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美好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11213300000031

第31章 保持良好的心态(1)

成功的第一要素。

如果到了35岁你仍未建立起固定的、层次分明的人际关系网,那你就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距离。这个人际关系网包括你的亲人、朋友以及其他可以帮助你的人。

人际关系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培养。

曾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在美国,曾有人向2000多位雇主做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请查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是无论什么地区、无论什么行业的雇主,2/3的答复都是:"他们是因为与别人相处不来而被解雇的。"

成就大事业的很多商界人士都意识到了人际关系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曾任美国某大铁路公司总裁的A·H·史密斯说:"铁路的95%是人,5%是铁。"美国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或专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无怪乎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去获得与人相处的本领。"

所以,你要想成功,就一定要营造一个适于成功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

我们与同事、上司及雇员的关系是我们的事业成败的重要原因。一个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

克服人际交往的消极态度

拥有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几乎是每一个普通人的需要。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这种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总是慨叹世界上缺少,真情,缺少帮助,缺少爱,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困扰着他们,折磨着他们。其实,很多人之所以缺少朋友,仅仅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期待友谊和爱情从天而降。这样,虽然他们生活在一个人来人往的办公室里,却仍然无法摆脱心灵上的孤寂。这些人,只做交往的响应者,不做交往的始动者。

要知道,别的同事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对我们感兴趣的。因此,如果想赢得别人的友情,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的折磨,就必须主动交往。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两点原因影响人们不能主动交往,而采取被动退缩的交往方式:

一方面是生怕自己的主动交往不会引起别人的积极响应,从而使自己陷入窘迫、尴尬的境地,进而伤及自己脆弱的自尊心。而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交往的需要,因此,我们主动而别人不采取响应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试想,如果别人主动对你打招呼,你会采取拒绝的态度吗?生活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硬座火车上,坐在一个"隔间"里面有六个人,如果这六个人里面至少有一个是主动交往的人,那么他们总是谈得热火朝天,一路上充满欢声笑语;如果这六个人没有一个人主动和别人交往,那么,从起点坐到终点,他们会始终处在无聊的气氛中,看书也没劲,对望又很尴尬,所以干脆闭上眼睛养神。与其尴尬地面面相觑,还不如主动打招呼,换得一路不寂寞,不是吗?当你尝试着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攀谈时,你会发现,人际交往是如此容易。

另一方面,人们心里对主动交往有很多误解。比如,有的人会认为"先同别人打招呼,显得自己低贱","我这样麻烦别人,人家肯定会烦的","我又没有和他打过交道,怎么会帮我的忙呢?"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害人不浅的误解,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能证明其正确性。但是,这些观念却实实在在地起着作用,阻碍了人们在交往中采取主动的方式,从而失去了很多结识别人、发展友谊的机会。

当你因为某种担心而不敢主动同别人交往时,最好去实践一下,用事实去证明你的担心是多余的。不断的尝试会积累你成功的经验,增强你的自信心,使你的人际关系状况越来越好。

广积人脉

久混于商界的老李,平生信奉"得人缘者得天下"的不二准则。在他的眼里,有人缘的高手通常左右逢源,四通八达,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也没有谈不成的生意;而一旦没有了宝贵的人缘,则必定如履薄冰,寸步难行。所以,见多识广"的老李总视"人际关系"为命根,钻天入地就是为了广积"人脉"。因此,他做起事来总是左右逢源,无往不利。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办事顺利,广聚财源,你也要及早考虑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一般的成年男性而言,建立人脉关系的基本原则都是一样的,这些基本原则包括:

克服害羞的个性,建立自信

建立人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主动认识别人,和对方谈话。不要害怕被拒绝或是觉得不好意思。

建立人脉的目的是认识别人、取得信息,不是要求对方介绍工作给你,所以这样的顾虑是不必要的。更不用担心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没有人会当面回绝认识新朋友的机会。你可能因为不知如何与陌生人聊天,而感到不自在。只要事先做好功课,想想最近有哪些热门话题;或是,如果可能的话,事先了解对方的背景或相关资料,这样就不用担心无话可说。

你可以设定具体的目标,例如每星期应该打几次电话、有几次会面、参加什么样的活动,要求自己一定要确实达到目标。此外,必须随时记录,定期追踪成果。

建立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你最熟悉的人开始,训练自己建立人脉的技巧。但是不要过度依赖亲近的朋友,你必须不断的扩展自己的人脉网络,认识不同的人。

了解自己的沟通模式,取长补短

多了解自己,才能善用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你是否喜欢遇到新的朋友?你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吗?在别人面前,你是否可以很有自信地谈论自己的优缺点?你是不是比较喜欢通过电话或是信件的方式与人沟通?

根据一项调查,关于对方的说话内容,我们通常只记得7%,但如果是肢体语言的部分,比例则高达了55%。换句话说,面对面的沟通是最有效的。如果你过去习惯通过电话或是信件与人沟通,应该立刻改变方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外向的人可能会认识许多新的朋友,搜集到最多的名片;如果是内向的人,认识的新朋友可能不多,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有较深入的认识。如果你很清楚自己的性格取向,便能有效发挥自己的优点,改进缺点。

人脉关系多元化,增加机会

不妨想一下,你所认识的人是否都和你很像?你们的背景是否很类似?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你们是否都很一致?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可要注意了。这样只会让你的生活圈越来越狭小,机会越来越少。

你应该接触不同专业领域、不同成长背景、不同国籍、不同年龄层的人。你认识的人脉资源越多元,代表机会更多,或许可以因此找到新的职业。

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当我们长期固定在某个领域当中,思考模式就会变得僵化,习惯于现状,变得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或是机会。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一旦失去弹性,也就失去了优势。认识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带给你新的刺激、新的观点,更加了解外在环境的变化,强化自己的调适能力。

把建立人脉当作一个持续的过程

有些人以为建立人脉就是四处搜集名片,然后一打电话向对方求一份工作。建立人际关系不等同于求职,求职只是其中一个目的而已。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许这些人无法立即介绍工作机会给你,但是保持联络就有机会。

经过第一次的接触之后,记得利用电话或是电子邮件表达你的感谢,也可以写一张谢卡给对方。感谢的同时,也要让对方了解你会持续保持联络。

在广积"人脉"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不要在意朋友数量的多寡,而要重视朋友的价值。

②朋友越多,你也得越多地为朋友忙碌,所谓为朋友忙碌,其实也是为自己忙碌,所谓为自己忙碌,就是将自己的精力分散开,储蓄在朋友那里,把每一个朋友都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③别为交朋友而交朋友,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朋友。

使自己强大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增加自身的知识、能力、金钱、权力等等;另一种是增加自己的朋友,特别是增加那些有知识、能力、金钱及权力的朋友。前者通过自身力量的增长导致自己强大,后者通过借用周围人的力量使自己强大。一般地讲,强者更加注重前一种,弱者更加喜欢后一种,而智者两种方式都擅长。

宽容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宽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一些所谓的厄运,通常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则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

宽容犹如冬日正午的阳光,能融化别人心田的冰雪,使之变成潺潺细流。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会显得愚蠢,大概也会苍老得快;一个不懂得对自己宽容的人,会为把生命的弦绷得太紧而伤痕累累,抑或断裂。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忽视功利的环境里,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为别人让一步路,这样的人最终会无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别人的一丝见解,这样的人最终会陷人世俗的河流中而无法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别人的一点瑕疵,这样的人最终宛如凌空在高山之巅,会因缺氧而窒息。

曾有人把人比喻为"会思想的芦苇",因为弱小易变,因而情绪波动,随时都在改变对事物的正确了解。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有一失之时,我们何以不能宽容自己和别人的失误?

宽容并不意味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和退让,也非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谁都可能遇到情势所迫的无奈,无可避免的失误,考虑欠妥的差错。所谓宽容就是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们。因其宽广而容纳了狭隘,因其宽广显得大度而感人。

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亏。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决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一生阅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清朝时有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于在京为大官的亲属张廷玉帮忙。张廷玉没有出面干涉这件事,只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了他的话,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欢,反而由你死我活的争执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

《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可谓深得处世的奥妙。

有这样一个女人,总在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说邻家的污秽不堪。有一回她故意地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您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我想你能弄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是啊,我们在同一蓝天下生活,为什么不学着去宽厚地待人,而是去轻易地指责呢?即使脏的真是邻家的衣服,我们为什么不能表示理解和容忍呢?要知道,这样做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损失。

努力去爱你不喜欢的人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宽容。

小杜毕业后初入社会,在某合资公司外贸部就职,不幸碰上一个爱拍马屁、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主管。此人每天下班后没有什么事儿也要跟着日本课长拼命"加班",无事生非,把白天理好的文章弄得一团糟,转眼出了错,又把责任全部推给小杜。小杜不是一个会"争"的女孩子,只好忍气吞声等日本课长长出"火眼金睛",结果等了三个月,还是等不来一句公道话。

一气之下,小杜就去了另一家外资公司。在那里,她出色的工作博得了许多同事的称赞,但无论如何也没法使苛刻、暴躁的马经理满意。心灰意冷间,她又萌动了跳槽之念,于是向新加坡总裁递交了辞呈。总裁先生没有竭力挽留小杜,只是告诉她自己处世多年得出的一条经验: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要试着去爱他。总裁说,他就曾鸡蛋里挑骨头一般在一位上司身上找优点,结果,他发现了老板两大优点,而老板也逐渐喜欢上了他。

小杜依旧讨厌她的经理,但已悄悄地收回了辞呈。她说:"现在想开了,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放开心胸去包容一切、爱一切。换一种思维看人生,你会发现,乐趣比烦恼多。"

卡耐基说:"如果一般说来你不喜欢人们,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教化这种特性:寻找别人的优点。你一定会找到一些的。"释迦牟尼说:"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试着去爱你不喜欢的人吧,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学会克服嫉妒心理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曾说:"人除了希望自己幸福之外,还喜欢看到别人不幸。"这句话不仅道出人类容易嫉妒的心理,说明社会中有嫉妒心理之人的存在。

有人把嫉妒看成是女人天生的性格,其实不然,并不只是女人容易嫉妒。培根写过一篇《论嫉妒》的文章,对嫉妒作过精彩的分析。

喜欢嫉妒别人的是这样的一些人:无才无德之人,他们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必定找别人的缺点来作养料,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其自身缺乏某种美德,以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来实现两者平衡;好打听闲话之人,他们以发现别人的痛苦,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有某种难以克服的缺陷的人,他们因自己的缺陷无法补偿,需损伤别人来求得补偿;经历过巨大灾祸和磨难的人,这些人乐于把别人的失败看作对自己过去所经历痛苦的抵偿;好嫉妒的人也是虚荣心甚强的人,他们不能看到别人在一件事业中总是强于他,他们不能容忍同事或他非常熟悉的人被提升。

容易遭嫉妒的是这样一些人:出身微贱一旦升腾的人;后起之秀,他们最易受元老们的嫉妒;出于往上爬的野心四处揽人情的人;骄傲自大的人,这些人时时处处去显示自己的优越,力图压倒一切竞争者;坐享其成的富家公子;享有某种优越地位而又狡诈地掩饰的人,他们使人觉得他们没有价值因而不配享有那种幸福;好抛头露面者以及那些代替大人物出了风头的傻瓜。

嫉妒心重的人往往人际关系紧张,因为她总是忙忙碌碌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自然会引起被攻击者的反感,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染上嫉妒恶习的人,应该怎样克服这一性格上的弱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