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美好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11213300000027

第27章 健康才能拥有美好人生(5)

冯玉祥是旧中国著名的"布衣将军",他当陕西督军后,不住督军府,却带着手枪队和学兵连到西安东北角旧皇城去住。旧皇城内荒草瓦砾,无一人家。冯玉祥命令士兵清除荒草和垃圾,搭起帐篷,就在帐篷里办公。不久,他又命令建营房,并亲自和大家一起推着小车运砖瓦。冯玉祥在饮食上总是粗茶淡饭即可,吃饭时一菜一汤十分俭朴。冯玉祥在其《自传》中谈了自己为何一生厉行俭朴的原因。他说:奢侈会引发堕落,人如果习惯了奢侈,就不能吃苦耐劳建立军功。古时苏轼说过:"人不能吃得苦菜根,就难以担当大事业。"这话说得的确有深意。

毛泽东年轻时,便经常自觉地锻炼自己,冬天坚持用冷水浴身,他认为:人要坚强其意志,野蛮其体魄,才能在日后担当起大任。

孟子有一段话是我们熟知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今天,由于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先进;人们的生活岂止是饱暖,实在是越来越舒适了。拿"行"来说,汽车、火车、飞机,省了人们不少跋涉之苦。拿"住"来说,夏有空调,冬有暖气,还有各种电子声色之娱。这种生活条件下,我们还能吃苦吗?

一位社会实践家在他的书中写道:"所谓文明并不能确保人的幸福,它甚至会使人懒惰及导致人性的泯灭,文明使人失去人的尊严和身体的自然性,并使我们的个性处于矛盾之中。"(《走长城》)

美国著名的生化学家吉利安最近说,只要再过50年,人类就可能由于太肥胖和太孱弱,以致走不了几步便要跌倒。

他说:"电脑游戏、加工食品让人们越来越四体不勤,活动能力变差,到了2050年,人类会痴肥到危险程度。"

他举例说:"在1975年,美国7岁女孩的平均体重是24公斤、身高120公分,而现在7岁女孩的身高只增加4.5公分,但体重却增至29公斤。若按这种增长比例推算,到2050年,7岁女孩的体重将增长到吓人的54公斤。男性平均身高是157公分,而体重将达到可怕的319公斤;女性平均身高142公分,而体重会达到311公斤。到那时,人类的四肢变得软弱无力,还何谈做别的事情。"

这位专家是不是言重了,但人类的确存在着这种危险。我们的确需要自觉地给自己找点儿苦吃,无论是顶着风雨长跑;还是冒着危险攀岩,再不然,像珍妮姑娘到丛林中探寻大猩猩的奥秘;像徐凤翔在西藏高原的"小木屋"里研究森林、生态环境,或者像美国的志愿者到落后的青海牧区教孩子们读书;像中国医疗队到贫穷的非洲治疗病人……如果我们不想在现代文明的"安乐窝"里退化成"气昏志惰"的庸人或如吉利安说的那种又肥又矮又弱的废人;如果我们还想在自己的一生中做成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我们就应该让自己"带几分饥寒",锻炼自己"神紧骨坚"。

三国时代,刘备先后败于吕布、曹操,又离开袁绍,南投荆州刺史刘表。一次,刘备与刘表闲谈,中间起身去厕所,发现自己大腿的肉增多了,于是慨然流涕。回来后,刘表见他悲伤感到奇怪,问他原因。刘备说:"我过去身不离马鞍,四处征战,大腿的肌肉很结实,今多日不骑,大腿上生出许多赘肉。眼看日月流逝,老将至矣,而功业未建,所以悲伤。"这就是"髀肉复生"的典故,意为:人自叹久处安逸,思图有所作为。

让我们问问自己:在我们过着"饱暖幸福"的生活时,我们可曾生出过刘备"髀肉复生"的感慨?如果想成就一番大事,的确该有这种感慨,因为这是一种发自内心有使命的感慨。

身心健康才能事业兴旺

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高级动物"人"而言,健康更是非常重要的。叔本华曾说过:"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其他幸福,日丁以说一个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

在现实生活中,人除了拥有自己的身体、生命之外,金钱、地位、权力……全都是身外之物。然而,当一个人拥有了健康,其实就拥有了人世间一切的财富。

健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人说:"生命如同一朵花,花开花落总有时,人的生命本如花丌花落。"又有人说:"珍惜生命吧,人生只在呼吸间。"

既然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地去呵护它?这就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保持健康。健康同时也是人生幸福中最重要的成分,只有保持健康,生命才会光彩夺目。

健康是生命力的主要源泉,如果没了健康,生活会生趣索然,工作会效率锐减,生命也因而暗淡。因此,一个人有了健康的思想和健康的身体,本身便是一种大幸福。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不应为了金钱去牺牲我们生命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东西。

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有知识也有才能,只可惜因为身体、的原因,虽抱有远火的志向却终不能使之实现,无数人因身体的赢弱过着忧闷的生活,因为他们纵有满腹经纶、雄韬伟略却因身体的原因不能发挥出来。许多人之所以疾病缠身,并此而壮志难酬受着失望的痛苦,主要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不知道保养身心使之健全,所以,每个人都要懂得使自己身体和精神获得踺康的方法。

许多人对健康的看法是只要身体上无疾病就是健康。但是经科学认定:人是一个身体与心理完整的统一体。健康就是指人身体、心理上都无疾病和异常。

对于健康,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健康,不是单纯的指身体无病或不衰弱,而是不可分割地把肉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各方面都包含在内,亦即是指一个完整的状态。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定义为: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在这三个健全的状态中,两个是心理和行为方面,因此,健康的内涵和外延更扩大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

如何衡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又具体地提出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即用"五快"来衡量身体健康状态,用"三良"来衡量心理健康状况。所谓"五快",包括食得快、说得快、走得快、睡得快、便得快。

食得快:进食有良好的胃口,不挑剔食物,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说明内脏功能正常。

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说明头脑敏捷,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行走自如,活动灵敏,说明精力充沛,身体状态良好。

睡得快:一旦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

便得快:一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且感觉良好。说明胃肠肾功能良好。

所谓"三良",包括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应付复杂环境,对事物的变化保持良好的情绪,有知足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宽厚,珍视友情,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的关系良好,不吹毛求疵,不过分计较。

"五快"、"三良"衡量法使我们能够全面地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对不良的行为可适当地作出调整,让健康永远伴随我们左右。

由此我们便可对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健康实际上就是快乐地生活,快乐地面对每一天的日子,快乐地面对每一个人,你给自己创造快乐,也给这个世界创造快乐,你就是一个健康的人。相反,如果你给自己的生活制造痛苦,也给别人制造痛苦,你就是一个不健康的人,即使你四肢健全,可你的心理是病态的。

而另一种人,比如像海伦,虽然她天生是盲人,但是她用不懈的奋斗突破了身体局限,实现了人类的最大潜能,为每一位身有残疾的人作出了榜样,谁能说她是不健康的人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健康主要是从心理上来判断,而不是从身体上来判断的。

早在20世纪4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就断言:我深信心灵的探讨必定会成为未来一门重要的科学……这是一门我们最迫训需要的科学。因为世界发展的趋向显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癌症等,而在于人类本身。因为就目前而言,我们仍然没有适当的方法来防止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

今天,我们不得不佩服荣格惊人的预见性。以中国为例,种种数据表明,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神经、心理等方面的疾病给中国人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我们正在为庞大的医药费用支出头痛,但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让人目瞪口呆--心理疾病在我们医疗总负担的排名中已经位居首位。

现在人们又重新把自己定位为整个社会中一个小小的"零件"。为了生存,为了不被高速运转的社会淘汰,人们情愿地、诚惶诚恐地把自己定位为社会机器的一个部件。有人曾经这样说:"这个部件永远被束缚在整体一个孤零零的小碎片上,自己也只好把自己造就成一个小碎片,他耳朵里听到的永远只是他推动的那个齿轮所发出的单调乏味的嘈杂声。"

追求健康就是首先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使人面对生活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也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许多人都是年轻的时候用健康去换金钱,年老的时候用金钱去换健康。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不应为了金钱去牺牲我们的健康。一个人智慧的充足,全赖于身体的健康,而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其才干与工作效能,要超过十个体弱者的才干与工作效能。

众所周知,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曾创造了当时两项惊人的纪录:一是他赚到了当时全世界为数最多的财富;另外则是他活到了98岁。可见健康是成功的前提,只有保持健康的身心,我们才能用最大的力量来应付工作,才能取得我们想达到的成就。

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人们生活在世上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就是获得一个健康能干的身体,世上一切物质财富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健康是你自己的,这是属于你的真正财富。

身心健康是成大者的第一资本

健康的良好状态是指人的身体上、精神上、情感上、信仰上、社会环境和生活规律上的状况良好,包含了人类所有生存因素上的健康,也指生命质量和生活习惯的状况良好。

健康,一般年轻力壮的人并不太注意,只是害了一场严重疾病后或人到中年,才觉得健康重要。但往往健康已受到损害或潜在的威胁。虽"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总不如未雨绸缪早预防的好。

首要的是对健康须有个清醒的认识。"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是爱默生的感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健康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目的。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习厚生则可,学习伤生是断断乎不可的。""我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现代学者梁实秋先生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钱。"这些观点是深刻的,也是很现实的。纵然你有经天纬地的超世之才或气吞山河的宏图大志,如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将枉然。我们强调为国家、为民族创业绩、作贡献,并不是提倡人们不要健康,甚至去做无谓的牺牲。一个人一旦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贡献,他的生命就不再完全属于个人,而是同国家、同民族休戚相关的。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路遥的几位朋友在痛惜之余!说了这样一段话:即使是一项伟大而紧迫的事业,在完成它的时候也要量力而行,不可太急太紧,在太甚太重的繁忙中马虎了自己。因为过分负荷的劳伤,过量超常规的消耗,丢失了自己,也断了千百万人的期盼。

健康养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仅在这方面多有论述,而且身体力行,在当时物质医疗条件都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他能活到73岁,可算得上是"古来稀"了。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是动静结合,生活有节。具体表现为:保持精神乐观、重视体育锻炼、讲究饮食卫生、坚持生活有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文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大为改善,这也许是古人们不曾估计到的。但是,物质生活的优裕,医疗条件逐步好转,并不等于健康。人类正经受着由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种疾病和死亡的考验。我们必须足够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然而,生活广阔无边,人生多姿多彩,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世间没有一把万能的健康钥匙,也没有一张放之四海皆准的长寿秘方。人生要求我们:热爱生命,积极生活,勇敢地去寻找自己恰如其分的生活方式,探索自己的健康之路。

生活习惯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前不久公布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工业化国家将有75%人死于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在发展中国家,导致死亡的原因不仅仅是传染病和遗传病,而且还有与生活不良习惯有关的疾病,如吸烟、过于肥胖、缺乏锻炼、精神紧张和吃不卫生的食品。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世界人民健康的第一大问题。

可见,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前提条件之一。这也说明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人的健康是由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生活方式共同决定的。但某种长期的行为方式,会使遗传因素变质。这需要人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掉陋习,培养起符合科学规律和自身情况的生活习惯。敢于并善于同命运抗争,古人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就是这个道理。恩格斯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质过程中的不断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亡就到来了。"所以,要想有一个健康韵体魄,只有自爱自立,调动自身内部的积极性,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1922年的12月28日,曾经获得多次世界冠军的奥地利滑雪"女皇"克隆贝格在维也纳宣布退出体坛,许多人甚感不解。克隆贝格说:"许多人说我丢失了许多钱……但我的健康比这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