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
1122500000038

第38章

在童若瑶看来,大概他会提前考一考那些人,倘或真是那个料才会收下,不是自然不会收。不过,一双慧眼也实属难得,那么,这样推算出来,大哥童若远就是有真材实料的!

“欧阳先生从来没有这样提前说的。”周氏禁不住感叹一句,眼里似有水光。

“大哥本就满腹经纶,欧阳先生是慧眼识珠。”童若瑶在替大哥高兴的同时,也忍不住想赞美大哥几句。

母女两在屋里说的正热闹,童二叔的声音从外面传来。童若瑶迎出来,童二叔瞧见她便问道:“你爹爹回来了么?”

“爹爹和大哥都在书房。”

童二叔便朝书房去了,他这会子来就为了一件事儿,和童老爹商议请先生。童老爹想着去欧阳先生哪里要明年,今年还有好几月的时间,如今自己忙着,没有时间督促童若远。加上,童二叔委婉地表达了他独自承担费用,童老爹自然是应了。

商议了片刻,三人便从书房出来,叫了周氏和童若瑶一起去老太太那边吃饭。

张氏笑说今儿是团圆日,一家子终于都在了。老太太对此没有特别的反应,只有童二叔应和了几句。

大伙高高兴兴地坐下,竟是所有人围着一张大圆桌坐了,看上去真有点儿团圆的意思。席间没人说话,饭后坐着一起吃茶。

童若瑶挨着周氏,童若秋挨着张氏,恰好两人面对面。所以这一顿饭童若瑶在难以下咽的情况下,吃了七分饱。看着碗里的茶水,又猛灌了几口,对面童若秋嗤笑一声移开目光。

“她们姊妹跟前都有几个人?”还算安静的屋子里,老太太突然冒出一个问题。

张氏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老太太问的是自己,忙回道:“每人身边一个平常传唤的,一个粗使小丫头,外加一位奶妈子,一共三人。”

张氏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一样,童若绾暗暗低了头冷哼一声,童若秋屋里的人才不止三个,算起来比她们多了一倍。

老太太听了,点着头琢磨着,目光在童若瑶身上停了停,才落到周氏身上,“四丫头虽是才回来,到底也不能失了咱们这样人家的体面,如今大老爷有了作为,女孩儿屋子里好歹也要有人,你瞧着有没有合适的,给她屋里安排安排吧。”

在老太太提出问题的时候,童若瑶就知道接下来她会说什么。如果他们有能力叫下人服侍,又何必在乡下住了那么些年?而老太太虽然只说了童若瑶一人,意思却是周氏屋里,童若远屋里也要有人。

如此算起来,要养多少人?

在上京住着,老爹好歹是个官老爷,妻子儿女都在身边,总不能还像在李家村那样过日子。仆从是一定要有的,却不能与童二叔家里一样。

童若瑶知道在长辈说话的时候,她一个小辈自然是不能插嘴,便有些紧张地看着周氏,只见周氏面带微笑,语调平缓地道:“让老太太操心了,媳妇也琢磨过这事儿,现如今这边的人手刚好够用,只得从外面现卖。”

老太太道:“现卖来的,不知根知底,也不知性情儿如何,我这里倒有一个稳重的,先过去跟着你们。”

这么快就要安插人手了?站在老太太身后的两个丫头,顿时花容失色,又惶恐不安地垂下头。她们是老太太身边的大丫头,虽身份低微,可在这府里除了主子们,再也没有人敢给她们脸色瞧,就是张氏跟前最得力的妈妈也不敢得罪她们。

如果去了那边……她们连想都不敢想下去了,那日大老爷一家才回来,身为大老爷唯一的女儿四姑娘,身上穿的衣裳却连她们都不如。

然而,老太太发话,周氏也不好直接驳了老太太的意思,何况那些底下的丫头?

“眼下老太太寿辰将近,自然是有的忙的,等老太太寿辰过了,再过去吧。”周氏又平缓地道。

那两个丫头听见了,不觉抬起头,不是马上过去,便还有回旋的余地。老太太这边一共三个平常传唤的丫头,老太太没有明说到底是谁……

都是在童家大宅里待过几年的,纵然没有亲眼见着许多手段,到底也有耳闻,心思慢慢的就活了。

反正人是绝对要过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老太太说是稳重的,倘或过去的丫头不合心意,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送回来。童若瑶一边想,一边暗暗地打量着老太太身后的两个丫头。

张氏笑说:“到底是嫂子想得周全,眼下还有几天,弟妹虽不是第一次操办这样的大事,也有一些是想不到的,如今有了嫂子在一旁提点一二就圆满了。”

说的周氏也不好直接拒绝,笑道:“弟妹到底是能干人,这些大事我懂的也不多。”

说了一会儿话,老太太叫丫头扶着她回去,众人起身相送,待老太太走了,大伙也相继出来。张氏在前面拉着周氏说话,大概的意思是,明儿那边自己开火,婆子丫头尚且没有到位,买菜等琐事就让这边的采办婆子一并去买了。周氏点头答应,谢了张氏几句,两人寒暄着走到分路的地方。

童若瑶一家四口自然是一道,也不劳婆子送,童若远提着灯笼走在前面。

那边童二叔的几个儿女也各自回屋里安歇,昏暗的小道上只有张氏和童二叔。童二老爷正和张氏说话,大体是怪她不该让童老爹那边这么快就单独开炉灶。

张氏气恼地道:“这事儿原是你答应的,再说咱们也不是那大富大贵之家,家里哪一处不花银子的?老太太办寿辰使的银子没有叫他们出一分,如今几个孩子也大了,眼下秋儿就要出阁,紧接着还有三丫头,晨哥儿也到了说亲事的年纪。一家子上上下下几十号人,就是口粮一年也不知到底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