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谋通鉴(历代经典文丛)
11162100000044

第44章 强占先机致胜(3)

2.王翦疲敌灭楚。

公元前224年,秦国灭楚的最后一战,是由王翦领秦兵60万攻楚。楚国军队由项燕统领倾巢而出。王翦看见楚军人数众多,士气旺盛,便决定采用疲敌战略,筑垒固守,坚壁不战。秦军在营垒内进行军中训练,养精蓄锐。楚军本为迎击秦军而来,但是求战不得,屯兵于坚壁之下,斗志日渐松懈,帅老兵疲。项燕见此状况,只得将楚军东撤。而这时的秦军个个身强力壮,求战心切,王翦趁项燕撤退时防备松弛,于是抓住战机,穷追不舍,直追到靳南(今安徽宿县南),击败楚军,杀其主将项燕,楚军立即溃不成军。王翦于是乘胜攻占楚国都城,俘虏了楚王,一举灭亡了楚国。

3.李世民疲兵败敌。

公元619年,割据山西的刘武周派宋金刚进逼李世民的势力范围。李世民前往征讨,与宋金刚相持于新绎一带。诸将向李世民请战,李世民说:“宋金刚孤军远来,补给困难,粮草全靠就地掠夺,速战对他有利。我们应当坚守,养精蓄锐,磨掉宋金刚求速战的锐气。我另派兵打击他的心腹要地。这样,宋金刚必会粮尽计穷,自行逃走。”果然,两军相持了半年以上,宋金刚军中粮食吃尽,不得已只好撤走,李世民引兵追击,把宋金刚军打得一败涂地。

4.周德威疲敌破梁军。

公元910年冬,晋将周德威攻梁军。梁军惯于筑城坚守,不善野战。周德威为扬长避短,将晋军后撤。晋军骑兵有优势,惯于野战。于是派300名轻骑向梁兵骂阵。梁将王景仁见晋兵不多,被骂声所激怒,率全军出动,晋军且战且退,引出梁军数十里。晋军布阵,梁军也布阵。晋国君主在军中,想立即与梁军决战。周德威说,梁军因被激怒而出城作战,仓促出阵,料想未带干粮和饮水,过了中午,梁军必然人困马乏,而我军只有少数骂阵之兵疲劳,其余人皆是以饱待饥。刚过中午,晋军向梁军发起进攻,步兵从侧翼包抄。两军厮杀到日头偏西,梁军支持不住,争先恐后撤退,乱了阵脚。于是晋军擂鼓追击。这一战梁军死2万余人,晋军大获全胜。

5.邺城之战。

公元396年,北魏道武帝亲征后燕国,进攻邺城。后燕守将慕容德打退了北魏的进攻。慕容德想乘胜反攻,其部下韩淖认为不可。他说北魏远征,兵力强盛。邺城之兵相比之下人数很少。此次击退进攻,是因为我方有固城之守。因此,我军不宜动。他提出“深沟高垒,以逸待劳”的战法,固守邺城。北魏军久攻不下,士气大减,内部出现裂痕,有的军队撤走,此时,慕容德率军追击,大败魏军。曹刿论一鼓作气

春秋时,齐王拜鲍叔牙为大将,进犯鲁国。鲁国无将有把握胜齐军,大臣施伯推荐隐士曹刿当了鲁庄公的参谋,一同赴前线。两军列好阵势,齐军一通鼓响,排山倒海般冲了过来。鲁庄公欲令鲁军出击,曹刿说不可。只可坚守阵脚,不出战。齐军冲不进来,退了下去。过一会儿,齐军二通鼓响,齐军再次冲锋过来,鲁军仍然不出战,齐军仍然冲不进来。又过了一阵,齐军三通鼓响,齐军冲锋已没了士气,以为鲁军仍然不出战,又攻不进去。这时,曹刿请鲁庄公下令击鼓出击,军士一鼓作气,把士气衰退的齐军打得大败。齐军慌忙撤退,曹刿观察到齐军是仓惶而退,来不及设埋伏,所以大行追击,大获全胜。事后鲁庄公问曹刿,曹刿说,军队打仗在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通鼓后,敌兵疲惫,士气低落,而我方正是士气高涨之时,一鼓作气便能取胜。毛泽东论以逸待劳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如果进攻之敌在数量和强度上都超过我军甚远,我们要求强弱的对比发生变化,便只有等到敌人深入根据地,吃尽根据地的苦楚,如同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某旅参谋长所说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正是因为毛泽东的这一方针,红军打败了蒋介石发动的四次围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4月,毛泽东打给西北战场的电报说:“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的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毛泽东16字游击战公式: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蘑菇战

《太平天国新军的运动战·张宗禹语》:“敌能战,应不与战,专以走疲之,则可常活。”

1949年6月,蒋介石以33万人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而西北野战军只有2万余人。于是,毛泽东主动放弃延安,诱敌北上,派出小部队以蘑菇战术吸引敌人,让敌人在陕北团团转,处处扑空,兵力疲惫,给养困难。而我军主力早已转移到蟠龙西北地区休整,隐蔽待机。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发动晋南攻势后,威胁敌后方安全,敌在进犯扑空、晋南告急的情况下,主力南下蟠龙、青化砭集结。于是我军主力立即集结于此地区,以逸待劳,用一旅之军诱敌深入,将敌135旅包围于羊马河以北,全歼该旅4700余人,旅长被俘。顺手牵羊

顺路灭国

前面已讲过的假途伐虢计中,晋献公用欲取先予之计,借虞国之路伐灭虢国,然后在回国途中,顺便灭了虞国。

前面讲缓兵之计时,秦穆公派孟明视等率兵伐郑国,在路经滑国地面时,遇到郑国牛贩子弦高,假称是郑国派来犒劳秦军的。孟明视以为郑国已有了准备,便撤兵回秦,顺便把滑国灭掉了。

魏军由庞涓率领攻赵,赵向楚国求救。楚国派一小部分兵进入赵国,但并不与魏军交战。魏军攻克赵国都城邯郸。这时,赵又向齐求救,齐国孙膑围魏救赵,庞涓撤离赵国返回魏国,遭到伏击。此时,魏、赵俱伤。而楚兵顺手牵羊,没费吹灰之力,占领了赵国南部的部分疆土。昏君色狼,顺手牵羊

崔杼因迎立齐庄公有功,被封为上卿,执掌国政。庄公经常到崔杼府上饮酒作乐。有一次,庄公在崔杼家饮酒,崔杼因事外出,庄公乘机诱奸了崔杼的继室棠姜。以后明来暗往,渐为崔杼发觉。崔杼便勾结齐庄公身边有怨气的内侍贾竖作为间谍,随时告诉庄公行踪。有一次,齐庄王决定在北郊宴请外宾,而崔杼的府第也正在北郊。贾竖告诉崔杼后,崔杼便装病。齐庄公得知,就说宴席散后,他要来崔府探病。崔杼知道,这又是齐庄公顺手牵羊之计,目的是来奸淫他的妻子。于是,崔杼来个关门捉贼之计,让棠姜迷住庄公,然后用家兵包围庄公,将其剁为肉酱。

春秋时,息侯与蔡侯娶了陈侯家的姐妹花。息夫人伪氏特别漂亮迷人。有一次息夫人回娘家,路过蔡国。蔡侯是个色狼,想顺手牵羊占有小姨妹,未能成功。息侯知道后,决心报复,他与楚王串通,楚兵假攻息。诱蔡侯来救,息侯闭门不纳,楚兵将蔡侯俘获。息侯报了此仇。但蔡侯终于被释,又反过来报复息侯,把息夫人之美说给楚王。于是楚王仗其兵势,设鸿门之宴,拿住息侯。然后顺手牵羊,将息夫人据为己有,带回楚国,尊为“桃花夫人”。《增广贤文》:近水楼台先得月

《增广贤文》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对于顺手牵羊之计来说,是一种环境和条件。

在外国文学名著中,有不少这样的事例:丈夫带了自己的男友回家,妻子却被这男友顺手牵羊拉上了床。《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一书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妻子带自己的女友回家,丈夫顺手牵羊与那女友成了奸。失方俗称为引狼入室,得方俗称顺手牵羊。不顺手的羊是不好牵的。

《红与黑》一书中,于连作为德·瑞拉先生的手下而与其夫人成奸。《怎么办》(车尔尼雪夫斯基著)中的丈夫罗普霍失,正是把自己的朋友吉尔沙诺夫带回家。使吉尔沙诺夫顺手牵羊与罗普霍夫的妻子成爱。对方失误送分

在体育比赛中,无论是三大球、三小球,对方失误,回球过高,一传不到位,瞬时空当,都是你顺手牵羊的得分机会。

在比赛统计表中,失误送分是一个类别,对手失误送分给我,说不上是我的本事。但是我方失误送分少于对方,那却是我的本事。大学生顺手牵羊发明染料

1856年,英国大学生潘琴正上大学二年级。他想假期搞点研究,请求教授出个题目。教授让他研究金鸡纳霜,这是治疗疾病的药。但潘琴一次次的实验都失败了。

又是一次失败的实验:潘琴在从煤焦油中提炼出来的苯胺中加进重铬酸钾,不中用。他无可奈何,摇了摇试管,准备扔掉,却发现试管底部有一些奇怪的黑色沉淀。

他很好奇,心想,不管是什么,不妨也试一下。他用酒精稀释,黑色沉淀成了紫色,漂亮极了。他想,这说不定能染衣服。便将一条白围巾染上这种颜色,挂在绳上。第二天早上,他见围巾掉在地上,粘了尘土,便用水清洗,发现不掉色。他再用热水,肥皂搓洗,也不掉色。他让太阳暴晒,也不变色。

于是,他欣喜若狂,他发明了人造染料,取名“阿尼林学”。这时他才18岁。他向教授报告了自己的发明。教授夸奖他,希望他继续深造,今后会有更多的贡献。然而潘琴没有采纳教授的建议。1858年,他获得英国专利,在父亲支持下,跟他哥哥一起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染料厂。

此前,煤焦油是用煤炭炼制焦炭时产生的废物,被远远扔到海里。自从潘琴发明人造染料后,煤焦油用来提炼苯胺,再制成染料,化腐朽为神奇了。

1870年,德国化学家拜耳,完成了纯工业生产的人造染料蓝靛。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人造染料加工技术发明的故事。那时,是把苯酚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使之变成苯二甲酸,但加热时间太长,大家为缩短时间绞尽了脑汁。

但是,有一天,一个染料工人去检查染料锅里的温度,不小心,手中的温度计碰坏了,水银流进了锅里。他赶忙报告技师,技师跑来一看:我的天,过去需要加热两天的工作,现在一个小时便完成了。

这是一个秘密,技师掌握了。从此这个工厂比别的工厂的生产量高出了50倍。终究这秘密还是没有保住,因为这个工厂大量购进水银,别的厂不妨用水银一试,别人也成功了。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

从前,德国有一位学气象的青年学者魏格纳,他在气象学上并没有什么发现。可是,有一次,他站在世界地图面前,漫无目的地瞟着五洲海岸线的弯弯曲曲。突然,一个暗示,或许是上帝的暗示,他觉得南美洲的海岸线与非洲的海岸线相似。巴西海岸的突出部分与非洲喀麦隆海岸凹进去的部分,形状十分相似。也许这纯属巧合,但他却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来。如果移动这两块大陆,使它们靠拢,不正好吻合了吗?他再看亚、欧、澳、南极各洲,也有类似的地方。他突发冥想,说不定这两块大陆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裂开了,漂开了,不然为什么海岸线那么相像呢?于是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原先是一个整块,大约距今三亿年以前,开始分裂,向东南西北移动,形成现在的模样。这就是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尽管它还是一个假说,但是,它给人们认识世界大陆的成因带来了新的思路。

当魏格纳把他的猜想公布于世时,科学家和其他人都嘲笑他,把他当个疯子。但是他却坚信自己的发现是科学的。于是他下决心为证明自己的猜想找到充分的证据。比如,在两个大陆上找到相同的动物、植物、矿物等。鉴定海岸地层的年代是否相同等。他开始了艰苦的航海考察。

可惜,一次海洋大风暴使魏格纳葬身海底。“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不过,历史是公正的。后来的科学家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是正确的。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为大陆漂移学说奉献了生命的鼻祖魏格纳。伽利略:一盏教堂灯的摆动和比萨斜塔

1564年意大利的比萨城诞生了一个伽利略。他发现了木星的卫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发现了自由落体的等时性,发明了温度计,发现了镜管原理,制作了高倍望远镜,解释了月亮的圆缺等。伽利略是一个多产的伟大科学家。

在他还不满20岁的一天,他无意识地走进大教堂,却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他生命的转折点。他漫不经心地欣赏着教堂,突然,什么东西的摆动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大厅中央巨大的灯,几个修理房屋的工人使它摆动起来了。

伽利略着了迷一样,站起来注视它。奇怪!灯摆动的弧度大时,速度快;弧度小时,速度慢。他当时正学医,便用手按住自己的脉,计算摆动的时间。更奇怪了,不管弧的大小如何,灯每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

伽利略想:见了鬼了!如果不是我错,就一定是亚里士多德错了。他说过,摆经过短弧比经过长弧要快些。

这个意外发现,促使伽利略淡漠了医学,而着迷于数学和物理学。他到处去收集绳子、圆球作实验。结果统统证明,决定摆动周期的,仅仅是摆长,不论它末端的重量多么不同,只要摆长相同,摆动的周期也相同。

尽管科学界还不能承认不满20岁的孩子的重大科学发现,但是伽利略已经给人类计时找到了钟摆原理。后来人们制作的钟,就是根据了这个钟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