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传统观念来评价和分析投资的经济效益,不需要考虑现金收人和现金流出的时间性,因为任何时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都可以相加减。由此可见,投资决策的静态分析方法实际上将财务会计中关于损益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投资决策分析中,静态分析法主要有回收期法、投资报酬率法等。
投资决策的动态分析法:是依据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和方法,将投资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按某一可比基础换算成可以比的量,据以评价和分析投资效益的方法。
在动态分析法下,投资在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不能简单相加减,只能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其换算为可比值。换算的基础可以是现值也可以是最终值。
因为投资决策的动态分析方法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这一重要因素所以和静态分析法相比,它更客观、更精确。
目前,公司投资决策常用的方法多是动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方法具体又分为现值法、等值法和终值法。
现值法是公司投资决策常用的方法,它是按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观念,将一项投资引起的全部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均按某一投资报酬(或是投资的必要报酬率或是投资的内含报酬率)换算为相当于投资开始时的现值,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评价投资效益的方法。具体又分为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现值回收期法、内含报酬率等。
(1)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是指回收某项投资所需的时间(通常为年数)。这是一种根据重新收回某项投资金额所需的时间来判断该项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方法。回收期越短,该项投资的所谓的风险程度就越小。
运用投资回收期法进行决策时,应当首先将投资回收期同决策者主观上的期望投资回收期相比较:如果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小于期望回收期,可接受该投资方案如果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大于期望回收期,则拒绝该投资方案。其次,如果同时存在数个可接受的投资方案,则应比较各个方案的投资回收期,选择回收期最短的方案。
由于方案的每年现金流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每年的现金流量相等。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收期=原投资金额/平均每年的现金净流量。
②每年的现金流量不相等。如果每年的现金流量不相等,就需要运用各年年末的累计现金净流量的方法计算投资回收期,直到累计现金净流量达到投资额的那一年为止。
(2)平均报酬率法
平均报酬率是指一个投资方案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入或净利润与原始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平均报酬率越高,说明获利能力越强。
平均报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报酬率=年均现金净流量亐原投资金额亊100%。
进行决策时,首先应将平均报酬率与决策人的期望平均报酬率相比较,如果平均报酬率大于期望平均报酬率,可接受该项投资方案;如果平均报酬率小于期望平均报酬率,则拒绝该方案。若有数个可接受的投资方案供选择,则应选择平均报酬率最高的投资方案。
平均报酬率的优点是简明、易算、容易理解,克服了投资回收期法的第一个缺点,即考虑了整个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的全部现金流量。
但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和投资回收期法一样,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另外,它还失去了投资回收期法的一些优点,如不能说明各个投资方案的相对风险等。
(3)净现值法
净现值是指一项投资的未来报酬总现值超过原投资额现值的金额。
以净现值法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一般投以下步骤进行:
①预测投资方案的每年现金净流量。
每年现金净流量=每年现金流入量-每年现金流出量。
②根据资金成本率或适当的报酬率将以上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若每年的现金流量相同,按年金复利折成现值;若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不等,则按着普通复利分别折成现值并加以合计。
③将方案的投资额也折算成现值。若是一次投入,则原始投资金额即为现值;如果是分次投入的,则应按年复利或普通复利折成现值。
④以第二项的计算结果减去第三项计算结果,即可得出投资方案的净现值。若净现值为正值,说明可接受此方案,若净现值为负值,则应拒绝此方案。
净现值法是建立在资金的时间价值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因此,必须把未来增加收益的总金额,按照资金成本率或适当的报酬率折算成现值,再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再者,企业投资的总价值是企业各个投资方案的个体价值之和,如果选择的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零或负数,采用该方案后,企业的财富非但不会增加,还可能还会减少;反之,如果采用的是正净现值的方案,则会使企业的财产增加。
(4)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是指投资方案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投资额现值的比率,它用来说明每元投资额未来可以获得的报酬的现值有多少。
现值指数与净现值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现值指数不是简单地计算投资方案报酬的现值同原投资额之间的差额。现值指数法,是根据各个投资方案的现值指数的大小来判定方案是否可行的一种投资决策法,比起净现值法,它使不同方案具有共同的可比基础。
现值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现值指数=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亐投资金额的现值。
进行投资决策时,如果现值指数1,可考虑接受该方案;如果现值指数:0或1,则拒绝此方案:如果要从几个可接受的方案择其一,应选择现值指数最大的方案。
(5)内部报酬率法
内部报酬率法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按现值计算实际投资报酬率。这个内部报酬率是一个能使该投资方案的预期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即根据这一报酬率对投资方案的每年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此时:
投资成本的现值=投资收益的现值
内部报酬率法就是通过计算各投资方案的内部报酬率,看其是否高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的一种方法。若高于资金成本,就可接受该方案;否则,应该拒绝。若同时有几个可接受的方案,以内部报酬率最高的为优。
确定投资方案的内部报酬率,主要有验误法和图解法两种。由于图解法很少使用,所以这里只介绍验误法。
验误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先估计一下折现率,再用此折现率来计算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各期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期末残值的现值)。比如,先以10%作为投资方案的资金成本来折算该方案的净现值,再看其净现值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估计的10%这一折观率小于该方案的实际投资报酬率,因此,必须提高折现率(如12%,15%……),再重新计算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负数,则说明这一折现率大于该方案的实际投资报酬率,应降低折现率并重新计算净现值;重复以上步骤,一直找出一个可使净现值为零的折现为止。若不能找到一个恰好使净现值和净现值率接近于零,且一个高于零,另一个低于零。
(6)年限不同项目的投资决策
在投资决策的评价中,一般都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限不同的投资方案的选择,由于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使用年限,因此,对它们了解直接用净现值、现值指数和内部报酬率进行比较和选择。可使它们之间具有可比性,必须使它们在相同的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析。
(7)净现值、现值指数和内部报酬率三种方法的比较
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的异同:
在多数情况下,运用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这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则会产生差异:
①原始投资不同,一个项目的投资额大于另一个项目的投资额。
②现金流入的时间不同,一个在前几年流入较多,而另一个则在后几年流人较多。虽然在这两种情况下使两种方法产生了差异但引起差异的原因是一致的,即两种方法假定中期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再投资时,会产生不同的报酬率。净现值法假定产生的现金流入量重新投资会产生与企业资金成本相等的报酬率;而内部报酬率法却假定现流入量重新投资产生的利润率与该项目的特定的内部报酬率相同。
净现值法与现值指数法的异同。
净现值法与现值指数法使用相同的信息,因此,得出的结论常常是一致的。但是当原始投资不相同时,有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8)资本限量决策
所谓资本限量,即没有足够的资金,因而不能对所有可接受的项目进行投资。在资金限量的情况下,一般为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应把资金投到一组净现值最大的项目上,一般可利用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
①运用净现值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计算所有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并列出所有方案的原始投资;
第二步,接受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如果资金无限量,决策却可完成;
第三步,如果资金有限量,则更正第二步,更正过程是对所有项目都在资金有限量内进行各种可能的组合,然后,计算各种组合的净现值总和;
第四步,选择净现值总和最大的一组投资方案。
②运用现值指数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计算所有投资方案的现值指数,并列出所有方案的原始投资:
第二步,接受现值指数大于1的项目,若所有可接受的项目都有足够的资金,则说明资金无限量,决策即可完成;
第三步,若资金有限量,则对第二步进行修改,即对所有项目在资本限量收购价进行各种可能的组合,然后计算各种组合的加权平均现值指数;
第四步,接受加权平均现指数最大的一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