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11139200000016

第16章 能创新才能充分发挥领导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4)

小孩子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总是瞪大眼睛用一种发现世界奥秘的愿望,去观察,去想象,去发问。实践证明,好奇心强的孩子一般创造性也较强。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在孩提的时候都有极强的好奇心。一位科学家曾说:“好奇心是创造精神的源泉,是想象和智慧的推动力。”孩子的好奇心常常以稀奇古怪的问题表现出来。因此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能粗暴地说“这个你不懂”、“那是你问的吗”、“长大后再学”、“乱问什么呀”等否定式的话来阻止孩子好奇心的发展,即使遇到家长本人不懂或很不好回答的问题,也要通过柔和的方式表扬他的提问,保持他的好奇心,可以说:“这个问题你问得真好,但是妈妈也不能回答,等你长大了,读很多很多的书,你就会回答自己的问题了。”一定要特别珍视孩子的好奇心,并设法进一步激发这种好奇心,使孩子的想象力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离不开对孩子好奇心的激励,父母必须用心去想各种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去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那么,具体都应该怎么做呢?

1.抽时间多给孩子介绍周围的世界

父母不管多忙,都应该尽量多抽时间给孩子介绍周围的世界。与大人不同的是,孩子对周围了解得越多,对世界的好奇感就越强烈。因为孩子的求知欲很强,在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后,能注意到、接触到的新事物更多,反而会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喜欢做没做过的事,尝试没玩过的游戏,并能从中表现出他们的创造力。因此,父母在各种可能的场合,尽量多给孩子介绍周围的世界。父母在对孩子介绍一些新事物时,要相对简洁,跳跃性强,注意力要跟随孩子的视线做一些调整,这是由于年幼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于同一事物的原因。

2.充分利用家庭环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在家庭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例如,当水烧开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水壶里会发出“嘟嘟”声;可以让孩子摸摸不同质地衣服的手感,让他们比较出不同;或者电视机图像不清楚时,让孩子看一看插头是否插好、VCD是否插入、连线是否与电视机连接好。家庭里有许多事是孩子感兴趣的,关键是抓住机会,让孩子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兴趣点。

3.鼓励孩子多动手

在动手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有新的发现,他们的好奇心也得到保持和发展。而且,孩子在动手做事情的过程中,手的动作会在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这也是孩子观察、注意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刺激脑的活动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动手做事不仅可以激发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础,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基础。

4.多给孩子讲故事

讲故事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他们总是会专心致志地听,特别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父母多给孩子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还可以利用故事对他们的吸引来帮助他们学习知识。

5.利用大自然诱发孩子的好奇心

父母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大自然千变万化,是孩子看不完、看不够的宝库。春天可带孩子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夏天带孩子去爬山、游泳;秋天带他们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冬天又可引导他们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猜云彩的形状会如何变化;听鸟啼婉转,猜唱歌的小鸟长什么样;为什么蚂蚁在搬家;为什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等等。

除此之外,父母还应该指导他们参加一些实践,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也可饲养些小动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了解新事物的好奇心,又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孩子通过参加各种大自然活动,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6.用书本知识诱发孩子的好奇心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书上的知识来诱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有选择性地看一些书,从书本中发现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或从生活中找出一系列问题,并给予他们生动活泼的回答,这都是满足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很好选择。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的高级认识活动。人们通过思维可以认识、感知所不能直接反映的事物,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借助于一种事物了解其他事物,间接地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和未来。

思维能力就是一个人进行思考的能力,它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有一天中午,北宋著名哲学家邵康节与他的12岁的儿子邵伯温正在院子里乘凉。这时,院墙外边突然有一个人探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

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在瞅什么?”

儿子说:“八成是个小偷,想偷点东西,看见有人就走了。”

邵康节却说:“不对。”然后,他启发儿子道:“如果这个人是小偷,他见到院子里有人,肯定会立刻缩回头去。但是,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却还是瞅了一圈,这说明什么呢?”

儿子想了一会说:“哦,他恐怕是在找东西吧。”

邵康节又问道:“是的,但是他只瞅了一圈,那是找大东西,还是找小东西。”

儿子回答:“是在找大东西。”

邵康节又启发儿子道:“那么,什么大东西会跑到我们院子里来呢?那个人又是农民打扮,他会来找什么东西呢?”

这回,儿子坚定地回答:“他肯定是来找牛的。”

邵康节满意地点头道:“说得对,他是来找牛的。以后,你要多动脑筋才是。”

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从心理学讲,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在思维活动中,为了提出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人们会进行着各种心智操作,也就是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它们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父母必须重视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孩子思维能力不高,不仅在学习中得不到收获,更不会有创造力的发展。

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父母需要掌握这些规律并多加利用。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来做呢?

1.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创造性思维能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而且,一旦孩子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去,就容易出现新思想,并在实践中增长智力,开发创造力。

知识和经验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又能为孩子提供运用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因此,父母应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空间广阔、内容丰富的生活环境,使孩子拥有较多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机会。

2.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

观察力就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在观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人将观察称为“思维着的知觉”。

观察兴趣必须在观察的实践中培养。父母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引导孩子去观察他所熟悉、所喜爱的事物,如经常带领孩子观察大自然,参加旅行、参观等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孩子的观察内容。在孩子进行观察时,要围绕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讲一些有关方面的科学道理或传说故事,以激发他的兴趣。例如,孩子发现树叶有稠密的一面,也有稀疏的一面,原因在哪儿呢?家长可引导孩子进行有关的思维活动。在引导孩子观察时,还要注意启发孩子对观察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就使孩子养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观察习惯。

3.让孩子有自由活动的机会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孩子天性活泼好动,爱模仿,见到新奇的东西,就要去摸一摸、动一动、拆一拆、装一装,这些都是儿童喜欢探求和旺盛求知欲的表现,父母切不可禁止他们或随便责备他们,以免挫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应当因势利导,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主动去培养他们爱学习、爱科学和养成乐于动脑筋、想办法、勤于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孩子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要使孩子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善于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孩子做作业或课外阅读时,家长都要鼓励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有的问题提得幼稚可笑,明显错误,家长都不要简单地否定,或加以批评,而是要鼓励这种敢于提问的积极性,并给以耐心地讲解。

5.发展思维的各种形式

我们知道,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几种基本形式。儿童的这些思维形式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例如,低龄儿童的推理较多的是直接推理,间接推理还比较困难。虽然“A大于B,B大于C,所以A大于C”这类的推理他们基本上能够掌握;但是,掌握“所有的少先队员都是学生,他是少先队员,所以他是学生”这类推理却难度很大。

家长要注意到孩子的这些特点,积极而有效地进行判断、推理的训练。孩子形成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的能力强了,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将大大地往前推进一步。

6.教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有多种多样。例如,归类、排序和对比的方法,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似之处,从同样的事物中找出不同之处。再如,举一反三的方法,由一种事物说出与之相关的多种事物,由一类知识想到与之相关的多类知识。像由“打击”联想到“袭击、突击、追击”,及至“击败、击中、击落、击溃”等等,便是举一反三积极思维的例证。

掌握这些思维方法,能够使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这些思维方法不是孩子头脑里固有的,它需要从教师、家长及其他成人的点拨中获取,需要从与其他同学、小伙伴的交往中获取,也需要从自己的反复实践、反复思考中获取。因此,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要发展孩子的思维,教给孩子思维的方式方法,训练他们的思维技巧,这对提高他们的能力非常重要。

7.通过各种活动训练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逐渐发展和增强起来。计算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参观游览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小发明、小模拟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参与家务、游戏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鼓励孩子动手实践

有位日本医学博士对手与脑的关系做了多年研究后指出:“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让孩子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由此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灵巧的重要性,而手动作的灵敏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的道理。

现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手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的各个部位在大脑皮质上均有一个相应的区域,而这个区域的大小并不与身体这个部位的大小相当。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比如,与大腿相比,大拇指很小,但是大拇指在大脑中所占的区域面积是大腿的10倍还多。因为大拇指负责的功能要比大腿精细复杂。大脑的兴奋程度高,又能更有效地调节手指的活动,提高手指动作的协调性和灵巧性。幼儿手和手指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已经成为衡量其智力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明大王爱迪生还是一个卖报童的时候,就经常“泡”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动手做实验。他的全部发明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动手试出来的。

动脑不见得动手,但动手一定得动脑,动手能力实际上是手脑协同的工作。许多形式的创造需要动手能力。科学实验需要动手,技术发明需要动手,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也需要动手。

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同样是一个靠做实验取得成功的榜样。他从小跟随父亲研制各种炸药,并把研制炸药作为毕生的目标。在一次意外的爆炸中,实验室被炸毁,五人被炸死,其中有诺贝尔的弟弟,父亲也受了重伤。但诺贝尔依然坚持他的试验,经过数年的努力,数百次的失败,终于获得了成功。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因此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请父母尽量多抽出一点时间教孩子动手,一起实验,不断地做些发明和创造。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

1.尽早学会使用筷子

两岁至三岁的儿童就可以学使用筷子了,父母在孩子这个年龄就要教会孩子使用筷子。使用筷子时,需要几个手指头的肌肉和神经都协调起来,这是相当不简单的动作。日本的学者发现,学会正确使用筷子的儿童显得比较沉着,注意力集中,手指也更加灵活。

2.尽早学会使用剪刀

剪刀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让孩子学会使用剪刀,不仅可以学会做许多家务活儿,还能做手工,如剪纸,做模型。孩子使用剪刀,各种纸、布都在他的手下发生着移位。组合的形态变化,直接促进思维的灵活转化。

现在有专门供孩子使用的安全剪刀,刀刃不太锋利,剪刀顶端是圆形的。如果一时买不到合适的剪刀,父母可以将家里的小剪刀改一改,以适合孩子使用。孩子使用剪刀时,只要家长在跟前,是不会出事的。事后可以把剪刀藏起来,直到孩子能自如地、安全地使用为止。

3.指导孩子做手工

父母可以经常让孩子做一些手工,包括画图、剪贴、泥工、折纸、剪贴等,这能够促进孩子手的动作协调。两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折纸学起,到三岁时可学二至三步的折纸;三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四至五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如男孩喜欢做车、船、大炮、飞机等。父母可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提高技巧,在动手的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4.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及时为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动手操作机会。如果孩子表示愿意自己动手做事,父母应耐心地在一旁指导,而不应自己动手代替孩子去做。如孩子希望自己学吃饭时,就不要喂他;该让孩子自己学会穿衣服时,就不要再替他穿衣服;孩子可以自己握笔时,就可以给他纸和笔,让他画着玩。孩子刚开始学习这些动作时,难免做得不完善,这就需要反复练习,通过反复运用,孩子便会掌握比较复杂的手部动作。

5.让孩子学习乐器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乐器,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有的父母就是这样考虑的,他们让孩子学习乐器,就是为了开发孩子的能力和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至于孩子是否成为专业的音乐家,还要看孩子的天赋和兴趣。键盘乐器是十个手指都要进行操作的,同时还要看着乐谱,可以锻炼手、眼、脑的高度协调能力。

总之,父母必须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动手的活动,促进孩子创造力结构的合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