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谋通鉴(历代经典文丛)
11162100000030

第30章 成就强大的自己(2)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派兵攻赵国。赵王迁调李牧为大将。李牧拜请说:“请大王允许我按照我自己的智谋行事,我才敢受命。”赵王迁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一次,李牧打了胜仗。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本是一位精明的指挥官。他认为徐州有险可守。而蒋介石硬要他撤出来。他服从命令,同时声明己见:“要撤出徐州,就不要恋战;要恋战就不要撤出徐州。”蒋介石不置可否。杜聿明按自己的计谋火速西撤,当时解放军的粟裕兵团来不及追,而且七个纵队也不足以歼灭杜聿明的数十万部队。然而,蒋介石突然空降亲笔信,干涉杜聿明计谋,要他停止向西。杜明聿忧心忡忡地说:“每到关键时刻,他就出来干涉,数十万官兵完了!”果然不出所料,蒋介石对杜聿明计谋独立自主性的干涉,给解放军提供了时间和调兵包围的机会。最后被全歼,杜聿明也被俘。美国军事专家后来专门来到淮海战役的战场,想解开这一战争奇迹之谜。

三国时期,刘备在穰山被曹操打败,所剩军兵不满一千,经刘备部下孙乾向荆州刘表求情得准,刘备便投靠依附于刘表。刘表部下将领蔡瑁反对刘表收留刘备,说:“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说明刘备一直处于依附别人的地位。尽管刘表对他很好,毕竟刘备还是寄人篱下。有一次,曹操统兵北征,许昌空虚,刘备献计给刘表,劝他趁机攻许昌,刘表不听,坐失良机。后来曹操北征结束,掉头威胁刘表时,刘表后悔当初不听刘备之计。刘备在刘表那儿,被刘表的妾蔡夫人嫉恨,蔡夫人与蔡瑁两次密谋杀害刘备,刘备皆虎口逃生,尤其是马跃檀溪,更是传为千古佳话。刘备到后来得了新野县,先请到徐庶,后请到诸葛亮,成为一支独立自主的力量,才能得心应手地施展计谋,达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科学艺术团体的独立自主

世界自然科学技术史也同样证明,独立自主是一切计谋的首计。

科学史上最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是一连串的师生获得诺贝尔奖的摇篮。他们的基本条件就是独立自主,自己选课题,自己招学生,不是由国家人事部门硬分配去的研究人员。在艺术上,卓别林的电影公司,梅兰芳的京剧团,也是独立自主的。他们的人事编制、演出节目的审查,收入与支出,上税之后,一切自己作主。

1987年8月5日《中国青年报》以大版篇幅报告文学介绍:“四通、京海、科海、信通等四家智力密集型企业集团成功的共同动因——自选项目,自定计划,自我管理,自我分配,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我招聘,自我完善。”这些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原来都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由于吃大锅饭,科研和开发都不能自己作主,所以,无计可施。后来,独立自主了,产值数亿元,每年上交利税数千万元。现代智囊团:独立于政府的思想库

中国过去那些只有依附于皇帝或帮派首领的谋士、策士、智囊、军师,他们的命运不管是诸葛亮,还是范增、陈布雷,都因不能独立自主而听凭主子的喜怒来决定。更多的谋士为了保住乌纱甚至性命,只能看主子的脸色,有妙计也说不出,最后是连妙计也想不出来了。

但是,现代社会出现了思想库,对政府首脑决策起了极大的作用。思想库的研究主要放在“计中计”(即谋取妙计的计谋)里去讲。此处只讲思想库之独立于政府是他们妙计连篇的基本保障。这些思想库有的是学者集团,有的是单干户——“独立研究工作者”。他们与官方和民间的团体、个人订合同,收取经费,为其顾客出谋献策。例如著名的国际战略研究所,是一个私人协会组织,它宣称,自己“独立于任何政府,不追随任何特殊利益集团”。

两千多年前的自主权思想

韩非子是中国最早明确阐述在政府、军事、生产管理中要有自主权思想的人。他在《扬权》一文中说:“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见其采,下故素正。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

韩非子连续使用“自命”、“自定”、“自事”、“自举”四个自主权的概念。这就是说,国家或上司要管理下属部门、地方、军队负责人,第一步是“使名自命”。就是由下面负责人提出自己的指标,做事的性质,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投标”,立“军令状”。或者叫做“承包合同”。第二步,批准这一“承包合同”,下达任命,使承包人自己去决定该干哪些事。放手让承包人去干。这里包括承包用计谋的自主权。第三步,按承包合同给予条件。这就是“因而予之”,给予必要的投资、粮草、设备,给予兵将,由承包人自己去提拔,派定他们的任职,这就是“自举之”。第四步,上司按承包合同的指标,检查承包人主持工作的结果。

先秦时代的自主权思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实行改革时,提出了“扩大自主权”政策。这样,使企业的活力大增,而且涌现出了一批精明能干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能够用计谋使企业兴旺,首先得益于他们得到了相当的自主权。一旦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受到干涉、紧缩,他们的企业立即就会由兴旺转为萧条。

综上所述,独立自主,实为百计之首。无论是国家、团体、个人,若不独立自丰,便无计可旆。

转益多师

帝王之师

远古时期的圣王,都曾虚心求师。不只是在未做圣王时求师,而且在做了圣王之后,仍然虚心求师。神农的老师是悉诸,黄帝的老师是大挠,颛顼的老师是伯夷父,帝的老师是伯召,尧的老师是子州支父,舜的老师是许由,禹的老师是大成贽,商汤的老师是小臣(伊尹),周文王、周武王的老师是姜太公吕望、周公旦。东周列国六贤君,齐桓公拜咎犯、随会为师,秦穆公拜百里奚、公孙枝为师,楚庄王拜孙叔敖、沈尹巫为师,吴王阖闾拜伍子胥、文之仪为师,越王勾践拜范蠡、文仲为师。

古代圣贤帝王不仅请教封授为宰相的人为师,而且请教不在朝做官的在野平民为师。尧曾请教过平民善绻,善绻因为没领尧政府的薪俸,所以尧去请教善绻时,一定要行学生拜师礼。周公旦自己成了周武王之师,但他本人却向平民百姓中的思想者请教。这些平民住在穷街陋巷,周公旦以学生的身份向这样的平民学者请教过70多人。

大禹接待贤者:“昔者禹一沐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禹有次洗澡,忽听报有贤者来见,他用手抓住湿头发,不等澡洗完,立即出来迎接贤者,听取教导。有次吃饭也是这样,一顿饭停下了三次,放下筷子出来迎接三次贤者来访。

子产是春秋时郑国的宰相,那时有个著名学者壶丘子林开馆讲学,子产去听课,他进课堂完全按当时学生的规矩,依年龄顺序排坐次,有人说他把宰相这一身份当作一把伞那样,倚放在教室门外了,他本人进教室完全只剩下学生这一身份了。

魏文侯去拜见当时的平民大学者段干木,始终站着听段干木教导自己,腿站累了,也不敢坐下来。

孔子的“多师论”——圣人无常师

孔子主张多师,不只向一个老师学习。他自己的求师实践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又有“不耻下问”的原则,他常常“以能问于不能”。《子张》篇中子贡说孔子的求师:“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唐朝的韩愈写《师说》道:“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康熙皇帝小时候,被大人指派了一个老师。后来,自己发现了伍次友做老师。伍次友那时不知道康熙的身份。再后,顾命老臣索尼一直教育着康熙。贯穿始终的老师是康熙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她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地教会了康熙怎样当皇帝。康熙转益多师,终于成为一代圣君。

求师计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你看中了老师,他却不肯收你作学生,怎么办?

五代时期南唐人钟隐,年轻时已是颇有名气的画家,他去拜花鸟画家郭乾晖为师,郭不在家,他便站在大门外一整天,直到黄昏郭回到家门,钟隐倒地便拜,郭却不肯收他。不久,郭家要招收一名家僮,钟隐就改名换姓去应征。钟隐当了家僮,做事勤恳,郭乾晖很喜欢,便提拔他当了书僮。钟隐实践了荀子所说的“学莫便于近乎人”,悄悄地学郭的绘画技法。钟隐本来就是有名之人,突然失踪的消息引起人们的猜议。郭乾晖有一次发现了书僮偷看他作画,便喝问:“你是谁?”钟隐跪下陈述原委,郭乾晖被感动了,便破例收下了钟隐作学生。

偷拳。杨式太极拳的开山鼻祖的太极基本功竟是在拜师不收的情况下,改姓毁容,被师家收为仆人,从而偷拳所得,结果他比那些正式弟子还学得好。后经发现,师傅感动,也就收下了他。

孙悟空学艺,除了像其他兄弟一般勤劳、尊师之外,还多了几分顽皮、幽默和灵性。所以师傅在他后脑勺上敲三下,他知道半夜三更起来走后门,从而学到了秘传绝技。

现代新武侠小说的创作中,凡是后来技盖群雄的青年英雄,在其经历中,往往有缘分转益多师,自成一体,创出新武功而不可战胜。

唐代画马大师韩干小时很穷,在一家酒店当伙计,还常出外为客户送酒。他从小喜欢画画,最爱画马。虽有天分,却不能提高。他听酒店老板说,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就住在附近。想拜师学画,于是韩干就打主意,设法接近王维。有一天,机会来了。王维的家僮来打酒,韩干主动要求帮他送去。王维见这青年人可爱,对他态度很好。有一夜,大雪纷飞,韩干已脱衣上床,远看王维家灯火通明,一个身影伏案,他想这一定是王维在作画,便想他肯定需要喝酒,便不顾寒冷,披衣提酒,冒着风雪给王维送酒去。王维深为感动,要给他小费。韩干说,我不要钱,我想请你教我画马。王维让他画匹马看看,韩干很高兴,画的马虽不老练,却能看出画画的灵气!王维便答应教他。

反面教员

《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老子·二十七章》:“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论语·里仁》:“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不善者而改之。”又《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周书》:“前车覆,后车戒。”(刘向:《说苑·善说》)

《新唐书·魏徵传》:“夫鉴形之美恶,必就止水;鉴政之安危,必取亡国。”魏徵正是充分总结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才使唐太宗采取措施以使唐朝长命。亡国的历史成了唐太宗的老师。

老子:超越老师,师法自然,独创自我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四章)法,师法,最终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就要在自然中去领悟,这样的领悟所得,便成为超越老师的独特发现或发明。古代画家、音乐家、医师、发明家、武林宗师,常常是师法自然,独创流派的开山鼻祖。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是说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如何学得一手好琴?他拜了当时第一流琴师成连为师。成连教俞伯牙练好基本功后,发现伯牙的音乐创造性尚未激发。便说:“我的本事你都学去了,你要想提高,只有让我的教师来教你了。”伯牙异常高兴,便随成连爬山涉水去拜访成连的老师。成连将伯牙带到大海边,那儿有一小茅棚。成连让伯牙留在茅棚中等候,自己去寻老师。伯牙等了数天,不见老师回来,更不见老师的老师。他在无聊的等待中,顺便欣赏起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他见海上日出,见到月盈沧海,情绪上来了,搬出琴来,即兴而弹,想不到竟成了千古绝音。这时,他才突然明白:原来老师的老师,就是自然。此后,他弹高山,弹流水,皆系师法自然而来。

发明家鲁班,有一次不小心被茅草割破了手指。他观察茅草边缘有齿,便启发他发明了锯子。

王冕画荷花,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各领风骚,皆受益于师法自然。所以,写生,成为学画的必修课。

武林宗师创猴拳、鹰爪功等,也是受益于师法自然。很多招式的名称,也是师法自然所得:如白鹤亮翅、乌龙摆尾、金鸡独立、左揽雀尾、野马分鬃、犀牛望月等等,皆是如此。

现代服装设计师,也开始了师法自然的创造。蝙蝠衫就是一例。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未出名时,拜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张旭为师,张旭要他“倍加工学”,“领悟自然”,颜真卿不懂,以为张旭不肯将其行笔落墨的诀窍传授给他。张旭屡次点化,颜真卿不开窍。张旭急了,告诉颜真卿说:“我是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领悟了书法的节奏、气势和韵律,除了苦学和师法自然之外,哪有什么诀窍?凡是一心寻求诀窍的人,永远一事无成。”说完,拂袖而去。颜真卿这才悟出其中道理,细心观察自然万物,经过几十年努力,独创出一派颜体书法,成为大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