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三
11155000000004

第4章 中流击楫

【释义】船到河流中央时敲击船桨。楫,浆。比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春秋时,吴国的军队打败了楚军,进入到楚国境内家城,楚昭王吓得逃到国外。这时楚国有一位爱国的大夫申包胥,没有得到楚王的命令就私自跑到秦国请求救兵。他对秦哀公说:“吴国无道,想吞并天下,现在已攻占了楚国,我特此前来告急,请求援助。”秦哀公说:“你先住下,这事我们议后再做打算。”申包胥说:“我们国君失去社稷,流亡于草莽之中,我做臣子的怎能安居?”于是他就站在秦国殿庭上,痛哭不止,滴水不进。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他说:“楚国有这样的大臣尚且会亡国,我没有这样的大臣,恐怕亡国之日也不远了。”于是秦哀公立即下令出兵救楚,终于击退了吴国军队,恢复了楚国。楚昭王回国后,要给申包胥奖赏。申包胥说:“我挽救国家,不是为了自身的名利,如果为了得到奖赏,便是出卖了自己的气节。既然君王已经安定,我又有何求?”当晚,他不辞而别,隐居深山去了。在我国古代社会,这种忠贞之士无论在文官还是武将中,都屡见不鲜。东晋时的祖逖,便是这样一位胸怀国家、忧国忧民的志士。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

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今百姓在少数民族的蹂躏之下,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任我做统率,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由此敌兵可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备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将士心中像浪花一样翻腾。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楫),向众人发誓说:

“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

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忾,杀敌报国。

祖逖渡江以后,远近遗民都被他的事迹和爱国热情所感,纷纷加入他的军队,很快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他治军有方,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犒赏三军。

由于祖逖治军有方,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收复了不少失地,不久,黄河以南又成为晋朝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