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总是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却往往忽略了心理健康。然而,人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要想保持心理健康,就要拥有好的心态,时刻警惕压力,解决不良心理,有效发泄不良情绪……
健康在身,更在“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总是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对自己的身体呵护备至,却往往忽略了心理健康,或者并未把心理健康问题当作身体疾病来对待。然而,人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不能忽视人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是生命的物质载体,没有身体,生命就无法存在;心理则是生命的精神载体,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他一切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身体疾病可以导致心理问题,而长期累积的心理问题形成心理障碍,无疑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认为,人的情绪、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会影响身体健康,“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黄帝内经》还特别强调:“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现代医学更进一步证明了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高血压、心脏病、癌症、溃疡症、结核病、支气管炎等疾病都与心理健康有关。有的学者指出:“情绪可能是癌症细胞的促活剂。”有研究表明,人体70%左右的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关于身心健康的关系,有位心理学家曾做了个有趣的实验:他把同一窝出生的两只健壮的羊羔安排在相同的条件下生活,唯一不同的是,在一只羊羔的旁边拴了一只狼,而另一只羊羔旁边则没有。前者在可怕的威胁下,本能地处于极其恐惧紧张的状态,很少吃东西,逐渐瘦弱下去,不久就死了;而另一只羊羔由于没有狼的威胁,没有这种恐惧的心理状态,一直生活得很好。这形象地说明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世纪70年代,医学研究人员有两项重大的发现。首先,大脑中的同一化学物质不仅调节身体的免疫系统,同时还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情感。这意味着人们的心理状况和生理状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次,这种化学物质不仅存在于人的大脑中,而且在身体的各个系统中循环传递,包括免疫系统。这意味着人们的生理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可以互相影响。负面的心理活动如消极的情绪、长期的焦虑、巨大的精神压力等会导致不良的生理反应,这种生理反应如果持续过久,就会导致躯体的损害,甚至造成身体发生器质性病变。常见的身心疾病有溃疡、炎症、高血压、心脏病、疼痛等。另外,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又可以预防疾病,在患病的康复治疗中有时可以起到药物甚至手术都无法达到的作用。
由此可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关心身体健康,也要像关心身体健康那样关心心理健康。
好心态——健康长寿的保障
一个人健康与否、寿命长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积极的心态在抵御疾病、促进健康方面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百岁老人的数量与日俱增。百岁老人最多的国家中,美国位居第一。那么美国人的长寿秘诀又是什么呢?
“我相信,如果早晨醒来,环视四周,知道自己是谁、身处何方,这就是美好的一天。”芝加哥102岁的罗伯特·希克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自己的“长寿箴言”。希克曼学过经济,在家具店打过工,后来当起了厨师,会做各种美国和意大利美食,现在,他虽然吃不了多少,但还是喜欢做一点。
岁退休后,希克曼迷上了雕刻。多年来,他雕刻了成百上千的鸟类作品,小到蜂鸟,大到苍鹭,其中还有50件作品被特拉华大学永久收藏。“我做这些纯属自娱自乐。”而今,他仍然坚持“玩”雕刻。
人们通常认为,教育和经济状况对人的寿命有直接影响,但实际上它们并没那么重要。
德国《今日科学》杂志曾发表一篇文章说,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乐观的情绪不但可以减少患病的可能,甚至可以延长寿命。德国医学研究人员曾对一万名男子进行了调查,提出的问题是:你是否觉得妻子爱你。调查结果发现,认为妻子爱自己的男子心绞痛的患病率明显低于那些感觉不被爱的人。
科研人员还做了另一项试验,他们给400多人注射了一种感冒病毒,结果显示,在与三个或者更少的人有密切交往的受试者中,62%的人患上了感冒,而在与六个或者更多的人交往密切的受试者中,只有35%的人染病。科研人员的结论是:与朋友、邻居、同事的关系是否长久融洽,是一个很重要的免疫因素。
通常,人们都认为在看待某个事物或作出某个决策时要避免盲目的乐观主义,但要想保证身体健康,确实需要乐观主义,有时是脱离实际的乐观主义,甚至凭空想象也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拥有良好的心态,是重要的长寿秘诀之一。
警惕压力摧毁身体健康
如今,人类很多疾病和压力过大有关。有报告显示:压力引起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失调、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等疾病的诱因。
压力不仅影响人的生理,更影响人的心理。一定程度的压力有益于我们的心理成长,激发我们奋进,有助于我们更敏捷地思考、更勤奋地工作。然而,如果压力超过最大限度,就会使我们心力衰竭、行为混乱;如果反应持续太长,就会造成严重危害,使人垮掉。因此,要健康,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让瑜伽帮你的忙
瑜伽的遐思冥想功能帮助我们放松自己,减慢呼吸,降低心率,减少耗氧量,缓解肌肉紧张,从而让我们从容应对压力。
香水冥想法
给自己喷上香水,采取莲花坐姿,然后闭上双眼,集中精神呼吸,进入较深的意识状态,幻想自己在一个百花齐放的花园里,微风吹来,飘来各种各样的花香,花园里有一条蜿蜒的小溪,小溪里飘浮着各种各样的美丽花瓣。注意不是用鼻而是用心打开你的全身毛孔,让每一朵花香慢慢地沉入你的丹田。想象着这些花香作用于你的身体细胞后,你便产生了更多的活力及生命力。
音乐冥想法
放乐曲,然后坐下或躺下,全身放松,闭上眼睛,集中精神呼吸,进入较深的意识状态。用整个身心去聆听,幻想音乐像潺潺的流水一样流遍你的全身,你会感觉到不只是耳朵在欣赏音乐,音乐已经进入了你的灵魂。
来自嗅觉和听觉的刺激会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大脑,让大脑暂时脱离这个喧嚣的世界。安静片刻,我们会逃脱压力的包围,真正地和自己在一起。
幽默法
幽默是一种美丽的“转化剂”,可以使烦恼化为欢畅,让痛苦变为愉快,将尴尬变为融洽,有利于调节情绪和消除身心疲劳。
美国一些科研机构已经推行幽默疗法,这种疗法使许多患者全身肌肉感到松弛,有效地解除了烦恼、内疚、抑郁的状态。
研究表明,人在欢笑的时候,膈、胸、腹、嘴、唇等部位的肌肉都能刺激大脑产生一种激素,促使人体内产生吗啡物质,从而减轻心态疲劳。
郁就大声喊,悲就放声哭,排除心灵之毒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因高考失利未考上理想的大学而郁郁寡欢,引发癔症,为此其父母便找了个心理专家为其医治。该专家让小伙子每天大声喊叫一小时,三个多月后,小伙子的病情明显好转,半年后基本恢复了正常,一年后,又重新考上了大学。
心理专家让小伙子喊叫,就是为了让其把心中的抑郁发泄出来,这样才能使其气血通顺、身心舒畅。用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喊叫是让他把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憋在心里的话喊出来了,就痛快了。
其实喊叫的办法源自古代的长啸养生法。用尽全身力气声嘶力竭地长啸,是古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调节方法,早在魏晋时代人们就把它当作养生健身活动而十分盛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诸葛亮、陶渊明、苏东坡、岳飞、嵇康等,都喜欢长啸这一活动。
长啸舒气清神,可以调节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况。有的人精神抑郁、情绪低落,因对某些人或事看不惯而愤愤不平,这样的人若能常常登高放声长啸,吐出五脏中的浊气、怨气,一些不良情绪就会得到很好的释放和发泄,从而使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旷神怡,消除心理障碍。
心理郁结需要发泄,内心悲哀也需要发泄,这时就要运用到另一手段:哭泣。
悲哀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绪,流泪乃至放声大哭是很正常的情感流露。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有泪不轻弹”的传统文化习俗,中国人往往把眼泪咽到了肚子里。
眼泪不仅是物质毒素的载体,也可以冲刷掉心理毒素。流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感。有关专家通过对眼泪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泪水中含有两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即亮氨酸-脑啡肽复合物及催乳素。有趣的是,这两种化学物质仅存于受情绪影响而流出的眼泪中,在受洋葱或风沙刺激后流出的眼泪中则不含有这两种物质。研究发现,它们分别与人的紧张情绪和体内痛感的麻痹有关。这些物质随着泪水被排出体外,可以起到缓和紧张情绪的作用。所以,人在极度痛苦或过于悲伤时,痛哭一场,往往会收到积极的效果。
喊叫和哭泣的权利是上天赐予人体宣泄情感毒素的渠道。抑郁就大声喊,悲痛就放声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大胆地使用这个上天赐予的心灵排毒法。
解决不良心理的“情志生克法”
不良心理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黄帝内经》里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它任意泛滥。这里介绍一种简便而且实用的方法——情志生克法。
“喜胜悲”,快乐能战胜悲伤。喜是火,悲是金。用五行的说法就是火克金,火是可以把金属熔化开的。火又是散,气又是气结、凝聚,因此悲要用散法。比如说我们白天工作非常疲惫,又受到领导的批评,心里很憋闷,有的人就会去喝酒,认为一醉解千愁。其实你可以去听听相声,看看搞笑的影视剧或东北二人转,这些都可以让你开怀一笑、调节心情。这就是喜胜悲。
“悲胜怒”,就是用悲伤来战胜大怒。所谓金克木,肝主怒,大怒则肝火不能收敛,因此用肺金收敛的方法来降肝火。在一个人大怒的时候,告诉他一个很坏的消息,让他突然悲伤,这样就可以把他的怒火熄灭。
“怒胜思”,就是愤怒可以战胜思虑。《华佗传》里记载着这样的一个病例:有一个郡守因为思虑过度,造成身体里有淤血。华佗收了这个郡守很多礼,就是不给他治病,还写了一封信来骂他,说他不仁不义。那个郡守被华佗气得吐了好几口血,把胃中的淤血全倒出来了,病也就好了。其实这就是用愤怒来消除思虑的方法。
“思胜恐”,思虑是可以战胜恐惧的,也就是说你把问题想清楚了,也就不害怕了。这就是土克水,因为恐属水,土是脾,而脾主思。古代张子合就曾经治过这样一个病人。有家人半夜突然遭遇一伙强盗抢东西,从此以后,这家女主人夜里听到一点轻微的响声就非常害怕,整夜整夜睡不着。张子合怎么给她治的呢?她在屋里的时候,张子合就用木棍敲她家的窗户。第一次她害怕,然后就反复地敲,十几次之后她慢慢习惯了,就不再恐惧了,觉也睡得安稳了。
“恐胜喜”,就是恐惧可以战胜过喜过散的心。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范进好多年没考上进士,一天终于考上了,就高兴地满街跑,心神全散了,他的岳父过来一巴掌就把他扇清醒了,这就是“恐胜喜”。
其实,现代人很多情志上的病也完全可以通过情志生克法来治,但是要注意,任何事都有一个度,发泄情绪也不要太过,否则按下葫芦浮起瓢,一种病刚好了又转化成另一种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