任,那么我认为企业可以继续发展,只是无须李家管理。一个真正优质的企业,只有组织正确,有一套健全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才能生存并继续向前发展。”

总之,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关爱,但关爱并不代表随时用个蛋壳罩着孩子,让孩子“破壳而出”,自己去体验也是至关重要的,懂得放手的爱才是大爱。这也正是教子成功的家长们的秘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