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低的人,可以稍高于他的起点来赞其前途,起点高的人可以直接赞美其起点。比如:"小伙子这么年轻,又是北大研究生,基础好,起点高,前途无量啊!"这样的赞美有骨有肉,绘声绘色,并不令人感到虚无飘渺。
不要过于具体
前途是一个人未来的情况,究竟会是个具体到什么样子谁也难以预料。有人喜欢把别人的前途赞美得具体一些,以显示自己的洞察力,或增加赞美的说服力,但这样做往往容易弄巧成拙。如果一个儿童既喜爱音乐,又喜爱画画,那么你赞美他将来会成为音乐家呢?或许他将来什么都不是。
善于赞美别人的人并不把话说绝,适当抽象,模糊一些,让人觉得更实在、可行,甚至无需说出口被赞者便心领神会。丰子恺考入浙一师后,李叔同教他图画课。在教木炭模型写生时,李叔同先给大家作示范,画好后,把画贴在黑板上,多数学生都照着黑板上的范画临摹起来,只有丰子恺和少数几个同学依照李叔同的做法直接从石膏上写生。李叔同注意到了丰子恺的颖悟。一次,李叔同以和气的口吻对丰子恺说:"你的图画进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有见过像你这样进步快速的学生。你以后,可以……"李叔同没有紧接着说下去,观察了一下丰子恺的反应。此时,丰子恺不只为老师的赞扬感到欢欣鼓舞,更意识到在老师没有说出的话当中包含着对他前程的殷切希望。于是,丰子恺说:"谢谢!谢谢先生!我一定不辜负先生的期望!"这天晚上,李叔同对丰子恺的赞扬,激励他走上了艺术生涯。丰子恺后来说:"当晚李先生的几句话,确定了我的一生……这一晚,是我一生中的一个重要关口,因为从这晚起,我打定主意,专门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变。"
李叔同对丰子恺的称赞相当有水平。他先是对其进步大加赞赏,但论及其前途却没有具体说下去,而是话到嘴边,欲言又止,似有抛砖引玉之意。其实,通过他前面几句话,已令人猜出其用意。当然,这同时需要学生具备相当高的悟性来配合。短短几句话,竟然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其妙处值得细细体味。
适当附加点条件
一个人的前途是与他的努力程度、外部环境等等各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分不开的。因而,在赞美别人的前途时,应适当附加点条件,使你的赞美既使人感到实在具体,又颇具远见卓识。比如:"你如果上面有人的话,在单位混出个出人头地没有问题。""这孩子很聪明,要是送到好学校去,定会大有出息。"……如果你不适当附带点条件,万一对方如宋代的方仲永,若干年后,你岂不自己打自己嘴巴?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既非灵通的算命先生,也非未卜先知的先知者。但在社会交往中,却时时需要对别人的前途问题说出个一二。怎么办呢?请牢记我们共同探讨的灵验之法,或许,你真的会被后来人奉为"先知"呢。
间接地赞美他人
直接赞美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常应用的赞美方式,不通过中介,直抒胸臆,把自己的赞美之情直接向对方倾吐。相比之下,间接赞美则更富有技巧性。一个善于赞美别人的人往往更喜欢运用间接称赞别人这种稍微曲折一点的方式。
假借别人的口来赞美一个人,既传达了第三者的善意,也能表明自己的赞同立场。我读研究生期间,有一个师妹叫晓菊,刚入学时,她因为自己来自一个普通的师范学院而缺乏自信,与来自名牌大学的同学比多少有些自卑。我发现这个情况后,找她谈心,并对她说:"咱们导师对我说了,说你的作业很认真,思想有深度,是一个好苗子,导师正是看中了你的这一点才把你列为门下。"她听后很高兴,觉得自己在导师的心目中还是个有出息、有前途的女孩。从此以后,晓菊加倍努力学习,三年竟发表了十多篇论文。现在回忆起来,我当时传达的导师的赞扬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肯定起了很大激励作用。传达第三者的赞美,一是要真实,不能胡编乱造;二要表明自己的赞同,如果自己反对别人的赞扬,那么,自己就可能不会受欢迎。生活中经常听到"某某很佩服你","某某称赞你……"等等就属这种情况。
间接赞美的第二种方式是通过赞美与他有密切联系的人、事或物,来折射对一个人的赞美之意。比如:为了赞美一个女性,你可以赞扬她的孩子漂亮、聪明、有出息,或者赞扬她的丈夫能干、会来事,这样也可以很好地达到间接赞美她的目的。
有一次,我单位一个姓梁的处长碰到我主动给我打招呼,我感到他肯定有事找我帮忙。梁处长对我说:"小李,你去年给我处推荐来的小刘工作很出色,虽然不到一年,工作干得很熟练了。"我告诉他:"小刘是我大学的校友,原来我就很了解他。"梁处长笑着道:"你们北大的学生干劲大、后劲足。你在识人方面还是有眼力的。"我赶紧谦虚了一下:"哪里哪里,还是你这样的领导任人唯贤。"我早已识破他的赞扬后面肯定有把戏,问他有什么事直接说吧。梁处长这才告诉我,他们处里新调走一个人,忙不过来,让我再给他推荐一个高材生,我也高兴地一口答应下来。
细细揣摩一下梁的求人之技,也算是用心倍至了。第一,他见到我时赞别人是虚、赞我是实,但他没有直接赞扬我,而是先夸奖我推荐的小刘,基于他深明我与小刘的共同之处,故意来了个歪打正着;第二,他的赞扬是与他的需要和动机始终是挂靠在一起的,无非是让我高兴一把,拜托我再给他推荐一个能十的助手。此外,通过赞扬第三者来达到问接赞扬一个人,必须要清楚地了解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你赞扬的这两个人矛盾很深,而你却一无所知,夸夸其谈下去恐怕会把事情弄糟。
间接赞扬一个人还可以不当面对他表达你的称赞和肯定,而是对别人说,通过别人的口把你的赞扬传到他的耳朵里。这种赞扬对化解矛盾效果更好。因为对两个有矛盾和隔阂的人来说,双方既互不示弱,也互不吃对方的一套,当面的赞扬之词不好说出,这时不妨放出些赞扬的口声,让别人替你去说。
蔺相如和廉颇都是赵国的重臣,公元前279年渑池之会后,赵王因亲眼目睹了蔺相如英勇机智,胆识过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把他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中很不服气,愤曰:"我身为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蔺相如只不过是耍嘴皮子的功劳,反而地位比我高,况且他以前是个地位卑微的人,岂不令人羞耻,我怎甘心居他之下。"廉颇扬言要寻机羞辱他。蔺相如几次避让,连他的门客们也看不下去了,纷纷来告辞。蔺相如耐心地对他们说:"我并不是怕廉颇。廉颇将军确实不是一般的有功之臣。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一是因为赵国有秦军最惧怕的廉颇将军,二是因为赵国有他们害怕的蔺相如。如果我们两个产生矛盾,秦军就可能会趁虚而人。我躲避廉将军,是为了国家大局,怎能计较一己之愤呢?"蔺相如不愧为赵国上卿,一席话感动了他的幕僚们,所有的人心服口服。不久,蔺相如的话传到廉颇那里,他感到非常愧疚,心想自己对蔺相如这样非礼,人家还是承认并称赞了自己的作用和功劳,并识大体,顾大局,这些都是自己的差距。于是才有了负荆请罪和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蔺相如与廉颇化干戈为玉帛,这与他对廉颇的肯定和称赞是分不开的。在两个人有矛盾的情况下,间接赞扬对方必须有宽阔的胸怀,不计较个人利益,公正客观地肯定对方,并能高瞻远瞩,以此使对方心服口服,巧妙地化解矛盾。这不愧为上上策,故人云:"不战而胜",在间接赞美之中把坏事变成好事,是值得后人效法和发扬光大的。
赞美他人不要太夸张
夸张是为了增强修辞效果而采用的方法,夸奖或赞美一个人,有时言过其实适当地夸张一点更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别人也乐意接受。比如一个男子娶了个漂亮的妻子,感到心满意足,一次他这样有些夸张地赞美妻子说:"自从娶了你,我连电视也不想看了。"电视中美女如云,不可能个个都比不上他的妻子,但这位男士夸张性的赞美却博得了妻子的欢心。
夸张总归夸张,但如果夸张过度,赞美也就变味道了。有人赞美别人时喜欢用"伟大的"等词语,给别人戴一些大帽子,很不易为人接受。有个年轻人曾给恩格斯写了封热情洋溢的赞美的信,称恩格斯为"伟大的思想家"。"无与伦比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再现"等等,恩格斯读完这封把自己吹到天上去的信,给这个年轻人写了几句话作为回信,他生气地说:"我不是什么导师、思想家,我的名字叫恩格斯。"
哥尔多尼说过:"过分的赞美会变成阿谀。"尤其是称赞领导,更忌讳夸张。冯希乐是个很喜欢夸张拍马的人,有一次,他去拜访长林县县令,赞叹道:"仁风所感,猛兽出境。昨日人县界,见虎狼相尾而去。"刚夸过不久,就有村老来报告:"昨夜大虫连食三人!"长林县令很不高兴地责问冯希乐究竟是怎么回事?冯希乐面红耳赤地回答说:"是必便道掠食。"冯希乐夸张得神乎其神,没边没沿,懂得道理的人绝不会相信野兽也能被仁义教化感动逃跑,刻意奉迎的嘴脸让人看了恶心。
过分的夸张使赞美脱离实际情况,让人感觉到缺乏真诚的东西在里面。真诚的赞美应该是最朴素的,有所保留的,越知己的赞美对方越不应该过分夸张和矫柔造作,有涵养的人都喜欢自然朴实的赞美。丁聪就是个喜欢自然实在的人,一次,有人赞扬他是"画家,著名漫画家,抗战时重庆的三神童之一……",他赶紧打断了对方,表示不需要戴那么多帽子。后来,周健强编选了一套《丁聪漫画系列》,出了不少力费了不少心。丁聪为表谢意,在赠给她的书扉页上谐谑而朴实地写道:"健强四姑奶奶:为了这套书,您受累大发了!"如此朴素无华的赞美多具有感染力啊!这难道不比称赞对方为大编辑、称赞对方慧眼识珠效果更好吗?真诚的赞美发自内心。发于自然,赞美是发自心灵的,恭维才是从夸张开始的,真诚的赞美不需要修饰。
过分的夸张对受赞美者有百害而无一益。克雷洛夫说过:"过分的赞美对于心智是有害的。"高尔基也认为:"过分夸奖一个人,结果就会把人给毁了。"过分夸张地赞美一个人,往往会掩饰对方的缺陷和不足,使人陷于沾沾自喜的满足状态,不思进步,放松努力。过分的赞美无疑地是糖衣炮弹,可以毁掉一个人。
为了防止自己养成过分夸张的坏习惯,首先要端正对赞美的认识和态度,不要把赞美混同于恭维和拍马溜须。其次,赞美别人时不要暗藏不良动机,比如嫉妒或有求于对方,都可能使自己赞美对方时言过其实。第三,赞扬别人时要多为对方着想,不要一味夸张,而忽视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赞扬对方是为了激发对方的干劲和动力,而不能成为麻醉剂。
不要说外行话
肯定和赞美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真正认识、懂得某物或某事,才能理解其价值和意义。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在赞美别人时说外行话。
有个年轻人根本不懂诗,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有幸遇到了一位诗人,年轻人趁机恭维道:"您的诗写得再好不过了,我读了好几遍也没读懂。"年轻人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位诗人的诗写得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年轻人就说了外行话,用读不懂来形容,简直是在亵渎诗人的作品。这位诗人是意象派作风,诗中喻体很多且属意识流,读起来的确要具备基本的学问才行。
赞美别人时说外行话,既不能达到赞美别人的目的,又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很容易被大家嘲笑。对一个人进行赞美,是对其优点、水平、成绩等的赏识和称赞,因而需要具备一定的水平。说外行话的人不仅无知、水平低,而且还不谦虚,不自量力,无自知之明。
实际上,最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都通,但为什么有的人却老是说外行话,而有的人却说的让人乐得合不拢嘴呢?这里有几个关键需要把握。
赞美适可而止,不必画蛇添足
有的赞美本来很使对方满意了,为了显示自己的欣赏功能,往往会露出马脚,反而让对方感觉不好。所以,心里要谦虚,赞美别人时应有所保留为好,表现出向对方学习,敬佩的姿态,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硬充内行。
赞美行家可以用笼统,模糊的语言
赞美别人的专长时,你不可能比他懂得多,内行的赞美他可肯定听了不少。所以,没有必要对其专长赞得太具体太细致,用模糊而笼统的语言把你这个行外人的赞赏心情说明就足够了。比如:"你的字写得真好!什么时候请教请教你!"只说好,不说好在哪里,实际上是真不知道,却表现出真诚的样子,看似外行却并不同于外行。
可以用类比的方法
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类比自己外行的事物来赞美别人,也不失为避免说外行话的好办法。有一位农妇本来对绘画就一点不懂,但她却很会夸奖别人的画。一次。她见到一位画家画的一幅小鸡闹食的画,不由惊叹道:"哎哟!瞧这些画出来的鸡,比俺家养的那些鸡还调皮!"一句话把画家给乐得哈哈大笑,高兴之余,把这幅作品赠给农妇留念。
知识是赞美别人的源泉
为避免外行话,可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拜访别人之前,不妨找些专业书看一看。
不要冲撞别人的忌讳
忌讳犹如永不结疤的伤痕,虽然常常被掩埋在深处,却经常有人去触动它。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人人都讨厌别人冲撞自己的忌讳。常言说:守着矮人不说矮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赞美别人时如不小心,就可能冒犯了对方的忌讳,也可能无意之中冲撞了其他在场的人的忌讳,往往使你的好心也做了驴肝肺,引起别人的反感。
有的人对生理上的缺陷很忌讳,比如盲人、聋哑人、矮人和其他的残疾人,都对这些缺陷很敏感。有一位大学生喜欢赞扬别人时用歇后语点缀,一次在精彩的球赛暂停时,他笑骂着称赞本班的篮球中锋说:"你小子真是秃子头上不长毛--没治了!"说完之后才意识到本班的一位同学最近头发几乎脱光了,正为此而烦恼,后悔的不得了。好在那位同学没理睬他,但看得出心里很难受。教训如此沉痛,这位大学生从此以后改掉了自己的不良习惯,再也不用类似的"赞语"了。生理缺陷很容易发现,只要赞美别人时留心,一般都可避免。
经历上的赞美一般由于对别人了解不多,相比之下更容易冲撞别人。比如离过婚的人,听到别人赞美某人感情专一、忠贞不渝时,心里自然会冒起一种无名之火。所以,赞美别人时要根据自己对在场的人们的经历的了解情况而赞,千万慎重行事,不可随便乱褒乱扬。如果了解不多,大体上泛泛地赞扬一下即可,不必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