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主们听了他的这番话,望望酷暑的太阳,知道蔬菜多积压一天将腐烂不少,不禁大为泄气,动摇了索要高价的决心。并且,卖主对科长的“苦衷”与“难处”还产生某种同情心理,最后终于降低了菜价,达成了协议,该科长则顺利完成了蔬菜调运任务。
上述这位科长的经历与困难,与许多企业经销人员相似。但他在关键时刻沉住气,运用公关手段发起心理攻势,避开激烈争执,却赢得了对方信任和同情,达成合理交易。以退为进
先发制人,得寸进尺不失为一种谈判的策略,但是,这样很容易招致对方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使谈判陷于僵局。因此,有经验的谈判者会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退是一种表面形式。由于在形式上采取了退让,使对方能从你的退让中得到心理满足。由此,不但思想上会放松戒备,而且作为回报,或说合作,他也会满足你的某些要求。而这些要求正是你的真实目的。
谈判中,可以替自己预备让步的余地,以便在对方的讨价还价中有所退却,满足对方的要求。
但是,不要让步太快。因为轻而易举地获得你的让步,不但不会使对方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反而会怀疑你的让步是诈骗。而慢慢让步不但使对手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还能更加珍惜它。
谈判中,让对手努力争取他所能得到的东西。对对方能够得到的东西不要去拒绝他,而是要让他通过努力争取来获得。这样做,看起来是你的一种让步,而其实你是以对方应该得到的东西来换取他在其他方面的让步。这当然是一种有益而无害的让步。
谈判中,要让对方尽可能地多发言,充分表明他的观点,说明他的问题。而你却以少说为宜。这样,对方由于暴露过多,回旋余地就小。而你很少曝光,可塑性大。两者的处境,犹如一个站在灯光下,一个躲在暗处。他看你一团模糊,你看他一清二楚。这样你就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除了让对方多说,还要设法让对方先说,先提出要求。这样做,既表示出你对对方的尊重,又使你可以根据对方的要求确定你对付他的策略,可谓一举两得。
谈判中,不要忘记“这件事我会考虑的”之类的说法,也是一种让步。但是,这种说法能给对方心理上以安慰,因为至少你尊重他。虽然这种做法有点“口惠而实不至”的味道,但它却是一种很好的以退为进的策略。
我国某食品进出口公司就曾用以退为进这一谋略,同新加坡华裔客商A先生做成一笔数额可观的大蒜生意。
第一轮谈判,双方在货物品质、交货地点等问题上没有什么分歧,可是,一报价,双方差距较大:我进出口公司报盘每吨720美元,而A先生最高只肯出705美元,并声称这是上司的最后决定。由于差距太大,且难以通融,谈判暂时搁浅。
几天以后,我方谈判人员主动约请A先生重开谈判,并提出,愿意以705美元的价格成交。进出口公司为何做出如此大的让步呢?原来大蒜的收获期就要到了,如果不尽快定下来成交,错过了收购期,不但质量和数量保证不了,而且,收购价格也会上涨。权衡利弊后,我方决定退让。
然而,此时A先生却使出一个怪招,他说:“我祖籍是山东平度,这批大蒜卖705美元一吨,贵公司确实有些亏,我也于心不忍。做生意讲个来日方长,这样吧,每吨我增加5美元,交个朋友吧。”进出口公司被A先生这一招弄糊涂了。然而,既然A先生主动加价,何乐而不接受。于是,双方签订了正式合同。
其实,A先生也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他主动加价,也是为生意的顺利成功以及今后的交往铺设道路。果然,发货时,出现了新的难题:原定的发货港青岛港刚刚开出一班到新加坡的货船,要等下一班,需要一个月时间。于是,A先生找到进出口公司,要求将发货口岸改在上海。对这一新情况,我方经过权衡,觉得A先生主动加价,表示了友好态度,我们也应予以回报。同时,在运费上面,运往青岛用的是汽车,而运往上海用的是火车,火车比汽车的运费便宜,计算下来,我方在运费上还可以节省一些。因此,我方同意A先生的请求。这次成功的合作,我进出口公司同A先生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关系。
这是以退为进策略的精彩事例。
出其不意
谈判技巧是一种攻防术。如果谈判双方在谈判实力上旗鼓相当而又互不相让,任何一方指望通过争辩来取得更多的利益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常常要借助出其不意的策略,使对方感到某种意外,而一时阵脚大乱。而你可以从中谋取更多的利益。
出其不意的策略常常表现为:
①令人出其不意的问题:例如新要求、新包装、谈判地点的改变、争论问题的改变等等。
②令人出其不意的时间:例如截止的日期、速度的突然改变、彻夜和星期天节假日的谈判等等。
③令人出其不意的行为:如退出谈判、情绪突然激动甚至人身攻击、威胁和辱骂等等。
④令人出其不意的资料:如新的具有支持性的统计数字、特殊的规定、极难回答的问题等等。
⑤令人出其不意的人物:如著名的专家出场,主管领导的出现,新成员的加入,有人突然退场等等。
⑥令人出其不意的环境:如陌生的房间、突然停水断电、强噪音干扰等等。
⑦令人出其不意的不认账:这是为了利用对方有心达成协议的心理状态,趁机提出自己新的要求。如果你把这些要求解释得相当合乎情理,而对方又急于达成协议,你的计谋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
⑧令人出其不意的态度变化:态度突然变得强硬,甚至于情绪异常激动,这么做只是一种假象,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已经承担了很大的牺牲,对方若不再做相应的让步,你再也不能忍受这样的交易了。其实他什么让步也没做出,而只是摆出这种样子。糊涂又没有经验的对手很可能被你的这种态度,情绪所蒙骗,而做出不该的让步。
谈判中使用“出其不意”的策略要谨慎,因为这么做会造成不友好的气氛,使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而损害双方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除非十分必要,不要轻易使用这一策略。恰到好处地沉默
沉默不语也是谈判中的一种武器。如果对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你对他所说的东西感到厌烦,最好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位谈判者在别人谈话中,当他感到乏味时,会拿起桌上的报纸或其他什么,随便翻阅起来,这是暗示对方,报纸虽然很乏味,也比你的话有意思。这种做法,无疑是让对方终止谈话。
谈判中,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艺术,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一次,一位领导主持记者招待会,一位外国记者问:“中国有没有妓女?”回答:“有!”然后停了下来。此时全场哗然。几秒钟之后,那位领导接着说:“在中国的过去。”
这一恰到好处的沉默,使后续的话语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英国作家赖白斯在一次演讲中,突然停顿,取出了表,站在讲台上一声不响地看着观众,时间长达72秒之久。正当听众迷惑不解之时,他说:“诸位刚才所感觉到的、局促不安的72秒长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
赖白斯以默语(即话语中短暂的间隙,又称停顿)的方式来表现演讲内容,实属高超,这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谈判中默语所表达的意义是丰富多彩的。它既可以是无言的赞许,也可以是无声的抗议;既可以是欣然默认,也可以是保留己见;既可以是威严的镇慑,也可以是心虚的流露;既可以是毫无主见、附和众议的表示,也可以是决心坚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标志。
当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默语的语义是明确的。
林肯在辩论中善于使用默语,甚至运用默语反败为胜。
林肯和道格拉斯著名的辩论接近尾声之际,所有的迹象都指出林肯已失败。
在林肯最后的一次演说中,他突然停顿下来,默默站了一分钟,望着他面前那些半是朋友半是旁观者的群众的面孔。然后,以他那独特的单调声音说道:“朋友们,不管是道格拉斯法官或我自己被选人美国参议院,那是无关紧要的,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我们今天向你们提出的这个重大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远胜于任何个人的利益和任何人的政治前途。朋友们——”
说到这儿,林肯又停了下来,听众们屏息以待,惟恐漏掉了一个字。
“即使道格拉斯法官和我自己的那根可怜、脆弱、无用的舌头已经安息在坟墓中时,这个问题仍将继续存在……”
林肯这段话中,两次用默语来紧紧拴住听众的心,为他的演说增添了感人的气氛,从而达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默语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效果,也可以用来对付谈判对手。
比如,你提出一个诚恳的建议,而对方却给了你一个不完全的回答。这时,你应该等下去。
沉默,会使人感到不自在,会给对方造成一种僵持的感觉,使其觉得非得回答你的问题或提出新建议的方式,来打破僵局不可。
要注意的是,你提出问题沉默后,不要继续提出其他问题或发表评论,以防把对方从僵持中解脱出来。这样,你的这一计策就没有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