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受青少年感动的人生忠告故事全集
11217600000009

第9章 感悟人生篇--一切,原本如此美丽(1)

一个男孩的座右铭

一个男孩生性怯懦,屡遭同伴们的嘲弄和耻笑。男孩为此苦恼不已,做梦都想成为一个勇敢且受人尊重的人。

后来男孩应征入伍了,他原以为换个新的环境会给他的境遇带来改观,但由于秉性使然,不久,男孩便再次沦为大家嬉闹、戏谑的对象。男孩对此非常苦恼。

一天,教官教新兵们进行投掷训练,他突然把一枚手榴弹向着新兵旁边掷过去,新兵们个个大惊失色,连滚带爬地纷纷溃散。教官的脸色顿时有些阴暗,他愤愤地说:“这只是一枚不会爆炸的手榴弹,我这样做是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心理素质,看看你们在突发事件前,能否保持镇定和勇敢--要知道,对一名军人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恰巧,那天男孩因病未能出练。第二天,当他出现在操场上时,教官暗示新兵们不要声张,便故伎重施,将手榴弹像昨天那样再次投掷。大家掩面窃笑,期待一场闹剧的上演。

同他们一样,男孩并不知道手榴弹不会爆炸。然而,在那一瞬,他却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瘦弱的身体把手榴弹压在自己身下,并伴以紧迫而短促的一声大吼:“快!快闪开!”

大家惊诧了!个个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男孩竟试图用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换取战友们的生命。男孩在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无私与无畏、果断与勇敢征服了大家。

过了好久,男孩才明白过来,缓缓地从地上爬起来,害羞地低下头等待同伴们的奚落。然而,出乎意料,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无上崇敬和感激,化做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男孩哭了。这是他平生头一次为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而流泪。

从此以后,男孩一点一点地从卑怯中走了出来,屡立军功,赢得了大家的无限尊敬。

想到年少的际遇与今日的辉煌,已是军官的男孩总是感慨万分地说:“忘掉自己,你就会变得勇敢;关怀别人,你才能赢得尊重!”

这句话成了男孩矢志不渝的座右铭。

一个人的品质可以决定他的境遇。无欲则刚,舍己为人,定会赢来他人的敬重。

迷失记忆的老人

在斯德哥尔摩东城一条主要街道上,上下班时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在街头站立,他昂首挺胸,目视前方,活像一尊雕塑。我到瑞典不久,人们就建议我去看这“街头一景”。

那是立春后不久的一个早晨,我匆匆赶去上班,果真在那街头看到了他,只是又多了一项内容:在我驻足的一两分钟内,他忽然向右侧踱着碎步,头偏向右方,做“向右看齐”的动作,然后又刷地甩过头,保持立正姿势。他可能是个退伍军人,我脑子里一下子闪过了这个念头。我向过路的几个行人打听这位老者是谁,为什么站在这儿。他们有的摇摇头,有的摊开两手。我知道瑞典人的脾气,从不管别人的私事。

瑞典夏日阵雨多,出门必带雨具。有一次我经过他身边,正赶上下雨,他既未穿雨衣,也没打雨伞,却仍笔直地站在那儿。雨水顺着他的头发流到面颊上,他好像全然不知。我立刻将伞撑到他头顶上,雨住了,我才离开。他没有说一句话,甚至也没有看我一眼,我心里有点儿悻悻然。同事笑我傻,说那老头可能是“神经病”。我半信半疑,老人的古怪行为吸引着我,迫使我进一步寻找答案。

后来,我去丹麦出差了五个月,入冬才返回瑞典。第二天上班经过那街头,没有碰到他,心里似乎空落落的。下班后,飘起了大雪,我急急地赶到那街头,老人正在那儿站着,帽子上落满了雪,胡须上挂满了银白的霜花,活像一位圣诞老人。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他身边抓雪玩,眼光不时飘向老人。我发现孩子的眼神里有某种东西同老人有联系,便走过去问那男孩:“你认识这位老人吗?”“他是我爷爷。”果真让我猜中了,我便装成漫不经心的样子说:“我猜你爷爷在替什么人站岗,是吗?”“为国王。”孩子脱口而出,我兴奋极了,似乎答案就在不远处,便引着孩子的思路,故意逗他继续往下讲:“可是国王不是住在皇宫里吗?你爷爷怎么在这儿站岗?”孩子眨了眨眼,像在想什么,但他什么也没说,又径自去抓雪玩。我又一次陷入迷惘。当时我真想走过去同老人谈一谈,但望一望他那庄重的、不屑一顾的神情,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被老人的“谜”困扰着,又不知该怎么办才好。终于有一天,我们因工作需要,请所在地区的值勤警察吃饭。无意中,我提到了那位奇怪的老人,警察们听后面面相觑,空气好像一下子凝固了。我不知道自己闯了什么祸,正想把话题,一位年纪稍大的警官缓缓站起来,整了整自己的制服,神情庄重地说道:“他是我们的前辈,叫本德森,是一位干练的皇家卫队军官,受过多次嘉奖。三十多年前,他统领的骑警马队受惊,为了士兵和其他人的安全,他死死拉住惊马,被拖出去几百米远,险些丧了命。”我屏住呼吸听着,心像铅一样沉重。讲话的警官略微停了停,又接着说道:“从此他失去了记忆,但他唯一没有忘记的是自己的职责……”

我的眼睛湿了……

一位忠于职守的人就是这样坚定,也许他会忘掉自己的身份,却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我们也应该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

音乐在我掌上

一天,我正在急诊室值班,一个中年男子抱着一个全身瘫软、深度昏迷的女孩突然闯了进来。我初步判断她是脑血管意外损伤。脱水、止血后,女孩被送人病房。三天后,女孩才苏醒过来。为永绝后患,需要进行脑动脉结扎手术。上午9点,女孩再次被推进了手术室,然而不到10点,又被推了出来。血管造影显示,女孩右侧动脉畸形,而左侧……竟然根本就没有动脉!她天生就只有一个唯一的、畸形的动脉。女孩呆呆地坐着,没有哀伤,只是恍惚和迷茫,仿佛不肯相信。看到我,她声音黯淡:“医生,能不能告诉我,不做手术,我还能活多久?”我艰难地斟酌词句:“怎么说呢……就像有一颗炸弹在你脑子里,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炸,也许炸了还能够救回来,像这次这样……”隔了很久,她轻声地说:“也就是说,我的生命,在死神掌上。”女孩的母亲啜泣起来。而女孩只是轻轻地、静静地说:“妈妈,我们回家吧!”

女孩病后,学习吃力,记忆力很差,时间稍长就会头痛不止,她已经不能继续学习了。为了跟上进度,她全力以赴,甚至连心爱的钢琴都没有碰过,居然还是这样。她变得郁郁寡欢。为了让她散心,父母特地带她去听音乐会,听到一段快乐的童谣时,她忽然叫了起来:“哎呀,我答应过姑姑,要给她们幼儿园的‘六一’晚会伴奏的。”但是当她坐在钢琴前时,女孩惊恐地发现,自己已不能弹琴了。无论怎么努力,她的左手再也无法在琴键上飞舞如蝶,而只能笨拙地、缓慢地移动一两下。她试了又试,最后终于精疲力竭,双手握拳砸向琴键,然后失声痛哭。我去看她,她呜咽着说:“阿姨,我等于只有一只手了。”

“可是你还有一只手。”我的声音冷淡而肯定,她怔住了。我接着说:“你仅仅只是左手不便,就这样自暴自弃,那生来没有左手的人呢?如果你真的那么爱弹琴,就不会这么轻易放弃。你为什么不试试用一只手弹呢,谁说弹琴一定要用两只手?”她蓦地愣住了。我轻轻地带她到钢琴前,把她的手放到琴键上说:“试一试,你起码可以试一试。”她的手缓慢地移动:1234567,忽然成串的泪水打在琴键上。她抬头大声地说:“我懂了,生活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她用力地按响了琴键。我叫她不必这样,她只是微笑摇头:“音乐给了我生存的意义。我的生命,是在死神掌上,可是音乐,却在我的掌上。”她的眼睛那样明亮,让我深深动容。

不久,女孩邀请我去一家幼儿园参加“六一”晚会。大幕拉开的时候,我看见女孩身穿一袭雪白的长裙,从台侧走向钢琴。随后,一串活泼的音符从她手下流了出来,她弹得那么轻松自如,我几乎已经忘记了她伤损的左手。然而在一首复杂的乐曲开始前,女孩站起身,换上了另一位琴手,我才突然意识到,她不曾康复。整晚,女孩弹了8首曲子。全场一直掌声如潮,都是给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没有人注意到在孩子们清脆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之外,那流畅如江河的钢琴声。

女孩在12天后去世了,离她第一次发病只有5个月。医书上说:如果6个月内不复发,以后复发的概率将大大减小,而女孩,终究没有熬过6个月。

每一次想起那女孩,我就会想起生命的脆弱和不能把握,也更深地感受到人的力量,可以承受所有的打击,凭着意志和尊严,活出生命的美丽。

在悠扬的音乐里,我仿佛又听见了女孩轻快的声音:“我的生命是在死神掌上,可是音乐,却在我的掌上。”

有些事情我们改变不了,比如死亡,但我们也可以改变很多事,比如生活。悲观失望能过一天,乐观坚强也可以过一天,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尽你的努力,让生命多姿多彩。

购买上帝的男孩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时,第二十几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

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高处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的叔叔。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自己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他的伤就会好。

老头眼圈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上的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儿帮他把钱付清了。那老头儿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儿花重金聘来的。

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儿。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儿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你,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你的生命。但你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小男孩的爱感动了亿万富翁,救了叔叔的命。爱是心灵的润滑剂,愿每个人都能撒播爱的种子,让世界温暖如春。

享受生命的春光

四川省巴东县女护士王飞越身患绝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很想留一点什么给这个曾经让她温暖、让她懂得爱的世界。

可是她的全身已开始溃烂,捐赠遗体用于医学解剖和实验显然已经不太可能。一日,来探病的弟弟说:“姐姐,你的眼睛好明亮哟。”这句话提醒了王飞越女士,病床上的她顿时兴奋起来,“我要捐献眼角膜。”

她的遗愿,立刻遭到丈夫和女儿以及亲友们的反对,他们沉浸在即将丧失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无法理解王飞越的做法。在病床前,他们苦苦哀劝。面对劝说,病床上的王飞越也含泪倾诉:“这样做,可以让两个人重见光明,难道你们不能满足我这个小小的要求吗?”她支撑着写了申请书,求丈夫为她签字。

字终于签了,王飞越松了一口气。可癌细胞已经开始肆虐扩散,加之用药,造成全身水肿。如果水肿也造成眼角膜损伤,就会影响角膜移植手术的质量。她忍着痛,向医生提出,保护好我的眼睛,请不要用止痛药。

伤痛折磨着她,然而她更担心的是,一旦眼角膜受到损伤,她的捐献计划将成泡影。她提出请求:在她停止呼吸之前,现在就摘掉眼球。丈夫和女儿,还有医生护士们流泪了。守护在一边的眼科专家们也制止了她。

疼痛不断加剧,死神临近,王飞越的一只眼睛甚至不能闭合。她知道,生命已无法挽留。她最担心的是眼球是否完好无损,为此不断地发出同样的请求,而且态度十分坚决:“拔掉氧气管,拔掉氧气管!”

拔掉氧气管,意味着放弃呼吸,放弃生命,放弃这个美好的世界。丈夫和女儿泣不成声。这样的请求没有被采纳,她就以拒绝治疗来抵制。她如愿了,氧气管终于被拔掉。但接着,她又提出新的请求,拔掉输液管。这一次,周围的人沉默了,彻底尊重了她的意愿。

生命之花凋零了,只有她的眼角膜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其中的一只眼角膜,竞让三位病人重见光明。共有四位患者,包括年轻人和老人,分别承接了她的光明。这位从未走出过县城的女士,将光明播撒到南疆北土,播撒到遥远的地方……

她有一段临终录音,那是对承接她光明的人说的:“你好,我不知道你姓什么叫什么,但我祝福你,希望你重见光明,尽情享受春光。”

王飞越用她的眼角膜让其他病人重见了光明,看到了世界的美好。她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她的爱却一直在延续,她的爱感动着人们的心灵,照亮着人间。

爱的故事

一个失去了双亲的小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住在楼上的一间卧室里。一天夜里,房子起火,奶奶在抢救孙女时被火烧死了。大火迅速蔓延,一楼已是一片火海。

邻居已呼叫过火警,无可奈何地站在外面观望,火焰封住了所有的进出口。小女孩出现在楼上的一处窗口,哭叫着救命,人群中散布着消息:消防队员正在扑救另一场火灾,要晚几分钟才能赶来。

突然,一个男人扛着梯子出现了,梯子架到墙上,人钻进火海之中。他再次出现时,手里抱着小女孩,孩子递给了下面迎接的人群,男人消失在夜色之中。

调查发现,这孩子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了,几周后,镇政府召开群众会议,商议谁来收养这孩子。

一位教师愿意收养这孩子,说她保证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一个农夫也想收养这孩子,他说孩子在农场会生活得更加健康惬意。其他人也纷纷发言,论说把孩子交给他们抚养的种种好处。

最后,本镇最富有的居民站起来说话了:“你们提到的所有好处,我都能给她,并且能给她金钱和金钱能够买到的一切东西。”自始至终,小女孩一直沉默不语,眼睛望着地板。

“还有人要发言吗?”会议主持人问道。这时一个男人从大厅的后面走上前来,他步履缓慢,似乎在忍受着痛苦。他径直来到小女孩的面前,朝她张开了双臂。人群一片哗然,他的手上和胳膊上布满了可怕的伤疤。

孩子叫出声来:“这就是救我的那个人!”她一下子蹦起来,双手死命地抱住了男人的脖子,就像她遭难的那天夜里一样。她把脸埋进他的怀里,抽泣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朝他笑了。

“现在休会。”会议主持人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