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给他金银还怨恨没有得到珠宝,封他公爵还怨恨没封侯,这种人虽然身居豪富权贵之位却等于自愿沦为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粗食野菜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穿粗布棉袍也比穿狐袄貂裘还要温暖,这种人虽然身为平民,但实际上比王公更快乐。
古代有个隐士叫荣启期,穷得九十岁还没有一条腰带,用野麻搓一条绳子系腰,但他从容潇洒地弹琴。孔子的学生原宪的衣服补丁摞补丁,脚上的鞋也是前后都是窟窿,可他仍然悠闲地唱歌。古希腊哲学家拉尔修,笑容一直挂在脸上,他完全没有什么享受的欲望,当他看见一个小孩在河边用双手捧水喝,喝得甜滋滋的样子,他干脆把自己仅有的一个饭碗也扔掉了。
不去掉欲望就不会知足,一个过于贪婪的人永不会满足。时时处在渴求和痛苦之中,腰缠万贯的富翁可能还是若有所失;仅能免于饥寒的人也可能觉得样样不缺。从心理感觉来说,真富不一定要钱多,只要知足就绰然富裕了。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下面是眼前国际政治中最典型的贪得无厌而招祸的例子。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从1988年至1993年执政5年期间,充分利用职权蓄积、贪污政治资金多达5000余亿韩元(约800韩元合1美元),下野前夕,将剩余的政治资金用化名分别存入20多家银行,据为己有。1995年8月初,韩国前内阁成员总务处长官徐锡宰与一些新闻界的朋友在汉城市一家餐馆饮酒,酒后吐真言,将这秘密泄露。在野的民主党穷追不舍,私下进行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卢泰愚被打人监狱,等待法律的最终判决。
韩国经济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到80年代末,韩国一直推行"政府主导下的官民结合"的经营体制。政府有权对特定领域和企业提供特惠,政府控制着国营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这一原则的支配下,各大财团纷纷想方设法靠近政府、寻找保护伞,总统或执政党负责人只要一开口,有关企业主马上就会把钱送到手里。作为回报,政府将某项建设项目指定给那个财团或企业,这个财团或企业就会赚一笔大钱。卢泰愚正是利用手中的大权先后向现代、大宇、三星、鲜京、起亚等韩国30家大财团秘密索取政治资金达5000余亿元。
在证人、证据面前,卢泰愚不得不承认他的犯罪事实,并在记者招待会上流下了眼泪。接受传讯后回到住宅,他问他的医生:"有没有一种药服后可以一睡不醒,我真不想活了!"但是正如韩国报纸所强调的那样"眼泪不会获得国民的同情。"
这件事在韩国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就在卢秦愚认罪的当天晚上,汉城市民在愤怒之余,借酒消愁,从1995年10月27日下午7时到28日凌晨两点的7个小时里,政府机关及企业的职员们下班后都不回家,涌进汉城酒馆饮酒,以解除心中的苦恼,因酒后驾车被拘留者多达160余人,相当于6、7两个月全国酒后驾车被拘留的总和,当问及他们为什么酒后驾车时,回答说:"对国家的前途失去信心。"
卢泰愚说他领到的薪金不够开销,那么韩国总统的月薪到底是多少呢?韩国法律规定,退职总统的月薪标准是现职总统的959,6。发放项目包括:基本工资加职务津贴再加辛劳津贴350万韩元;另外还有车辆费、社会活动费、办公费等约400万韩元,每月共计可领取750至800万韩元(约合1万美元)。而1995年韩国规定城市居民月平均生活费为160万韩元,比较之下,下野总统的薪金是相当高的了。
有这么高的工资收入还不知足,沦为阶下囚也就怪不得别人了。真可谓"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感到满足就好
我们怎样看待金钱、财富、地位呢?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跟自己的同事团体来往,这个团体才是他们衡量自身成败的参考指标。例如,年收入在2万美元到3万美元间的阶层,有他们自己的社交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一年赚2.6万的就堪称高所得,2万元则是低所得。一年赚2.6万的人如果要采用一年赚10万块钱的人的标准,结果一定是失落感笼罩,而非满足感萦绕。如果人人都和洛克菲勒比较,我们的社会一定比现在更动荡不安,许多人也会终生不满,生活在痛苦深渊。
这些不知足者的原因在于心理不平衡。他们通常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又深受贫穷所苦。他们专心一意追求金钱和往上爬,以填补"情绪的缺口",可是再多的汽车、衣服或现金,却怎么也填补不了心灵的无底洞。另一种造成这种心理不平衡的原因是:价值观扭曲。有些人从小被谆谆教诲:有钱是老大,没钱靠边站;惟有钱是力量。在经典之作《什么让山米跑》一文中,山米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穷人,他对钱永不知足,因为他一向被灌输的人生目标就是赚大钱。在力争上游的过程中,他感到生命空虚,觉得自己一生就像一部在真实世界里不断上演的通俗剧。
每个社会阶层都有他们本身的期望层次。举例来说,隶属那70%满意型金钱风格的人,住在一间价值8万美元的房子,就觉得很快乐。而如果是不满足型的金钱风格,他的期望层次就会不断升高:可以负担得起15万美元的房子时,眼睛已经看到20万美元;拥有20万美元的房子时,30万美元的义已成为"必需品"。任何经济阶层中,期望层次不断上升都是刺伤不满意者的利刃,而固定和符合身分的期望层次,则是满意型金钱风格者常保快乐的护身符。
有人为了调查而去拜访了居住在洛杉矶有名的"坏区"瓦兹(洛杉矶黑人暴动中心之一)的居民。他们共25位。全是黑人,贫穷,社会地位低下。谈话中,调查人故意煽火,引他们谈社会阶级问题。他问:"似乎你们对自己的经济状况相当满意。你们对附近比佛利山庄里面那些要什么有什么的有钱人,不觉得气愤吗?"
22个瓦兹居民大多表现得没什么怒火。他们满意自身状况。几乎从来没有去想过那些拥有高社会地位的邻市居民,那是另一个世界,而他们只关心自己所属的世界。说到有没有钱的时候,提到的是邻家的"弟兄们和姊妹们"。统计他们的金钱风格,七成满意,分散在知足常乐型、量力而为型和冷静挣钱型。
虽然贫富不均,但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贫穷人还是愉快地接受了,因为他们不攀比,才有可能让快乐自然涌动。
学学孩子
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他们会因一个微不足道的脸色而痛哭流涕,也会因一句漫不经心的夸奖而兴奋万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那种很容易满足的品性,这使得他们总能在人们的举手投足中寻找到快乐。
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出来开门的是朋友三岁半的宝贝儿子小毛头,他一见面就问我:"叔叔,你知道毛毛发生什么事了吗?(毛毛是他们家新近抱养的一只小狗)""怎么啦?是不是毛毛病了,还是死了?""不要难过小毛头,明儿叔叔再给你买一只来。""不是的--难道您不知道,我的小毛毛长了呀!"说完他一蹦一跳地拉着我到了他的狗房子前面,让我看他的毛毛。
听到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叹。是啊,为什么我们成年人遇事总是会往灰暗的方面想呢?
老王的小孩从学校回来,他兴奋地告诉老王:"爸爸,我被评为好学生啦!看,还有一朵小红花呢!"
"好儿子,真争气!"老王高兴地拍了拍儿子的脑袋,夸奖着自己的孩子。然后又习惯性地问道:"儿子,你们班上评上好学生的人不多吧?"
"大家都评上了好学生!"孩子得意地答道。老王听了儿子的回答,满脸的笑容立马不见了。
又有一次,老王的儿子参加了学校的田径赛跑,在200米比赛中,儿子得了第二名,回到家后,孩子一边拿出奖状向父亲邀功,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父亲描绘着那场"激动人心"的比赛。父亲看了看一脸兴奋的儿子,惊讶地问:"小超,每次赛跑,你不都是第一名的吗?这次跑了第二你怎么会如此高兴?"
"老爸,您不知道,那个最后跑第一的让我追得有多惨,跑完比赛都快趴下啦!"
小孩子固然懂得的事不如我们大人多,但是他们却知道怎样想才是最快乐的,难道这一点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再做一次孩子吧,尽管可笑,但它却能让我们的那颗在凡世中已污浊暗淡的心灵找到一些新鲜的感动,在今天这个奇妙的时代,有很多奇妙的事,就是有不少人以自己的幼稚、单纯、天真、"长不大"为自豪。因此,有人讽刺说,目前这个时代是个"装嫩"的时代。但有一点需要弄明白,向小孩子学习与"装嫩"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心灵上的东西,而后者则是表面上的粉饰。
有人说:"只要你让自己再做一次孩子,你就能发掘出自身的无穷的年轻之泉。"我十分认同这个观点。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回归小孩的那种快乐感觉呢?我想无非有以下几条通向"年轻之泉"的途径。
其一,欢笑。
儿童爱笑,会无缘无故地笑起来。如果你平时笑得少,就该试着改变一下自己。不要总是那么严肃,多笑一笑,你会感觉到心灵的轻松。
其二,幻想。
幻想不仅仅是一种乐趣,也是你生活中最积极的一面。你在梦幻里遨游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启示就会越多,你也就会越具有创造力。如果你喜欢历史,特别是科技史,你会发现有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由一些近似荒诞不经的幼稚幻想而来。
其三,主动。
健康儿童好动而富有冒险精神,然而成人最容易压制自己的和自己孩子的主动性,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也打击了他们对生活的那份好奇心。所以,下一次,当听到朋友凭一时冲动建议去做某事而你又感觉"我办不到"时,就去问问自己是否为总是说"不可能"而惋惜,去顾及一下你那颗久已失落的童心的建议吧!
其四,接受。
当一个婴儿来到世界上,他不会想到世界与他的认识会有什么不同。孩子们认为暴风雪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以其为乐,但许多大人却因为自己的计划被扰乱而焦虑不安。这些大人忘了这一点,不管他们多么生气,暴风雪也仍然如常。那些认为"事情本该如何如何"的年轻人往往因为世界与他们的想象和要求不符而苦恼纯粹是自找的。
其五,信任。
第一次见面的孩子们,开始时他们会很害羞,但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成为朋友。为什么?因为他们本能地互相信任。
其六,易满足。
我们之所以如此疲惫地行走在社会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一颗不易满足的心。当我们买了一辆自行车的时候,我会想:"要是能买上一辆摩托车该有多好啊!"一旦我们买回了摩托车,就会想到去买汽车……小孩子也有欲望,但是他们的欲望却远非物质的,而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吗?说一个小女孩因母亲说她夜晚拿着蜡烛在房间走来走去,像个天使,于是她就终日盼望着停电,以便再次扮演"小天使"。
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他们会因一个微不足道的脸色而痛哭流涕,也会因一句漫不经心的夸奖而兴奋万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那种很容易满足的品性,这使得他们总能在人们的举手投足中寻找到快乐。
学会自我满足
在一本女性杂志中,两对情侣有如下的对话摘录:
朱丽:"原本我自己对自己没有自信,我一直觉得和我约会的男人,都是勉强接受我的体重,直到遇到乔,他能自在的接受我本来的样子,让我对自己信心倍增。我同时也学到,性感魅力其实和体型没什么关系。"
乔:"在我的想像中,我一直觉得仙女应该是圆圆胖胖,身体很丰满的样子,而不是食量很小,骨瘦如柴的女人。"
卡瑟琳:"如果一个男人会对女朋友说:"我们来谈谈你的体重问题吧!"那么有问题的是那个男人,而不是他的女朋友,如果有人碰上这种男朋友,应该马上逃之天天。"
马克:"她刚好是我梦中情人的样子。"以上这两对情侣,和一般情侣不同的是:女朋友都是属于"重量级"人物。
时下的瘦身风,令许多根本就不胖的女人,也拼命地节食、运动、减肥。广告中也一直暗示:只有瘦女人才会拥有幸福。
幸福从来就跟胖瘦没有关系。很多男人喜欢瘦女人没错,但那"很多男人"跟自己的幸福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男人",真爱只有一个。
我有一个胖胖的女同学,她是属于自信又笑口常开的女人,在她身边,你不会觉得胖是不好的,相反的,只会去注意她拥有的许多内在特质。她有许多才华,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她的厨艺,她根本是把厨房当作画室的艺术家,每道菜都是旷世名作。
她的男友对她很死忠,原因并不是她的外表,而是她的内涵已经丰富了她的外表。你一定想知道她男友帅不帅?告诉你,他是个超级大帅哥。
女同学曾告诉我:"胖并不是我的致命伤,相反的,它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它让每个在我身边的人,并不会因外表而迷惑来和我在一起,所以,我身边的人,都是真心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某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就将自己改造成他人。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你当不了奥黛丽赫本,而她也当不了你一样,实在没有必要将自己改造成他人。
范晓宣在一段访问里说:"以前我很辛苦,因为我太在乎别人的感觉,太在乎其他人怎么看我,所以,我很多时间都要去想别人怎么想,我都想去做得面面俱到,因此,变得很辛苦。现在,我比较会跟着感觉走,也会比较清楚地表达我的看法。就是这样,我只是想活得比较轻松,不要那么辛苦。"
有一个年轻人,看见那些企业巨子们的成功,非常羡慕,想成为其行列之一。"但我现就有一辆破车,除此之外,我还能干什么?怎么干?"这个年轻人开始自我怀疑,在曼哈顿酒店里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并且有些消沉。终于有一天,这位年轻人带着肯定的态度为自己制成了一个梦想,因为他恰巧碰到了美国汽车工业巨头福特,他特别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才能,他想帮助这个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来的故事也许大家会知道:经过八年的努力与福特的支持,这个年轻人终于如愿以偿地创办了著名的伊利诺斯大学,而这个年轻人就是该大学的创始人本·伊利诺斯。
艾莉诺·罗斯福说:"未经你的同意,没有人能使你感觉卑微。"古希腊谚语也说:"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侮辱我们。"这显然又是一种心灵"谒语"。
一个隐士计划在大河上搭建一座桥,方便人们通行,他请所有的动物来帮忙。
大象用它有力的鼻子把巨石推进海里,犀牛把沙土顶到海中,猩猩把木头拉到海里去,所有的动物都乐意为造桥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松鼠在一旁看着大工程的进行,觉得自己实在太小,没有办法和它们一起工作。后来它想出一个好方法,它在尘土中翻滚,让全身沾满泥土,然后快速跑向河边,把身上的泥土抖进水中,松鼠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这样做。
这一切隐士都看见了,就夸奖它说:"只要有心,即使一只小小的松鼠也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