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的忠告(智慧生存丛书)
11124400000031

第31章 永远做个智者(3)

理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这两者之间的界线很细微,明眼人一看即知,粗枝大叶的人却会产生混淆。我想你应该属于前者。但是切不可麻痹大意,最好能分辨得更仔细些。你自己应先努力起来,哈特先生会应我之请前来帮助你,以期把你引入正轨。有人善于走钢丝,但对于能否正确地在这条界线内行走,却没有一个人能打包票。有了哈特先生的帮助,我就会更放心了。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不管你做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坚持做完,并尽全力把它做好。全神贯注是最重要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既值得做又不值得做的。所以你一旦决定去做了,就应当付出你全部的精力。

我在前些日子收到了哈特先生的来信,看过之后我非常高兴。因为信上大都是关于你的赞美之辞。对于你的进步,我是如此地感到充实和喜悦,这一点,如果你这个当事人还没有感觉到,那我真是太伤心了。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我相信你会更加勤奋地学习。

在信中,哈特先生说你不仅学习认真,态度积极,并且理解与感悟能力也大大增加。如果你能一如既往坚持不懈,以后的学习一定会更加轻松愉快。我觉得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与他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乐趣是成正比的,你越努力,所获得的乐趣就会越多。

希望你在学习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我对你的忠告:要集中精神去做每一件事情,凡事都应善始善终,千万不能漫不经心,心不在焉。学习如此,游戏亦是如此,我不希望你把这两者区别对待。如果你不能做到一心一意,那么你永远都不会进步,也不会有丝毫的满足感。一个人如果无法排除干扰而把心全部放到一件事情上,他将永远一无所获,不能尽心地学,更不能尽兴地玩。

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一边参加舞会或餐宴,一边却在头脑里想着逻辑问题,那么他将丝毫都无法体会到与朋友聚会的乐趣,尽管他和大家一起。不仪如此,他还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许多异常的举动,从而使自己脱离群体,不受欢迎。同样的,如果一个人在书房里探索一个问题时心里面却一直想着摇滚音乐,那么,他也将永远与优秀的学问家无缘。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不是说一天只能做一件事情,只要时间允许,一天可以做许多事情,可是如果你在做事时一心二用,那么即便给你一年的时间,你也不会有丝毫作为。

已故的法律顾问德威特先生曾经一手包办了我们的国事,他不仅对于公事应付自如,而且还不落下夜晚的每一场聚会。虽然他白天忙碌不堪,百事缠身,但他却必定会在吃饭的时刻出现在大家面前,再忙的时候他都会有时间去参与游乐。他究竟是怎样运用自己的时间的呢?他的回答是:其实一点都不难,一次只做一件事,今天的事今天做,仅此而已。

德威特先生做事时确实投入了百分之百的专注,因而他丝毫不用担心会被外界所干扰,我觉得这就是他与众不同之处。或许这一点便可以证明他是一位天才了吧!相反,一个做事马虎、草草行事、缺乏实力的人,肯定不会有所作为,此外,一个每天叹息自己“今天只做了这么一点点事”的人,也不会有非凡的成就。

有很多人一天从早忙到晚,但晚上,躺在床上回想一下,却没有一丝成就感,这些人即便花二三个钟头在书本上,也难以进入书本内容,他们看到的往往只是文字表面而已,当他们合上书本之后,脑海里只留下一片空白。在和别人交谈时,他们常常也是有口无心,没有一丝参与的热情。他们不知道察言观色,当然也无法把握谈论的话题,即使身在人群之中,他们也觉得孤单无聊,因为他们无法使自己融人到团体中去。到剧场去看戏,他们也只是关注身边的人或舞台上的灯光、布景等问题。却忘记了他们来这儿的真正目的是看戏。

我希望你不会成为这样的人。与人相处时应与读书时一样,一定要做到专注认真。读书的时候,应充分发挥你的记忆力,并使你的思想畅游在书本的内容中;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则应把全部的精神都集中于当时当地,这是不容忽视的。

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这样说:“虽然有事情发生在我眼前,有人与我说话,但是我却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我的思想好像已经飞出了我的身体,脑海中不知为什么总是浮现出另外一幅画面……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我提醒你应该严厉地责问自己:为什么想另外的事?这件事又是怎么跑到你脑子里的呢?有必要现在想它吗?一系列询问之后你会发觉,你的脑子里竟然空空如也。

一些好心人或许会在此时建议停下工作,去好好玩一下,因为你的注意力已经不在工作上了。但这其实是一样的,一个注意力涣散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思想都会游离身体。即使他们放下工作参与娱乐,也还是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的,他们就是习惯于本末倒置,心不在焉。

不管你做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坚持做完,并尽全力把它做好。全神贯注是最重要的。凡事都可分成两类:值得做的与不值得做的。没有一件事是既值得做又不值得做的。所以你一旦决定去做了,就应当付出全部的精力。以阅读《荷马史诗》为例,在阅读的时候,你应当聚精会神,在考虑书中内容的正确性的同时,不忘领会其优美的语句,切不可心猿意马,心神不定。

享受你的工作

我们常会发现,周围有好多人一天当中从早忙到晚,什么事都会去插一手,可到头来却一无所获,更不用说享受快乐了。只有那些全心工作,享受工作的人,才能做到“学得踏实,玩得痛快”。

没有人可以离开娱乐而生活,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娱乐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能得到很多快乐。但千万要记住,每个人生活的方法都不一样,别人觉得快乐的事,你未必会有快乐的感觉,所以,不要随意地去模仿别人。

如果这是衡量的标准,那么在我看来,最合格的人莫过于古代雅典的将军阿尔基比第亚斯了,在言行举止上,他的确不失为一个放荡的人,但他对于思想和工作却极其认真,并且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恺撤大帝也是如此,他可以很好地把自己的精力分配到工作和游戏中去,尽管恺撒在罗马人心目中是一个行为不端的人,但恺撒其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者、雄辩家,并且还具有超人的驾驭他人的能力。

对于那些只懂得游戏人生的人,人们不会有丝毫的好感,而且与之相处也不会感到有什么乐趣,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才会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一个终日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的人肯定不会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快乐。他们只不过是一具躯壳而已,至于灵魂。早已消失殆尽。

生活在精神世界低层的人,大多只追求低级的享乐,也只能醉心于那些毫无品位的娱乐;相反,生活在精神世界高层的人,他们交友的对象也往往是那些品德高尚的人,追求的娱乐也很适当,既不危险又有品位。娱乐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放松心情、寻求安慰的方法——有良知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以下我称之为“早上比夜晚聪明”的体验,可以助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你不妨一试。

你最好能明确地划分工作的时间和游戏的时间,早上比较适合你读书、工作,或是同有识之士和名流人士促膝交谈。而晚上则应尽量放松,特别是晚饭过后,若是没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你就不要占用这段时间,而是在这段时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轻松一下。与趣味相投的朋友玩玩牌也行,与几个有节制的朋友玩一些轻松的小游戏也行,这样就不会因为一些小小的失误而引发争吵。此外,你还可以去看表演、看比赛,或者与好朋友一起吃饭聊天,尽可能度过一个让你满足的夜晚。

上面说的都是真正懂得娱乐的人寻求快乐、自我放松的方法。如果你也能做到像他们那样——早上读书,晚上娱乐,明确划分时间,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那么你离一个伟大的社会人也就不远了。

你只需一年时间便可获得丰富的知识——只需你在这一年当中能充分利用每一个早上的时间来专心学习。同理,晚上与亲友之间的轻松游乐,也可以提供你人际交往的知识,这显然是另外一种知识。如果你能确实做到早上学习书本,晚上学习他人,那么你的无聊肯定会一扫而光。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也很喜欢玩,也认识了不少朋友。像我这样花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游乐上的人,我想不会再有了,所以我有时也在质问自己是不是太过火了点。不过,读书的时间我是肯定要确保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坚持。如果真的万不得已,我就牺牲一下我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延迟,而起床时间不变,这是必须得坚守的。40多年来,除了生病的日子,我一直这样坚持着。

你应该了解我的心意了吧!作为一个父亲,我并不想以一种保守顽固的姿态来压制你的游乐,也不想把我的观点强行灌输给你,换言之,你不要把这封信看成是一个严父的训诫,最好看成是一个朋友的忠告。切记以史为镜

不管历史的本来面目如何,你必须努力学会善于怀疑历史。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认为,作为一个社会人,任何科学都比不上历史。

在你走遍法国之后,我发现在一些事情上你已具备了一针见血的洞察力。读书的时候,你已学会在把握书的内容的同时,还不忘深入探讨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一点是我最感到欣慰的。很多人看书都是囫囵吞枣,从不知道利用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样的人看书时脑袋里就像在堆积废物,时间一长,脑子也就变成了个堆满杂物的垃圾场。

正确的读书方法可以使你很有条理地在头脑中储存知识,你的头脑会像一幢井井有条的房子,只要你需要,随时都可以从里面取出你需要的东西。

对于一本书而言,你不仅要知道作者是谁,更要仔细研读书本内容,切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有自己的思考,不可迷信书本,当涉及到历史范围时,最好能纵观群书,再加以评断,同时经过对资料的分析比较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一点是我们在了解历史时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一点。历史究竟如何,我们谁也无法知晓。我们所看到的历史都是后人的主观作品,难免会有个人主观色彩。所以,对同一段史实吸收多方观点是不无益处的。

比如说,我们想了解恺撒大帝被杀的真正原因,在查阅历史书籍时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相关的史料都显示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动机或原因,但是我们不能完全相信这些。我们在具体分析原因时,首先要考虑的便是查清楚与该事件有关的一系列人物的背景材料,包括他们的想法,他们与事件的利害关系等,接着再来评断这些作者的观点的正确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思考这其中是否还暗藏着更深一层的动机。

人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而且也是矛盾的组合体。他们的情感非常微妙,极易发生波动,他们往往很软弱,而且心情也常会受身体状况左右。因而在考虑人物动机时,不能放过任何一丝看上去很细微的动机。人类善变,而且每天都在变,所以不能用固定的眼光来看待同一个人。再伟大的人也有缺点,再卑微的人也会有闪光点,即使一个人缺点再多,他身上也会有可取之处,而且很可能会有惊人之举而使众人刮目相看。这就是人类的现实。

但是很多人往往会走向误区:在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常常追寻那些较高尚的动机,从而埋藏了事件真相。或许引起路德宗教改革的真正原因是路德的金钱欲望受挫,可是我深感疑惑的是,那些理论型的历史学家却把所有相关事件都烙上政治的印记,包括一些很平凡的小事也是如此。

人是一个矛盾体。人性中高尚的一面并不是影响人的行动的唯一因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虚,必有一得。人就是这样,感情矛盾,变幻莫测。他的表现也受其身心状况的影响。一个人消化功能再好,睡眠再充足,行动再果敢,也不能保证他不会在某一天消化不良,睡眠不足,甚至在某个很平常的场合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因而最可能的动机决不能被视为最佳或最高尚的动机,这样推断不仅过于简单化,而且也容易偏离事实。

无论你花多大精力去挖掘人类行为的真正原因,你都避免不了主观臆测。举个例子,杀害恺撒的凶手是一个由23人组成的阴谋集团,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有人说,23个人杀害恺撒是出于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罗马的热爱,对于这种说话,我们不得不感到怀疑,这是唯一原因吗?还是主要原因?许多充分的证据或许能帮我们揭开真相:策划谋杀恺撒的主要凶手布鲁特斯,还怀有许多私人动机:自尊、妒忌、怨恨、失望……这些都应该是造成这起谋杀事件的原因。

在我看来,不论如何,历史都能帮助人们培养正确的判断力与分析力。人类所具有的怀疑心理决定了他们常常会怀疑一些历史事件,至少会怀疑与该事实有关的各种背景。因为人们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会持怀疑态度,所以就更不用谈历史史实了,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历史的可信度是何等脆弱了。

比方说,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情,警察来取证。这些证人提供的证词会完全一致吗?一定不会。只要证人超过两个,就会有不同的证词。有人会按自己良心凭事实作证,也有人会心怀不轨而作假证。因此可以推知,并非所有的书记员都会公正地作记录。

其实我想说的是:历史学家并不一定能做到公正无私。或许他想借题发挥,亦或是想尽早结束那个章节。所以我建议你不要以为一切都是正确的,即使对方是史学界的权威人士。你必须利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不管历史的本来面目如何,你必须努力学会善于怀疑历史。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认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任何科学都比不上历史。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你还要注意一点:要注意与时俱进,切不可禁锢自己的思想。在讨论现在发生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引用过去的事件作例子,但却一定要小心行事。再轰动的事件,人们也只能应用“推测”来探究,至于它的真相,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楚。因此相对而言,现在的证言要比过去的证言可信度高。相隔时间愈久远,可信度就越低。许多伟大的学者都不问公私,只看表面“相似”便任意引用过去的事例。这其实是很愚昧的,可能他们本人还没有觉察到这一点。自从世界诞生以来,还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模一样的事情,所以没有一个历史学家能够完全准确地把握一件事情,更不用说记录下来。由此而发表议论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所以我们不能迷信古人,也不能迷信权威,而应从事实出发,就事论事。参考相似事例当然也可以,但必须坚持“参考”原则,切不可把它当作评判的标准。

不要丢弃你进步的阶梯

那些毫无意义的书只会起到一个作用——浪费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