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但为什么兄弟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
兄弟相聚,不免谈谈分别以来的遭遇。哥哥说,我们黑人到白人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惟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为他们洗衣服。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黑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
看见弟弟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羡慕弟弟。弟弟却说:“幸运是没有的。初来菲律宾的时候,担任些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的人有些是比较愚蠢和懒惰的,于是我经过思考便接下他们放弃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上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由思维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思维也决定了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又如,一位年轻的船员,第一次出海航行,在航行途中,不幸突遇狂风巨浪,帆船的桅杆被吹打得快要断裂了。他受命爬上去修整,免得翻船。当他往上爬的时候,由于船体摇晃很厉害,加上桅杆很高,他又一直往下看,好几次差一点摔了下来。一位有经验的老水手急忙对他大叫:“小伙子,不要往下看,抬头往上看。”年轻的船员听了不再低头看下面,而是抬头只往上看,那种天摇地动的感觉瞬间就消失了,心情恢复了平静。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碰到极令人兴奋的事情,也同样会碰到令人消极的、悲观的事,这本来应属正常。如果我们的思维总是围着那些不如意的事情转动的话,也就相当于从高处往下看,那么,终究会摔下去的。因此,只有懂得“思维影响人生”这个道理,才能较好地把握自己。如困境中做到临危不乱,宠辱不惊,从容地化解生活的难题,那么自然就会达到智慧的最高境界。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越是一般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实越有可能做到。所谓一切在意料之外,而又合乎情理之中,就是这个意思。大家认为不可能,必然谁也不会去关注,谁也不去攻关,谁也不去设防,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必然没有竞争对手,此时你正好独身一人乘虚而入。诸如军事上“不可能”成为“可能”的战役屡屡发生,人们应从中有所领悟。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国军队经过精心准备,突袭波兰。波兰军队仓皇应战,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因准备不足,兵败如山倒。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爆发。
法国并非波兰,法国兵力强大,拥有二三百万大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国内的经济实力也不比德国差。特别是,法国还拥有一条坚不可摧的马其诺防线。为了防备德国进攻,法国早在10年前就精心构筑了防线,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的东部国境的防御体系,一直修筑了6年。法国当时是欧洲最大的陆军强国。
1940年,德军绕过这条固若金汤的防线攻入法国。德国装甲师选择了一条道路,正是法国将军们认为不可能为坦克所穿过的地带,防线失去作用。结果,短短的一个月内,法军就溃不成军。
这种“不可能”成为“可能”的战例还有很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选择的登陆及向德军反攻的地点是诺曼底,那里的海浪及岩石海岸使德国认为,任何规模的登陆都不可能选择在这样恶劣的地点进行。
在史称“布匿战争”之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率军越过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气候恶劣、积雪终年的阿尔卑斯山,这条道路是一条被认为不可能穿过的路径。罗马人做梦也没想到汉尼拔如此神速地出现在面前,猝不及防。
再如,草船借箭也是一个鲜明的事例。就连周瑜、鲁肃做梦也不相信这是一个现实。
三国时候,周瑜嫉恨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而执意要除掉诸葛亮。千思万想,周瑜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想让诸葛亮钻进自己为他设计好的圈套。
周瑜把诸葛亮请来,向诸葛亮请教如何破曹之法。诸葛亮说在大江上作战,应以弓箭为好。此语正中周瑜下怀,于是以军中急需10万枝箭作为进攻曹军的工具为由,要诸葛亮在十日内建造完成。这对诸葛亮来说是出了一个大难题,不接受这个任务,联吴抗曹连一点力都不出,实在说不过去。诸葛亮不得不接受任务,但要在十日内建造10万枝箭,无异于天方夜谭。诸葛亮却胸有成竹,他早就料定三日内必有大雾,于是就立下军令状,以三日为限,保证在三日内完成10万枝箭的任务,如果完不成,甘受军法惩处。周瑜暗喜,以为诸葛亮三日完成建造10万枝箭,根本不可能,十天能完成就了不起了,这下他可上钩了,对不起,到时完不成,军法可不留情。周瑜想到这儿,开怀大笑,认为一切如愿。周瑜暗地里吩咐鲁肃造箭所需用料不及时到位,让诸葛亮无米下锅,干着急去吧。然而,诸葛亮只吩咐鲁肃准备快船、草人及兵士30余人即可。所需要的原料一概不提,使得肃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天、两天过去了,不见诸葛亮动静,鲁肃着急了,找到诸葛亮说,期限马上就到,你还不赶快开工,到时拿什么交差。诸葛亮却笑呵呵地请鲁肃到船舱内小酌,急得鲁肃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诸葛亮才不慌不忙地把他的计谋说出来。第三天江上果真有大雾,乘雾色将船划至江中,猛敲大鼓,曹营以为吴兵乘雾包动寨,不知虚实,不敢出船应战,只能派士兵用弓箭御之。这样,10万枝箭不费一工一料就装满了船,第三天早上雾还没有散去时,满载着10万枝箭的船就返回了岸边。鲁肃因此而深深地佩服诸葛亮的超人思维和雄才大略。
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肯定是十分困难,甚至是难以想像的事,因为太难,所以畏难,困为畏难,所以根本不去问津,不但自己不问津,认为别人也做不到。其实,只要善于运用理性思维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世上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办到的事,办成只是个时间早晚问题。客观上没有“不可能”,并不等于主观上没有“不可能”,如果主观上认为“不可能”,那就真的不可能了,主观上认为“可能”,那么,任何暂时的“不可能”终究会变成“可能”。人类的创造力使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一种可能性的诞生,又会带来诸多新的不可能,以此更迭,人类的发展正是一步步地从过去走向未来,从不可能走向可能。
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实是被常规思维束缚,打破了常规思维,许多不可能就会变为可能。
不能违反规则
很多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是一个正人君子,可以说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可是一到家里面或者一个人时,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不少人表面上是“先进”、“模范”,实质上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死囚,这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
试想:一个两面三刀的人,哪里会有什么原则,哪里会有什么好心态呢?这样的人即使很有胆量,也只是“狗胆包天”,最后一定会弄到身败名裂的地步。
有这样一则顺口溜:“看见绿灯尽快走,看见黄灯抢着走,看见红灯绕着走。”这大概是一些人对付交通规则的办法。有人研究发现:中国人看见红灯,只要没有警察,很多人都会不顾生命危险往前走,这就是所谓的“闯红灯”。有新闻媒体报道,在中国的大街上,只有部分机动车遵守交通规则,很多人对交通规则是漠然的。
这种情况在外国怎么样呢?
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到了德国,他已经习惯了中国式的生活,漫不经心的,对生活的态度就是“不必太认真”,凡事过得去就行,无论对人还是对己。他认为这是优点,还经常在搞鉴定的时候往里面写……
可是有一次,他改变了这个看法。
一年除夕之夜,他在德国首都柏林参加中国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都已经很安静了。不难理解,这个时候,谁都希望早点儿到家。
他们一行几人走得很快,可以说是健步如飞,只差跑起来了。刚走到路口,绿灯就变成了红灯,在他们的面前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x在平时的时候,他们是肯定会停下来等绿灯,可是,此时是夜深人静,街道上又没有来往的车,即使有车开过来,500米之外就能看见,不会出什么危险。他们没有犹豫,迈开大步就往前走……
“站住。”
在他们的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
他们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对老夫妻。他们马上退回去,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
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这位留学生说:“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他还没有说完,老先生就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这位留学生那种“漫不经心”习惯,从此以后就改正了。
他经常对人说:“从那一刻起,我再也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中国人在修养过程中,很强调“慎独”。
什么叫做“慎独”?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更要有人类所形成的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这是最能够考验一个人品行的。
自信是成功最重要的基石
人们常常把自信比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闸门,启动聪明才智的马达,这是很有道理的。确立自信心,就需要正确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当然自信不是孤芳自赏,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它代表一种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情绪,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灵丹妙药。
一位画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画廊里展出,他别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笔,并附言:“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处,请在画上作上记号。”结果画面上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过了几日,这位画家又画了同样一幅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附言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这位画家不受他人的操纵,充满了自信。他自信而不自满,善听意见却不被人所左右,执著但不偏执。这是一种真正的人生境界。
其实,人们的所作所为一般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不同的心态和两种不同的结果。前者是悲观消极的思维模式,自卑的心态,其结果必然是可悲的。后者是乐观向上的思维方式,充满自信的心态,成功便是指日可待了。前者过高地估计他人,过低地估计了自己,遇事认识不到自己拥有的能力和事情本身存在的可能性。越是这样,越是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模式,而越是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就越觉得自己不行,就必然要依赖他人,受他人的操纵。如此这样,每失败一次,自信心会受到一次伤害,久而久之,一切就会按照别人的意见行事,一切就会让别人来操纵,可悲的事就会接踵而来;后者因为用正确的观点评价别人和看待自己,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迷失自己,而能正确地主宰自己。
这些情况,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会常常碰到。诸如,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去做,会出现不同的过程,产生不同的结果。仔细想想,这也并不奇怪,因为每一个人的眼光不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遇事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要完全相信你听到的看到的一切,也不要因为他人的指责和鄙视而轻视自己,产生自卑感。
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一定隐含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积极正面的影响以及消极负面的看法。人们选择的那一种思维模式,正是他们人生成功或失败的分水岭。
从前,在非洲,有一个农场主,一心想要发财致富。一天傍晚,一位珠宝商前来借宿。农场主对珠宝商提出了一个藏在他心里几十年的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值钱?”珠宝商回答道:“钻石最值钱!”农场主又问:“那么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钻石呢?”珠宝商说:“这就难说了。有可能在很远的地方,也有可能在你我的身边。我听说在非洲中部的丛林里蕴藏着钻石矿。”第二天,珠宝商离开了农场,四处收购他的珠宝去了。农场主却激动得一宿未合眼,并马上做出一个决定:将农场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一位年轻的农民,就匆匆上路,去寻找远方的宝藏。
第二年,那位珠宝商又路过农场,晚餐后,年轻的农场主和珠宝商在客厅里闲聊,突然,珠宝商望着书桌上的一个石块两眼发亮,并郑重其事地问农民这块石头是在哪里发现的。农民说就在农场的小溪边发现的,有什么不对吗?珠宝商非常惊奇地说:“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是一块天然钻石!”随后,他们在同样的地方又发现了一些天然钻石。后来经勘测发现,整个农场的地下蕴藏着一个巨大的钻石矿。而那位去远方寻找宝藏的老农场主却一去不返。听说他成了一名乞丐,最后跳进了尼罗河里。
这个抛弃农场寻找钻石的文中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老农场主的失败根源于他对自身的资源缺乏充分地了解,因而也就失去了树立自信的前提。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去开发,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不要虚无缥缈,好高骛远,不着边际。最可贵的宝藏往往不在远方,而在于我们自身。这也就是我们树立自信的基石——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去开发,去利用。
例如:你应聘来到企业负责某项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你相信自己对市场敏锐的感觉和自己的理论知识,但你缺乏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于是,很多人在你面前或背后说你做不好这件事,一定会失败,因为你没有经验。而当这种议论更多地被你知道后,你可能开始怀疑、畏缩,信心受到打击,而造成失败。但事实上,你一定要具备坚定的信心。
有一位将军领兵要到前方作战,将军胸有成竹,充满信心,认为此战一定能够胜利。可是他的部下却不乐观,毫无必胜的把握。将军眼见大众士气低落,心想怎么作战呢?于是有一天,将军集合所有将士,在一座寺庙前面,告诉他们:“各位部将,我们今天就要出阵了,究竟打胜仗还是败仗?我们请求神明帮我们做决定。我这里有一把铜钱,把它丢到地下,如果都正面朝上,表示神明指示此战必定胜利;如果有反面朝上的,就表示这场战争将会失败。”
听了这番话,部将与士兵虔诚祈祷磕头礼拜,求神明指示。将军将这把铜钱朝空中丢掷,结果所有铜钱正面都朝上,大家一看非常欢喜振奋,认为神明指示这场战争必定胜利。
后来,部队开到前方,每个士兵士气高昂,个个都信心十足,奋勇作战,果真打了胜仗。班师回朝后,有部将就对将军说,真感谢神明指示我们今天打了胜仗。将军这时才据实以告:“不必感谢神明,其实应该感谢这把铜钱。”他把身边的这把铜钱掏出来给部将看,他们才发现原来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
自信非常重要。所谓自助人助,自助天助。自信是一个有志于缔造影响力的人最基本的素质,是获得成功的基石。
有信念就应当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