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11139200000022

第22章 学习能力是领导的必备能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3)

(2)每天念书给孩子听。不论孩子多大,他都可以和家长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几个月大的孩子虽然还听不懂家长念的是什么,可是他能从家长柔和的读书声里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安慰。除了父母之外,家里的亲友和孩子的保姆也都可以念书给孩子听。孩子上小学以后,虽然可以自己读书了,但是如果每天仍能有一段时间和父母一起读书,这种温馨的体验对孩子来讲还是很难忘的。

(3)将书摆放在孩子能拿得到的地方。家里的每个房间最好都要有书,让孩子随手就可以拿到。逢年过节,当有亲友要送孩子礼物时,可以让他们将书作为给孩子的礼物。

3.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鼓励孩子接触多方面的事物,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在广搏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孩子的特殊爱好,使其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当孩子作出选择后,要鼓励他保持恒心,不使他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如果孩子对读书并无兴趣,可以试着以他的其他兴趣为桥梁,把他的兴趣引向书本。例如,让他看一些与他的嗜好、所喜欢的运动有关的或关于某个有个性的人物的书籍。如果孩子的兴趣很罕见,也不要失望,书籍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只要下工夫,就能找到合适的书籍。

4.因人施教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的建议,对不同智商的孩子,兴趣培养也应不同。

对智商一般的儿童,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应随时注意并尽力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养成迎难而上的习惯。

对智商较高的儿童,应适当增加其学习的难度与强度,经常肯定与鼓励他们取得的进步,激发他们向更高台阶迈进的浓厚兴趣。

对智商低的儿童,要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利用其好强心理,发掘孩子对某一学科的“兴奋点”,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使其学习成绩接近或超过智商较高的同学,从而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其学习兴趣。

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读书,家长不妨采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方法来增强孩子的读书兴趣。和孩子一起读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兴趣,此外还要考虑到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书里面的插图也要尽量大而色彩鲜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文章不要太长,最好能一次读完。许多孩子都喜欢一遍一遍地听同一个故事,家长要尽量尊重孩子这个习惯。

孩子常常会主动向家长提出要求,要爸爸妈妈讲一个故事,这个时候往往是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最好时机。此外,每天也可以安排一些固定的读书时间,比如午睡前和晚上睡觉前这两段时间就很好。平时和孩子一起外出时,也可以在孩子的小车里或背包里放一本书,遇到排队和需要等候的情况,拿出书来读一读,可以让这段等候的时光很快地过去。

给孩子读书时,要大声。有些家长不太好意思大声给孩子念书,怕自己会念错;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想,孩子是不会在意父母是否会念错的。如果念的时候能放慢速度,再加上面部表情和一些表现声音的象声词,那就更好了。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插图中的细节;当故事进入高潮时,还可以故意停下来,问孩子一些问题,例如“小猫为什么跑了呀”等,以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经常和父母一起读书的孩子,语言能力和记忆力都发展得很快。也许用不了多久,你的孩子就会对你说,他要自己给你“念”书了。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父母,除了高兴之外,心理上还要做以下的准备:

一是先易后难。鼓励孩子先从简单的、他早已熟悉的书读起。每次孩子自己读完一个故事的时候,父母要及时肯定孩子,以增强孩子继续阅读的信心。

二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保持孩子读书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在孩子“卡壳”、讲不下去的时候,家长不妨从插图中或上下文中帮助孩子寻找线索,给孩子一些提示。只要孩子能读懂故事的大意,个别地方讲错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父母不要急于批评孩子,即使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也要采取耐心和鼓励的方式,尽量让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这段时光充满快乐,要避免生硬的“上课”。

日本的“母子一同教育”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日本早期教育学家根本进先生提出了“母子一同教育”法。母子一同教育就是母子一同去做某件事,如母子一同看电视,母子一同绘画。根本进先生亲任指导老师,举办画展,他采取“发给母子同样题材,让他们各自作画”的独特指导方式,这样做克服了孩子依赖母亲的习惯,避免了将来由于母亲不在身旁,孩子什么也做不了。

根本进先生发给母子同样的画,让母子分别来作,借以激发妈妈作画的兴趣。当母亲聚精会神地画画时,孩子也会受妈妈感染,也会兴致勃勃地画起来。

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是最伟大的,如果母亲热衷于某件事,孩子也会对这件事感兴趣。如果母亲同孩子一同做某件事,孩子会备受鼓舞,兴趣大增。

“母子一同教育”法还指出,在母子一同做事时,母亲只管自己去做,而不要理会孩子做不做,不要对孩子提出任何指点,只管自己全心全意做就是了。这种教育同溺爱教育、放任教育有明显的不同,在母亲的熏陶下,孩子是会很快形成自己的兴趣。

有很多家长也深有感触:“他们若同孩子一同看电视,一同读书,孩子的兴致会很高。如果让孩子独自去看,看几眼,他就没了兴趣,又去寻别的事做了。”

由此可见,妈妈是否同孩子一起认真地看或专心地听,对孩子影响有明显的不同。要让孩子有兴趣,如果只是说“你要怎样做”的大道理,还不如母亲同孩子一起做,来激发和提升孩子的兴趣。

让孩子在玩耍中放松自己

能放松才能更好的奋斗。孩子一生下来,就通过玩耍来了解世界。玩,不仅能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以及理解他人、约束自己的能力。不让孩子玩,就等于抹杀孩子的天性,也让孩子失去了创造力,一切发明创造也无从谈起。

其实,在玩的过程中,家长还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天赋,如果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这种天赋,就可以帮助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做出突出的贡献。

英国伟大的数学家麦克斯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就是他的父亲发现和培养的。有一次,麦克斯的父亲发现他画的画很独特,这幅画是一个插菊花的花瓶,但是,所有的菊花和图形都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它们的开头搭配得非常巧妙。父亲非常惊讶于儿子对几何图形的控制能力,继而不断地启发引导,使他很快对数学入迷,最终成为一代杰出的数学家。

玩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启发孩子的兴趣爱好、从中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性,学龄孩子还可以缓解在集中精力学习时带来的疲劳。许多有特长的孩子,就是在课余时间玩自己想玩的东西,从而有了小发明、小创造。

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为了孩子更有效地学习,为了孩子健康地成长,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必须给他们以玩的时间,而不应剥夺这个时间。

1.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只要没有危险,就不应剥夺孩子玩的权利。著名演员李宝存在谈到教子时就说过,在孩子学习之后,在假期,他就鼓励孩子去玩,有时间还陪孩子一块玩;如果孩子“忘”了去玩,他还要督促。他认为这样才不失孩子的天性。孩子毕竟是孩子,不应该用严格的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而应顺其自然,为他们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2.避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

有的家长以安全为由,限制孩子外出玩耍,把孩子关在家里,一举一动都要由家长支配。其结果将使孩子变得胆小懦弱,没有勇气。

3.给孩子玩的空间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不需要自己的空间。实际上,孩子很需要自己的游戏空间,一个好的游戏空间,能成为孩子想玩的动力。为此,家长不要吝啬,要按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准备玩的工具和器材,孩子会通过玩游戏的过程产生想象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发展记忆力,在大自然中锻炼孩子的观察力,这远比知识的灌输要重要得多。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学习,就会加剧他们的紧张心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的教育还会破坏他们的发育规律,影响孩子身心发展。所以,要适度地放松孩子,还孩子玩的时间。要知道,除了掌握知识外,培养孩子成功的性格特征,如独立精神、自信心、自尊心、自制力、理解力等;防止他们形成消极性格,如胆小、依赖性、自卑、骄傲、任性、自私等,也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孩子的谦虚品格

任何一门学问都像无穷无尽的海洋、无边无际的天空一样宽阔无边,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气扬。如果那样,则必将很快被同行和后来人迎头赶上。

达尔文就是一个十分谦虚的科学家。他为人处世的特点就是当与别人谈话时,他总是耐心听别人说话,无论对年长或年轻的科学家,他都表现得很谦虚,就好像别人都是他的老师,而他是个好学的学生。1877年,达尔文收到德国和荷兰一些科学家送来的生日贺卡,他在感谢信中写道:“我很清楚,要是没有为数众多的可敬的观察家们辛勤搜集到的丰富材料,我的著作根本不可能完成,即使写成了也不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任何印象。所以我认为荣誉主要应归于他们。”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谦虚的习惯呢?

1.开阔孩子的视野

狭窄的眼界和胸怀往往容易滋长骄傲情绪。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广阔胸襟和视野。在班集体中,若以己之长与人之短相比较,不外乎是沾沾自喜,自以为什么地方都比别人强,因而看不起别人。因此,父母应该开阔孩子的胸怀,引导他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圈子,带他们到更广阔的地方走走,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孩子了解更多的历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以丰富的知识充实头脑。

2.让孩子认识骄傲的危害

骄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视野狭窄,自以为是。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对青年们说:“切勿让骄傲支配了你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应该统一的场合固执起来。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人一旦骄傲起来,必然会脱离实际、脱离真理,那么挫折和失败的厄运就将接踵而至。

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骄傲是自己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任何成绩的取得只能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只能作为一个起点。在学习上,知识是无边的海洋,如果因一时一事领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知识不够、眼界不宽的表现。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介绍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3.帮助孩子全面认识自己

骄傲的人可能多多少少有某方面的长处,总觉得自己有点骄傲的“资本”。对此,要做些具体分析。人谁没有长处?你聪明能干,他忠诚老实;你能说会道,他埋头苦干;你做事干脆麻利,他慢工出细活;你文化高,别人经验多……如果都把自己的长处当做骄傲的资本,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那长处就可能成为短处,成为羁绊自己脚步的绳索、阻碍前进的挡路石。自以为是的“长处”,比起别人来,是否真的是长处呢?如果把本来不是长处的东西,也误以为是自己的“长处”,那就尤其可笑了。

对此,父母应该先分析这种骄傲的基础:是学习成绩比较好、有某方面的艺术潜质,还是有运动天赋什么的。然后应让孩子认识到,他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就会失去这种优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进取,而不是骄傲懈怠;优势往往是和不足并存的,同时应该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4.不要轻易地表扬孩子

由于孩子的心理特点,自制力较差,往往在表扬面前翘起了尾巴,迷失了自我,最后沦于平庸。中国古代有个“伤仲永”的故事,说是有个孩子叫仲永,三四岁能背唐诗300首,七八岁能吟诗作文,被誉为“神童”。当地官府也奉为奇才,经常邀仲永进宫府中饮酒作诗,并让他披红戴绿骑马游行,以示奖赏。在这种众星捧月式地推崇下,他的智力得不到更一步地开发,才能日益萎缩,终于一事无成。

许多人都看过《卡尔·威特教育全书》,谁能想到卡尔·威特在生下来时竟是一个智障儿,但他的父亲老威特运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小威特8岁时,就已经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6种语言,同时,小威特还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小威特在9岁时就考上哥廷根大学。当他未满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对于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天才,父亲老威特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谦虚的习惯,他禁止任何人表扬他的儿子,生怕孩子由此滋长骄傲自满情绪,进而毁了他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