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1345200000067

第67章 清朝卷(6)

【鉴赏】赶远路就快要走近目标时,反而觉得路程遥远漫长;人的年纪一大,体力转衰,便容易感觉到秋凉的到来。知秋:是知道秋天的到来,也是感受到秋的凉意与萧瑟凄凉的意境。“路已近时翻觉远”路程远时不去想它,还不觉得路远;等到走近时,心情紧张急切,反而觉得路远了。人老知秋,体力衰颓,对于秋意萧条凄凉的感受也就特别深刻。

【原诗】只此两句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八回

【鉴赏】海中巨龙游到浅水滩上,就会遭到小虾的戏弄;山中猛虎来到平原上,就会受到小狗的欺侮。龙游浅水,虎落平原,比喻落难英雄境遇困窘,而不能一展身手。这两句诗常用来形容过去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却是失意沦落。

【原诗】只此两句。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出处】清·秋瑾《对酒》

【鉴赏】秋瑾崇尚古代的英豪侠士,自小就喜欢骑马、击剑,自号鉴湖女侠。有英武男儿的刚烈性格,立志献身革命事业。1904年,她二十八岁,只身东渡日本留学,其间,参加光复会和同盟会,决心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在日本购得一把倭刀,佩在身上。1905年回国后与好友吴尧瑛相会,乘酒兴拔刀起舞。“不惜千金买宝刀”:豪侠壮士的兵器就是宝刀,哪怕花再大的代价买下来也不觉得可惜。“貂裘换酒也堪豪”:用名贵的裘衣去换酒喝,是一种豪壮的举动,用千金买宝刀,同样是一种豪举。最后两句:“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是说她满腔热血为拯救祖国危亡而洒出,化作碧海波涛的豪情壮举。

一代女豪侠,为革命献身,年仅三十一岁。柳亚子先生曾作“吊鉴湖秋女士”诗四首,高度赞扬她为了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壮烈豪情。其一:“漫说天飞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须伤。已拼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碧知摧残酬祖国,怒涛呜咽怨钱塘。于祠岳庙中间路,留取荒坟葬女郎。”

【原诗】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

【出处】清·秋瑾《感愤》

【鉴赏】这两句诗,是全诗第五六两句,写腐败的满清政府统治着中华民族,西方烈强掠夺着中华民族的财富、疆土。中华民族的命运是多么凄惨,炎黄子孙沦为卑贱的奴隶。奋起与之抗争,挽救国家危亡的革命志士的事业是正义的、高尚的,就不怕艰难困苦,流血牺牲。整首诗发抒着悲和恨的情怀,第一、二句感叹中华大地危在旦夕,自己无力挽救而惭愧地苟且偷生;第三句是用典故,战国时秦并吞了楚国,楚国人民并不屈服,奋起反抗。亡楚:比喻被满清灭亡了的中国。第四句也是用典故,战国时强秦灭亡了韩国,张良聘请刺客为韩国复仇。当秦始皇东巡至博浪沙时,被身藏铁椎的猛士袭击。由于不知详情,而击中了秦始皇的付车,暴君侥幸不死。博浪沙:地名,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三四两句表达作者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雄心壮志,然而苦于“无椎”与“无计”,发出了悲与恨的感叹。最后两句是写作者壮志未酬,没有业绩报答革命同志,深以为憾,不由得把剑高歌涕泪横溢,抒发自己难以抑制的激情。

【原诗】莽莽神卅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豢。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

始信英雄亦有雌

【出处】清·秋瑾《咏秦良玉》

【鉴赏】看过明末秦良玉的英勇故事以后,我才相信世上英雄也有女的。秋瑾自号鉴湖女侠,身为女子,却情愿为革命大业献身,不愧是一位女中豪杰。秋瑾在这首诗中,借秦良玉来比喻自己:巾帼豪气,不让须眉。

【原诗】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百年夜雨伤神处,最是青山骨未收

【出处】清·康有为《戊戌八月纪变》

【鉴赏】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势力侵略中国。为挽救国家危亡,康有为为首的志士担负变法维新的大任,力挽狂澜,然而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挡,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推翻了新政。主张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粱启超逃亡避难。维新骨干谭嗣同、刘光第、康有为、林旭、杨锐、杨深秀六君子慷慨就义。本诗是康有为逃亡日本时所作纪事组诗“戊戌八月纪变”之一。组诗真实地记述了政变的实况。本首诗中的“百年夜雨伤神处,最是青山骨未收”两何,是写作者的弟弟康广仁就义后,葬于北京南下洼龙爪观音院旁,没有葬于青山,心中无限悲愤。第一二句“夺门白日闭幽州,东市朝衣血倒流”。“夺门”:明朝正统十四年,瓦刺入侵,英宗亲征被俘去,兵部尚书于谦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景帝。景泰八年,英宗被放圆,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发动政变,夺宫门,扶英宗复位,景帝被废。于谦被杀。作者用此事件比喻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杀六君子,废光绪。“白日闭幽州”:白日封锁北京各城门,搜捕维新派。“东市朝衣”:西汉政治家晁错于汉景帝时任御使大夫,建议削减诸王封地,巩固中央集权制,被景帝采纳,诸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晁错上朝时被捕,穿着朝衣被斩于东市。作者以晁错比喻其弟康广仁。

【原诗】夺门白日闭幽州,东市朝衣血倒流。百年夜雨伤神处,最是青山骨未收。

唯有梦魂难管束,任他随意到天涯

【出处】清·冯班《戏题》

【鉴赏】“唯有梦魂难管束,任他髓意到天涯”:人可以关押起来,物可以封锁起来,梦魂是谁也无能为力地加以关押、封锁,它可以自由地到天涯海角去。此诗第一二句:“世间无赖是索家,处处朱门锁好花”,是说世间有权有势、有金钱的富豪,用手中的权或金钱把名花、美人买到家中,封锁起来。金钱能买到美人,难买到人的心;残酷的统治,管得到人,但管不到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就像梦一样,可以任意飞驰到海角天涯。

【原诗】世间元赖是豪家,处处朱门锁好花。唯有梦魂难管束,任他随意到天涯。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出处】清·江阴女子《题城墙》

【鉴赏】清顺治二年,南明福壬投降,清兵大举南下,逼近江南重镇江阴城。江阴人民在典史阎应元与陈明遇组织下与清兵24万人血战81天,杀敌万多人,后因粮绝,被敌人攻破城池。清统治者下令屠城,“满城杀尽,_然后封刀”,英雄的江阴人民,个个站着死,没有一个屈膝投降。这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族侵略者,最辉煌、最悲壮的一篇史诗。野蛮的清兵血腥屠杀江阴的人民后,满地的尸骨,无人掩埋,散发着腐恶之气。作者告诉路过的行人,不要掩着鼻子,他们虽然已经死了,但比苟活着的投降清朝的人更香呢。

【原诗】雪嘴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体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与其辱以生,毋宁饥以死

【出处】清·释函可《即事》(其一)

【鉴赏】释函可是明朝末年的爱国诗人。他因为南京抗清志士撰文纪事而受清廷治罪,流放到辽东半岛的千山群峰迭起的寺庙中。第一二句诗说人之死虽然是可悲的事,但是屈辱地活着,却是很可耻的。第三四句是说在异族统治下,丧失了民族尊严,苟且偷生,还不如饿死以全民族气节。这首诗说明作者对满清政府的满怀仇恨,对投降满清政府,苟且偷生的鄙视。

【原诗】身死固足悲,身辱亦足耻。与其辱以生,毋宁饥以死。

莫恨西风多凛烈,黄花偏耐苦中看

【出处】清·黄宗羲《书事》

【鉴赏】此诗是作者七十四岁时所写。第一二句写秋天雨后放晴,他步履蹒跚地行进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松涛悚然,寒气袭骨,他想起了亡国之痛和自己衰老多病,心中无限凄凉。第三四句说肃杀的秋风,虽然凛烈,但是却有耐苦寒的菊花在山中绽放。象征有气节的反清复明志士的铁铮铮的傲骨,决不屈服在异族统治者残暴的统治之下。

【原诗】初晴泥路觉盘跚,听彻松涛骨亦寒。莫恨西风多凛烈,黄花偏耐苦中看。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出处】清·李渔《清明前一日》

【鉴赏】清明节的前一日,即寒食节,民俗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1644年,清顺治初年,清兵一路烧杀掳掠直杀到江浙一带,人民在兵荒马乱之际,流离失所,四处逃命。作者这时也正东藏西躲,苦不堪言,在荒山野地,带着冷食,天天过寒食节。适逢乱世,虽然有明丽的阳光,阳光下有红花绿柳,但这红花却像战场上的鲜血,柳条却似驿道上的马鞭,逃命在荒山野地,不能按传统的习俗禁烟过节,更不能为祖先烧化纸帛,深以为憾。整首诗描述了满清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对传统文明的破坏。

【原诗】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战场花是血,舜路柳为鞭。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休说旧时王与谢,寻常百姓亦无家

【出处】清·陈忱《叹燕》

【鉴赏】燕子是候鸟,秋去春来,在去年的房舍梁上筑巢栖息,繁衍后代。今春归来,发现往日的繁华都市集镇,已不存在了,连歇脚的树木都没有,它们只好站立在荒芜的沙滩上私语慨叹,不要说过去的贵族王、谢,连普通百姓的家都没有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写过一首咏燕子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思是说过去的显族王导、谢安已衰落;燕子进入百姓家去了。从燕子的无处安身,说明凶恶的满清血洗江南的滔天罪行。

【原诗】春归林木古兴嗟,燕语斜阳立浅沙。休说旧时王与谢,寻常百姓亦无家。

重开日月正乾坤

【出处】清·归庄《悲昆山》

【鉴赏】归庄,昆山人。清军如疯狂的野兽,肆意屠杀汉人,抢劫财物,昆山被围,作者与顾炎武挺身而出,带领民众与敌血战,寡不敌众,清军攻破城池。见人就杀,残忍地屠杀妇幼军民四万多人,满街满巷尸体横陈,血腥之气,直冲斗牛。诗人亡命为僧。他怀着极大悲愤写下《悲昆山》一诗,揭发清军禽兽不如的滔天罪行,表达自己对昆山人民惨遭杀戮的沉痛悲悼,抒写他决心收复河山,重振乾坤的愿望。第一至第五句,是说昆山有五万户人家,全部投入反击侵略者,牺牲了四万多,幸存的人,决心与老弱妇孺同在,继续战斗。愿将自己的血肉化作昆山的泥土的悲壮豪情。第六至第十六句是说:昆山本是富庶的地方,米有百万斛、帛有数万匹、银有十余万斤,为什么会战败而惨遭敌人的杀戮?其原因是南明小朝廷把东西搜刮去资助敌人,以求得自己的苟安享乐,军民无饭吃,无衣穿,手中没有精良的兵器,难以抗拒猛兽般的清军。第十七句至第二十七句是说,清军是一群野蛮的禽兽,凶残骄横嗜血成性,见汉人就杀,血洗昆山十日,尸体阻塞街衢,血流成河。无人收殓,乌鸦、猫头鹰、蚊蝇蛆虫,在残食着烈士的遗体。天惨地愁,白日鬼哭,何等凄绝,何等悲痛。百姓惨遭屠杀,当官的却无耻地投降敌人,认贼作父,反过来为虎作伥,欺压幸存的百姓,为清政府卖命。强逼百姓剃阴阳头(即剃一半留一半)。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文明,被未开化的野蛮民族满清,破坏干净。炎黄子孙坠入水深火热的深渊,极其悲惨地苟延残喘。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奴颜媚膝,卖身求荣、卖国求存的都是当官的,当官的都是双重人格的野兽在手无寸铁的百姓面前,他们是威风八面的豺狼虎豹,百姓是软弱、驯服的羔羊;在豺狼般的异族主子面前,当官的又变成奴颜卑膝的绵羊,以图保存一条小命,求得一碗残汤剩饭,或求得一官半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什么人格、国格,全放在脑后,让后人笑骂去。以主子的身份,露出猛豺狼的本性,敲榨勒索百姓的膏血,奉献给新主子,以图官椅坐稳、主子信任,百姓的死活,与他无干。历来只有官才卖国,没有百姓卖国的,当官的卖国,有钱花,有官做,百姓只有做亡国奴的份儿。不管是旧主子抑或是新主子,百姓都只有奉献金帛子女供其享受,百姓不奉献,官府就来搜,百姓始终是官家人肉宴席上的一道道珍肴美味。第二十八至结束句,说的是诗人决心反清复明,重振山河,恢复中华的雄心壮志。

【原诗】悲昆山!昆山城中五万户,丁壮不得尽其武,愿同老弱妇女之骸骨,飞作灰尘化为土。悲昆山!昆山有米百万斛,战士不得饱其腹,反资贼虏三日谷。悲昆山!昆山有帛数万匹,银十余斤,百姓手无精器械,身无完衣裙。乃至倾筐箧,发窦窖,叩头乞命献与犬羊群!呜呼!昆山之祸何其烈!良由气懦而计拙。身居危城爱财力,兵锋未交命已绝。城陴一旦驰铁骑,街衢十日流膏血。白昼啾啾闻鬼哭,鸟鸢蝇蚋争人肉。一二遗黎命如丝,叉为伪官迫慑头半秃。悲昆山!昆山诚可悲!死为枯骨亦已矣,哪堪生而俯首事逆夷!拜皇天,祷祖宗,安得中兴真主应时出,救民水火中,歼郅支,斩温禺,重开日月正乾坤,礼乐车书天下同。

不是长干轻薄子,如何歌笑入新丰

【出处】清·顾炎武《姬人怨二首》(其一)

【鉴赏】顾炎武是明末抗清志士,凶残的清军铁骑大举南下,南明小朝廷不思抵抗,仓皇逃窜,大批官员出城投降。然而这些卖身投靠夷敌的官员并未受到异族主子的赏识与重用,感到落寞与凄凉。作者对这些变节投敌的官员加以辛辣的讽刺。古时常以夫妇关系譬喻君臣关系。第一二句写的是:一个伤春的女人,悲愁地站在春风里饮泣,看她发乱,知道是已经嫁过了人,然后又涂脂抹粉打扮了一番,寻求新欢而又未如意。三四两句是说:如果不是长干的娼妓,朝三幕四的浪荡子,怎么会欢歌笑语地进入新丰呢

【原诗】伤春愁绝泣春风,发乱如油唇又红。不是长干轻薄子,如何歌笑入新丰流落天涯意自如,孤踪终与世情疏

【出处】清·顾炎武《永平》

【鉴赏】诗人于1657年(顺治14年)从昆山北上。第二年秋天到达永平,此诗就是当时作的。当时中华大地已被异族满清统治。沧桑的人世,满目疮痍,满清的残酷而野蛮的暴政,摧毁了士林的意志,折节依附夷敌者到处皆是。诗人是具有忠肝义胆的民族精英,宁愿饿死首阳也不食周粟的忠臣。他流落天涯自由自在,孤单一人,远离让人伤感的混浊世情,保持高风亮节达观自如。

【原诗】流落天涯意自如,孤踪终与世情疏。冯欢原不曾弹铗,关令安能强著书?榆塞晚花重发后,滦河秋雁独飞初。从兹一览神州去,万里徜徉兴有余。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出处】清·宋琬《渡黄河》之一

【鉴赏】黄河汹涌奔腾,古人不知其发源地。认为是天上的银河倒翻下来的,故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说。它有掀天的浪涛,但是要渡过去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惊涛骇浪的风险很短暂,一般都能渡过。真正的风险却是在人间。一般人在险恶的人间,习惯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豺狼横行,暗无天日,伤天害理。良心灭绝的生活,还不曾觉察到它的险恶,反而说黄河的险风恶浪才是最可怕的,不敢渡过。

【原诗】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滴还留自润无

【出处】清·施闰章《漆树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