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密切。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的,比如风湿病、关节病人对阴雨天气特别敏感,甚至可以起到“天气预报”的效果。这就是气象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我国传统医学有“时疫”之说,现在医疗学上也有“气象病”之称,而深秋和冬季是气象病的高发季节。每年的秋冬季节,温差变化最大,当日最低气温从零度以上降到零度以下,一两天后,因为感冒而就诊的病人就会大量增加。同时,患支气管哮喘的病人也会出现病情加重的症状,往往会发生呼吸急促,甚至窒息。当北方强冷空气带来寒潮时,高血压、冠心病、克山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就会增加。有资料显示,最冷的元月,脑溢血的死亡人数要比六月多两倍以上。而偏头疼则大多发生在出现大风、温度偏高、气压下降和温度变化较大的天气里。这些都是气象病的表现。
在此类疾病的防治上,除了饮食进补外,更主要的是时刻注意防寒保暖,保养好身体,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天气变化,这才是最根本的。
警惕无影无形的电磁波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大磁场里,就要顺应自然,与它和谐相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现代工业生活中电磁波的影响。如今,家用电器、电脑、移动电话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各种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周围就会存产生强弱不等的电磁辐射。
《健康报》报道,解放军304医院发现一例罕见的脑胶质瘤,多年从事脑胶质瘤治疗研究的神经外科专家李安民教授认为,这可能和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有关。也有更多的医学专家认为,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人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剂量辐射的环境中,人体细胞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因此,这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电磁波也成为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之后的人类环境的第五大公害。
研究发现,电磁波功率越高,辐射强度越大,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距离越近,接触的时间越长,环境温度越高,湿度越大,空气越不流通,则污染也越大。而老人、儿童、孕妇属于对电磁波敏感的人群,这些人应当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电磁波密集的环境里。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注意防范电磁波污染,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放在卧室内。最好少用电热毯,若用也应在入睡前切断电源。电器暂停使用时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这样也会产生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例如微波炉在开启后,要离开至少一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
办公一族们使用各种办公设备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需要长期面对电脑的人,应注意至少每一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另外,开关机时,电脑辐射强度是比较大的,因此这时最好不要紧挨着电脑。
与现代生活已经密不可分的手机也能放射电磁波,使用时也该注意。手机信号弱、电量不足时应尽量少接听电话。手机在接通的瞬间电磁辐射最大,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把手机贴在耳朵上,手机天线的顶端也应该偏离自己的头部。此外,最好用左耳接听电话。
在日常饮食上要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的紊乱状态,加强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跟随季节的脚步,聆听自然的声音
任何物质的存在都是有气场伴生的,而且相邻气场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天地具有大气场,人身具有小气场,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气场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天地气场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的气场。那么如何保持身体健康,让天地气场与人的气场和谐共存而不是彼此消耗呢?《黄帝内经》讲:“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意思就是说聪明智慧的人,都是因天之序、顺应四时而保健的。所以,要想强身健体,给气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就要随着四季的气候变化、温热寒凉,做适当的调整。
春季保健注意事项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气一暖和,什么害人虫都出来了,这时候邪气最容易从头部入侵人体。所以,我们要保养好头部,防止疾病入侵人体。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先用将双手十指自然屈指并拢,用指端自前向后、从中间绕至两侧,对整个发际较有力地划摩数次;用十指依前顺序较有力地、一点一点地按压数遍;再用十指依前顺序做短距离往返搔抓数遍;最后用十指依前顺序轻缓按摩数遍,每2到3小时一次。
春天气温升高,人体的气血也从内脏向外走,毛孔由闭合改为开放。这个时候我们不宜过早地脱掉棉衣,否则,正准备张开的毛孔,会因为寒冷的空气而回去,不利于气血的生发。
另外,春季与肝脏相对应,肝属木,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所以,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时候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阳气回去了,凌晨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在饮食上,春天不要多吃酸的东西。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牛奶、蜂蜜、新鲜蔬菜、苹果、山药等。
春困秋乏,渐暖的天气会让人的血液流向皮肤,而脑部的供血量减少,人自然会感到困倦,所以在春季要早睡早起,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此外,还要注意放松形体,多穿宽松的衣服,头发也不能老扎着,要散开来。
夏季保健注意事项
夏天的时候,人容易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是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体内的气血相对不足,所以遇见点事就容易生气发火。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夏天要忌怒,别发脾气,或者尽量少发脾气。夏天的时候,本来气血都在外面了,你再一发脾气,血压就上来了,心脏就不跳了,罢工了,哪里还能健康呢?
另外,夏季饮食要清淡,这是因为气血跑到了外面,体内的阳气也跟着出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没有动力消化过多、过油腻的食物,所以夏季饮食要以清谈为主。
以前人们都喜欢住四合院、住平房,这样可以接地气。然而,现在人们住在高楼大厦里,不接地气不说,还没了四时的温差概念,一天到晚吹空调。现在不少人在夏天有浑身不舒服的感觉,睡一觉起来胳膊腿就酸疼,就是因为经常待在空调环境下的缘故。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上班,办公室开空调;下班,家里开空调;坐车或者自己开车,车里还是空调,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开着空调。过去有句老话叫“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因此,建议大家该热的时候就要热着点过,尽量少开空调,实在热得不行,要开空调的时候,也一定别怕费电,多少开点窗户。
秋季保健注意事项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是为冬天开始储备能量的季节。这时气温下降,地气内敛,人也应该早睡早起,收敛精神而不外散。
秋天是气血往里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气血从外往里收,这时候要多吃梨。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帮助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以前北方有个传统:秋风起就吃涮羊肉。为什么呢?因为羊肉是温性的,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到了秋冬时节,由于人的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一点羊肉、牛肉这些滋补的东西,就能够充分地运化,转化成你需要的气血,为冬天的收藏做准备。所以,在秋天的时候,吃一点滋补性强的东西,也是有益的。
另外,有些人每逢秋天就开始出现肩背部疾病,这就是邪气入侵的缘故。对此,一定要掌握一些按摩知识:把手心贴在缺盆处(人吸气时两肩的锁骨处会形成一个窝,这个窝的中间就是缺盆穴),轻轻地揉动,慢慢地提捏,提捏的劲道采取“落雁劲”,就好像是大雁落沙滩那样,看似轻柔,但内带劲力。没事的时候多做做就可缓解肩膀疼痛。
冬季保健注意事项
冬天,人体的阳气潜藏于内,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降低,因而需要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是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火力”旺说明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就弱。冬天,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将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养肾。
当然,防寒一定要适度,不可太过。冬天的时候,由于人的气血是闭藏的,如果通过外界的人为条件把屋子和身体捂得太热了,本来应该闭藏的气血就会向外耗散,气血都耗散出去了,人就会生病,在《黄帝内经》里管这叫“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所以,冬天保暖把握好尺度,开空调、烧暖气时,要注意把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不能太高。
另外,冬季疾病容易从四肢尤其是双腿入侵人体,这一点上了岁数的人可能体会更深。天气冷了,腿就觉得不舒服,伸展不开,遇到个潮湿的天气,腿还疼。所以,冬季我们除了记得给双腿保暖外,还要经常拍打活动双腿。
此外,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山,气血也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补养的好时节,所以我们要多吃些牛羊肉、木耳、黑豆之类的食品。
及时宣泄、调控影响健康气场的坏心情
维护健康的过程就是创造重塑自己气场的过程。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来自于身体,还来自心理。只有身心都健康,人才和谐,百病才不会轻易入侵。
那么我们该怎么保持心理的健康和谐呢?前面我们讲了很多方法,不过我们的祖国医学对保持心理健康有更为独到的方法。
有坏心情时要及时宣泄
《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的喜怒哀乐、忧思悲等情绪是可以隐藏在心里的,但是总是藏着、憋着,时间长了,身体就会出毛病。伍子胥过昭关,一夜间白了头,就是思虑过多、不知排解的结果,而我们常见的抑郁症大多也是憋出来的病。
“七情致病胜六淫”,情绪导致的病是最难治愈的,对身体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黄帝内经》里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大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打仗时再去铸造兵器,渴了才去挖井,这就晚了。所以,我们要懂得宣泄情绪,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解决。
生活中,有些女性跟丈夫吵架的时候,一生气就离家出走,其实这对身体是很不利的,因为一生气你就走,那么这个气就滞留在身体里了,发泄不出去,淤久就会化热,你回来后还会接着吵。中医认为,肝属木主怒,而肺属金克木主悲,所以吵架时要等到哭出来再走。因为哭出来的时候肺气就旺盛了,肝气就会被平息下来,这样一气一哭,一怒一悲,身体就处在了一个和谐的状态,人也就会感到舒服很多。所以,当你特别郁闷的时候,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把心里的郁闷、不快发泄出来,让身体保持和谐。
“情志生克法”应对坏情绪
所谓“情致生克法”,就是:“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恐伤肾,思胜恐”,“忧伤肺,喜胜忧”。
“悲胜怒”,就是用悲伤来战胜大怒,就是金克木,肝主怒,大怒则肝火不能收敛,因此用肺金收敛的方法来降肝火。在一个人大怒的时候,告诉他一个很坏的消息,让他突然悲伤,这样就可以把他的怒火熄灭。
“恐胜喜”,就是恐惧可以战胜过喜过散的心,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范进好多年没考中举人,一天终于考上了,就高兴地满街跑,心神全散了,他的岳父过来一巴掌就给他扇清醒了,这就是“恐胜喜”。
“怒胜思”,即用激怒的方法,使忧思之情感得到缓解。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因木能克土,而脾属土,肝属木,所以可用肝之志——“怒”来治疗各种由脾之志——“思”引起的疾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忧思难解、不能自拔,如失恋、单相思等时,想点对方引你愤怒的行为和事情。
“思胜恐”,即思虑是可以战胜恐惧的,也就是说你把问题想清楚了,也就不害怕了,这就是土克水,因为恐属水,土是脾,而脾主思。古代医家张子合曾经治过这样一个病人。有家人半夜突然出现了一伙强盗抢东西,从此以后,这家主人夜里听到一点儿轻微的响声就非常害怕,整夜睡不着,于是张子合就用木棍敲他家的窗户。第一次他害怕,然后就反复地敲,十几次之后他慢慢习惯了,就不再恐惧了,觉也睡得安稳了。
“喜胜忧”,即快乐能战胜悲伤忧愁。喜是火,忧悲是金。用五行的说法就是火克金,火是可以把金属熔化开的。火又是散,气又是气结、凝聚,因此忧悲要用散法。在什么情况下会喜胜忧悲呢?比如说我们白天工作非常疲惫,又受到领导的批评,心理很憋闷。有的人就会去喝酒,认为一醉解千愁,其实不然,喝酒只是让你暂时把烦恼忘记,其实你可以去听听相声,看看搞笑的电视剧或东北二人转,都可以让你开怀一笑,调节了心情,这就是喜胜忧。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就曾用此法治好了一位秀才的病。
新婚不久,秀才漂亮的妻子就生病死了,从此秀才闷闷不乐,日久成疾,他的父亲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后来找到朱丹溪。
了解情况后,朱丹溪为他把了脉,然后很严肃地对秀才说:“你这是怀孕了,我给你开个保胎的方子来吃。”
一位名医竟然说出这样荒唐的话,实在太可笑了。秀才便哈哈大笑起来。回到家里秀才逢人便说,一说便笑,就这样过了半个月,没吃药秀才的病居然好了。
七情六欲生来有之,我们无法逃避,但我们完全可以控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精神内守,使身体处于怡然自得的乐观状态,这样才能使身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协调一致,减少生病的概率,也给气场坚实的生存基础。
小结 气场修习术
◆精神是身体健康的雕刻师,是生命与气场的真正支柱。人类的精神可以创造出自身的健康和青春最完美的图景,并把它们变成现实。一个人一旦从精神上被摧垮了,那么生命也就枯萎了,没有了生命,气场也将无从谈起。
◆身体是气场、思想意识的指示牌。一个人所有的感觉和信念都会反映在身体上,如果你总觉得自己老了,总觉得自己有病,那么这些会很快反映在你的姿态、神情、脸庞和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破坏你的身体健康,削弱你的气场能量。